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楷体不可升级的“理由”不成立
第4节楷体不可升级的“理由”不成立 在1919年至1947年期间,在民国政府的文化官员和教授圈子里,就出现了推行“汉字罗马化”和反对“汉字罗马化”的激烈斗争。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的《国语月刊》成为“汉字罗马化”激进分子的宣传口舌,连篇累牍地发表废除汉字、采用罗马字的文章。诸如钱玄同的《汉字革命》、黎锦熙的《汉字革命军前进的一条大道》、赵元任的《国语罗马字研究》、蔡元培的《汉字改革说》------在这“国语罗马字运动”的声浪甚嚣尘上的背景下,教育部的“国语统一筹备会”就成了激进分子的一言堂。凡是鼓吹“国语罗马字”的激进分子就是时髦的“革命派”,就成为会中的风云人物、决策人物,说啥是啥。钱玄同、黎锦熙提出“请组织国语罗马字委员会案”,“统一会”就马上决议成立“国语罗马字拼音研究委员会”;黎锦熙提出修改“国音”、修改《国音字典》的提案(内容是砍掉“国音”的尖音、舌面鼻音和入声等语音成分),“统一会”就立即成立了“修订《国音字典》委员会”。“统一会”中凡是不赞成废除汉字的就说是“保守派”,就会陷入“勿容置喙”的困境,就连“统一会”的会长张一麐也只能退避三舍。在“激进派”成为“国语运动”领军人物的背景下,手段高明的湘潭人黎锦熙,成为议定“国语罗马字(简称国罗)”的“数人会”(由钱玄同、黎锦熙、赵元任、林语堂、汪怡、刘复等六人组成)的绝对权威。1926年“数人会”议定的“国语罗马字”,其实就是西洋人“威妥玛方案”的翻版,除了增加了字母标调之外,其字母形式和1910年出版的《华英字典》的字母形式没有多大的差别。其字母标调法虽然是赵元任的,但语音系统却是黎锦熙推崇的威妥玛模拟的满州贵族的语音系统,其音系的最大特点就是尖音读为团音,即取消尖音、合并尖团。取消了尖音、合并了尖团的“国语罗马字”一出台,就遭到了“保字派”的强烈反对。1939年7月,上海新文字研究会发表由倪海曙执笔,陈望道修改的《罗马化中国字运动新纲领草案》。新纲领主张采用罗马字母,一方面“反对立刻废除汉字的过左的主张”,同时“也反对把汉字看作万古不变、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字灵物崇拜的顽固主张”。1940年5月24日,当时的教育部主管人员对中央社记者发表谈话,认为汉字“历史悠久”,有“六书之明体用”,而且“中华民族之所以巍然独立于世界,绵延数千年,文化之寄托,民族之团结,实有赖于文字之统一”;说罗马化的新文字不标声调,有很多同音词,“欲易更难”。这是对汉字价值的正面肯定,和对“罗马化新文字”是否容易学习的质疑。1947年6月12日,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召开基本教育预备会,讨论到“罗马化新文字”问题。据《新闻报》载:会上“亦有人主张废除汉字,提倡汉字罗马化,多数专家反对,谓我国各地方言大多不同,倘用罗马文字,势必分化中国之统一。我国数千年来之历史文化,悉以汉字记载,且国人学习汉字,几无一感到困难者,倘一旦废除,无异断送我一脉相承之固有文化。”1947年11月,朱经农在《教育杂志》发表反对“罗马化新文字”的意见。他认为,一、中国数千年的文化都是用汉字记载下来的,一旦把汉字废了,将来中国人就无法阅读古书、了解中国文化。二、中国文字原系一字一音,同音的字实在太多,用罗马字拼起来,真不容易分别清楚。三、同一字各地读音不同,个人照自己的乡音用罗马字拼出来,会变成完全不同的许多字。将来中国的文字,化为无数种不同的文字,没有法子可以统一,也弄得彼此不能互相了解。统一的文字与国家的统一有密切的关系,破坏数千年来文字的统一,将有不良的结果,不可不慎重考虑。陆志韦在《五四纪念再谈谈新文字》(《进步日报》1949-5-4)的文章中说,罗马化新文字从20年代末开始尝试推行,实践表明,拼音文字必然受到劳动大众欢迎的说法主要出于一些知识分子的推测和想象,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在老解放区,拼音文字也推行不开,过去的工作可以说是失败了。 “汉字保守派”反对“汉字罗马化”的这些观点,除了“中华民族之所以巍然独立于世界,绵延数千年,文化之寄托,民族之团结,实有赖于文字之统一”,和“统一的文字与国家的统一有密切的关系”的观点以外,其他的观点都是对的。但是,今天的“汉字保守派”,拿着民国时期反对“汉字罗马化”这些观点,来反对汉字楷体升级更新,却是完全错误的了。 今天的“汉字保守派”,依照民国时期的反对“汉字罗马化”的观点,说:1、“汉字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改了,就丢失了历史文化”;2、“改变汉字,就会出现文化断层”;3、“汉字是纵贯古今、横通四海的世界上最完美无缺的文字,是登峰造极的文字,是不必改进的、不可改变的文字”; 4、“汉字楷体系统,从唐朝形成以来,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已经很完美了,古人都没有改变,今人也不可改变;5、“漢字是中華文明的基石,是四大古文明碩果僅存的獨一無二的文字”。