汉语的优越和前途
汉语的优越和前途 由于中国2000多年以来,一直都遭受着封建帝王思想的严密统治,所以,读书做官、鄙视科学技术、重农抑商、打击工、商、艺人、压制革新、封闭保守的思想,已经“固化”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头脑里了。这样一来,就使中国长期停滞在小农业经济的状态,被那些重视科学技术,奖励工、商、艺人,积极发展工商业的国家,远远地抛到了后面,变成了一个落后、贫穷、虚弱、受辱、挨打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100多年的屈辱、挨打的生活,使一些中国人养成了“崇洋媚外”的贱脾,一切都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这类中国人跟着外国人的屁股后边当“洋奴”,跟外国人一样,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的一切,自然也看不起汉语汉字了。这类无知而崇洋媚外的人,从1840年以后,就极力鼓动照搬照套“洋人”的东西,包括用汉字“音译”日语单词、英语单词或其他外语单词和推行“汉字拉丁化”等等。据有关专家的统计,世界上共有7000多种语言,有对应文字的只有三分之一,使用人数较多的只有500种,有1400多种已经消失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09年2月19日发布最新数据警告说,全世界现存的中,大约有2500种语言频临灭绝。 以等级的分析量来表示:607种存在灭绝可能、632种有确切灭绝危险、502种语言面临严重灭绝危险、538种语言面临极度灭绝危险。 据统计,印度共有198种语言是频危语言最多的国家。第2、3位的国家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灭绝数量分别为192种和147种。 研究显示,马恩岛的马恩语、土耳其的尤比克语已经灭绝,去年美国阿拉斯加一名会说埃雅克语的玛丽。史密斯过世。宣布这一语言消亡。过去约在90年间,有200多种语言已经消失,美国的192种频危语言中,四分之一以上已经灭绝。71种面临灭绝危险。当前全世界199种语言中,使用人数不足12人的有:乌克兰的卡拉伊姆语只有6人使用。美国的威奇托语只有俄克拉何马州10人使用。其中178种语言情况稍好,但使用人数仅介于10至150人之间。 在使用人数较多的500种语言当中,以拉丁语和阿拉伯语为代表的“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即人类语言发展的第二阶段的语言类),约90%左右,以汉语为代表的“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 (即人类语言发展的第三阶段的语言类),约占1%左右,处于从“第二阶段” 向“第三阶段”过度时期的语言类,约占3%左右。现在世界上比较有影响的语言有12种,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占世界总人口的23%,其次是英语占10%,后边依次是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以上12种语言,使用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 。这12种语言中,印地语基本上属于第一阶段的语言;英语、西班牙语,俄语,印地语,德语,日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葡萄牙语,法语,意大利语,处在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的过度之中;汉语在6千年前,就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成为领先世界的最高级的语言。 汉语高级在哪里呢?这,可以从它与第二阶段的语言的代表英语的对比中看出来:一、汉语的音素多,音型多。英语有45个音素。其中元音21个,辅音24个,那么,表意的音型---21*24=504个;中原汉语有声母30个,韵母36个。还有6个声调,那么,表意的音型----27*36*6=5832个。一个音型,就可以表示一个单音节词。由于单音节词是有限的,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所以,要把世界上的无限的事物都用单词表示出来,在语音单载的情况下,就必须用增加音节的办法来扩大单词数量。这样,英语的二音节词是504*2=1008个,三音节词是504*3=1512个,以此类推,英语要建2万个单词,就得10个音节,用20个拼音字母组成。这么长的单词,人说起来很费劲,用拼音字母写出来,单词很长。这就出现了扩词的“音节极限”。现在的英语在遇到“音节极限”时,采取了语音多载的办法,来解决单词的音节随单词数量的增加而增加的问题,所以,英语中也出现了很多“同音异词”。他们对于这些“同音异词”,在文字上的区别办法,就是在拼音字母单词里,添加不读音只起区别词意的字母或者“临时变读”。“有得必有失”,这样做,虽然解决了扩词局限性问题,但是,1、在单词在书写上,却出现了“读写不一致”的问题了,从而使拼音字母文字变得难于学会了;2、在文字上添加了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使单词的使用灵活性消弱了很多。3、文字由原先对英语只起表示作用,变成也起支持作用了,也就是说,语言要增加新词,必须文字支持才可被人们理解。然而,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单载”的语言,所以用5832个单音,可以表示无限的汉语单音词。例如:“立”音的汉字就有50多个:立力离利丽例历粒莉厉励沥栗吏荔俐。。。。。。。。。。。。。。。。。。。。。所以,汉语是世界上最易学会的语言。汉语比英语易学得多,词语比英语丰富得多。二 汉语语法十分简单。基本的语法就是按说话时吐词的先后顺序,理解单词之间的含意关系就可以了。并且,单词的词性能随单词的环境而灵活地转变。没有英语的那些死板而繁琐的语法规则。例如:“猪八戒用耙将妖怪耙了一耙”。此句中有三个“耙”字,词性各不相同。