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评几种替换汉字楷体系统的几类方案
粗评替换汉字楷体系统的几类方案 汉字楷体系统在今天凸显出4大缺点和10大问题。已经到了非升级更新不可的程度了。但是,要实行更新,却是不那么容易的。这除了利益上的阻力以外,还有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原因。从理论上说,大多数的汉字改革方案的设计者,都不懂得“文字是以语言为基础的”,更不懂得“一定的语言决定着与该语言对映的文字的最佳形式”。以为随便搞出一个任何形式的符号堆,就可以当做表示任何语言的文字。从技术上说,对于汉字体式的更新,必须遵循“优越性、前瞻性、继承性和无缝转换”的原则,否则,就转换不成。所以,替换楷体系统的新体汉字系统,必须达到如下10条标准:1、能与汉语单词,实现完全地匹配。即由构字元件和构字法则,组成一个完整的文字体系,没有环节缺陷和漏洞;能正确地直接地表示出所汉语的词音和词意;能用构字元件,按照一种构字规则,构建出无限的新字,以适应汉语单词无限增加的需要。2、文字体系,具有系统性、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所以,人们学习起来,就有规律可循,就具有“学少知多”性。3、能让组字元件,作为电脑的“人机信息交换代码”。电脑能用组字元件,随机组建出无限的汉字,从而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能实现汉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不会出现“重码字”,也便于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从而让使用电脑的普通大众,用汉字作为电脑的指令代码,编制电脑的各种程序,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复杂难题。4、笔画、结构简单,字体清晰美观,最容易辨认和书写。5、同语言一样易学,儿童在家里,在其父母教会语言的同时就可以教会文字,能使全民没有“文盲”。6、在汉语没有发生本质性的转变时,其体式、功能和优点都保持稳定,不会因为字数的无限增加导致文字系统性毁坏和文字性能的退化、变质。7、达到组字元件之间的最佳结合性:韵母,既能与声母、调符结合为一体,成为声音部件,又能单独与意符组成一个字;声音部件可以放在意符的上、下、左、右和中间。8、具有对楷体系统的最大继承性。新体汉字系统,能够继承楷体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那么,新体汉字系统就不会违背大众的原先的读、写习惯的,以汉字为基础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特产都能保持和继续发展下去;也不会给国际汉字文化圈的人们带来不便。9、在转换过程中,新体汉字与楷体汉字可以互当异体字使用,并不损坏文章篇幅的统一性和准确性,从而实现“无缝转换” ----没有转换时间缝隙、没有转换经济成本、没有转换时的新旧文化断层。现有初中文化水平的人们,只用8个课时,就能学会读写常用新体汉字。10、为了满足以上9条,更新汉字楷体系统的“新体汉字系统”,就要由“声母符”、“韵母符”、“声调符”、“意符”、“区别符”这五种元件构建起来。并且其笔画形态,全是楷体式的。以上10点,是互相联系成一个整体的,缺少任何一点,都不能实现汉字两种字体的转换。对于汉字系统的诸多不适应现代社会的缺点和问题,在清朝晚期就被一些先进的人士看清了。但是,如何更新,众说纷纭。到了清朝晚期,中国的一些文人,从西方传教士用他们国家的拼音字母来标注汉字的做法上,受到了启发,于是就想用罗马字母当作汉语拼音字母,来构建“罗马化”的文字,来替换楷体汉字。 从那时至今,100多年来,更新汉字楷体系统的呼声和行动就从来没有停止过。替换汉字楷体系统的“新汉字方案”,层出不穷,至今约有上千种,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大类:第一类、用汉语拼音字母,构建一种线性的“汉字”。这类方案主要有如下3种:(1)借用罗马字母当作汉语拼音字母,构建新体汉字的方案; 例如:(2)借用其他国家的拼音字母当作汉语拼音字母,构建新体汉字的方案;(3)用汉字笔画形状的拼音字母符号,构建纯拼音字母的汉字方案。这类纯拼汉语音字母的方案,经过社会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原因是:不能区分汉语大量的“同音异意词”;不能继承楷体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不能达到同汉语一样易学的程度;不能与汉字楷体实现“无缝转换”;不能实现汉字数量的无限扩展,以便与汉语同步发展。所以,没有实用价值。第二类、 “形声字扩展方案”。即把楷体中的不是“形声字”的字,全部改成楷体“形声字”。(东汉时期的许慎,所说的“形声字”的“形”,在当时是“表示”的意思,并不是指的物体的“外表形状”。汉语单词只有“词音”和“词义”两个涵义,哪有“形”的涵义?而汉字是表示汉语单词的,不是表示事物的,所以,汉字只表示汉语的“词音”和“词义”。所谓“形声字”,就是“表声(音)字”)。这类方案,实际上也是行不通的。到今天为止,“形声字”占了汉字楷体总数的80%以上,我们的前人,为什么不把那20%也改成“形声字”呢?这里有3个主要原因:1、因为形声字在构建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篁、簧、”是两个含意不同的“意、音结合字”。“意符”为“竹”,“声符”分别为“黄、皇”。这是在“意符”相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表音部件,来区分“字意”的做法。如果需要再造一个必须用“竹”作为“意符”,用“huang2”音的独体字,作为“声符”,就找不到不同于“黄、皇”二字的独体字了。2、如果找不到独体字,用合成字作为表示读音的“主部”行不行呢?也是可以的。但是,这里出现了笔画过多而导致记忆和读写困难的问题。在楷体系统中,合成字的笔画多到50多画,就难于记忆和书写了。随着新字的增加,汉字的笔画数就会随着增加,汉字就不断趋向“繁化”的。读、写的难度就逐渐增大。正因为有这样问题,所以,我们的前人,就一直没有把汉字系统全部做成“形声字”;如果没有这样的问题时,最迟在东汉许慎写《说文解字》一书的前后,就把汉字系统全部做成“形声字”了,根本用不着今天的人们来做了。这就证明了“形声字”的造字法的局限性,这种造字法,是不适应汉语单词无限发展的需要的。3、“形声字”用以表音的“部件”,还是“口授读音”的。要想知道一个字的读音,不靠口传就得靠查字典。况且,语音是不断变化的,表示读音的“部件”的读音,就会随语言的变化而发生变异,就会随方言的不同而不同。所以,“形声字”没有“固化”读音的功能,随着汉语的变化,表音的部件,就会逐渐失去表示读音的作用了,变成了“非形声字”。况且,“形声字”仍然是“以字构字”的,还是没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仍然不能用很少的组字元件,在电脑上构建无限的汉字,仍然不能用它来建立“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 所以,今天,即使把楷体系统全部化成“形声字”,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和10大问题还是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第三类、“拼音形声字方案”。