6、“汉字与电脑的矛盾,已经随着汉字在电脑上的使用,得到解决了,即使还一点不完善,今后会随着电脑结束的发展而解决的”。7、汉字需要一些改进,但是,不能把汉字改得“面目全非”。。。。。。。。。。。。这些说法,如果针对“汉字罗马化”的,是对的;而针对升级汉字楷体系统的非“罗马化”的“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就是错误的了。为什么?因为,汉字从诞生以来,其体式已经改进升级过七次了: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1.gif历史上汉字体式的每次更新,出现过上面提出的问题吗? 没有,为什么? 因为每次替换旧体字的新字系统,都是从旧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旧体的“升级版”,这种“升级版”,继承了旧体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旧体的缺点,并且保持汉字的如下7点共性不变:1、直接表意,口授读音(读音靠口口相传)。2、字形单载,即“以形表意,意异形异,一意一字,一字一形、一字一音”。3、不带语法。4、各字互相独立,可以按汉语语法自由组合成二字合成词、多字合成词或语句。5、可以用现有的独体字为元件,来构建一个合成字,作为新字。6、可以创建无限的新字来表示汉语的无限的新词。7、字体为方块形。这7点也是从“籀体字”到“宋体字”的历代人们造字时所遵循的原则。不带语法,这是由汉语的语法特性和单词特性能决定的;方块形的文字比线形文字识别率高,把汉字做成“方块形”的,也是实际的需要使然。因此,从“甲骨文”到“宋体”的各种体式的汉字,都具有上述7点基本特性。所以,历史上,在前后两种字体转换期间,两种字体就可以互当异体字混用,由此就实现了“无缝”转换。这“7点”不变,也就保证了汉字的本质和特性不变。所以,人们把从象形字“大篆”到“宋体”的各种字体都叫做“汉字”。“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只是把汉字楷体的“以字构字 、口授读音”的状况改为“用元件构字、直接表音”的状况,相当于汉字形声字集的“升级扩展版”。不是如“罗马化的汉字”一样,对汉字推倒重建,实行彻底的“革命”。所以,“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在本质和特性上,与以往的一切汉字体式系统保持一致。这样,就可以如以往的汉字体式更新转换时的情况一样,既实现了“无缝转换”,又实现了与汉语的完全匹配。“新、楷“两种体式,在转换过程中,可以互当异体字并用,所以既不会出现 “新、楷”字体的文盲,也没有转换的时间“缝隙”;所以,具有初中以上的文化水平的人,用2天,就可以学会2000个常用新体汉字,估计在全国完成转换的时间,也不会超过3个月。由于没有转换的时间“缝隙”,所以也就没有新、旧字体转换的经济成本和人力、物力的浪费;既然新体汉字继承了楷体汉字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和问题,又可以“无缝转换”,所以,新体汉字系统就不会违背大众的原先的读、写习惯的,以汉字为基础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特产都能保持和继续发扬下去。历来汉字体式的更新方式和过程,都与房屋、道路的更新方式和过程不一样,既不需要“先破后立”,也不需要“逐渐进行”,而是如下棋过程中更换新、旧棋子似的,自然、轻易地就可以实现的。这次“楷体”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也与“隶体”更新为“楷体”一样容易和快速。文字的性质会随其对应的语言的性质改变而改变;文字体式,在其对应的语言性质不变时,也会因社会的发展,对文字功能提出新的要求,而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为了提高和增加文字的功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需要。因为工具的功能决定工具的结构,所以,其文字体式必然随文字功能的增加或提高而改变。“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取代“汉字楷体系统”,是今天中国社会发展需要所导致的结果,也是汉字自身发展规律所决定的必然结果。今天的“楷字保守派”,不认识汉字是表示汉语单词的工具。不认识“汉字”,就如其他的一般社会通用工具一样,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新需要,就必须不断提高功能。要提高功能,就必须不断改进其部件和结构,由此就出现了体式不断更新的现象。不认识汉字各种体式的依次更新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不承认汉字在以往的历次体式更新,没有出现文化断层,没有丢失过历史文化,更不认为把目前的汉字楷体系统改进升级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也不会丢失汉字历史文化。