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19|回复: 0

汉字发展的规律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19-6-18 09: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字体式发展的规律
    有据可查的历史事实证明,汉字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到今天的宋体字,已经更新过6次了,但是,4000多年以来,不管体式怎么更新,都始终保持着如下基本功能和特性:
1、直接表意,口授读音(读音靠口口相传)。
2、字形单载,即“以形表意,意异形异,一意一字,一字一形、一字一音”。
3、不带语法。
4、各字互相独立,可以按汉语语法自由组合成二字合成词、多字合成词或语句。
5、可以用现有的独体字为元件,来构建一个合成字,作为新字。
6、可以创建无限的新字来表示汉语的无限的新词。
7、字体为方块形。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汉字是受人类文字的一般规律支配的。
人类文字一般规律,主要表现如下:
1、因为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符号系统,所以,语言系统是文字存在的基础。                                                                                                            
不同性质的语言,决定着其最匹配的文字的最佳形式也不同:凡是“语音单载”的语言,其文字表示了单词的“词音”,就简接地表示着单词的“词意”了;所以,其对应的最佳的文字体式是“读写一致的线性纯拼音字母文字”。凡是“语音多载”的语言,在没有发现拼音原理之前,表了“词意”就不能表示“词音”;表了“词音”就不能表示“词意”。用只“表音”不“表意”的文字,就不能区分“同音异义词”了。所以,这时的文字,只能以不同的“字形”,来表示不同含意的单词。在发现拼音原理之后,其对应的最佳的文字体式是“意、音直接双表的方块文字”。
2、 文字最基本的功能是表示语言单词的,最佳的文字是只表示语言单词,不附加词性、语法等别的功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灵活使用和最便于记忆。
    对于,“语音单载的语言”所使用的“表音文字”来说,文字的主要功能是记录语言单词的;对于语音多载的语言所使用的“表意文字”来说,文字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语言单词的。
3、字形单载(即一字一义、义异形异),是创建文字的基本原则,也是使用文字的基本原则;违反了这一原则,就容易出现歧义和误解。因为在文字的环境中,没有对话现场的那么多的辅助参考条件,只有一个语句上下文的关联逻辑推理方法可用,所以,“字形多载”的使用,就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所以,“语音多载”的语言所对应的文字,就应当是“字形单载”的。
4、在其对应的语言性质不变的情况下,文字是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所以,世界各国的文字体式,都经过不断升级发展的过程。
文字的发展,表现为两种过程:文字改革和体式更新。
  “文字改革”,是文字性能的改变;“文字体式更新”,只是文字外形的改变,不改变文字的性能。
图画到图符,图符到象形,象形到符号,音节文字到音素文字--------都是文字改革。
古埃及圣书到腓尼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到古希腊字母,古希腊字母到罗马字母。汉字的籀字到隶字,隶字到真体,真体到宋体------都是体式更新。
不论“改革”还是“体式更新”,都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改变后的新字系统,必须与其对应的语言单词实现匹配,并且继承了旧字系统的优点、克服了旧体字系统的缺点,并增加了新的功能,又能把新、旧两种字的转换成本降到国家能够承受的程度,具有更好的实用性,能被广大使用者自愿接受,很快普遍使用起来。违反这一原则,就必然失败。
5、 由于语言具有不兼容性或叫排它性。即任何两种语言系统,都是不能互相混合使用的,只能二择其一。所以,与不同语言所对应的不同的文字,也是具有排它性的,即任何两种文字,是不能同时互相混合使用的。一种文字,虽然可以使用另一种文字“单体”,但是,这种文字单体是被该种文字,当作一个“一般符号”来使用的,不是把它当作本系统的“文字”来使用的。所以,它的读音,不是按源文字的读音读出的,而是按现使用者赋予的语音读出的;赋予的含义,也不一定是源文字中所定的含义。
6、 文字是表示语言单词的书面符号系统。要使之具有完整的,就必须在表意方式、表音方式,这两个方面,各自单独遵循一个规则,形成两个子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又在字形上,合为一个总系统;所以,组建字形,也必须遵循一个规则,才能使这种文字具有完整的。如“一国不可有二主”一样,在一个子系统或一个总系统中,是绝对不可再有一个平行的系统存在的。否则,就会使文字,失去统一性和规律性,乱了套,给人们的学习、使用,造成无规律可循的局面,成为很难学会的文字。
7、 文字的性能,不是取决于文字单体,而是取决于其系统的完整性;文字单体的功能,取决于文字的功能。所谓“系统”,是指在文字结构上,按一个规则构建的;在功能上,通过所有的文字单体的综合作用,发挥文字单体的功能。
8、  文字除了必须具有规律性外,还要求构成文字的最小基本元件,要具有规范性、标准性、最简性、以便于人们的书写。
9、 文字还必须具有无限的扩展性,能与语言单词的无限扩展同步前进。否则,就不能及时、正确地表示它所对应的语言新出现的单词的词义和词音,就不能始终与其对应的语言,达到完全地匹配,就不会同它对应的语言一样易于所有的人很快学会。能直接表示其所对应的语言单词的词音、词意,同语言一样易学的文字,是“全匹配文字”。这样的文字是“科学理想的文字”。
