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大师 发表于 2020-9-1 03:30:41

巴蜀图语文字破译方法的简单探讨

一、历史背景在分子人类学中,把中国人分为“北方汉”和“南方汉”,同时也提到距今6000年左右,有一次人口大增长。这就说明在6000年前,有两大族群,这两大族群同时人口增长,意为着这两大族群的融合。因为两大族群的不同文化,所以有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文字。其中一种来自西部高原的岩画演变而来的图腾符号,一种来自东部的刻画线条符号。分界线大致在胡焕庸分界线。按照历史传说,距今6000年左右正好是伏羲女娲时代,女娲一族对应的就是生活在岷山一带的马家窑南下文化,因为天水天全这两个地名是跟女娲传说有关的。伏羲一族就是大巴山洞庭湖一带的峡江文化,因为这里的高庙文化出土有宗教符号,是跟伏羲传说有关的。扬雄在《蜀都赋》中“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贡》里的梁州范围“华阳黑水潜江”之间,正好把这两个文化包含在内。《华阳国志》“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这就说明“中州”即梁州,梁州即古蜀的首都。人皇伏羲就是古蜀王蚕丛,古九州就是古蜀的九个行政区。那么在古九州范围内的遗址中就有可能找到图腾符号或线条文字,或者两者并存的文字。距今4300年左右,仓颉发明了仓颉文。那么可以推测仓颉文字一定是把两种文字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字体,巴蜀图语就符合这样的特点。出土年代虽然晚,但都是采用铸造的方式出现在青铜器上,也就是说它不是当时使用的书写文字,而是一种怀旧的祭祀文字。仓颉是黄帝时期的人物,《周本纪》张守节正义:“黄帝自穷桑登帝位。”《帝王世纪》:“黄帝由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大禹建都阳城。所以仓颉文最有可能出现在这三个遗址中,即宝墩古城(穷桑)、石峁古城(曲阜)、三星堆(阳城)。所以四川地区发现的巴蜀图语跟仓颉文密切相关,因为年代久远,可能还有一些演变。总的来说,这些历史背景决定了巴蜀图语就属于汉字系统。二、简单比对古汉字来破解秦朝时期统一文字,那么一些中原文字中没有的字,可能保留下来。统一字体,于是有一些巴蜀文字符号就有了一个大的演变,这就可以按照形似,逆向对比。例如下面这枚印章先看上半部:一个方的图形,左边一个月牙形,右边一只鸟。按照汉字笔画来看,就是“口月鸟”,组合以后是“鹃”字。巧合的是出土地点在成都郫都区附近,这里就有带“鹃”的杜鹃城这个地名。于是我用“鹃”字组词,然后查找下半部可能是哪个字。最后在繁体字中找到“關”字,也就是这么印章的印文是“鹃关”。这个符号出土于新都马家场,离郫都区很近,因文献中就有郫邑这个地名,所以就跟“郫”字做个对比。郫和陴是同一个字的两种写法,可见当时演变时省略了半边“阝”,同时我们也知道了两旁的竖线跟“阝”有关。中间是网格状,上部有点倾斜,所以写成“甶”,网格呈十字,所以在甶的下边补充了一个“十”字。这就是“郫”字演变推测过程。右下角的小方块表示城邑。这个符号就是“郫邑”。这枚印章跟上一个图是同一遗址出土的。所以上半部自然联想到“郫”字,可以看到两边的竖线是用一种青铜器代替了。是不是“阝”还不能确定,笔者认为可能跟鸟篆相似,用的青铜器来进行字体艺术化。两边的青铜器倒是跟“阝”形似。下半部是象形的两个人拉着手,下方一个青铜器,意为两人合力摆放重物。两人组成“冖”,下方的青铜器形同“女”,合在一起是“安”字。难怪安字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安全的“安”,宝盖上有点,安装的安字没有上边那一点,看来是后来两字合一了。这个图是“雅安”二字,下半部就是“安”字,可以跟上面的图比较一下,青铜器变成了一个方形的箱子。这枚印章看起来象T&T,其实就是“褔”字。很多汉字都跟祭祀有关,字的两旁就是祭祀的“示”字旁,而有的“示”字演变成“衣(衤)”字。很幸运的是在宣汉出土一枚印章,有完整的“示”字旁。如下图与金文甲骨文比较后,从这枚印章中可以看出,所有汉字的“示”都是由这个印章中的“示”简化演变而来。每一点都有各自的形状,代表不同的意义。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巴蜀图语文字早于金文甲骨文。这枚印章中间部分应是两个字,上半部很像前面的安字,但是多一个太阳形状的图腾,演化成冖上方的“丶”箱子下的一横很长,又出土在宣汉,所以这个字应该是“宣”字。下半部还不能确认。《太平寰宇记》(卷七二)。乐史“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梁山即梁州,岐下即西岐。唐 韦续 《墨薮》卷一:“ 周文王 史 史佚 作虎书。有虎不害人,名驺虞,因兹始也。”《山海经》中记载的方八百里昆仑虚就是四川。“虚”字就是“虎+丘(丛)”的合字。周人来自四川,巴蜀青铜器上出现大量虎纹,可能就是虎书。比如这个图中下边的符号,初看形式“吴”字,但加上上部的虎图腾,可能就是“虞”字。这个是双元村墓地出土铜镜上的巴蜀图语,中间这个字也是“褔”字,同前面的那个福字印章比较是有差别的,也就是说巴蜀图语文字可能流传年代比较久远,存在不同的字体,也可能是地域上的差别。但这两种字体都与金文甲骨文的字体相似。三、更早的文字体系以前我们对古文字的关注点都在一些方块状的刻画符上,比如贾湖遗址中就有骨刻纹。下面我就说说图腾符号文字:大家知道,汉字是象形文字,象的形就来自青铜器上的图腾。金文甲骨文的虎字与虎形青铜器对比,不难看出虎图腾是线条化成为金文甲骨文的。也可以大胆猜想一下,虎头与虎身分开简化,虎头简化形同“开”字,虎身简化形同“明”字。那么《山海经》中的开明兽就是老虎,开明王朝时期出土大量虎纹青铜器,也说明开明就是老虎。三星堆金仗上的图腾,可能演化成“汉”字,也可能是“雒”字。三星堆附近就叫雒城。既然古蜀王蚕丛距今6000年左右,那么“蜀”字应该是高频度的。蜀的原始图腾如图:就是说“蜀”字的象形是一条大龙旁边还有一条小龙。造字本意可能是:龙种、天子的意思。大龙眼睛独特,象征蜀王蚕丛有眼光、有的眼球突出下眼帘,三星堆的是蟹目,象征有远见。而蛇身象征神,可能是蛇和神谐音。跟某些汉字的部首表音表意一个原理,通过组合方式表达某个意思。小龙象征龙的后代。龙的图腾有很多种,所以演变成“蜀”字的字体也是很多。现在我们知道了,龙不是自然界的生物,而是通过符号文字组合成的一个图腾符号。然后再逐渐简化,演变成今天的汉字。三、结语此文简单介绍了巴蜀图语与汉字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汉字的源头之一,即周青铜器上的流行图腾。希望能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巴蜀图语文字破译方法的简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