不承认汉字楷体在现代社会里所凸显的4大缺点和9大问题;不承认汉语汉字在世界语言文字竞争中失败而和退化、变质的事实。更不承认汉语汉字面临被淘汰的危机。他们反对将汉字楷体作任何改变。他们这样做,真的为了汉字好吗?让人很是怀疑。汉字,包括甲骨文、籀字、小篆、隶体、草体、楷体、宋体等等。今天,人们所说的“改革汉字”,其实指的是改革汉字中的“楷体系统”。把改革汉字楷体系统,称为“改革汉字”,是以偏盖全,是很不准确的;把改进升级汉字楷体系统,混淆为“改革汉字”,更是错误的。今天,“楷字保守派”说:“汉字具有博大精深的内涵”。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其实,中国的汉字,是由图画-à象形-à符号逐步演变过来的。中国的汉字,诞生于部落酋长国时期,完善于商朝。中国在夏朝,出现制陶技术,在商朝,出现制铜技术,到周朝才出现制铁技术。当时的生产能力很低,人们的知识水平也普遍很低。反映在文字的构建和含意上,也是十分简单和肤浅的。从夏朝至清朝,4000多年来都是小农业经济社会时期,科学技术发展十分缓慢,直到清朝,中国的生产劳动还是手工劳动,没有创造出任何生产机器。虽然在数学、天文学、医学、制陶、制铁、造纸、造船、航海、造车、建筑等方面有些发明创造,但是,都是些初级的直观的,根本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直到清朝晚期,中国人把“天圆地方”当成真理,不懂得地球是圆的,地球绕着太阳转,还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转。这样的肤浅的认识,反映到汉字的含意上,也是直观的肤浅的。作为表示汉语单词的汉字,它本来应当是一个具有系统性、规律性、标准性和标准性的完整的文字体系,以便于人们的学习和使用。但是,汉字在构建时,却采取了多种造字方式:意、意结合方式,意、音结合方式,意、符结合方式,音、符结合方式,等等,这就造成了汉字体系毫无规律性和系统性可言了。这样,就使汉字成了一个杂乱无章的符号堆,就使汉字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由此可见,历来创建汉字的人们,都没有把文字当作一个“系统”来对待,或者历来的汉字创建者们,头脑里根本就没有科学的“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这样的无“系统性”的思维方式弄出来的一种杂乱无章的符号堆,还有什么“博大精深的内涵”?所谓的“历史文化底蕴”,即使有,在今天也是微微不足道的。汉字是在中国的小农业经济的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汉字的文化底蕴,就是小农业时期的思想道德观念的底蕴。在这一历史时期内,“封建帝王思想文化”是社会的主导思想文化。神学、玄学(即虚拟因、果的胡说)、道教、孔教、佛教,等等非科学的思想文化,都是“封建帝王思想文化”的成分,即使社会上有点初级的、肤浅的自然科学文化和社会科学文化,也被神学、玄学和孔教、道教、佛教、等等“胡说”曲解了。例如:医学,本来属于“科学文化”的范畴,但是,“中医学”,被“玄学”曲解成“精、气、神”以后,就失去了科学性,变得“神秘”起来,让人们不可捉摸。中国的“封建帝王思想文化”的主旨是为封建皇帝的家业“绵延万古”,编造“理由”和搜集“治人、骗人”的方法的。所以,它对于中国的社会,所起的作用是“保守、倒退、腐败、落后”。这就是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被世界先进国家远远抛在后面的思想文化原因。由于中国的地主阶级国家,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既得利益,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使中国从明朝就没有跟上西方国家的商品经济发展的步伐,到了清朝,更没有跟上西方国家“工业革命”的潮流。使中国没能与西方国家,同步由小农业经济社会进入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直到1980年,还停留在小农业经济的社会阶段上。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中国的经济发展从明朝以来就停止了,所以,中国的文化,从明朝以来,就一直没有创新发展。所以,从1840年以来,中国的文化就逐步被外国的文化所取代了,“冬虫”变成了“夏草”。近300年以来的重要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和工艺技术,全部出自西方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国家,没有一样出自中国。看看中国的小学课本、中学课本、大学课本所讲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哪一样是出自中国的?