文字与所对应的语言系统达到完全匹配,是指单个文字能把单词的词音和词意都直接地表示出来,实现“形、音、意”三者合一,形成“形、音、意”联想闭合回路(即由形知音、知意;由音晓意、晓形;由意知形、知音);就整个文字来说,它通过一定的构字元件和构字规则,把其对应的语言单词的声音和含意全部表示出来,相当于单词的“像片”,或者说,就如五线谱描述音乐歌曲一样,全面地把音乐歌曲表示出来。如果达到这样的程度了,文字就同它所对应得语言一样易学了。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
由于文字是由“字形”、“字音”、“字义”三要素构成的,其中“字形”要素如果不易学或者缺少表示“字音”或“字义”的部件,都会导致“文字”比其对应的“语言”难学。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
   因为,人们要使用文字,必须做到两点,即脑子必须记忆文字的“形”、“意”、“音”,手必须会写出文字的“形”。如果“字形”复杂,就不便于记忆和书写;如果不能直接表示出“字义”和“字音”,缺
少哪个要素,哪个要素就得全靠脑子死记硬背了。这就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在人类文字的初创阶段,各民族的文字都不是便于书写和不能同时表示“字义”和“字音”的,所以,都比其对应的语言难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文字的人群不断扩大,文字难学写难的问题凸显出来了,人们就不断地对文字实行改进,不断朝着“结构简单,字形美观,与语言单词完全匹配,同语言一样易学的“科学理想”的“无文盲文字”的方向前进。人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进的:
减少文字笔画数量和简化笔画形态构字方式。这样就导致文字结构发生变化,使文字出现越来简化,越来越符号化的趋势。
提高和增加文字功能。为了使文字便于记忆和美观,人们实行了构字方法规范化,从而使文字结构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并且逐渐使文字具有同时直接表示“词意”、“词音”的功能。这样就导致文字不断出现性能改革和体式更新的现象。
汉字为什么要不断地进行体式更新呢?因为:
人们为了提高书写速度,除了提高自身的加强书写熟练程度以外,还采取了如下4种办法:
1、使用新的书写工具和新的载字材料。
2、创造新的书写技巧;
3、简化笔画形态和减少整字的笔画数量。
4、改进整字的结构方式。
从历史上看,汉字系统的体式更新,一直是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
中国在部落酋长国时期的结绳记事或图符记事的方法,到分封领主制国家时期(夏朝),就不适应了,于是就出现了刻划文字---甲骨文;到周朝后期,刻划文字就跟不上社会需要了,于是人们用竹棒蘸颜色水书写文字,于是甲骨文被升级为“篆体字”;篆体字比较复杂难写,竹棒当笔也不便于提高书写速度。到春秋战国时期,篆体字和竹笔又跟不上社会需要了,于是人们有发明了“毛笔”,并且对于篆体字作了很大的简化,于是将篆体字升级为“隶体字”;到东汉时期,隶体字也跟不上社会需要了,于是人们又对隶体字的笔画结构进行改进,由此使隶体字升级为“章草体字”和“草体字”;章草字,草体字,不够规范,不便于广大普通文人們的通用。到了唐朝时期,国家政府就对章草字体作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于是就使“章草”升级为“真体字(楷体字)”。到了宋朝初期,用毛笔手写文书,又跟不上社会需要了,人们于是发明了“刻板印刷”,适应刻板印刷的需要,刻板工们又把“真体字”改进成“宋体字”。
在书写工具是刻刀,载字材料是甲骨的情况下,汉字表现为“甲骨文”体式。
在发明了用竹棒(聿)蘸着颜色水,把字写在羊皮或布帛上的情况下,汉字就表现为“籀字”体式;
在发明了毛筆,把在写在竹简上的情况下,汉字就表现为“隶字”体式;
在纸张成为普遍的载字材料以后,用毛笔在纸上写字的情况下,汉字就表现为“章草”、“今草”、狂“草”、“楷字”等体式;在刻板印刷和活字排版的情况下,汉字就表现为“宋体字”体式。
于是就会不断出现不同于原先的新的汉字体式。导致汉字出现了“蛇蜕皮”似的不断更新体式的现象。
新的汉字体式,必须是从旧的体式上发展起来的,不改变旧体式的基本性质,并且比旧的汉字体式书写速度快、易于学会、更美观,才能被大多数的人们自愿使用起来。
今天,中国跨入了工业现代化和信息化时代,没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汉字楷体系统,是不能适应中国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所需的。今天的社会需要,逼着汉字楷体系统非升级为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不可了。
这次更新,主要是为了提高和增加汉字新的功能。
这次更新,仍然与以前的6次体式更新一样,是汉字体式发展的继续,可谓“第7次体式更新”。
从周朝到清朝4000年的时间里,汉字的发展历史过程如下: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
今天,世界已经进入计算机信息化时代,中国已经实行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化,计算机网络已经渗透到中国的一切领域。其中任何一个网络节点断裂,就会关联到全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安全。但是,中国却没有以汉字元件为代码的汉字计算机信息体系和产业体系。中国目前使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从计算机芯片和计算机底层程序到网络体制,全是美国的,汉字信息是挂接在英文计算机信息系统上的。所以,中国的计算机主权完全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这样,不单是中国每年枉费十上万亿的金钱,更使中国的第五国防空间(信息领域)失去主权,导致国家和人民的全面安全也丧失了。
