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向我们证明了什么?
简单说几条吧:一、黄金和铜是两种金属,汉字“铜”其实是“同金”一词的合字。从命名顺序角度看,应该是先发现黄金这种物质,再发现铜。所以汉文化的源头应该是早期有黄金的地区。
大家知道,中原地区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铜金不分,遗址中几乎没有黄金出土。而三星堆却出现了大量黄金。
二、“河出图,洛出书”。这句话的出处应该是《河图括地象》中的“地有四渎,以出图书。”
古“四渎”即黄河、汉水、赤水、黑水四条河。今天的长江是由汉水、赤水、黑水三条河合流形成的。“河图”其实是按八卦方位压缩的地图,因图中主要内容是“四渎”,所以称做“河图”。四条河的源头中央就是昆仑山,古人说的陆地中央就是这里,因为“四渎”是当时最长的四条河,源头又在一起。
那么哪座山是古昆仑山?黄河源头古星宿海是今若尔盖大草原,汉水源头是今汉中以西,赤水源头是今九寨沟,黑水是今青海玉树与若尔盖大草原之间:
《河图括地象》记载“昆仑山有五色水,赤水之气,上蒸为霞而赫然。”《史记》记载昆仑山“其上有醴泉瑶池”。这就很清楚了,昆仑山即今天九寨黄龙景区。
昆仑丘:《山海经-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就是说黑水与赤水之间的川西高原就是昆仑丘。
昆仑虚:《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圆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赤水出东南隅,以行其东北。”也就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方圆八百里”的范围,三星堆古城就是这个“下都”。《蜀王本纪》也提到“汶山下邑”,“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即今瓦屋山。
赤水:最初叫白水,《河图括地象》“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白水东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从上面那张“天下图”来看,最初赤水是从湄公河入海,后来多次改道,可能并入过红河、珠江、最后在四川泸州并入长江。所以后人误以为泸州附近的一条无名河叫赤水,也就是川黔交界的赤水。
赤水流经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时期叫过“雒水”。由于古时候有段时期“雒”字与“洛”字通假,就是说古文献中不区分这两字。在这个赤水曾经流过的地区都有古文字发现。所以笔者相信“洛出书”是指的南方地区,而不是黄河边上的那个“洛”。“洛书”应该是跟《山海经》相似的百科全书。
三、“三代”不是夏商周。
《禹贡》九州之前,还有一个“人皇九州”。
《华阳国志》记载“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洛书》曰:人皇始出,继地皇之后,兄弟九人分理九州,为九囿,人皇居中州,制八辅。华阳之壤,梁岷之域,是其一囿,囿中之国则巴、蜀矣。”
按照传说,天皇分九天,地皇分九土,人皇分九州。都是以中央那个区为“中”,并以“中”的那个区为首都。所以人皇首都“中州”,地皇首都“中土”,天皇首都“天府”。所以“天府”一词不是简单形容某个富饶之地,本意就是首都。
巴人始祖就是天帝太嗥,后照改国号“天”为“巴”,“巴”字就是由纵目图腾演化而来。蜀人始祖就是人皇伏羲,“蜀”字也是由纵目图腾演化而来,只是旁边多了一条(或两条)小龙(或其它动物):
上图是“蜀”字的一些纵目龙图腾。下图是古文字“蜀”:
看明白了的话就好解释了:三皇就是传说中的龙。古蜀王蚕丛,蚕=天+虫,天虫就是龙。蚕字还有其它写法:䘉、䗝。䘉下面三个“虫”字就表示三皇,神虫也是指龙。三星堆出土的纵目人也是三个,体积最大,说明其地位也最高。所以古人所说的“三代”就是天皇、地皇、人皇,而不是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夏商周。
我们在地图中找到:巴中、巴东、巴南、巴西,巴北推测在陕西境内。这大致应该就是“中州”的范围,史上还有一个“南中”这个地名,字面意思就是“中州的南部”。