这类方案,是用“意符”、“汉语拼音字母”、汉语的“调符”构建一种方块“汉字”。这类方案主要有如下三种:(1)“把楷体部件当作新体汉字的“意符”,拉丁字母当作汉语拼音字母”;(2)自创一种笔画形态的元件,当作新体汉字的“意符”和“汉语拼音字母”;(3)借用世界各国的拼音字母或文字符号,当作新体汉字的“意符”和“汉语拼音字母”。“拼音形声字”的优点是:所构建的新体汉字能够实现“意、音双表”,直接地表示出“字意”和“字音”,实现了与汉语单词的完全匹配。但是,汉字的发展历史证明,任何形式的新字系统,如果不能与旧体字系统实现“无缝转换”,必然给社会带来不可承受的转换成本和新、旧汉字文盲,所以,绝对不能被中国广大民众接受,必然转换不成。从上表可以看出,前三类方案所构建的新体汉字系统,都不能与楷体系统实现“无缝转换”;只有第4种方案所构建的新体汉字系统,才能与楷体汉字系统实现“无缝转换”。 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和发展规律上看,“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汉语,最终必然导致最佳汉字体式系统出现。最佳的汉字体式系统,就是“意、音双表的汉字系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意、音结合字,即‘形声字’,早在“甲骨文”系统中就有了,后来随着汉字的增多而迅速增多,今天占了楷体字总数的80%以上。“形声字”的思路,代表了汉字向着“理想文字”发展的正确方向,证明了“意、音双表”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汉语拼音没有发明之前,“意、音双表的汉字”只能是这种直接表意、简接拼音的“形声字”,而在汉语拼音原理发明后的今天,这种“意、音直接双表的新体汉字”就必然地出现了。现在把“楷体形声字”与“意、音双表新体汉字”举例对比如下: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比楷体“形声字”更加优越。“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继承了楷体汉字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体系统”所存在的4大缺点和10大问题。它比汉字楷体系统,多出如下优点:一、由于汉字楷体系统,没有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所以,美国制造的电脑,就不能用楷体系统的有限的几十个基本的组字元件,来组建无数的楷字,只能采取从字库里调取整个汉字的方式,来使用汉字。这样,有多少个楷字,字库里就得预存多少,否则,就调不出来所需的字;其调用方法还必须用两种:打字者能识读的字,用“拼音输入法”;不能识读的字用“笔画输入法”。这两种输入法,都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大量的重码字。而这种整字调取法,是通过英文键盘代码来调取的,所以,汉字信息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成为英文信息系统的附庸。正是因为电脑不能用有限的几十个楷体字的基本组字元件,组建出无限的不重码楷体字来,所以,就不能用楷体系统的基本组字元件当作电脑的“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这样,即使中国能制造电脑的一切硬件芯片了,也还是不能制造出支持“汉字楷体信息”的电脑“芯片”的。所以,还是不能建立起“楷体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但是,只要把“汉字楷体系统”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以上两个问题就完全彻底地解决了。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中的所有的字,都是用491个构字个元件组建出来的,而且在整字结构上不会同形。这样,就可以从491个构字元件中,找出78个基本元件,作为“人、机息交换标准代码”。由此,就能以这78个代码为对象,制造出支持“新体汉字信息”的一切电脑“硬件”了;然后,在此硬件的基础上,就能编制出这种电脑的一切“软件”。这样,就可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汉字信息”的电脑产业体系了。 有了这种电脑以后,人们就可以用78个键盘代码,在电脑上,直接组建出6000万多个不重码新体汉字来。从此就让电脑、手机等等的一切中文处理器,永远甩掉了庞大的汉字库。人们可以直接用“键盘代码”组字,实现“新体汉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并且不会出现重码字。所以,凡是学会“意音双表新汉字”的人,都会用电脑打字和用新体汉字编制电脑程序。有人说,在现有的英文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表意”的哑音字母,也可以做成“罗马字母化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也可以实现无重码。其实,这种做法也是行不通的,是不符合实际的。现在的英文就是用这种方法区别“同音异义”词的,局限性很大,也给学习英文的人们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他们现在正为了跳出这个“泥坑”,费尽心机地寻找办法呢!汉字的“同音异义字”最多的达到400多个,如果汉字也用这种办法区别“同音异义字”,排列的字母长度要超过30个,这样的“汉字”,如同数字编码一样,比楷体汉字还难学百倍。同时这样的罗马字母化的“汉字”,不能与楷体汉字实现“无缝转换”,会出现文化断层和巨大的转换成本。所以,是绝对不能被人民大众接受的。二、当中国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新体汉字的电脑信息”网络以后,就使中国跟上了“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彻底摆脱了做美国“科技殖民地”和“网中之鱼”的窘境了;将使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一切领域,全部跻身于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行列。那时,全球将出现美国互联网与中国互联网并行的现象。两种互联网的“英文信息”和“中文信息”,可以通过一种文字转换程序,实行互相转换。由此出现了两种互联网的“接轨”和公平竞争的局面。这样的国际竞争,将是全面的国力竞争。由此就会极大地推动中、美两国的快速发展,并会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好处。三、自汉字产生以来,汉字的各种体式都是不直接表示汉字的读音的,不直接表音的汉字,对汉语没有“固化”和传播的作用,因此使汉语在近200年的时间里丢失了“入声”,被以“发展”的名义随便砍去“尖音”和很多“音型”,使汉语 出现了严重退化、汉字出现严重变质。