第一个是当名词用的,第二个是当动词用的,第三个是当量词用的。再如:“清心明目”。不论从那个字开始,向左念、向右念,都通。为什么?因为“清”“明”二字,随着这四个字的不同排列顺序,可以实现“形容词”和“动词”的性质转换。英语的语法很多,在发展到“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后,为了在文字上区别“同音异意”词,在文字上也添加了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使单词的词性固化,使每个单词像一个拼图模板一样死板了,从而影响了单词使用的灵活性,所以,目前英语单词达到300万了,也还是不够用,还必须随着新事物的不断的出现而不断的创建新的单词。三、由于汉语的语法十分简单,所以,汉语单词的使用十分灵活自由。因此,汉字,汉语单词的使用比英语单词的使用灵活自由得多。所以,汉语五千年以来才发展到八万多个(中华书局1994年版《中华字海》收字85568个),就足够用了;汉语文章,既准确又精炼又富于表现力。汉语的诗词歌赋,是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联合国”规定通用语言、文字有五种,用五种文字叙述同一件事情,汉字文章是最短的。例如:“水车”、“车水”、“车水马龙”,“水车”一词的“车”是名词;“车水”一词的“车”是动词;“车水马龙”这个成语里的“车水”是形容词-----形容“很多车象流水一样连绵不断地在路上跑”。英语就没有这种灵活性。 由于单词本身不附带语法,汉语的基本语法就是“以说话时的吐词顺序来关联和理解词意的”,这样,就能用已经约定的单音词的含意为基础,按照单音词的前后顺续,任何人都可以随机灵活地组建说出来别人就能理解的新语句。那么,由两个单音词构成的合成词,叫做“二字合成词”。以此类推,由三个单音词构成的合成词,叫做“三字合成词”,由四个单音词构成的合成词,叫做“四字合成词”,。。。。。。。所以,每个人都可以按现有单词的词意(原意或延意),灵活多样地构建“合成词”,不用预先社会约定,讲出来就能被别人理解。例如:石碑,就是刻有记录事情的文字的石头,有的地方的人们称为“石书”、“石信”、“石牌”、“石碣”、“记石”、“铭石”。虽然称呼不同,但是,大家一听就明白。再如:“天”、“明”是两个原意不同的单音词。人们可以用它们构建同其原意相关,但含意不同的合成词,“天明”、“明天”、“天明了”、“盼天明”、“明知故犯”。“天”、“明”二词又可以分别与其他很多单词构建“合成词”,如:天下、天天、天平、天然、天才、天生、天籁、青天、晴天、阴天、白天、聊天、天桥、天马行空、光天化日......;明白、明确、明了、明朗、明智、明志、光明、黎明、清明、分明、严明、言明、验明、明知故犯。。。。。。所以,汉语的“合成词”是无限的。谁也无法统计全;因此,汉语一般不需要创建新的单音词,汉语的单音词数量增加很慢。所以,中国自来,每隔2、3百年才编写一次《字典》,而且只编写《字典》,不必编写《词典》。 由于单词无限,语法简单,所以变通叙述的方式极其灵活,从而使汉语具有准确严谨、丰富多彩的表达能力。所以,语句丰富而又言简意赅,是任何语言无法比翼的。例如,同一个“第一”的意思,汉语可以有如下的多种说法:无与伦比、独一无二、天下无二、独占鳌头、名冠世界、名冠古今、名列第一、名列前茅、倾城倾国、断古绝今等等。含意丰富、寓意深邃、音韵优美的汉语诗歌,也是世界上任何语言的诗歌都无与伦比的。叙述同样内容的文件,汉语比多音节词语言篇幅短得多。而英语是“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的语言,很多单词本身都附带语法,所以,很多单词就成了具有“固定接口的模块”。所以,不能随便与别的单词构建“合成词”。因此,社会上增加一种新事物,在多数的情况下,就只得造一个新的多音节新词来表示之。为了防止出现同音异义词,在创建新词时,就必须先查遍英文字典;同时,还得防止新造单词的音节数不能超过人们的读音长度极限。要是在这两方面都不能防止时,就只好用一句话来表示之。用一句话来表示,当然很啰嗦了,于是人们就用“缩写字母”来表示了,例如:电脑的“中央处理器”,英文是“CentralProcessingUnit”,为了变啰嗦为快捷,就缩写为“CPU”。这种新造单词或缩写词,没有“注释”,别人是听不懂和看不懂的。所以,他们每一年都需要补充一次《词典》。不然,他们国家两个不同行业的人员,就都看不懂对方行业的专用名词了。四、汉语的日常用语最易学会。 汉语的日常用语大约需要2万个单词,但是,大多数都是“合成词”,所以,只要会了目前新华字典中的4000个字就可以了。而英语的日常用语,一般也需要约2万个单词,单词的音节数1至8 个,2万个单词, 必须全部记住。所以,英语比汉语难得多了。 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汉字变为“科学理想的的文字”。要达到这一要求,不需要变革汉语,只要把汉字楷体升级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就可以了。这种升级,可以在100天的时间内实现。 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要求英文变为“科学理想的的文字”。但是,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同时变革英语和英文-----把目前“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发展成“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即人类语言的第三阶段);把目前的“意、音双表的线性字母文字”变革成“意、音双表的的方块文字”。目前的英文和英语语法,都是落后于英语发展进程的。现在的英文和语法,就像一个鸡蛋壳似的,壳内的成分已经快要变成“小鸡”了,可是蛋壳还没有变化。当英语发展到“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目前英语大量使用缩写词,就是向缩减音节的方向前进的表现)时,如果英文和语法不作相应的改革,那就会把“小鸡”憋死在蛋壳内了。但是,英语和英文的这种变革,大约需要100年才能实现。