小学生用的铅笔、钢笔、墨水、橡皮擦、胶水、等等,哪一样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自然科技产品方面,大到化学工业,冶金工业,做房子的钢筋水泥,建筑工业,机械制造,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通信业,小到一个铁钉,哪一样是中国最先发明创造出来的?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用品,99.9%也都是外国人发明的。看看房间里的东西,家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电话,电脑,手机,塑料制品,供电,燃具,火柴,。。。。。。,除了筷子和瓷碗,什么不是外国首先发明创造出来的?所以,中国的文化,从500年前就开始停滞、出现文化断裂,到今天,已经断裂了99%以上了。不信者可以看看,你今天所接触的文化,从文字到飞机,从语言到信仰,从乡村到都市,哪一点哪一秒,不充斥着外国文化?中国的文化成分还剩多少?中国人连本来的黑头发都要染成黄色的,还剩下什么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是中国的?一些人以“中国的汉语汉字没有中断”为自豪。其实,汉语汉字也早已经中断70%以上了。不信者可以看看,现代汉语的词汇,有70%以上来自日本和其他外国,汉字文章中的文字夹杂着大量的英文字母和表示外语单词的纯表音汉字。如果汉字楷体系统仍然继续停止不变,不思升级更新成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体汉字,往后不用100年,汉语汉字就必然地被外语外字淘汰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断裂?因为“文化”,是具有实用价值的东西,是必须为现实社会的需要服务的,不能为现实社会服务的文化,就必然被人民大众所抛弃而另用合适的文化。中国的古代文化,从宋朝以后,就一直停滞不发展了,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进程了,所以,被先进的外国文化所替代,是理所当然的事。今天,中国已经进入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阶段了,一些所谓的“学者”、“专家”还在力推反映封建领主阶级国家时期和地主阶级国家时期的“儒教”,纯粹是“刻舟求剑”,毫无使用价值,怎能不遭到民众的摒弃?今天,每当人民批判“中国的封建的帝王思想文化”的反动性时,总有一些顽固的保守派出来,给人们扣上“数典忘祖的叛徒”,“破坏中国传统文化的坏蛋”,“崇洋媚外的卖国贼”,“危害国家统一的蛀虫”等等政治大帽子。但是,这种上“纲”上“线”的虚伪的做法,在连保守派自己都99%地接受了外国科学知识和使用了外国科学技术产品的事实面前,显示得多么地自相矛盾!在“封建帝王思想文化”为主导的中国社会里,汉字的“历史文化底蕴”,除了非科学的“胡说”以外,还有什么?这些“胡说”附会在汉字上,就成了汉字的所谓“历史文化底蕴”了。即使是沾点朴素的“唯物主义”意味的“五行说”、“阴阳说”,比起今天的“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光学”、“高等数学”、“唯物辩证法”、等等现代科学理论,也相差万里之遥。汉字的“历史文化底蕴”,就相当于“中国皮影戏”的文化底蕴,从前的“皮影戏”,在今天的“网络电视”面前,除了有点“考古价值”以外,还有什么实用价值?秦朝、汉朝、唐朝、宋朝、元朝、清朝的皇帝和朝廷大臣们的科学知识,也没有今天的一个初中学生的多。所以,汉字在小农业经济时期所附有的“文化底蕴”,在今天,毫无实用价值。有人说:每一个汉字,都包涵着深刻的“思想文化底蕴”。例如“好”---男女结合为“好”;“臭”---自大一点就“臭”。 “風”---小虫长了翅膀就会生“風”。。。。。。汉字中有很少数的字,可以让人们作“依意衍义” 或者“依形释意”的解释。但是,也是很随意的,并不具有科学性和唯一性。就如在河边捡到一枚鹅卵石,对于石上的自然花纹的想象“解释”一样,见仁见智,各说各理。例如:“好”字,男女结合为“好”。这属于“依意衍义”。但是,男女结合,并不都“好”,强迫的结合,就不会“好”。例如“風”字,“几”包着“虫”,可以把“几”的形状看成是如“小虫”的两个小翅的形状。小翅一扇,自然生风了。这属于“依形释意”)。但是,一个字的形状,从不同角度说,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例如“風”字,如果按“几”、“虫”的本意(“几”的本意是一种小桌子,“虫”的本意是蛇)来说,“小桌”里有个“蛇”,所以也可以按“依意衍义”的角度,把“風”解释为“匿”、“藏”、“避”、躲、。。。。。。。再如“爹”字,这是一个“意、音结合字”,读音随“多”;如果把“爹”看成是“意、意结合字”,那就成了“父多”或“多父”,岂不成了笑话?“臭”字,本身就有两个读音和两个含义:1、读xiu4,表示用鼻子闻气味;2、读chou4,表示气味难闻。从字面上看,可以解释为“狗的鼻子”;也可以解释为“自大一点臭”。但是,“自大一点”不一定就“臭”。盲目自大,固然不好;但是,该坚持自己的真知灼见的时候,就必须坚持到底,该“自大”的时候就必须“自大”。