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舊字形
看到有網友談繁體字,卽正體字的字形問題。因爲除了繁體字卽正體字,和簡化字對立這個問題以外,目前大陸台灣香港在印刷繁體字,卽正體字出版物的時候,都出現了和過去的正體字字形不同的標準,這裏姑且稱新字形。新舊字形問題也造成了混亂,使得人們在使用正體字的時候,有時無所適從,不知道什麼才是最標準的字形,什麼是大陸或港台製造的新字形。首先說一下新字形名稱和實質的由來。大陸在1956年開始推行簡化字,攪亂了中國文字系統,但是印刷字形還是舊有字形,到1965年,大陸又進行印刷字形改革,從此印刷字形也變了。大陸官方沒有像把簡化字定名簡化字一樣,給新字形定名,社會習慣稱新字形,這裏就這麼稱呼了。過去的宋體字形和楷書字形有些差異,這本來是正常的印刷體和手写體的差異,西方拉丁字母也有,可是大陸垬却要把印刷體和手寫体徹底統一,於是1965年的字形改革,把宋體都按照楷書的寫法進行了改革(也有極個別字形逃過了被改,比如三點水,大家可以看一下,宋體還是和楷書不一樣),這樣產生的新字形就是把宋體楷書化而已。比如,言字,過去手寫楷書,第一筆是點,而宋體印刷體,第一笔是横,走之旁,楷書是一點,而宋體印刷體是兩點,青,楷書是青,宋體印刷體是靑(現在unicode把青、靑分別編碼了),等等。以上是新字形的第一種情況,宋體楷書化。還有第二種情況。如果新字形只是把宋體楷書化,還好辦,但是問題是,垬在字形改革的時候,又把許多字的楷書寫法也改變了,改變了的楷書寫法首先以新的宋體形式出現,然後按照垬的楷書和宋體要統一的原則,自然又推回楷書去了。這樣,新字形中又有不少的一部分,不是過去的楷書和宋體的差別,而是新的寫法和舊的寫法的差別。比如角,過去無論楷書,宋體,下面都是不出頭的,新字形,改爲下面出頭,成了用字,骨,過等字,過去無論宋體,楷書,橫折是向右邊折,而新字形改爲向左邊折,象,舊字形,無論宋體楷體,是12筆,新字形改爲11筆,差,舊字形,無論楷書宋體是10筆,新字形改爲9筆,戶,舊字形宋體第一筆是撇,而楷體第一筆是點,作户,等等。unicode把一部分新字形和舊字形都編碼了,這樣現在可以恢復一部分舊字形,比如呂、爭,奐等,有人說是繁體字,其實本來是舊字形,當然它們的印刷風格,還是新字形化了,這就和上面說的第一種情況一樣了。
因此,垬在1965年開始搞的新字形,實際包括兩部分性質不同的內容:一是,把和楷書不一致的宋體寫法,改成了和楷書一樣。這一部分,改變了宋體,但沒有破壞楷體。二是,在宋體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寫法,再根據楷體宋體一致原則,推廣到楷體去,這就連宋體,楷體一起破壞了,類似於漢字簡化了。一定要區分清楚這兩種被大陸新字形混在一起的情況,才能正確的判斷如何處理。
區分了這兩種情況,就知道應該怎麼辦了。對於第一種情況,不必廢除,但不應該獨尊,可以保留作爲一種接近楷體的宋體,和舊字形宋體並列,對於第二種情況,應該徹底修正,像廢除簡化字一樣予以廢除,完全恢復舊字形。
因此,楷書也存在新舊字形問題,和宋體不同的是,楷書不存在第一種情況,比如宋體,把言的第一筆由橫改成點,構成新舊字形,而楷書「言」本來就是一點,當然無所謂新舊字形,第二種情況,則是和宋體共同的,也是被篡改過的新字形,也要恢復爲舊字形。
臺港近年也搞了新字形,他們的新字形基本是相當於第一種情況,就是宋體楷書化,比如言的第一筆宋體由橫改點,和楷書一致之類的,有些地方比大陸走的還遠,比如走之,大陸只是去掉一點,下面沒有變,這倒是大陸新字形宋體少量沒有和楷書強求一律的,港臺新字形則下面也試圖按照楷書改成兩折的,結果視覺效果很不好。港臺沒有第二種情況,卽實際接近簡化字的新字形,他們不存在,因爲他們不搞漢字簡化。所以港臺的宋體有新字形化的問題——最好還是用舊字形——,而他們的楷書一直是比較端正的。當然,港臺教育部門搞的標準楷體,有些地方也作了不必要的改動,有批評的意見,這是另一個問題,這裏就不涉及了。
西曆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