综合以上五点来看,汉语是“言简意赅、丰富准确、最易学会”的语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 在今天的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的潮流中,所有的民族语言、文字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前途。决定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兴亡的因素,主要有:1、语言、文字的性/价比是否最高;2、科技经济是否强大并领先世界;3、文字是否适合建立独立自主的电脑信息系统;4、军事力量能否战胜入侵的敌国。这四条,其中有一条不行,这个国家的语言、文字就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汉语在今天的大工业商品经济时代和信息化时代,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文字大竞争中,却彻底败给了英语和日语,并且出现了被淘汰的危机。然而,一些人却不承认今天“汉语出现危机”的事实。他们说:“汉语不存在危机,所谓‘汉语危机’,是耸人听闻,有炒作嫌疑。语言是承载思想、承载社会生活很重要的一个载体,有13亿人口使用,汉语就不会有危机”。要说明今天的汉语,有没有“危机”,必须弄清如下三个问题:一、不论处在哪个阶段的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都必须具有如下5点基本性能,才能被全体民众使用:a.是一个完整的表示思想的语音变化系统,具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b.说话方法简单,即发音和语法都有固定的简单易学的规则;c.本族群中的所有的人,在2岁左右,都能学会日常对话;d.洪亮悦耳,音节清晰,并能表达感情色彩;e.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二、世界上不论哪个民族的语言,都力争朝着“理想的语言”方向发展。“理想的语言”,除具备上述基本的5点外,还应当具备如下6条:1.语音是多载的,即一种语音,可以对应无数种语意。所以单音词可以无限地扩展。2.语法简单,单词相对语法来说,是独立的,不用任何组织方式,按说话吐词的自然顺序,把一句话中的各个单词的含意关联起来,来理解各词的词性、词意和句子的意思。3.音素、声调很多,音型自然就多。语言抑扬顿挫,节奏感强,感情色彩丰富。4.可以用单音节词为基础,简便快捷地进行组词、造句。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单音词的词意关联,组成无限个新的合成词。5. 由于单词无限,语法又十分简单灵活,能组建无限的合成词,所以变通叙述的方式极其灵活,从而使语言具有准确严谨、丰富多彩的表达能力。所以,语句丰富而又言简意赅。6.语速在每秒16个音节以下时,能让听者听清每个音节所表达的意思。7.支持理想语言的文字,具有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从而可以用这种文字的有限构字元件,作为电脑的“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建立起以这种文字为基础的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系统。三、什么叫语言的发展?语言的发展,是指在保证上述5条基本标准的基础上,音素(声母、韵母)的增加、声调的增加、语气的增加、单词音节数的压缩,语音的多载,语法规则的精简、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增强,言简意赅。不要把“词汇”的增加误以为是语言的发展。因为“词汇”是语言表示客观事物的一种“符号”,它是语言对于客观事物的“加工”结果,而不是语言本身。词汇数量的增、减是由客观事物的增、减决定的,不是由语言决定的。语言的发展,不一定完全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步:社会发展一时先进的,语言不一定立即就跟着先进;社会发展一时落后的,语言不一定落后。 不论哪个民族的语言,正常情况下,都会随着他们的社会前进,按如下轨迹前进: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à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 à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 “汉语”就是汉族人的语言;汉族发源于中原,汉语就是“中原语 (包括语音、声调、语法)”。中原汉语是什么样的语言呢?从人类语言发展阶段上看,是第三阶段的高级语言,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汉语在清朝之前,有声母30个,韵母38个,声调10个。是世界上最“言简意赅”的语言。但是,今天的汉语“普通话”,比“中原汉语”,有如下三个方面的退化、变质:一、声母、韵母、声调、音型,都减少了。 “普通话” 比 “中原汉语”缺少了如下几项:1. “中原汉语”有尖音zi、 ci 、si三个尖音声母和舌面声母“尼” 、舌根声母“鄂”,而“普通话”没有。导致“睛、京”同音,“清、轻”同音,“星、兴”同音,“燕、雁”同音,“俄、恶”同音,等等2. “中原汉语”有“iai、 jiai 、 ziie 、dei、 gei、 kei 、zhei 、chei 、shei 、zei 、sei、。。。。。。”等音型,而“普通话”没有。导致“平、翘”舌音混乱,“挨、捱”同音,“则、责”同音, “阶、节、 结”同音,“扼、萼”同音。。。。。。。。。。。。。3.“中原汉语”,声调有10个,有“入声”,而“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轻声”,比“中原汉语”了4个。导致十指”和“食指”同音;汉语原有的“抑扬顿挫”,现在只剩“抑扬”没有“顿挫”了。4. “中原汉语” 的“晚”和“碗”不同声母,而“普通话”无区别。