如果,没有原则,过分谦卑,不敢担当,随波逐流,就造成“父子抬驴”的笑话。勇于担当,坚持真理,不怕孤立,最后被实践证明你是对的,你就会得到大多数人们的衷心爱戴。汉字有99%以上的都是不能“依形释意”和“依意衍义”的,汉字的“形”就是人们约定用来表示汉语单词的一种书面符号而已。例如“展、占、詹、盏、斩、绽。。。。。”从字形上,一个不识汉字的人,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出它们是什么意思的;即使认识汉字的人,想破脑袋也附会不出这些字所表示的约定的含义以外的东西。所以,“依形释意”和“依意衍义”,是对于汉字的一种随意的“想象”,并不具有普遍的科学的文化含义,并不能通用于一切汉字。因为80%以上的汉字都是“意、音结合字”。汉字是如何构建的,早在东汉时期的许慎的《书文解字》一书中,就作了说明。各种造字、用字方法,纯出于实用角度,不出于文化角度。造字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便于人们识读,而不会具有什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实际上,汉字的“形”的功能只有一个,那就是“以形表意”。人们约定用一种特定的“字形”表示的一个特定的“词意”。这种字形,可以是“象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抽象的事物,没有形。就不可能用“象形”的方式来表示之,只可以用一种“抽象”的“符号”表示之。例如“涂、荼、悇、途、稌、鵌、鷋、瘏、酴、駼、菟、庩、塗、。。。。。。”这类字,的“偏旁”只起到提示字意的作用;“主部”只起到口授读音的作用;字形的整体,只起到与其它的汉字整体相区别的作用,以便于表示不同的“词意”。除此之外,还能含有什么文化底蕴?把间接的也不能准确表音的“余、屠、兔”独体字,统一用直接表音的“汉语拼音字母组合”来取代之,构成如下的“意、音”都能直接准确表示的,具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的新体汉字,从而完全彻底地甩掉了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和9大问题,并且继承了楷体系统的一切优点,会失去什么历史文化底蕴?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gif如果为了保护商朝时期的青铜编钟的历史文化底蕴,就不准今天的人们使用钢琴;为了保护钢琴的历史文化底蕴,就不准人们使用电子琴,岂不是“公孙豹”再世?如果汉字真的如 “汉字保守派”吹的那样神奇,具有丰富的科学的文化底蕴,中国也不至于从明朝以后,就被西方先进的工业国家远远抛到了后面,成了一直被先进工业强国欺侮的“冤大头”了。今天,我们来研究汉字,不是为了咀嚼古人的“牙慧”----解释古人,造某个汉字的思路、动机和方式。如果是这样,就如今天我们再来研究铁锨是谁制造的和怎样制造的一样,毫无实际价值。今天的人们,应当依据现实的社会需要,研究怎样把铁锨的功能扩大,使它变成挖土机、推土机、打洞机。。。。。。才有实际价值。今天我们来研究汉字,是因为汉字楷体系统,在今天出现了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4大缺点和9大问题,为了找出克服这4大缺点和9大问题的办法,才来研究汉字的。希望通过研究,找出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找出解决这4大缺点和9大问题的正确办法。我们把口授读音的没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的不科学的汉字堆,改进升级为直接表音的具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的科学理想的汉字系统,是今天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像“隶体”升级为“楷体”那样,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为“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把口授读音的“部件”用“汉语拼音字母”代替之,既能直接表音,又具有了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又省俭了笔画,克服了楷体字的4大缺点和9大问题,并没有丢失楷体系统的任何优点。“改变汉字,就丢失了历史文化,就会出现文化断层”。这是耸人听闻的“谎言”。改变汉字体式,经过3代人以后,会出现“不认识旧字体”的情况,例如,今天中国大陆50岁以下的人们,绝大多数不会识读1958年以前的汉字文章。因为那时的汉字文章都是繁体字,1958年以后,中国大陆推行简体字,禁止教学生繁体字。说“改变汉字,就会出现历史文化断层,就中断了中国的历史文化”的人们,故意混淆“文字”与“文化”两个概念。