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蜀”字构成原理的分析
关于“蜀”字构成原理的分析王义然李白《蜀道难》中有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是蚕丛创建古蜀国的传说。透过这一传说,笔者悟出“蜀”字的构成原理如下:“蜀”字的构成为:从“虫”,从“四、勹”。“虫”是形旁,表字义;“四、勹”是声旁,表字音。因古蜀国由蚕丛开国,而蚕属虫类,所以,造字者用“虫”来表达国名“蜀”的字义;“勹”是古文“包”字,而“包”字有古代方言读音如“伏”,韵母被视为u,所以,造字者用“四”字读音的声母s与“勹”字方言读音的韵母u相拼合,来表达“蜀”字的方言读音sú。古代读“包”如“伏”的方言特征的存在,有以下三个例证:1、古帝伏羲氏的名字在古书上也写作“包羲、庖羲”。2、《春秋》上的古地山名“包来”,《左传》中用“孚来”。《康熙字典》“包”字释文中有“古呼‘包’如‘孚’”句。3、形声字“枹”用“包”字作声旁,读音却如“伏”。总之,“蜀”字是用形声、合音两种造字方法复合而成的,故应属复合汉字。
拜托,在四川话里边蜀字不读u的音。而是o的音,其实是入声。
再又:古蜀人的读音没人知道。经过宋末明末两次大屠杀,也经过明初和清初两次湖广大移民,今天的四川人的语音来自于湖广话和部分的客家话。
读u的音,是现代普通话的读音,却来考证古蜀国的蜀字的来源,是不是有点不知所云啊
沃(乌酷切),这是“广韵”的注音。据此,就应是u韵。研究汉字的字音表达,与入声不入声毫不相干。
那么酷字就发u的音么?按照韵书,酷,苦沃切,呵呵呵呵。明明是入声字,非得被你拿现代普通话发音来论证其上古时期的来源。你真厉害
普通话读音,也是历史的传承,是古已有之的读音,是古代多个方言读音中的一个。切断汉语语音联系去讲古音,只能是无稽之谈。
不能把入声字搞得那么神秘。从古到今,一个字的入声读法就只存在于特定方言语音环境之中,不是国人共同的读法。
我从头到尾没有谈古音。
普通话自然是现代读音。山西话,四川话,江淮话,这些就不是现代的汉语语音么?
入声,不光古代有,现代也存在。只不过不是在普通话里。而是在现代的诸多各地方语音中。不光南方的闽赣客粤方言,就是同属于北方方言的晋语,江淮,西南语音中也都有。
入声,只对不懂,不会,不愿意承认自己不懂不会的人来说才神秘。
自隋唐而至现代的所有的格律诗词,都是要入声的。这是古代科举的功课之一。
我从来没有否认普通话是现代汉语语音。但是同时也从来没有否认,普通话语音体系不包含入声。
而这也就是为何使用普通话/国语来读古诗古词,会常常有不押韵的问题所在。
但这绝不是什么现代语音和古代语音的差别。
只是普通话语音没有入声的问题。再说一遍,今天还在各地使用的地方语音中,很多是有入声的。这些都是现代汉语语音。普通话只是不包含入声的一种现代汉语语音体系。而不是现代汉语的全部。
这才是逻辑正确的说法。
1、普通话不包含入声,是明摆着的,谁都知道。入声的社会存在古今都有,这是历史的真实,更无需多言。
2、古诗不押韵的问题,是方言问题,但,这是韵的方言音变引起的,而不是调的方言音变引起的。所以,与入声不入声也没有关系。入声是调不是韵。
3、入声问题,是一种社会存在,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是不是把这类字的入声读法作为统一的汉语语音标准的问题。
4、入声字各种方言声调的不同,在对偶句平仄对仗关系中表现出来。
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很明显“直”读入声。而“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万里飞蓬映天过,孤城树羽扬风直”也很明显,“直”读平声。
你太可爱了
大漠孤烟直,随你怎么读都可以。
方冬合沓玄阴塞,
昨日晚晴今日黑。
万里飞蓬映天过,
孤城树羽扬风直。
塞,黑,直。在这里直读平声,是普通话不押韵的问题:在普通话里,这三个字的发音不押韵。更不要说声调了。
但是在平水韵里,呵呵呵呵,这三个字都是入声,押韵的。你只会普通话,不会入声,所以读不出押韵的杜甫的诗,就说很明显读平声。
另外,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里边的直,呵呵呵呵,还好我读过书,全诗如下:
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
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
悲风生微绡,万里起古色。
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
连山蟠其间,溟涨与笔力。
有练实先书,临池真尽墨。
俊拔为之主,暮年思转极。
未知张王后,谁并百代则。
呜呼东吴精,逸气感清识。
杨公拂箧笥,舒卷忘寝食。
念昔挥毫端,不独观酒德。
得,恻,食,直,立,墨,极,则,识,德,全部都是平水韵里边的入声字。你不会,只会普通话,当然只能读 “也很明显,平声”。
所以。我们之间没有矛盾。有的,只是你不应该用 shu 这个发音来论证 蜀 这个字的由来。
原因很简单,逻辑很通顺:蜀,没有人知道当初蜀人如何读音。你如果知道,那么一定是骗子。今天的四川口音是湖广填四川之后的湖广音和部分客家音演变而来。今天的四川音里边读 suo,带入声韵尾,属于上江官话发音体系。
所以你用现代的普通话发音 shu 来论证,完全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锵锵鸣玉动,落落群松直。”与“万里飞蓬映天过,孤城树羽扬风直。”我这里讲的不是押韵问题,是讲的这是两对对偶句,句中显示“直”与“动”对仗,“直”与“过”对仗,这里的“直”字如果按你解释,都读入声,那么这两个对偶句都属于失对,出律。
你确信,你懂诗词格律?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