5. “中原汉语”,的“除、处” “住、朱” “书、汝”不同韵母,而“普通话”无区别。6.把大量的“ei”韵字,合并到“e”韵字族里;把很多“sh”声字,合并到“s”声字族里;把很多“iai”韵字,合并到“ie”韵字族里。这6项,都可以在《康熙字典》的“切音”注音中看到。在1957年出版的《四角号码词典》的汉语拼音字母的注音中也能看到。例如:《康熙字典》对团音的“交、敲、嚣”的注音分别是“居肴切、丘交切、虚娇切”,对尖音的“焦、悄、消”的注音分别是“即消切、七肖切、先彫切”; 1957年出版的《四角号码词典》对于三个“尖音”,分别用“zi、ci、si”来表示,与“j、q、x”三个“团音”区别开。对“交、敲、嚣”的注音分别是“jiao、qiao、xiao”对“焦、悄、消”注音分别是“ziao、ciao、siao”。这6项的缺少和混乱,导致了“普通话”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词,使语言表达准确性和简捷性和美感性大为降低。使很多按中原语做的押韵诗词,用今天的“普通话”,读起来,失去了原有的韵律美感。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一句精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色’”。按普通话读,“色”读成“se”,它与“飞fei”,不押韵;按中原语,“色”读为“shei”,就与飞押韵。再如,汉语,甲对乙说:“3号油比2号油‘清’”。因为现在的《新华字典》中‘清’、‘轻’同音同调,都读‘qing’,当前的语言环境又分不出“清”与“轻”的区别,乙可能会把“清”误解为“轻”。甲为了避免乙的误解,那只好改变以上语句,这样说,“论清浊程度,3号油比2号油‘清’”,或者说“3号油比2号油‘清澈’”。如果按1954年出版的《四角号码字典》的注音,‘清’读为‘cing’,‘轻’读为‘king’在甲说“3号油比2号油‘清’”时,乙是不会误解的。讲汉语的大多数人的口音中都有‘积 (zi)’‘漆(ci)’‘(西si)’这三个尖音,他们不会把“拥挤”,说成“拥几”,把“青年”说成“轻年”,把“洗衣”说成“喜衣”的。《新华字典》把‘积 (zi)’‘漆(ci)’‘(西si)’三个声母所属的语音词,全都分别合到“J”、“Q”、“X”声母里了,强行削掉了‘积 (zi)’‘漆(ci)’‘(西si)’三个尖音声母。结果造成了成倍的同音异义词,增加了无数的废话。在电脑上使用拼音输入法时,大批的同音字使打字速度提不上去。所以,今天的《汉语拼音方案》,实际上名不副实的,应当叫“普通话拼音方案”。“普通话”也不是完全的“北京地方话”,而是“简约了的北京话”,更不是“中国汉语”。“中国汉语”源于“中原汉语”。中原汉语,几千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给汉字注音,就应当以中原汉语为准才对。《汉语拼音方案》,把亿万中原汉族人民经过几千年提炼、积累形成的极其珍贵的一些音素、音型和声调,愚蠢地轻易扔掉,就像消灭“极其珍贵的物种”一样,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和连锁危害,完全违背了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改进,而是倒退。所以,《汉语拼音方案》,当“汉字注音方案”都不够格。由于“普通话”失去上述音素、音型和声调,与用了几千年来的原先的“通用官话汉语”不同了,更与占全国人口的90%的汉人的语言不同了。所以,“普通话”并不“普通”。违反占全国人口的90%的汉人母语的“普通话”,是永远“普通”不了的。所以,推行“普通话”50多年了,直到今天,原先的汉语,在中国多数省、区的绝大多数的民众中,仍旧保留着。这主要是由“中原汉语”的先进性、优越的实用性能和母语的牢固性决定的。因此,青年学生,在学校里学的“普通话”,一回到汉人社会中,就如一滴墨水掉在大海里一样,很快就“消溶”了。因此,现在要“捡回”被砍掉的音素、音型、声调,并不困难。只要正确分解《康熙字典》中每个字的“切音”,就能找出被砍掉的那些音素、音型和声调了。把1958年以来出版的《字典》中,对于每个字注音,按《康熙字典》注音纠正过来就可以了。二、大量的常用汉字,变成“一字多义”字。“一字多义”,是违反“字形单载的规律”的。“一字多义”字大量出现的来源有:1.《新华字典》上合并很多同音异字,致使多义字迅速增多。例如:“斗(dou上声)”、“閗(dou去声)、闘、鬥、鬬”,合并用“斗”;“斤”、“觔”合并用“斤”;“粗”、“麤”合并用“粗”;等等。如果用文字写道:“这个圆柱太粗”。此话是指的圆柱的径围太粗呢,还是圆柱的表面不光滑呢?表达不清。为什么?因为把原来表示粗糙的“粗”与表示径围的“麤”合并为“粗”了。合并的原因,是读音相同,重视以音表义,蔑视以形表义,和省俭笔画的缘故。“以音表义”的做法,完全不适用汉语,因为汉语是“一音多义的”,存在大量“同音异义”的单词。在对话时,会引起误解的,为了避免误解,说者就必须改变叙述语句来解释;在文字环境里,如果一字多义(多载),也很容易出现误解。所以,就只好用组建多音节单词的办法来避免误解。例如,把“粗”扩展为“粗糙”,“粗大”。这种错误的做法,使汉字文章失去了准确性和精简性。2.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必须汉字的支持才能增加新词。而近60年以来,在每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都没有及时地创造一个新的楷字来表示之,只用现有的2000多个常用汉字组建“多字合成词”来表示之。这样,随着新事物的大量出现,常用汉字的普遍出现了“一字多义”的现象。3.一字多义,导致了汉语表达意思的模糊,为了克服模糊问题,就不得不组建“合成词”或“重叠词”来解决之。这又导致了汉语向多音节词语言方向倒退。三、大量的常用表意汉字,蜕变成“音节文字”汉语可以用单音词,按照“意、意联合”的规则,组建“合成词”。例如:“花”、“布”、“棉”、“麻”、“抹”,这些单音词,各自具有单独的含意,根据各自的含意,又可联合构成合成词“花布”“棉布”“麻布”“抹布”。按这种“意、意联合”的规则,可以构建无限的合成词,并且这种合成词,不需要事先在《字典》里注解,人们就可以“见字知意”。这是落后的“多音节语”言望尘莫及的。