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改变,除了造成无限的经济浪费外,更将直接危害着汉语汉字的生存。同时,因为楷体字没有直接表音的功能,不能实现“汉字到哪里,汉语就传到哪里”,所以,国家政府就必须持续不断地进行“推广普通话”。仅这一项,中国每年花费的人力物力就达几百亿元。即使这样,汉语还是不能统一,电脑的汉语语音输入法,还是推广不开。“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由于直接表意、拼音,所以,新体汉字对于汉语,就有“固化”作用和“标准化”作用。这样,汉语的语音既不会在传播中走样,也不可被人随便丢掉和砍掉;新汉字传到,就会让标准的汉语就传播到哪里;就能使“普通话”不推自广。四、在今天全球化、机械化、信息化的时代,用以思想交流的文字的处理方式,不再以手写为主,而是以机器为了。由语言到文字的转换和由文字到语言的转换。也不再以人工为主,而以机器为主了。今天的世界上通用的传播媒体和主要有如下三种:1、平面媒体:纸布面料--------内容主要是文字、图画、图表。2、声音媒体:音响设备--------内容主要是语言、音乐、声音。3、电子媒体:显示设备--------内容主要是文字、图画、动态图像。这三类媒体的内容,在今天,都主要依靠电脑来处理。汉字楷体系统,由于不能直接表音,所以,电脑就不能直接依据汉字元件来组建汉字的读音,只能从汉字语音库里检索出每个字的读音;又由于汉字楷体的读音是口传的,口传读音就会出现错讹,所以,在电脑把汉语转变成汉字时,由于说话者的口语不标准,就会出错。所以,“楷体汉字----汉语”的互相转换,99%的普通大众是用不上的。当中国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体系”以后,人们可以按照“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的标准拼音,读出每个新体汉字的读音,从而可以在电脑上实现“汉语---新体汉字”的互相转换。这将使人们在中国的新体汉字的电脑上,撰写汉字文章,变得十分方便和快捷。五、当中国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体系”以后, 电脑的智力工具的巨大作用,在中国人的手里,就得到完全地发挥了。电脑是“智力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解决人脑很难解决的问题的;并不是仅仅用来写文章或统计数字的。英文代码的电脑,使美国的小学上都会编制应用程序,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而中国的99.99%的不会英语的普通民众,都不会编制应用程序来解决问题。当中国创建出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后,凡是会读、写新体汉字的人,也都会用新体汉字的在电脑上编制自己所需要的任何“应用程序”。这对于发挥全民的科技创新能力,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六、汉语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和最易学会的语言,但是,汉语必须汉字支持。外国人学汉语就要首先学会汉字,这样,当汉字楷体系统成为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以后,外国人就感到汉语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了。把难学的汉字楷体系统更新为世界上最易学会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以后,汉语就成为世界上最易学会的语言了。当中国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新体汉字的电脑信息”网络以后,极易学会的新体汉字和汉语,就会很快地普及到全球。由此,使汉语、汉字成了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和文字。这样,中国的“新体汉字的电脑信息网”,就会比美国的“英文信息网”更强大。那时,中国就不需要使用美国的电脑互联网了,也就不需要实行全民普及英语的教育了。并且,中国人向世界发表的文章、商品说明书、商品包装等等,直接使用新体汉字就可以了。这样,既很大地方便了中国人和外国人,也为中国节约了无限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七、用适合机器处理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更新不适合机器处理的汉字楷体系统,是确保汉语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中,永远不败的唯一正确的办法。在今天,不论从大工业商品经济发展趋势上看,还是从机械化、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上看,还是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导致全球全面大竞争的总体潮流上看,凡是大众必用的工具,都必须具有自动化、智能化性能,都必须适合机械化生产。否则,就必然没有竞争力而被大众抛弃。文字是人民大众必用的思想交流工具,它不是只供少数人欣赏的艺术品,所以,在今天的全球全面大交流大竞争的大形势下,不适合机器处理的文字,是必定被淘汰的。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的元件作代码的汉字电脑,只要制造出来,交给全中国的普通大众使用,是不会遇到大众识字障碍的。这种电脑,将会在中国和世界各国得到迅速地普及。所以,具有世界范围的巨大的商品市场潜力。八、自从中国使用了美国电脑后,美国电脑上就背上了“汉字字模库”。从此以后,汉字的任何的一个字变动,都会影响的汉字整体的使用统一性。所以,中国就制订了一个强制标准,名字叫做《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即“汉字编码字模库”,称为“汉字中国标准”。要在这个“字模库”里添加一个字,就牵扯到各种字体字库,各种字典、教材、许多人名和地名都要修改,当今数以亿万台的电脑、打印机、手机、扫描仪汉字库芯片以及与汉字相关的操作系统、输入法、数据库、办公软件等等,都要做修改。由于贸易的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很多市场上与汉字处理相关的国外电子产品,都要遇到这样的统一性问题。单是一个小小的汉字库芯片结构修改和更换,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就不可预算。如果不做统一修改,电子设备和系统将失去起码的一致性。为了国际上使用方便,又制订了一种《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如果一个新的汉字不在“国际标准”里,就不能让世界上任何一台“美国制式”的电脑使用,人们也不承认这个字。所以,中国的“汉字国家标准”就被“汉字国际标准”替代了。