事实上:“文字”与“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不可混为一谈;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中断同文字中断,没有必然的联系;汉字体式至今已经更新改变过7次了,中国历次新、旧两种汉字体式的转换都不会导致汉字文化出现断层。周朝时期的“诗经”、“易经”一直流传到今天。“文化”是什么? 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教育、科学、文艺等”。所以文化属于“精神”的范畴。“文字”是什么? 是指表示语言单词的书面符号体系。汉字仅仅是汉字文章中的一个“元素”。如果把汉字文章所记载的内容,比作“一幅图画”的话,单个汉字就是这幅图画的“像素”。汉字文章所记载的“汉文化”内容,叫做“汉文化”。而文章中的汉字、纸张、墨水,就属于记载汉文化的“工具”。不能因为碗装了米饭,碗也变成了米饭;同样,也不能因为汉字作为记载汉语的工具,汉字就等同于汉文化了。当然,就像一定款式的饭碗也反映了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技术水平、文化水平和风格一样,一定的汉字体式也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水平和风格。即使从这一角度看,汉字也仅仅是汉文化的一个成分,并不是汉文化的全部,更不能等同于汉文化,这是局部不等于整体的常识。相邻两种字体系统的更替,会不会出现新、旧字的文盲呢?在“汉语拼音原理”发现之前,或者没有把汉语拼音符号,作为组成汉字的基本元件之前,汉字不能同时既直接表音,又直接表意;只能二择其一。由于汉语是语音多载的语言,存在大量的“同音异意词”,所以,汉字只能“直接表意,口授读音(读音是靠口传的)”。这时,汉字就只能具有前面所讲的7点功能和特性。因为从“甲骨文”到“宋体”的各种体式的汉字,都具有上述7点基本功能和特性。所以,历史上,在两种字体转期间,前后两种字体就可以互当异体字混用,由此就实现了“无缝”转换。在这种“无缝”转换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新、旧汉字体的文盲和出现转换的经济成本了。但是转换以后,经过二、三代人以后,就会出现新、旧字体的文盲了。例如,现在认识楷体字的人,如果不查《大篆字与楷体字对照表》,就不能认识下面的这四个大篆字,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 是“秋收冬藏”了。 新、旧字体转换以后,出现了旧体字的文盲,即出现了旧字的断层,导致汉字记载的汉文化出现断层没有?实际上没有。为什么没有导致汉文化出现历史断层呢?这是因为:1、汉族还存在;2、汉语还没有变;3、国家政府不断修订《字典》,有新、旧汉字的对照表;4、各级政府的文书档案,都得到法定的保存;5、民间保存了大量的书籍和口头“传记”资料,等等。这样,就不会造成汉字文化历史出现断层了。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因为汉字体式的变更出现过历史文化断层。所以,虽然2000多年前的孔子,撰写的《春秋》和《诗经》等书,都是用大篆字写的,却仍然通过小篆、隶体、楷体、宋体字,流传至今,并没有断失。 今天,我们把汉字楷体系统改进升级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让新体字保持上述6个特性与楷体系统一样,同样可以实现“新体汉字”与“楷体汉字”的“无缝转换”。今天,说改变汉字会导致历史文化出现断层的人们,他们也不是通过读孔子的弟子用大篆字写的“论语”,才知道“论语”的。所以,他们的“改变了楷体,就会出现新、旧汉字的文盲,就会出现历史文化断层。”的观点,只对了一半,即“改变了楷体,就会出现新、旧汉字的文盲”。而由对的这一半,错导出“改变了汉字,就会造成文化断层,就会割断悠久的中国历史文化,就毁坏了中国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就是不顾事实的谎言了。事实上,现在世界上各个有文字的民族或国家,不论历史长短,其文字绝大多数都发生过变化或更换,但是,其文化,从来没中断过。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就如植物的各个成长阶段一样,是互相衔接的。例如:埃及最早的文字是如“圣书”象形文字,后来逐步改为阿拉伯拼音字母文字,埃及的文化历史并没有中断;越南在200年前使用的是类似汉字的“喃字”,后来改为法文字母的拼音字母文字,越南的文化历史也没有中断。希腊、伊朗、印度、中国、朝鲜、日本、俄国、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叙利亚、等等国家的文字都发生过变化和更换,其历史文化一点没有中断过;其不同文字形式之间,就如沉积岩层之间一样,是紧密连接的,只有变层,没有断层。相反,中国的汉字楷体,从唐朝一直使用到今天还没有变,但是,中国的历史文化,从宋朝开始停止发展,逐步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淘汰,至今已经被外国的文化淘汰了90%以上,基本上已经中断了。