但是,由于不创建新的汉字来表示外来的多音节词,采取“用汉字表示外来单词声音”的方式(即“音译”),就使汉字退化成“音节文字”了。其实,“英文母拼音文字”的前身就是“音节文字”。所以,用汉字“音译”英文,比英文更落后一个历史阶段。目前,汉语中的这类外来的“多音节词”,已经占了现代汉语的80%以上,从而导致很多常用汉字蜕变为多音词的“音节文字”。例如:2008年一些重要报刊上,把“布客”、“雪吧”、“爬酷”、“aH粉丝”、“VIC服务”、“Emo族”、“UTA指数” 、“RbAp”、“Ccstv“、。。。。。,当作汉语新词来使用。外来的医学名词、化学名词、社会生活用词: “干部”、“逻辑”、“经济”、“的士”、“克隆”、雪吧”、“布丁”“色拉”、“桑拿”、“卡通”、等等。在这类“音节词”上,汉字的表意功能完全消失了,使汉字退化成“音节文字”。现代汉语中,双音词和多音词占了汉语单词的大多数,其中有70%的双音词都是中国人自己主动用汉字“音译”的日语词或英语词。实际上,对于外来单词,除了专用人名、地名和中国从来没有的植物、动物以外,中国完全可以用现有的汉字进行“意译”。例如:“的士”---出租轿车,“克隆”---复制,“色拉”---提纯去毒。“桑拿”----蒸汽洗浴。不能用现有的汉字来表示的,也可以造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之。把本来可以用汉字“意译”的外来词,却用现有的汉字“音译”或者直接把“英文单词”夹到汉字文章里,都是出于崇洋媚外的心态。用现有的汉字进行“音译”,使表意的汉字退化成“音节”文字,并且使汉字的本意歪曲了,容易产生“歧义”。例如英文“show”,用中文“意译”,就是“显露”、“出示”、“表露”的意思;中国人把它音译成“秀”。于是“脱口秀”(喋喋不休)、“作秀”(故作姿态)、“秀媚态”等等贬义词都出来了。“秀”原是一个具有褒义的中文字:秀美、秀丽、娟秀;而在“脱口秀”(喋喋不休)、“作秀”(故作姿态)、“秀媚态”中,却反过来变成贬义字了。这就让“脱口秀”(喋喋不休)、“作秀”(故作姿态)、“秀媚态”等词,对于“圈外”的普通大众来说,成了一种“黑话”。 用汉字近似地“音译”英文单词,就把汉字退变成“音节文字”,中国人在阅读汉字文章时,就不能像从前那样,“见字知意”了;把英文直接夹在汉字文章里,更是让广大的普通民众不知什么“玩意”了。这种蹩脚的“炫耀”,充斥在中国的各级政府的电视台的各种节目中,遍布于各种官方、民间文件和报纸、书刊中。这不是对“为人民服务”的讽刺吗? “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的国家政府,不得不每年收集一次新造单词,在《词典》里专门注解。这就是所谓的“语料”收集工作。中国的汉语,在100年前的保持汉字“一字一义”,按“意、意联合”的规则组建“合成词”的时期,汉语的语料是无限的,是任何时候也收集不全的。但是,人们都能“见字知意”,无需现查字典,更无需查找“语料库”。所以,国家政府只进行“新字”收集就可以了,是根本不需要进行“语料”收集的。可是,自从大量的常用汉字退化成“音节文字”和出现“一字多义”问题以后,出现了很多不能“见字知意”的“黑词”,就不得学着多音节词语言的国家的样子,每年收集“语料”,出版《词典》或扩充《词典》了。以上这三个方面的退化,使今天的汉语,变成了一种“冗杂啰嗦、表达模糊”的中外词语的“大杂烩”。使汉语正朝着第二阶段的语言方向倒退,向今天的日语和英语靠拢。但是,由于没有英语那样的语法支持,所以,今天的汉语,远没有英语的表达准确,这就使汉语,由原来的“言简意赅”的语言,退变成模糊、冗杂、啰嗦的语言了。在今天的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中,汉语(普通话)的性价比远低于英语,所以,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主动地让英语在中国的很多重要的领域里,替代了汉语的主导地位。汉语的危机开始显现出来了。导致汉语退化、变质的原因如下:1、“邯郸学步”的洋务运动。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原先自我封闭的“夜郎自大”小农业经济社会的中国,觉悟到自己远远落后于世界上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国家了。为了追赶世界潮流,于是就改“自我封闭”为“开放变革”,由此出现了“洋务运动”。但是,中国的当权派补懂得,洋人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思想以及文化思想,是他们国家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必然产物,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是洋人的科技文化的基础。中国的当权派,企图在保持小农业经济社会体制不变的状况下,搬来“洋技术”,那是“石头板上植水稻”,绝对是瞎折腾。由于愚蠢的学习心态和拙劣的学习方式,不分好坏、不联系中国的实际、把自以为可用的东西,“猴子学人形”地搬过来,还盲目地摈弃中国的一些适用的传统的好东西,这样的“洋务运动”,就成了“邯郸学步”。从1840年以来,中国的“洋务运动”,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是清朝晚期学“西洋(欧、美)、学东洋(日本)”高潮,另一次是1949年至今的“学西洋(苏、美)”高潮。“学东洋”高潮,导致引入了大量的“意译”日语双音单词,使现代汉语中的“意译”日语单词占了70%以上。使原先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汉语,蜕变成“以多音节为基础”的语言。“白话文”运动,更加剧了这种退化的速度和广度。“学西洋”(欧美)高潮,比“学东洋”(日本)高潮,对于汉语的危害更甚:搞“音译”外语、直接在汉字文章内使用外文单词、搞汉字拉丁字母化、全民普及英语教育。大有全盘消灭汉语汉字的气势。这就使汉语更加迅速地朝着人类语言的第二阶段退化,使汉字变质成“音节文字”,比目前的“拼音字母文字”还落后一个发展阶段。