由于汉字“字模”被戴上了“国际标准”的枷锁:中国要在汉字库里添加一个汉字,就必须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汉字工作组ISO/IEC/JTC1/SC2/WG2/IRG ,提交申请,然后IRG接受中国《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未编码汉字的编码请求,并给定一个编码位置,并报告WG2,然后再逐步进入SC2-- JTC1-- IEC—ISO审批、重新制作一套程序。新的一套程序做成以后,如何迅速推行并非易事。因为实行新的一套程序,以前的各种字体字库、各种字典教材都要作废,许多人名和地名都要修改,数以亿万台的电脑、打印机、手机、扫描仪以及与汉字相关的操作系统、输入法、数据库、办公软件等都要修改。再加上贸易的全球化,很多市场上与汉字处理相关的国外电子产品也都遇到这样的统一性问题。所以,这一添字过程,不是简单地、轻易地就可完成的,而是很麻烦的,而且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的。正因为改动汉字字模库如此复杂,就使中国的广大民众,失去了创建新汉字的权利。这必然导致汉字不能及时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及时创建新字和及时进行体式升级更新。这就严重地限制了中国民众应事随时创造新字的自由,汉字楷体字的扩展被限制了。这种“国际标准”,就成为汉字发展的巨障碍。 当中国创建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元件为代码的电脑以后,这种电脑就完全甩掉了汉字字模库。只用78个键盘代码,就能用491个新体汉字的基本组字元件,构建出6000多个不重码的新体汉字来。任何人都能在电脑上造一个新字,来表示新出现的事物。如果出现字形重复,电脑会立即提示出来,所以,永远不会出现重码字问题;任何人在自己的电脑上创建的新汉字,都可以通用于别人的电脑上。这样,这就完全彻底地永远地消除了“国际标准”的枷锁,使汉字得到自由发展。“民间创字,政府规范”的优良传统,就恢复了。中国人对于汉字的自主权,完全地返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了。汉字能够得到继续发展,汉语也就能继续发展,这就彻底消除了目前在楷体汉字情况下出现的汉语、汉字的僵化和退化,以致消亡的危机。九、由于楷体系统,失去了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学生学起来,就必须逐字死记硬背。一般人从7岁就开始,花费很多的钱到学校学习,学到20岁也记不住3000个字,一生也记不下4000个字。所以,楷体汉字,是当今世界上最难学会的和“性/价”比最低的文字。楷体汉字成了压在中国儿童头上的一座大山,也往往成了老师或家长惩罚学生的一根“大棒”。中国的一代代的上学儿童,都是在这“大棒”的阴影下,怀着惶恐、乏味、屈服的心情,一天天地熬过童年的。这种启蒙教育,必然使学生形成一种僵化的思维方式。 而“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所以可以“依律类推”,“学少知多”。它具有“字意”的提示功能和“直接表音”的功能,所以只要学会了491个构字元件和构字规则,就可以读写任何新体字了。因此,新体汉字可以由儿童的父母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像教儿童说话一样轻易地教会491个构字元件及构字规则,到7岁就能读书看报了。所以,新体汉字可以使汉语系的人群不用花钱到学校长期学习,在家里就可以用很短的时间学会,将使汉语圈的人们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下都没有“文盲”,新体汉字可以成为“无文盲文字”。所以,自学成材将成为普遍现象。个人的教育“投入”将比今天的降低千、百倍。也必定使中国的地区文化差别和经济差别减小。现在为了缩小地区文化的差别,采用投入大量人、财、物的办法,每年投入达几千亿元,如果改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每年就可以比现在节约四分之三的人、财、物的投入,而且效果更好。因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高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能让儿童在启蒙教育中,不单学会使用它,也能引起中国儿童思维模式的早期系统化和科学化,为他们今后的思维方式,向着科学性系统性的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高度的科学性和规律性,让儿童在启蒙教育中,不单学会使用它,又能引起中国儿童思维模式的早期系统化和科学化,为他们今后的思维方式,向着科学性系统性的方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为新体汉字能使儿童在7岁左右就能读书看报,当中国创建出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以后,7岁以上的儿童,就会使用电脑了。这样,将会引起现行教育模式的彻底改革,远程授课,将成为主要教育手段,学校将变成科学技术实验场、馆。大学将是培养尖子人才的基地和成年人更新知识的“加油站”,成为真正的大学。今天的综合性大学,将被“高、精、尖”的专业大学协作机制所取代。个人的教育“投入”将比今天的降低千、百倍。自学成材将成为普遍现象。也必定使中国的地区文化差别和经济差别减小。全民的整体科学文化水平将飞速提高,社会上的人才结构将会始终保持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匹配。十、把楷体系统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后,能恢复和永远保持“一字一意,字形单载”的原则;能够准确地表示汉语单词的含义,彻底克服了汉字楷体系统存在着大量的“一字多意字”而导致的汉字文章表达不准确缺点,使汉语文章重新恢复原先简练精确的特性,达到“言简意赅”。例如:“妻子”。口语中,如果把“妻子”一词的“子”说成轻声,就是单指“妻”一人;如果把“子”说成三声,就是指“妻”和“孩子”们。但是,楷体字的“子”是表示不出声调的,所以,在汉字文章环境里,“妻子”就有两种理解了。像上面所举的的情况很多。而使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后,就可以把“子”的轻声字形和“子”的三声字形,就有明显地区别。这样,就彻底克服汉字文章表达不精确的问题了。用新体汉字写的文件,就不会像楷体字写的文件那样不精确了。所以,也不必用法文或英文版本来备注了。从而提高了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十一、在使用楷体汉字的情况下,对于引进的外语单词的含意,中国人都可以找到含意相同的一个汉语词或语句,来实行“意译”, 例如:英文 penisillin 这一个单词,用汉字组建合成词进行“意译”,就是“青霉素”。 再如, CPU,它是英文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三个单词的缩写,用汉语实行“意译”,就是“中央处理器”。