不信者你可以看看,从火柴到飞机,从小学生的课本到大学生的课本,除了汉字以外,那一样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是中国发明的?凡是知道世界各国的历史的,都知道各国的历史变化的各种原因中,从来没有“文字”的因素,各国历史文化中断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他们的文字中断引起的;相反,只要这个民族继续存在,他们的文字只有“改进”没有“中断”,他们的历史文化也没有中断过,例如,埃及、伊朗、印度,他们的文字都改变过,但是,他们的历史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只有那些消失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包括他们的语言和文字全都中断或消失了。事实上,如果从距今5000年起算,世界上历史不中断的民族国家很多,但是,他们的语言和文字不改变的却没有。中国的历史文化没有中断,汉字却更新换代了7次。中国的历史文化没有中断的原因,不在汉字,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汉族强大,在历次的民族战争中,没有被外族消灭或融化。同时,中原汉族文化,在清朝之前,一直都是领先于周围各国的。领先的中原文化,使企图吞并中原的外国,反被中原吞并。历史的结果使他们“事与愿违”。所以,汉语得到保存延续不断,与汉语对应的汉字自然就得到保存延续。可以说,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是否出现断层,与文字没有必然的关系,只要这个民族能独立地存在,他们的语言不变,他们的文字不论怎么改变,其历史文化也不会中断的。至今还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的历史文化,通过言传身教、风俗人文、实物传承等等方式,都很好的继续下来了。在世界各民族中,在语言不变的情况下,用一种新文字来取代旧文字,是一种很普遍很常见的事情,没有哪一个民族因为改变文字导致历史文化中断的。例如,今天的人们,除专业人士以外,能认识甲骨文、大篆、小篆的有多少?谁能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因为汉字的改变,就出现了断层?既然不会出现文化历史断层,怎么会使历史文化遭到毁坏呢?历史一再证明,中国的历史文化,在明朝之前,我们的民族文化得到比较完好的继承和保留,没有出现断层,根本的原因,不是汉字本身的功劳,而是中华民族强大和中华文化、技术先进的功劳。今天的“汉字保守派”说:“汉字楷体系统,从唐朝形成以来,至今已经一千多年了,已经很完美了,古人都没有改变,今人也不可改变”。这是不顾事实的胡说。汉字的体式,自古以来,已经改变过多次了。社会在发展,如果不跟着改变,早就被淘汰了。事实上,世界上凡是自己创造过文字的民族,只要至今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没有被其他民族消灭或融化,其文化也没有中断,其文字也没有中断。汉字,是从图符---象形文字(篆字)--符号表意文字,一路发展来的。不过,汉字没有出现由方块文字变到线性文字,是由汉语的“语音多载”的性质决定的。汉语的“语音多载”的性质,决定了汉字的最佳体式是“意、音双表”的体式。 拼音字母文字,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从 图画---图符---音节字文字,再发展成“拼音字母文字”的。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中的几个转变,在转变过程中,它由平面形转变为线性的了,这是“语音单载性质的语言”必然导致其文字发展的路线,而不是中断。现在多数国家都使用拼音字母文字,是因为多数国家的语言都是“语音单载性质的语言”。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楷体字系统在今天凸显出不适应今天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要求的4大缺点和9大问题,再说它是“很完美”,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至于一千多年以来没有变化,是因为一千多年来中国的社会一直都处在封闭的小农业经济的社会没有变化,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的社会停止不前,科学技术停止发展,连个汉语拼音原理都没有发现出来,还是到了1840年以后,在西方传教士的“汉字注音方法”的启发下,才发现了汉语拼音原理。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gif既然发现了汉语拼音原理,为了使汉字具有规律性、规范性,便于读、写,就应当把80%的“形声字”改成“拼音形声字”。但是,由于这样做触及了汉字保守派的既得利益,就一直没有人来做。后来,有的人敢做,却受了“汉字拉丁化”错误理论的误导,企图把汉字搞成“拉丁拼音字母”式的文字,完全脱离了汉语的实际,所以根本行不通。