2、汉字楷体本身的诸多缺点,使汉字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导致汉语退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汉字体系失去、规律性,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就导致汉语也成为世界上最难学会的语言了;汉字体系混乱了,汉语系统也就跟着混乱了。60年来,基本停止了新造楷体字,汉字楷体字的数量停滞不前,可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汉语新单词却是在急剧地增加的,但是,此时却得不到新汉字的支持。那么,汉语系统就必然出现混乱和退化了;汉语的混乱和退化,又必然反过来导致汉字体系发生混乱和变质。中国社会在最近30多年里,从小农业经济的社会跨进了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快速的性质转变,可是,使用了一千多年的汉字楷体字,早已经失去系统性和规律性,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却没有得到及时地升级更新,由此在这个现代社会巨变的过程中,凸显出了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4大缺点:汉字,从“甲骨文”到“宋体字”的所有体式的汉字系统,都有如下共同的4大缺点:1、各个“独体字”之间,本来就是没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由多种规则构建出来的“合成字”,混合使用后,就使整个文字,在字体结构上和读音上,也就没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了。人们在学习汉字时,无规律可循,不能达到“触类旁通”“学少知多”。 2、由于采取“以字构字”的方法来组建新字,而独体字是很少的,随着新添字数的逐渐增多,就必然会出现“三体合成字”、“四体合成字”、“多体合成字”,这样以来,就必然出现随着新字数量的增加,新字的笔画也随着增多的现象。3、独体字只能“以形直接表意”,不能同时“以形直接表音”,字形与读音是分离的,文字的读音,必须通过“口传”才能学会。由这些独体字组建的合成字也是直接表意、口授读音的。因此,文字与所表示的语言单词,只匹配了一半。4、汉字系统中,还有很多“多义字(不算延义)”,“假借字”,“多音字”,音译“外语音节”代用字。这些,都违反了“字形单载”的造字、用字的普遍规律。汉字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次改进和体式更新了: 这些改进和体式更新,都是当时的人们,看到了汉字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了缺点以后,为了克服这种缺点,而采取的正确办法。所以,以往的汉字的发展,基本上是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的。汉字的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促进的结果,今天,汉字楷体系统凸显出了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4大缺点。是向中国人民提出了汉语、汉字发展的新任务。所以,现代社会性质的巨变,本来应当如历史上的历次汉字升级更新的机会一样,应当极大地促进汉语、汉字发展的,但是,由于中国一直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理论”来指导汉语汉字的发展,“汉字罗马派”和“汉字拉丁派”(1926年,共产党里有出了一个‘汉字拉丁派’---其实也是用罗马字母组建汉字,只是形式有点不同),盲目地接受了西方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他们连古代人的重视社会实践经验的风格也没有了,所以,从1892年以来的“汉字罗马派”,就一直坚持搞“汉字罗马化”的所谓的“汉字改革”,100多年的实践证明,根本行不通,但是,“汉字罗马派”,却至今仍然不思悔改,他们把行不通的原因,归咎为“楷字保守派”的反对和人民的习惯势力的反对。事实上,“汉字罗马化”行不通的原因,不是“汉字保守派”的反对,而是因为这种“汉字罗马化”的改革,完全违背了汉语汉字发展的固有规律。“汉字罗马派”和“汉字拉丁派”,在1949年以后,合二为一了,并且一直在中国的语言文字学术领域里,占据主导地位。他们虽然自称为“汉字改革派”,但是,他们除了坚持“汉字罗马化”的改革方案以外,对于其他任何的“汉字改革方案”,都持反对的态度。抱有“唯我独尊”的顽固态势。“汉字保守派”不接受接受西方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自己也没有正确的系统的“语言文字理论”做指导,只是出于自己的臆想,就说“汉字楷体是世界上所有文字的顶峰,是完美无缺的,无需改进的,不可改进的。汉字应当保持稳定不变”。所以,他们不单坚决反对“汉字罗马化”,也反对克服汉字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的任何做法,反对用任何“新体汉字系统”更新“汉字楷体系统”。但是,他们却一点也不反对英语、英文替换汉语汉字的做法。“ 汉字罗马化”一派的做法,一直受到“汉字保守派”的坚决反对。两派一直互斗,至今已经100多年了。百多年的社会事实证明:“汉字罗马化”是把汉语、汉字“化死”,“保守汉字”是让汉语、汉字“等死”。就在他们两派互斗的一百多年里,“汉字改革”,没有使汉语、汉字前进半步;“保守汉字”,也没有保住汉字楷体系统保持不变。反而导致汉语、汉字体系,发生了更严重的混乱和快速地退化、变质,向着“英语”的深渊加速跌落,出现了被淘汰的危机。但是。这两派都不承认今天的汉语、汉字出现了明显的退化、变质、向着“英语”的深渊加速跌落的情况,都坚决否认“汉语汉字出现危机”。特别是“汉字罗马派”,他们不但不承认危机,还嫌今天的汉语、汉字退化、变质的速度不够快,还要使“危机”加快“发展”下去。所以,他们把汉语汉字的退化、变质,说成是“发展”。他们否认“汉语危机”的事实,以“有13亿人口使用”为理由,断定“汉语不会有危机”。