有些特殊的外语词-----例如“专用人名”、“专用地名”、“特殊的物名”, 如果没有含意相同的汉语词和语句,来实行“意译”,就不得不用汉字的读音,进行近似地“音译”。例如:人名:Washington,音译为“华盛顿”;地名:Washington,音译,也为“华盛顿”。由于楷体字只表意 ,不直接表音,所以在表示外语单词的读音时,也是间接表示的,并且是不准确的。同时,对外语实行“音译(近似音)”,就使表意的汉字变质成“音节符号”了,这不单使汉字退化成“音节文字”,破坏了汉字系统的统一性和规律性,也将导致汉语朝“多音节词”语言方向退化。用汉字“音译(近似音)”外语单词,使汉字失去了本来的表意功能,人们见了“音译”的汉字,是不知所云的。例如:英文 hormone 这一个单词,用汉字“音译”为“荷尔蒙”。如果不对“荷尔蒙”的含意再作说明,谁也不知道“荷尔蒙”表示的是“激素”。所以,对于外语单词,不分实际情况,随意实行“译音”,是不对的。例如,英文 copy 一词,其含意,就是“复制”、“复印”、“抄袭”、“模仿”、“做副本”的意思。汉语完全可以用合成词来实行“意译”。完全没有必要把copy“音译”成“拷贝”。再如, CPU,它是英文 CentralProcessing Unit三个单词的缩写,完全可以用汉语实行“意译”为“中央处理器”。完全没有必要在汉字文章里直接搬用“CPU”这种英文字母。让读者不知所云。如此没有必要“音译”现象,还有很多,例如:“克隆”、“的士”、“桑拿”、“色拉”。。。。。。。。把楷体系统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后,对于引进汉语里的外语单词,就可以构建一个“意、音双表”的新字,既能表示外语单词的含义,又能近似地表示外语词的读音。这样,就解决了今天把“表意”的汉字当做“音节文字”使用,而引起的字义混乱的问题。 “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 也可以组建汉字系统不能包括的方言单词和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中引进的单词。“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 也为目前还没有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创造他们的民族文字提供了方便条件。如果把少数民族的文字也造成“意、音双表”的,并且借用新体汉字的“意符”,就使他们的文字与汉字具有了“同源性”,这样,就为今后两种语言和文字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互相促进的条件。这样,就使汉语、汉字具有了对外来单词的吸纳性,摆脱了楷体系统的封闭状态。既适应了现代社会开放的需要,又为汉语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十二“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具有永久的稳定性。楷体系统和以前的各种字体系统,都是把独体字或合成字作为构建新字的部件。这种构字方式,随着新词的不断增加,最后必然导致出现多种构字规则,从而使体系失去系统性和规律性;同时,也会导致楷字随着字数的增加,逐渐趋于繁化,今天字数达到8万,笔画最多的字就达到50多画了。这两种情况发展到一定程度,汉字的系统性就自动毁坏了,导致了读写出现极大困难,就必须采取更新体系的办法来解决困难,即呈现“蛇蜕皮”的规律。而“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用491个构字元件,按一个规则构字的。可以构建出6000万多个新体汉字来,笔画数最多的字也不会超过29画。这种构字方式,永远不会出现因字数增加导致系统性毁坏的问题,读写永远十分容易。永远不需要更新体系了,新体汉字系统就具有了永久的稳定性。十三、“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不需要另搞注音,避免了巨大的浪费。目前的汉字楷体与汉语拼音字母,就如马车与马的关系一样,二者不可缺一。所以,汉语字典、小学教材、商品说明书和外包装、广告门牌、对外文件、等等,都要伴有汉语拼音字母或英文。不要小看这些印刷品,中国每年在这方面的用纸达几万吨。所以,这方面的浪费,也是巨额的。如果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如把马车升级更新为汽车一样,只有车而没有马了。所以,上述巨额的浪费就自然消失了。十四、目前的汉字楷体与汉字注音字母,就如一个瘸子与他的拐杖的关系一样。所以,汉语字典、小学教材、商品说明书和外包装、广告门牌、对外文件、等等,都要伴有汉语拼音这个“拐杖”。不要小看这些印刷品,中国每年在这方面的用纸大约100万吨。所以,这方面的浪费,也是巨额的。如果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不需要“拐杖”了,上述巨额的浪费就自然避免了。十五、就如“斵”、“斲”、“斫”互当“异体字”使用一样,意、音双表新体汉字“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6.gi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7.gif”与楷体字“斫”,可与互当“异体字”使用。因此,意、音双表新新体汉字系统与楷体系统之间的转换,就可以实现“无缝转换”。既然实现“无缝转换”,在转换期间,就不会出现新、旧文字的文盲和经济损失。而且完成转换的时间很短。有人说,新体字系统虽比楷体系统优越,但是要全部更换过来,恐怕比建造3个“三峡大坝”还难。说这话的人,可能以为新、旧字体的更替,会如房屋、道路更新改造一样,必须先把旧的拆除,再从原址上建造新的吧?还有人就问“转换成本有多大?”,“转换时间有多长?”,“能否保证在转换过程中不出现新、旧文字文盲?”“能否保证不出现文化断层?”,“转换后,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回文诗等文化特产还能延续下去否?”,“汉字文化圈的人们能跟上否?”,“会不会引起国际学者的误解和反对?”,等等。可以说,以上这些疑问全是对“意、音双表新体汉字”不了解造成的。其实,历史上汉字体式的更新,已经有过多次了,它们出现过上面提出的问题吗? 没有,为什么? 因为每次替换旧体字的新字系统,都是从旧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旧体的“升级版”,这种“升级版”,继承了旧体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旧体的缺点,并且保持汉字的如下7点共性不变:1、直接表意,口授读音(读音靠口口相传)。2、字形单载,即“以形表意,意异形异,一意一字,一字一形、一字一音”。3、不带语法。4、各字互相独立,可以按汉语语法自由组合成二字合成词、多字合成词或语句。5、可以用现有的独体字为元件,来构建一个合成字,作为新字。6、可以创建无限的新字来表示汉语的无限的新词。7、字体为方块形。这7点也是从“籀体字”到“宋体字”的历代人们造字时所遵循的原则。不带语法,这是由汉语的语法特性和单词特性能决定的;方块形的文字比线形文字识别率高,把汉字做成“方块形”的,也是实际的需要使然。因此,从“甲骨文”到“宋体”的各种体式的汉字,都具有上述7点基本特性。所以,历史上,在前后两种字体转换期间,两种字体就可以互当异体字混用,由此就实现了“无缝”转换。