这种状况,逼着中国必须创建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计算机信息”产业体系。而汉字楷体系统,是无规律性、无规范性、无标准性的,所以,楷体汉字的构字元件不能作为计算机的“人、机信息交换代码”。这样,中国就建立不了“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办法是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更新为具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的新体汉字体系。
在汉语不变的情况下,目前能不能创建出具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的新体汉字体系”呢?是完全能创建出来的。
因为,中国近代,已经运用“汉语拼音原理”了,在1939就用“汉语拼音符号”开始给汉字注音了。今天,99.9%的会读写汉字的人,都懂得汉语拼音方法。所以,只要把原先的“以字构字”的方式,改为用“意符和汉语拼音符号”作为组字元件的构字方式,就可以构建出具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的“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体系了。这样,就可以用“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体系来替换楷体汉字体系。
对于汉字体式的更新,必须遵循“优越性、前瞻性、继承性和无缝转换”的原则,否则,就转换不成。所以,替换楷体系统的“新体汉字体系”,必须达到如下8条要求:
1、新体汉字系统,是从“楷体汉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楷体汉字系统”的“升级版”,这种“升级版”,继承了楷体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旧体的一切缺点。并且,不违背广大民众的原先的读、写习惯的,以汉字为基础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特产都能保持和继续发扬下去;也不会给国际汉字文化圈的人们带来不便。
2、“新体汉字系统”能与“楷体汉字系统”实现“无缝转换”;不能“无缝转换”,就转换不成。
所谓“无缝转换”,就是新旧两种字体,能够互当“异体字”混用。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缝隙”,不会在转换过程中出现“新旧字文盲”和“文化断层”。
3、是表示汉语“单音词”的最佳文字体式,能与汉语单词,实现完全地匹配:
能够通过每一个“字形”,直接地表示出每一个汉语单词的唯一“词意”,确保不违背“字形单载”的造字、用字原则。这样,就能使汉字文章具有“精确、简捷、丰富”的特性;并且能通过“字形”,拼读出该字的读音,能实现“新体汉字传到哪里,标准的“汉语”就能传到哪里。
能够适应汉语单词无限增加的需要。当出现的新事物而造出一个新词或引进一个外语单词时,能够当即造出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之。并且能够让别人“见字晓音”和通过使用这一新字的书面文章,理解这个新字的含义。从而实现汉字数量的无限扩展。
4、字形必须是“方块形”的,而且笔画少、结构简单,字体清晰美观,最容易辨认;既能便于人工书写,也能便于机器用几十个元件来构建无数的汉字。
5、在整个文字系统上和单字的“结构”、“表意”、“表音”上,都具有“系统性、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所以, 能让人们学习起来,有规律可循,能够达到“学少知多”,同汉语一样易学。儿童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由其父母顺便就能教会读、写新体汉字。学龄前,就能阅读报刊。从而使中国永远彻底地消除了汉字文盲。
6、能让计算机用这种新体汉字的基本元件,作为“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从而使中国创建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代码”的计算机信息产业体系。并且,汉字代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性能,比英文代码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性能优越得多。
在汉字代码的计算机上,不需要背负巨大的“汉字字模库”,只用几百个构字元件,就能构建出无限个新体汉字;并且能够实现汉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不会出现“重码字”,也便于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从而让使用计算机的普通大众,用汉字作为计算机的指令代码,编制计算机的各种程序,让计算机帮助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难题。这样,就能实现汉字与计算机之间进行“双向交流”----计算机组建汉字;汉字编程指挥计算机。从而让普通大众能够利用上计算机的最根本的功能---通过编程处理问题。这样,计算机的根本功就能得到充分使用了。
7、在汉语没有发生本质性的转变时,其体式、功能和优点都能保持稳定,不会因为字数的无限增加而导致文字系统毁坏和文字性能的退化、变质。
8、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工具的改进或社会制度的改革,都必须通过“利益”和广大群众的自愿这两关,否则,再先进的东西,都实行不了。所以,要把“汉字楷系统”升级更新为“新体汉字系统”,就必须达到:
(1)、必须让“新体汉字系统”,在理论上立得住。
(2)、必须让全体普通大众学得快、用得方便。能够与“楷体汉系统” 实现快速地转换。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学会新体汉字的时间,不超过4个课时;全国人民实现转换(不含相应的文字处理机器的更换),时间不超过90天。
也能让世界各国的非汉语系的广大普通民众在60天左右学会2000个常用汉字。
(3)、必须在经济效益上,实际可行。