这种“理由”是站不住的。为什么?人类语言的历史,一再证明,一种民族语言的保持、发展或者变质、消失,除了由这种语言的功能是否先进性决定之外,还往往受这种语言的民族的人数多少和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力量的强弱、等等诸多外部因素的巨大影响。在清朝以前的历史上,由于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语言,在加上汉族的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周边的其他民族,所以,汉语的确没有被别的民族语言淘汰过。中原即使曾经被外族人统治过几十年或几百年,汉语也没有被消灭过。但是,他们忘记了“一切以条件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今天的时代,不同于100年前的时代了。一百年前,中国有98%以上的人都不识字,要改变语言必须靠口传。当时的外族人总数是汉人总数的几千分之一,很少数的外族人,要改变大多数的汉人的口语,外族人是没有这个能力的。再说,汉人的文化比外族人先进,汉人对于外族人的统治有抵触情绪,汉人是不会自愿接受外族语言的。外族人也没有根本利益驱使着,来逼迫汉族人接受外族语言而抛弃汉语。而近代不同了。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都向先进的发达的国家学习科学技和先进的文化。学习先进的发达的国家的科学文化,就必然学习他们国家的语言和文字。因此,从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到民国时期的“新文化运动”期间,由于中国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发展的理论指导,政府也没有关于语言文字的正确的政策和法规,致使中国人用汉字“音译”了大量的日语和西方语言的多音节单词;对外语单词实行“意译”时,有很多单词找不到对应的一个汉字来表示之,只得用两个以上的汉字组成一个短语,勉强翻译出来。这种尴尬情况,本来可以逼着中国人及时创造一个新的单音词和一个相应的汉字来解决的,但是,近200年以来,中国就没有创建一个新的单音词。这种错误的做法,一方面把汉字由“表意文字”退变成“音节”文字或“多意字”;在文字环境里,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如果汉字的含义不精确了,汉语就失去了精确性。所以,汉语的退化,是汉字的退化导致的。是用汉字“音译”外来词导致的。在错误的“音译”外来词的同时,还“东施效颦”地套用外国人的“语法”,造成汉语语法混乱。例如,中央电视台,就把“中国地理”标题,改成“地理中国”;把“中国文化”标题,改成“文化中国”。这样的标题,说是给中国人看的吧,却是按外国语法组句的;说是给外国人看的吧,写的却是汉字;更蹊跷的还有不少,明明是面向中国人广播的“中央电视台”,台标却是“cctv” 。今天的汉语拼音字母,也被规定为英文字母的,这个“cctv”,是英文词的缩写呢?还是汉语词的拼音缩写呢?让人们莫名其妙!还有,中国居民楼、宾馆、医院的大楼,楼层标志,不写“3楼”、“4楼”,却写“F3”、“ F4”。中国的汽车专卖店,却叫“4S店”。这种“中、外杂交”的名字,如果写在史书上,再过100年,谁能看得懂?今天,汉语中的多音节单词达到70%以上(这些现代新词,从日本引进的就占现代汉语单词的70%以上),导致汉语向着“人类语言的第二阶段”退化。原先以“言简意赅”著称的汉语文章,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所以,今天中国人在国际学术论坛上,不得不用比汉字文章精确的法文或英文写文章,来发表论文。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又出现了新一轮的“洋务运动”,“外语热”更甚于先前。今天,中国仍然没有正确的语言文字发展的理论指导,却有西方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误导。更有罗马字母化的《汉语拼音方案》、《中国通用语言文字法》、“我国文字拉丁转写的重要标准的‘国际标准ISO 7098《文献工作——中文的罗马化》’ ”等政府文件。今天,汉字罗马派,利用政府的力量,极力推行“汉字拉丁化”和实行全民普及英语教育,大多数中国青年人都认识英文了。一部分人又从英语教育中得到很大好处,因此,他们又极力加以炒作。今天的国际环境,又是英语为强势的环境。世界又进入了电脑信息起决定作用的时代,由于汉字楷体系统,没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所以,楷字元件,不能作为电脑的“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这样,中国就无法制造出以汉字楷体元件为“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汉字电脑,中国就不得不使用以英文字母为“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美国电脑。今天,中国在一切领域都实现了电脑网络化,所以,中国的一切领域都被美国牢牢地监控了,电脑成了悬在中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不仅如此,中国的汉字在美国ASCII码的电脑上的使用,必须通过英文“桥梁”。汉字信息,就成了英文信息系统附庸。英文可以在电脑上用26个英文字母直接组建出来无限的单词,而方块汉字,则必须首先建建立数万个字的字库,然后在英文操作系统的管理下,通过某一种输入法才能将汉字从汉字库里调取出来,字库里没有的汉字,电脑就调不出来了;这样以来,中国人就不能用汉字来编写电脑软件,这就导致中国使用的一切脑软件,都必须用英文来编写。现在我国虽然有了国产的电脑操作系统,但它们都必须采用英文来编写,现有的“易语言编程软件”从表面上看,是在用方块汉字编程,其实它必须在带有中文字库的英文操作系统上才能工作,而且编出来的软件也只能在带有中文字库的用英文编写的操作系统上才能使用,所以汉字离开了英文的帮助,在电脑操作上已寸步难行,汉字在电脑信息领域里即“国家第五安全空间领域”里,已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正因为方块汉字在电脑化时代已失去了独立的地位,每一个在事业上想有所成就的人,就不得不努力学习英文,从而在中国形成了全民学英文的热潮。