这“7点”不变,也就保证了汉字的本质和特性不变。所以,人们把从象形字“大篆”到“宋体”的各种字体都叫做“汉字”。“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只是把汉字楷体的“以字构字 、口授读音”的状况改为“用元件构字、直接表音”的状况,相当于汉字形声字集的“升级扩展版”。不是如“拉丁化的汉字”一样,对汉字推倒重建,实行彻底的“革命”。所以,“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在本质和特性上,与以往的一切汉字体式系统保持一样,这样,就可以如以往的汉字体式更新转换时的情况一样,实现无缝转换”,又实现了与汉语的完全匹配。“新、楷“两种体式,在转换过程中,可以互当异体字并用,所以既不会出现 “新、楷”字体的文盲,也没有转换的时间“缝隙”;所以,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的人,用2天,就可以学会2000个常用新体汉字,估计在全国完成转换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个月。由于没有转换的时间“缝隙”,所以也就没有新、旧字体转换的经济成本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既然新体汉字继承了楷体汉字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和问题,又可以“无缝转换”,所以,新体汉字系统就不会违背大众的原先的读、写习惯的,以汉字为基础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特产都能保持和继续发扬下去。历来汉字体式的更新方式和过程,都与房屋、道路的更新方式和过程不一样,既不需要“先破后立”,也不需要“逐渐进行”,而是如下棋过程中更换新、旧棋子似的,自然、轻易地就可以实现的。这次“楷体”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也与“隶体”更新为“楷体”一样容易和快速。有人说:“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把字的读音用拼音字母直接拼出来了,但是,“意符”还是不能真的“表意”。这种说法,是把“意符”的作用误解了。其实,“意符”和“区别符”只是“表意”元素的一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实现“意异形异,一字一意”的目的;“意符”对理解“字意”,只起到“提示”作用;每个字的“含意”,是由字的整体形状表示出来的。 文字的性质会随其对应的语言的性质改变而改变;文字体式,在其对应的语言性质不变时,也会因社会的发展,对文字功能提出新的要求,而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为了提高和增加文字的功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需要。因为工具的功能决定工具的结构,所以,其文字体式必然随文字功能的增加或提高而改变。“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取代“汉字楷体系统”,是今天中国社会发展需要所导致的结果,也是汉字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必然结果。 有些人看到有些“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比有些简化的楷体字的笔画多了,就说“意、音双表新体汉字”, 笔画数比楷体字多,不简化,不符合文字发展的方向。其实,有这种观点的人们,不知道“文字的功能决定文字的结构”的基本道理;只看汉字的表面现象,不看汉字的实质。他们只看到有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比“楷体简化字”多了一些笔画,却没有看到“意、音双表汉字”比楷体字多了一个直接表音的功能;更没有看到它消除了楷体字所凸现的4大缺点和10大问题;也没有看到简化楷字仅仅是为了减少几百个字的笔画数量,而加剧了楷字系统的混乱,增加了大量的同音异义字,增加了学习难度,牺牲了很多繁体字的功能和增加了文章篇幅,等等的问题。一些人受了盲目简化汉字宣传的影响,以为汉字越简化越好。其实,世界上凡是好记好写的文字,应当首先具备如下三个基本前提:1、与其对应的语言相匹配;2、与其对应的语言一样,具有无限的扩展性;3、在构字方面,能够形成一个体系,具有系统性、规律性和规范性。就第3点来说,它自然便于人们的记忆和书写。因为,只有具有规律性的文字,才最便于人们的记忆。如果没有规律性,只是混乱的符号一堆,即使只由“0”和“1”的排列构成的四位编码,也很难叫人们记住。如果连想都想不起来了,何谈书写速度?目前,不论简体楷字还是繁体楷字,都缺少上述第三点,所以 都没有解决难记难写和电脑不能组字的问题。一些人说英文比汉字笔画简单。其实,“英文”应当是指由英文字母组成的“单词”,而不是其组词元件“字母”;就如不应当把汉字的构字元件“点、横、竖、撇、捺。。。。。”当作汉字一样。事实上,单个英文单词的平均笔画,比单个汉字平均笔画要多得多。近300年以来,英、法、俄、西班牙、等,这些比较发达的国家,其语言都从语音单载的阶段迅速地向语音多载的阶段前进,与其语言对应的文字,也由纯拼音的拼音字母文字向着“意、音”双表的方向前进。他们解决“同音异词”的办法,基本上就是两方面:一是在单词的书写上加入“表意”的或表示“语法”的哑音字母,他们的单词越来越繁了。二是根据语言环境或单词上下文的关系实行“变音”。因此,就出现了繁琐的读音规则和语法规则。连他们这些国家的90%的普通民众都不能全面学会和正确运用这些规则。所以,他们在今天,正在寻求解决的办法。今天,他们似乎突然发现,汉语汉字没有他们所遇到的这些麻烦,于是开始对汉语汉字感兴趣了,开始反悔他们原来的“汉语是娃娃语”观点的错误了。他们开始压缩他们的多音节单词和语句了,他们的“缩写”词、句,越来越多了。但是,如果他们不改变文字的构造方式,还是继续用“拼音字母”,来构建“意、音双表单词”的话,就如企图把马车改成汽车一样,难办了。同时,他们没有看看,如下的事实:汉字在发展过程中,简化与繁化的趋势同时存在的。也没有研究汉字为什么会出现“甲骨文”“篆体”“隶体”“楷体”“宋体”系统,依次更替的现象?他们不懂得这不是人们随意乱造的,而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逼出来的。在没有发现汉语拼音之前,汉字的扩展方式只能是“以字构字”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逐渐增多,汉语的单词就随之增多,那么,新字的笔画就必然逐渐增多,结构越来越繁。而社会的生活节奏却越来越快,要求汉字的书写更快。这就出现了一种矛盾。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因为在现有的汉字体系内部,每一个汉字已经是最简化的了。要是不顾体系的系统性规则,随意“简化”,必然破坏了文字的系统性,失去了规律性,反而增加了学习难度。所以,人们只有创造一种比原来的汉字书写更快的新的汉字体系,来替代原来的汉字系统才行。为了提高书写速度和减少学习难度,其中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减少或简化构成新体汉字的笔画。