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zhenpo 发表于 2018-6-14 08:00:00

文字是以语言为基础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语言,决定着其对应的文字的最佳形式。
拉丁语言,属于人类语言发展的第二阶段,是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言,这种语言所对应的最佳先进的文字是“拼音字母文字”。
汉语,属于人类语言发展的第三阶段的,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言,这种语言所对应的最先进的文字是字形单载的“意音双表的方块文字”。
当然,方块汉字,也不适于表示拉丁语。如果用一个汉字表示拉丁语的一个音节,汉字就成了拉丁语的音节文字,远比拉丁字母文字难学难记。是一种倒退。“拼音字母文字”就是从“音节文字”发展而来的。
三、汉字体式在历史上已经更新过多次了,但是能够实现顺利更新的条件,是新旧两种字体,必须实现“无缝转换”。而无缝转换的前提是:新体字系统是在旧体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旧体字系统的一切优点,甩掉了旧体字系统的一切缺点,并能与旧体字互当“异体字”混用。只有这样,
在 “新、旧”体系的转换过程中,才没有转换时间缝隙、没有转换经济成本、没有转换时的新旧文化断层。才会被广大民众自愿接受。
      而“拉丁化的汉字”,既不是楷体字的笔画形态的,也不是方块形的,更不能继承楷体汉字的一切优点。所以就不能与“楷体汉字”实现“无缝转换”, 自然就行不通了。
四、    有些汉字拉丁派,看到“拉丁化的汉字”不能区分汉语的大量的“同音异意词”,于是就仿照英文中夹上哑音字母来区分词意或表示语法的做法,企图在“拉丁化的汉字”中夹上哑音字母,来区分汉语的“同音异意词”。 他们的理由是:
例如:“同音异义字”-----章、 张、长、涨、帐。。。。。。有56个 。在“zhang ”的尾部加上“a”,就变成“huang a”,来表示“章”;加上在“b”,就变成“huang b ”,来表示“张”。
1个 “哑音拉丁字母”的词尾,能区分26个“同音异意”字;2个“哑音拉丁字母”的词尾,就能区分676个“同音异意”字。3个“哑音拉丁字母”的词尾,能区分17576个。汉语积累1万年,也不会出现10000多个“同音异意”字的。
这种办法,在理论上似乎说得通,而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为什么?
假如把“同 通 痛 痛 桶 童 统 筒。。。。。穜”改为“tongtongatongb tongc tongd tongetongg tong。。。。。。tongaa ” 这些如数码一样抽象的哑音字母的词尾,很难让人记住。
   还有人说:“用分词连写的办法,可以区分‘同音异义词’”。这种观点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汉语中也有很多“同音异意”的多音词和语句。例如:轻伤、情商、情伤、情殇、清商、轻商、轻伤,都写成“qingshang”,怎么区分?情伤难愈、清商难遇,都写成“qingshang nanyu”,怎么区分?
再如:人名“邱喜”、“邱希”、“邱熙”,如果都拼写为“Qiuxi”。怎么区分“邱喜”、“邱希”、“邱熙”这三个人?
五、   世界上,使用拉丁字母构建本国文字的国家很多,但是,这些国家的语言都是以“多音节词”为主的语言。并且出于语言的不同和国家尊严的需要,只要不是语言与别国完全相同的,就没有把自己的文字做得与别国的文字相同的。而中国的“汉字拉丁派”,却把“拉丁化的汉字”,做得与英文一模一样。岂不是把自己贬低为被英国征服的败亡之国吗?况且,这样的文字放到国际上,是让别人按英语读呢?还是按汉语读呢?
例如:“tan” 按英语读是“褐色”的意思; 按汉语读,就有“谈、坛、谭、探、弹。。。。。153个意思”。
再如:“张玉萍想于五月去衡山旅游”。“章宇平相与武悦去恒山旅游”。这两句话,如果都用拉丁化的汉语拼音字母写成,就是“zhang yu ping yu wuyue qv hengshan lv you”。
中国人看了“zhang yu ping yu wuyue qv hengshan lv you”,能分清“张玉萍”和“ 章宇平”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英语人看了“zhang yu ping yu wuyue qv hengshan lv you”,按英文的含义就是:“章(张) 禹 声脉冲 敔 吴越 参见 衡山 低压 你 ”这样的英文单词排列,完全不是英语句子。能理解吗?
这五项原因,就注定了“汉字拉丁化”是荒谬的,是必定失败的。
历史事实也充分证明了汉字是不可“拉丁化”的:中国从2000多年前的“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与西方使用拼音字母文字的很多国家都有经济和文化的交往;有很多西亚国家和西欧国家的文人和技术人才,都曾经在中国朝庭里当过大官,并且在中国一呆就是十几年或者一生。这类外国官员,既精通他们本国的语言和拼音字母文字,也精通汉语、汉字。为什么2000多年过去了,双方都互相“移植”了很多东西,唯独汉字和拼音字母文字不能互相“移植”呢?如果能“移植”的话,早在2000年前就实现了汉字拼音化了,无需今天的“汉字拉丁派”费心了。
英文、德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等等,这类拼音字母文字,原先曾经是“很有规律的、读写一致的、直接表音的文字”,同语言一样易学的文字。可是,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同音异意”词。在出现了“同音异义词”以后,他们也是用这种添加“哑音字母”的办法,来区别“同音异意词”的(例如,英文 all,第二个“l”就是哑音字母)。由于他们的语言是“多音节语言”,“同音异意”词,在短时期内数量积累不多,采用添加“哑音”字母的办法,来区分“同音异义词”,在短时间内,是勉强可行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同音异义词”会不断地增多,危害会随着“同音异义词”的逐渐增多而加倍地严重,当危害严重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拼音字母文字”就不堪继续使用了,就该被淘汰了。眼前的危害,就是使他们的文字,失去原来的“音义同一,读写一致”的特性,变得“音义割裂,读写不同”了。实际上,他们的文字从添加第一个“哑音字母”时,就发生了质的转变,由“表音为主的文字”变成“表意为主的文字”了。
例如,早先的英语是“音义同一,读写一致”的,同英语完全匹配。人们“由音晓意”,感到同英语同样易学。但是,后来,在英文单词上增加了一些区别词意的“哑音字母”(符号)以后,原先的“音义同一,读写一致”的文字,就变成“音义割裂,读写不同”的文字了。就不得不用“国际音标”给英文单词注音了。这样一来,他们的“拼音字母文字”,就变质了,同时也变得比从前不加“哑音字母”时,难学多了,由此导致英国的文盲率比从前提高了。今天,英语系的学者们,正为英文的这一问题,极力寻找解决的办法呢!