为了能掌握英文,许多父母争着把自己的子女送到教学英文的幼儿园、小学去读书,中学、大学更是把英语教育当作必修课,有的中学和大学则采用全英文教材。中国从招普通工人到招收国家公务员,都把英语作为招考标准。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经过几代人以后的上层人士就会全由熟悉英文的人组成,那时,汉字对他们来说将成为可有可无的文字,到那时方块汉字的命运,将有可能步清朝满文的后尘,被本民族主动弃之不用而消亡了。汉字楷体系统,在今天凸显出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的4大缺点,如果得不到克服,就会逼着中国人自己使用大量外语外文,从而导致汉语、汉字加速地退化变质,最后被中国人自愿淘汰。这是汉字楷体系统的固有缺点和社会条件、等等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汉语、汉字使用人数的多少无关。在今天的国内、外的形势下,只要汉字楷体的4大缺点存在,说汉语的人越多,自愿淘汰汉语、汉字的人也就越多。俗活说,“兵败如山倒”,大势之下,兵越多,“倒戈”的兵也就越多,失败得就越彻底。所以,“有13亿人口使用,汉语就不会有危机”观点,是站不住的。今天,“汉字罗马派” 和“汉字保守派”,都不解决汉字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以发展汉字。“汉字罗马派”是要消灭汉字;“汉字保守派”主张让汉字楷体永远不变,这如“讳疾忌医”,让病人等死的做法一样。所以,今天如果不彻底纠正“汉字拉丁派” 和“汉字保守派”违反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错误行为,让他们的错误继续下去,不用再一个100年, “中原汉语、汉字”就必然退到6000年以前的状态了;然后,再经过不知多少年和多少磨难,陪着“英语、英文”,重走一趟“中原汉语、汉字”发展过程走过的老路。汉语在近代100多年的时间里,退化变质成今天的这个烂样子,表面看来,是“汉字拉丁派”和“汉字保守派”的违反汉语汉字发展规律的错误所致;其实,深层的原因,还是楷体汉字不直接表音,对于中原汉语没有“固化”作用所致。因为汉字对于汉语的词音没有“固化”作用,所以汉字的读音就由着“汉字罗马派”随意砍除和变读了;再加上汉字楷体,本来就是一个没有、规范性和标准性的“符号堆”,也为“汉字拉丁派”随意“简化”、“合并”、瞎折腾汉字,提供了方便条件。因为汉语的单词不单靠汉字来“表示”,还必须靠汉字来“支持”,所以,汉字楷体系统的毁坏、混乱,就直接导致了汉语的退化;汉语单词是汉字的基础,汉语的退化,又反过来导致汉字的变质。有人说:汉语英语化、汉字英文化,有什么不好?如果真的英文化了,中国就与国际完全接轨了。这种说法,不是别有用心就是过于天真。你看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那些说拉丁语用拉丁文的国家,与“国际接轨”了又怎么样?赶上西方国家了没有?只是当西方国家的奴才方便一点罢了。中国绝对不会因为汉语的“英、美化”,就能赶上“英、美”国家的,反而必然落得个“附庸国”和“跟屁虫”的结果。挽救汉语、汉字危机办法不是没有的。只要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为“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体系”,就能完全地彻底地克服掉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就能彻底避免汉字逐步退化、变质、最后被淘汰的危机。这样一来,不单能节约每年枉费的万亿元的金钱,还能每年创造出万亿元的财富。这就把汉语和汉字的潜能开发出来了。使汉语、汉字,成为推动中国迅速强盛起来的巨大的无穷的“能源”。这种“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体系”,完全彻底地克服了“汉字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和问题,并增加了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需要的诸多功能。“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体系”,在“汉语拼音原理”没有发现之前,是创建不出来的,而在“汉语拼音原理”已经发现和普遍使用的今天,这种新体汉字体系,就能够创建出来了。 在此,有人会说,世界上普及英语英文的国家多着呢?为什么他们都不怕他们的语言文字被英语英文淘汰,只有中国怕汉语汉字被英语英文淘汰呢?因为,1、别的国家的文字,没有像汉字这样的4大缺点;2、也不像汉字楷体系统那样,是世界上“性价比”最低的文字;3、他们的语言,也不像汉语一样必须文字的支持;4、他们语言还比不上英语英文先进。即使他们语言文字被英语英文取代,那是一种进步,有益无害。而中国不同,汉语是比英语先进一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言,如果被英语取代,那是后退。那样,将使中国的民族文化彻底消失;将使中国抛弃了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无比巨大的“能源”,将使中国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科技殖民地”。目前,中国距开发出这一强国的“能源”,只有一步之遥。因为我们的汉语已经是第三阶段的语言了,只要把目前与汉语不完全匹配的汉字楷体系统,改进升级为与汉语完全匹配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体系”就达成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