简化后的新体汉字,还是用“以字构字”的方式来扩展汉字数量的,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前代汉字体式同样的矛盾,所以还得再创一种新的体式来简化之、替代之。这样,汉字就出现了不断地“蛇蜕皮”现象,由此相继出现了篆体、甲骨文、隶体、楷体、宋体系统。其实,汉字的繁化也好,简化也好,完全取决于增加文字的功能的需要,不是取决与读写简便的需要;简化是在保证文字的功能不减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读写简便而毁掉文字功能的做法,是“削足适履”的做法。文字是工具。工具的功能、材料、工艺决定着工具的最佳结构。今天的4核的电脑,比30年前的286型单核电脑,功能强大得多,所以,其结构也比286型电脑复杂得多。“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继承了楷体系统的一切优点,消除了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和10大问题,并且增加了很多新的功能。少数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比一些楷体字的笔画多了几画,是由其功能多导致的,是必需的。但是,不是成倍地增多,也不是全部都多,以1万个字平均对比,比楷体字的还少。因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笔画最多的只有29画;楷体汉字,最多的达52画。有人说,输入“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时的按键次数,比输入楷体字时的按键次数多。但是,这些人没有看到,新体汉字是“会写字就会打字;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绝对不会出现重码字;用“汉语拼音法”调出楷字时,虽然比组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的按键次数少,可是它的重码字很多,是从众多的重码字列表中寻找一个字快呢,还是多打两键就能立即组建出一个新体汉字快呢?实际操作对比,自然就分出优劣。虽然“汉字拉丁派”推行“拉丁化的汉字”没有行通,后来推行的“简化楷体汉字”的缺点也很多,但是不能证明“汉字繁体”的缺点是不存在的;是“完美无缺的”、“不必改进的”、“不能改进的”、应当永远保持不变。有人说,双表新体汉字不如楷体美观。双表新体汉字的外形结构,是由其功能决定的。为了达到与楷体汉字实现无缝转换,所以采用了楷体的笔画元件。这些元件,在楷字范围内,可以说是最简、最美的了,具有唯一性。一些人既然认为隶体与篆体不同、楷体与隶体不同、宋体与楷体不同,是汉字发展的结果,为什么不承认“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与“楷体”系统不同,也是汉字发展的结果呢?要求新体汉字与楷体汉字完全一样“简单”、一样“美观”。这种要求,就如要求“隐形飞机”的内结构和外形,也要同普通飞机的结构和外形相同一样,是无理的要求。一个变性人即使美得胜过“西施”,也没有哪个正常男子愿意与他结婚。这就是说,实用性是第一的,美观性是第二的。当然,任何工具,人们在使用性能得到满足后,一般还要求具有美观性。但是,工具的使用价值比较高,是工具能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基础;人们对于工具的取舍,是以这种工具创造财富的效率为基本标准的。在现代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中,一切都逃不出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制约。任何低效益的工具,不管它艺术性多么高,都势必被淘汰。现有的各种汉字字体,单就书法艺术性而言,草书最高,可是它的使用率却最低。篆字的艺术性也不亚于楷体,现在基本不用了。艺术性最差的是宋体字,利用率却是最高的。这就说明,作为工具而言,人们首先看中的不是它的艺术性、美观性,而是使用价值高。文字不是花瓶,专供闲人赏玩的,它是实用工具。人们用它,是要它来创造财富的,不是为了欣赏的。如果只求新体汉字的艺术性而不顾它的使用价值的大小,就是本末倒置了。看惯了楷体的人,突然看到另一种字体,自然就有些不习惯。其实,楷体字并不是个个都是美观的。简化楷体字,比繁体楷字美观吗?你为什么欣然接受简化楷体字呢?“意、音双表新体汉字”也并不是个个都不美观的,你为什么全盘反对呢?应该看到,今天我们虽然把楷体字作为主要的使用工具,可是篆字、隶体、草体的书法艺术并没有消逝。由于“意、音双表汉字”是从“楷体”发展出来的,构建新体字的笔画都同楷体的笔画一样,字形也是方块的,新、旧两体可以互当异体字混用,所以,原来的楷体书法艺术,仍然可以用在双表新体汉字上。所以,那些以保护汉字的艺术性为名,实为阻止改进汉字楷体的人们,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面前,其理由是站不住脚的。保守汉字楷体不变的人们,故意把“汉字楷体”与“汉字”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把汉字楷体,升级改进成“意、音双表新体汉字”,说成是把“汉字推到重来”。汉字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因为汉语没有发生性质的改变,所以汉字在性质上也没有发生改变。只是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不断升级更新了体式系统。就每种体式系统来说,在笔画形状和单字整体结构上,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性质是一样的------表示汉语的单词、一字一意、形异意异、方块形、不表语法。每一次更新,后一种字体系统都是在前一种字体系统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前一种字体的一切优点,克服了前一种字体的缺点,所以,前、后两种字体之间可以实现“无缝转换”。而“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是楷体字体系中的“形声字集”的升级扩展版,仅仅把原来口授读音的“主部”改进为“拼音字母加调符”的组合,原先表意的“偏旁”不变。所以,其本质没有改变,还是汉字。为什么非说“推倒汉字重来”的字呢?请看下面两种字体的对照举例:有人从语言文字的历史和发展的方面,对“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提出如下质疑:“汉字“形声字”的谐声系统就是依夏、商时的中原语音构成的,到了今天有些就不符合现时的语音了。如果今天我们按照(或大致按照)今天的标准汉语的语音系统重构“拼音形声字”(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而一千年以后,今天的标准汉语的语音系统因自身变化或是地域转移,与今天的音系有了差异,今天的拼音已不适用于那时的语音了。那么这方案是随语音系统改变呢,还是不改变呢?如果不改变,那就与汉字的老的“形声字”谐声系统无异。不符合千年以后的语音了。如果新体汉字系统不随语音改变,甚至会在传承时间、表音性、文化内涵和记录语言的能力上都不如现在的汉字楷体系统。