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有胆有识首倡“识繁写简”的袁晓园会长● 文革期间,赵元任大师、原女外交官袁晓园,先后由美国来华,把各自的文改方案,呈交给周总理,方案被转到清华大学等,没受到重视。 (1) 初期汉字改革 学贯中西的赵元任、林语堂等,认为汉字落后要改为西洋那样的分词连写音素字母拼的文字,上世纪初,他们设计出了分词连写音素字母拼的国罗(国语罗马字),未能通用,只被定为拼音第二式当拼音参考。以后林大师在台湾推出简化国罗,仍没能胜过注音字母。又转向搞形码查字打字。把33种单笔画各用两个数字作代码,又约定了50个部首,分组各用字母作代码。还约定左右型等字型代码。体系较繁没有流行起来。 赵大师则另搞出一套通字方案,大量繁字用同音简字代替。并在文革中呈交给周总理。 文革中内地也仍有很多人搞注音与查字研究,个别一公开用,结果遭到打击。 如祁圣在1968年搞出《汉语拼音新案》,立马被打成以《汉语拼音新案》抗拒《汉语拼音方案》的现行反革命,捆绑游斗吊打刀刺。承德医学院张国防老师,用他自己的拼音书写毛选,被发现以辱毛罪被捕下了牢。 (2)袁会长的识繁写简 1979年初,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印发了《汉字绝码方案且隶(第一集),其中有近200个方案。多数是文革期间暗地里搞的。集中研究者相互联系组织成立了汉字拼音化电脑化“促进会”。其中54号《简拼字草案》 以54号点(54码、S码)名义手刻油印相关材料,寄促进会员与海内外相关部门。 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要促进会提供几十个会员名单,以便他们寄赠特配合新出的《汉字改革》刊。该刊并从S码的油印稿中摘了一篇以《通盘简化汉字》刊出。该文反对当时正在推行的东简一笔西简一点的二简,建议系统考虑音旁与形旁来简化常用六千汉字。 温州六中物理组吕作昕老师,在美国《New China》第3期中,介绍到54码(S码)简拼字。在美国的袁晓园又来华组织汉字现代化研究会,在中央党校幼儿园教她的民族式拼音字。 1986年,袁氏研究会与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委会分别通知1987年的年会征稿,54码手写出上万字材料寄这二会,并摘写出一两千字复写了12份,分别寄香港中国语文学会、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系等。稍后,袁会长放弃了她的民族式拼音字的教学实验,把主张汉字改为民族式拼音字的汉字现代化研究会,易名为不再改汉字的“国际汉字研究会”,会刊1989年交邮局发行时易名为《汉字文化》,不再提改汉字而是大力批判汉字落后论,创新提出识繁写简的主张。 袁会长惊世人骇俗之举,受到西风派批判并出书围攻。就连原汉字现代化研究会一副会长也不理解,在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语文建设通讯》刊中抱怨说,袁氏没经会长们讨论决定,就改名改初衷。我忙去信香港中国语文学会说,可能是那副会长没出席1987年会, 不知会上有汉字不落后的交流文,而该文的摘要复写稿前已寄上,于是该刊找出该文再摘写定名为《中西语音结构差别对语文的影响》,发表在《语文建设通讯》1992年9月号上。 (3)支持识繁写的三易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