jkayreb 发表于 2018-6-14 12:11:08

英文变为方块文已经不再是梦想,而是达到实用的阶段。三个气化符和一个“了”是其特征之一。汉字能够被拉丁化,说明汉语存在拉丁文。

jkayreb 发表于 2018-7-9 10:07:24

实践表明,汉字可以被拉丁化,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有其实用价值的。因此,不能为了方块汉字而仅仅只有一种书写形式。文化是多元的,文字不可能是单一的。

曰之乎者也 发表于 2018-7-10 20:12:53

说文字不可能是单一的,这是现实。一旦出现了世界共同文字,单一的就实现了。当然,会有不少人怀旧,写各种文字。但作为通用文字,“单一的”就是最好的,因为谁都认识。

jkayreb 发表于 2018-7-30 18:21:58

zèa = 折,zèm = 振,zèq = 挣。

jkayreb 发表于 2018-8-1 10:38:36

dèm = 扽,sèw = 授,pèc = 抨,pèp = 捧。上标符“\”通常可以表示“扌”。

jkayreb 发表于 2018-8-1 16:33:18

běn = 苯,fěb = 芬,gěf = 葛,hěe = 荷,kěa = 苛,měo = 萌,pěo = 蓬,qěl = 芹,těo = 藤,wěb = 蒽,yěm = 蕴,zěg = 蔗。

jkayreb 发表于 2018-8-1 18:37:29

suyyãl = 水源 laxyãl = 来源汉语拉文的区别符不影响拼语拉文的表音功能。

jkayreb 发表于 2018-8-1 20:41:18

zňd = 芝,zňs = 芷,zňt = 薙,cňr = 茨,cňt = 莿,sňd =葹,sňt = 莳。汉语拉文上标符“v”通常表示“艹”。

jkayreb 发表于 2018-8-2 17:30:49

wåf = 啊,kåa = 咖,hån = 喊,tåm = 叹。上标符“ ° ”通常表示“口”。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汉字能够被拉丁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