中州的范围:东界洞庭湖潜江荆门,北界河套,西界金沙江,南界云贵地区。有没有发现国内一些高大上的遗址或文物都出自这个区域:比如在湖南澧县一带距今6000年左右的城头山古城,距今4600年的最大城址石家河古城,距今4500年的最大古城址宝墩古城,距今4300年的最大古城址石峁古城,距今4100年左右最早最大的城市群即以三星堆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古城址群。国内最早的黄金、青铜器也在这个范围,包含有青铜器的二里头遗址。
五、西南官话区
西南官话区是目前使用人口最多,地理范围最广的。上面一张是网上流行的一张海平面上涨多少米的海侵图,下面一张是官话区分布图。这说明古代高于海平面的东南地区保留了自己的方言或民族语言,地域海平面的海侵地区肯定是无人区。比对一下两图,北方几个官话区正好是海侵地区,北方官话又是最接近西南官话的。很明显,北方海侵之后,填充过去的人口大部分来自西南官话区。汉语起源说有国内国外两种观点:复旦大学的观点是汉语起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河中上游,国外的观点是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西南某地,两种观点都是围绕西南官话区的。
六、大禹时期的首都是“州”
《竹书》记载:大禹都阳城,居冀州。初看这句话很难懂,但是《山海经》记载了大禹的两个首都:一个是北望河曲的帝之密都,因为大禹字高密所以叫“密都”即今石峁古城,也就是大禹继承舜帝登基的都邑。另一个是在昆仑虚的帝之下都,前面说了下地昆仑虚就在成都平原,西汉扬雄的《蜀都赋》第一句“蜀都之地,古曰梁州,禹治其江”。这句话信息量很大,就是说:大禹国号“蜀”,首都“蜀都”,蜀都就是梁州,那么大禹新建的都邑阳城必在梁州,那么一定是成都平原的三星堆。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冀州”,为什么在黄河以南的石峁,而不是 《禹贡》中的黄河以北。《河图括地象》:“中央曰冀州”,这里记载的九州就是人皇九州,“中央曰冀州”也就是人皇时期的中州,大禹重新划分九州时是以九寨沟为界,把中州九寨沟以北还叫冀州,而南边划入梁州。而《禹贡》又收录在《尙书》中,显然是商人做了调换。《禹贡》中这句“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显然跟陕西的岐山和梁州有关。调换的理由很简单,“冀州”一词是首都名称。
所以几本文献佐证,大禹有两个首都,首都范围内各有都邑,也就是石峁迁三星堆。而石峁又是从宝墩迁过去的。宝墩古称穷桑,《帝王世纪》:“黄帝由穷桑登帝位,后徙曲阜。”曲阜字面意思就是河曲一带的土山,也就是石峁。
既然首都是九州之一,那么大禹的疆域必然是九州范围,这在三星堆里包含的文化元素可以看出来,几乎覆盖当时已知的文化,比如龙山玉璋,良渚玉琮、印度洋热带海贝、青铜牌饰等,当然还有更多的未知文化元素。符合一个国家的首都,汇聚疆域内各种文化的常理。所以三星堆是九州的首都,估计是伯益继承帝位之后又划分成“四海”行政区,也就是《山海经》中的“四海”,首都昆仑虚,《河图括地象》“夏禹所治,四海内地,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有君长之”。
秦汉之后昆仑虚改称“益州”。所以三星堆消亡前,都是九州的首都,而不是四川盆地内的小地域文明。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 于 2021-3-23 10:59 编辑
巴颜喀拉山余脉的岷山山脉,藏语称“岷日”,由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延伸入甘南境内白龙江南岸。呈北西至南东走向,北起甘肃迭部县南端,顺若尔盖与南坪之间向松潘东北部横贯,为岷江、涪江、白龙江以及黄河支流黑河的分水岭。
终年积雪的现代冰川——岷山,可能作为“山海经”中的古昆仑,为黄河、汉水、赤水、黑水四条河的中央发源地。
主席诗赞: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020年三星堆新发现六个祭祀坑
考古现场提取古象牙和青铜尊
生命最有趣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