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zhenpo 发表于 2017-2-20 17:57:13

关于“文改方案鉴定标准”问题

今将“北大中文论坛”上的由“之先生”发表的“文改方案鉴定标准”转发如下:一、无痕迹融入目前汉字。
二、文字系统整体规律化,局部特殊规定不超过 1% 。
三、基本音素全拼,一符一音;无异拼,符号无变读,实现科学化。
四、符号数少而精,符号笔画简。符号数控制在 200 以内。
五、能明晰地表达语义,绝对杜绝同形异义词。
六、能标准音译外来名称词。



请诸位发表看法。
不过,我认为,只用这样的两条标准就够了:
1、找一个50人的初中班,让这个班的所有的学生学习“文改方案”4个课时后,休息15分钟,看看有多少学生参照方案,能用方案,在30分钟内,写出100个新字的短文。由此鉴定文改方案的易学性。
2、能否用几十个构字元件,作为电脑的“人机交换标准代码”,从而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的电脑体系。



jkayreb 发表于 2017-7-23 16:31:46

新文字表音部分音素化是否可行,从已经出现的各种方案来看,虽然不是死路,也是绝路。主要问题是无法实现构字的标准化,捡了拼音的方便,惹来了拼字的麻烦。

曰之乎者也 发表于 2017-7-23 17:02:26

本帖最后由 曰之乎者也 于 2017-7-23 17:18 编辑

楼主的两条标准太笼统,无法全面体现方案的优劣。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搞文改?那就是原文字有哪些弊端、缺陷要完善,须针对这些问题来做。
其次,搞文改怎样才能做到“行得通”,尽可能低成本,最好零成本。这关乎文字方案的外形和内在结构。
再其次,某语言的文字能否与其它“兄弟”语言相通用方便人们互相学习语言,方便各语言相互交集。这是目前任何语言所用文字的短板。
至于电脑输入,不是问题。连目前汉字都正在方便地应用,改造后的文字规律化了,计算机应用只是好处多少问题,不成其为标准。
用实践来检验文字方案,这是必须的。设对照组比较,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方便学习和使用,是文字的首要条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文改方案鉴定标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