与“汉字楷体系统”转换的经济成本极小,个人和企业、政府都能轻松地负担起来;转换后,能让与“新体汉字系统”相关的机器制造工厂和商品经营企业,有利可图。转换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使用楷体系统时,提高百倍以上。因此,就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自愿认同和使用。
  按照以上8条要求来衡量“汉字拉丁化”之类的替换汉字楷系统的方案或者“汉字形声字扩展版”之类的替换汉字楷系统的方案,显然都不合格,实践也证明根本行不通。
符合以上8条要求的能够替换“汉字楷体系统”的“新体汉字系统”,在“汉语拼音方法”没有发明之前,是创造不出来的。而在中国已经普及了“汉语拼音方法”的今天,就有了把“直接表意,间接表音”的汉字系统,改为“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的可能了。于是,“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必然的出现了。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有如下特性:
一、采用上述方案所建立的这个“新体汉字系统”比“汉字楷体系统的”优越的主要特点是,改变了以往汉字一贯使用的“以字构字”的传统方式,而采取了“用元件构字”的方式。所构建出来的新体汉字,每一个“整体字形”,表示一个汉语单词的“词意”;能够利用每个字中的“汉语拼音元件”,拼读出每个字的“读音”;其“意符”能提示每个字的含义。所以,这种“新体汉字系统”,可以叫作“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
二、在今天汉语的“音素”和参考《康熙字典》而确定的“意符”的范围内,可以构建5000万多个新
体汉字;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音素”也必然随之增加,“意符”也必然随之增加,所以,构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元件也会相应地增加,那么,可以构建出的新体汉字也会随之增加。所以,
它能永远适应汉语新词无限增加的需要,构建出无限的新字。
三、今天的这个“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是以今天的标准的汉语为基础建立的,这种“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是从“楷体汉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楷系统的“升级版”。它继承了楷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系统的一切缺点,具有了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既便于人的记忆和手写,也便于机器处理,并且能与“楷体汉字系统”实现“无缝转换”,完全适应中国现代化、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在“手机”达到全国成年人平均5人一个的今天,只要“手机”生产工厂,生产这种“意、音双表新体汉字”代码的手机,在手机使用说明书上,注明如何读、写这种新体汉字,手机使用人就能在3小时内学会读、写“意、音双表新体汉字”了。这样,手机普及到哪里,“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就会普及到哪里;无需政府“规定”,无需政府花钱,无需政府训练教员,无需开办“学习班”, 就会自然而然地迅速地普及到全国。至于“楷体汉字系统”什么时候被“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完全替换,也无需政府下令统一时间点,全由人们自愿选择。就如今天的人们自由选用使用“楷体字”还是“隶体字”一样。因为“楷体汉字”与“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可以互当异体字混用,就如“并”、“並”二字一样。所以,替换不替换,什么时候替换,对于人们的语言信息交流和文字信息交流,都无“断层”。
这种“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的手机,省去了巨大的楷体字库和复杂的楷字输入程序和显示程序。将使手机芯片的必需容量大大缩小,由此使生产成本降低很多。将会给手机、计算机等等信息机器生产企业,节约很多生产成本。将会使手机、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和快捷。这样高的实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会促使“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得到快速普遍使用。
四、今天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的构字元件,是按“楷体笔画的、最简、最美和构建出的字形也必须是美观的方块字”这四项原则收集的,所以,“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的构字元件,最多只能达到463个,所以,就具有唯一性。
    以上所讲的,就是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文字与科技发展密不可分、文字与计算机信息主权密不可分的情况下。中国遵循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就能使汉字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发展提高,成为助推中国实现“强国富民”理想的强大能源;违反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不单会使汉字、汉语走向“停滞、变质、被淘汰”的深渊,还会消耗着中国的巨量的社会财富,延缓中国的发展步伐,更会危害着中国的安全和前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2 14:27 , Processed in 0.044976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