如果改变,那就与西文无异。后世的人看今天的字,就像我们看拉丁文一样。拉丁文至今还有少量的实际应用,如物种命名等,且还将维持下去。古文不可弃、新文还在不断诞生。‘向上兼容’是个更大的难题。这样会使文字传承的能力丢失很多,而这优势正是汉字所拥有的。”对于这种质疑,回答如下:1、有人说,今天的英国人看不懂300年以前的英文,以此来证明表音的拼音字母文字不如不表音的汉字。其实,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英国的《英文字典》里,始终保留着古代英文单词,几百年以来,英国每隔几年,就出一版新的《英文字典》,把每年新出现的英文单词收集起来,添加到新版字典里。这样,今天的英国人怎么会看不懂300年前的英文呢? 2、此“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既不是用它的“意符”表示“字意”的,也不是完全“以音表意”的,而是“以整体字形表示字意”的,这与以前的汉字各种体式的“表意”方式是一样的。“意符”起到提示“字意”的作用;“音符”起到直接表音的作用;同时,“意符”、“音符”、“调符”、“区别符”又起到区分“字形”的作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是本着“一字一意,意异形异”的原则构建的,就现有的491个构字元件来计算,可以构建6000万多个不同形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所以,只要人们对于每个字形所约定的“含意”不变,该字的“字意”就不变。3、“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的直接表音的“音符”由“声母符”、“韵母符”、“声调符”构成。这些符号,会随汉语“音素”的增减而增减。已有的双表新体汉字的读音,已经被已有的汉语拼音字母固化了;汉语新增加的音素,创造一个新的符号来表示之。由这个新的“音素”符号构成的新的汉语单词的双表新体汉字,直接表示出的新的读音和新的字义。并不影响已有的双表新体汉字的读音。也不影响已有的双表新体汉字“以形表意”的功能。只要《汉字字典》不中断,就不会出现汉字文化断层。所以,“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向上,继承了楷体系统的一切功能和优点,克服了楷体系统欧冠的一切缺点;向下,全面地表示出汉语单词的词义和词音,并给汉语单词留有无限的发展空间。有人问:汉字楷体系统,虽然存在诸多缺点,但是并没有达到完全不能使用的程度,有急需改进的必要吗?有这种疑问的人们,没有看到这样的事实:人类社会是一种充满竞争的优胜劣汰的社会,所以,人类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世界上任何一种工具的被淘汰,不是其功能丧失了,而是功能相对变弱了。大刀、长矛、弓箭,作为武器的功能并没有丧失,但是,它们还是被功能更强大的火枪、火炮所淘汰了;在出现了激光打印机以后,人们还愿意使用铅字打印机吗?篆体字表示汉语单词的功能并没有丧失,但是,它还是被比它书写更快的隶体字所淘汰了。如果单从当前中国人学会汉字楷体所承受的耐力看,单从在美国制造电脑上还能用汉字编辑汉字文件来看,汉字楷体系统还没有达到完全不能使用的程度。但是,今天,汉字楷体系统所存在的4大缺点而引起的10大危害,极大地限制着中国发展的“能力”,使中国成为信息化时代的落后国,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当赶快用一种比楷体系统功能更强大的新体汉字系统,来更换楷体系统吗?
孙氏意音双表方块字:一个理想化的方案,虽说设计似乎很完美,自称解决了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很多不足。可是,旁观者清,新的许多问题又出现了。比如,手机的普及,屏幕本身不大,怎么容得下78个基本按键?也许有人会说,把键盘做成不同的层次,像大小写转换键盘那样,可是,这用起来也非常不方便吧?!
避免超大键盘的方法:古代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拿着很长的竹竿要进城门,可是城门只有那么大,可此人偏偏要横着拿进去,这怎么可能呢?孙氏方案中,除了基本的音部部件之外,还有足够多的"意符部件"和"区别符部件",虽说这两类采用数字键做代码,这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吧?!孙氏方案中有近五百个构字部件,如果全部采用小写字母做代码,每个部件用两个字母表示,也该够用了吧?
孙氏方案中为什么要同时设立两类"意符"部件呢?虽说"意符部件"和"区别符部件"在概念上不同,但它们所起的作用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用来区别不同的单字,尤其是在同音时必须用,比如"汉 汗 瀚"。这种另加区别符部件的做法,更加加重了构字的复杂性。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处理,可以多造几个功能类似的"意符部件",比如"水":氵、氵在右边加一竖"丨"、"水"去掉右边撇捺。
总之,孙氏方案实现起来困难重重,必须加以改进才有可能成功。"形音字"方案是"意音双表"方案的改进型,不过不会像孙先生宣称的那样,搞所谓的整体替换,而是对现有汉字的扩充。
孙先生:……汉字的“同音异义字”最多的达到400多个,如果汉字也用这种办法区别“同音异义字”,排列的字母长度要超过30个,这样的“汉字”,如同数字编码一样,比楷体汉字还难学百倍。……
=============
如果声母用两个字母表示,韵母用两个字母表示,调号用一个字母表示,意符用两个字母表示,这样的编码“拉丁式汉字”,每个“字”最多就7个字母,绝对不会超过30个的。
jkayreb 发表于 2017-6-30 15:32
孙先生:……汉字的“同音异义字”最多的达到400多个,如果汉字也用这种办法区别“同音异义字”,排列的字 ...
总是以单个字的输入来动脑筋,不去想想电脑的智能组词特别是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七个字只需要三键。
文改,实现了文字规律化,电脑输入还是问题吗?好学便用,无负担学习,包括无负担学习多种语文,才是文改的重点,。舍本求末,文改人的通病。
电脑问世前,也有众多文改方案,没谁去考虑输入问题。有了电脑,文改人考虑的不是好学便用,专在输入上动脑筋了。特别感到不解的是,百分百眼睛盯着汉语汉字,竟无一人会搞统筹兼顾。这种固化思维,于文改人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先生既然找到了世界统一文字的唯一方案,却始终停留在口头文字表述上,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jkayreb 发表于 2017-7-16 10:46
先生既然找到了世界统一文字的唯一方案,却始终停留在口头文字表述上,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
现在最重要的是宣传而不是实际“生产”文字。文改人百分百都把自己的文改产品做好了,效果又如何?把文字做好了让人们学和用,就好像是把馍嚼碎了让人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