“汉字拉丁化”行不通,并不能说明汉字楷体系统是不可改变的,也不能说明“拼音形声字”行不通。但是,“汉字保守派”就以“汉字拉丁化”行不通的情况为“理由”,反对任何改进升级汉字楷体系统的“方案”。有人说:“汉字与电脑的矛盾,已经随着汉字在电脑上的使用,得到解决了,即使还一点不完善,今后会随着电脑的发展而解决的”。这种说法,一是不懂得电脑的根本功能是什么,二是不懂得电脑处理汉字的方式与处理英文方式的实质区别。电脑根本功能是帮助人脑完成人脑很难完成的统计、运算和逻辑思维任务。文字处理,仅仅是完成上述任务的一个前提条件。以ASCII(美国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为基础的美国电脑,使用26个英文字母代码,来组建英文单词,再用这些英文单词作电脑指令,来指挥电脑来完成各种任务的。由于汉字楷体字,在结构上没有“规律性”,在构字元件上没有“标准性”和“规范性”。所以,电脑就不能用楷体元件作代码,来组建汉字整体。这样,在汉字楷体的基础上,就不能建立汉字代码的电脑信息系统了。那么,汉字在美国的电脑上,是怎样处理的呢?是仿照早先的汉字机械打字机的办法调取汉字整体的办法。早先的汉字机械打字机,配备几万个汉字整体铅字模,把这些铅字模都放在一个 “字盘”里,让人通过“机械手”从“字盘”里,拾取所需要的每个铅字模,打在蜡纸上,在蜡纸上形成汉字印迹,再用蜡纸盖在白纸上印字。今天,机械打字机换成了电脑,在英文代码的电脑上使用汉字的方法,还是同机械打字机使用汉字的方法一样,只是把原先的“铅字盘”换成了“汉字字模库”,用英文代码指令,代替“机械手”,从“汉字字模库”里调取每一个汉字整体,在编辑页面上显示出来。所以,字库里没有的汉字,就打不出来了;而且不论使用“笔画输入法”还是“拼音输入法”、“合成词输入法”,都不能避免重码字。由于中国不能创建出“独立自主的纯中文电脑信息系统”,就使汉字信息系统,必须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汉字信息就成了英文信息系统的附庸。这样冲过除了很少数的精通英语的人以外,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就不能利用电脑的根本功能,来帮助自己完成脑力任务了。最多只能帮助它们处理文件的打印工作。中国在各个领域里全部使用了美国的电脑网络,中国就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随时都会收到美国的监控和破坏。在今天中国全面普及美国电脑的网络的情况下,美国如果想中国发出一个“遥控信息病毒”,将比一颗氢弹的威力还大得多!美国的电脑再发展,它也不会替中国解决汉字问题的,他是绝对不会帮助中国这条“鱼”逃脱“美国之网”的。即使中国能制造“电脑”一切硬件了,如果不把汉字楷体系统改进升级成“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新体汉字系统”,还是不能建立“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信息系统”。所以,解决电脑不能组建汉字的问题,其途径不是保持汉字楷体不变,在输入法上寻找办法,或依靠美国发展电脑。唯一正确的途径是把汉字楷体升级更新为适合电脑特性的新体汉字,使中国能够建立起脱离美国的“独立自主的纯汉字楷体的电脑信息系统”。一些汉字保守派,在楷体系统在今天所凸显的大量的问题面前,找不到解决的办法,最后也不得不承认走改进升级汉字楷体系统的途径来解决。但是,却说“汉字要改进的话,不能改得‘面目全非’”。他们的这种说法,是缺乏基本常识的。从汉字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不同的体式相继更换的现象看,汉字体式的改变,就是“面目全非”的,“篆体字”的面目不同于“甲骨文”,“隶体字”的面目不同于“篆体”,“楷体”不同于“隶体”,“宋体”不同于“楷体”。改进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性能,内部性能决定外部形式。哪有外部形式不变,内部功能变好的工具?保持黑白电视机的内部零件和外部形状不变,使之呈现液晶电视的功能,这可能吗?现在,一些有识人士,提出了一些改进升级汉字楷体的方案,有好的也有差的,但是,其认识和目的都是对的。却一律遭到大多数人们的蔑视和反对。但是,也不要以为在任何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就是对的;最先发现科学规律的,都是极少数的人,所以,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在发明创新问题上,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错的。今天,世界进入了高科技信息化时代,信息起决定的作用。在电脑信息网普及全民的情况下,中国的汉字楷体却不能建立独立自主地中文信息网;在全球经济网络化的形势下,汉字楷体在这种新的社会条件下,暴露出4大缺点和9大问题,使它的“性价比”远远低于英文的“性价比”。这自然让大多数的青年人重视英文,轻视汉字了。所以,中国实行英语普及教育30多年了,英语热越来越烈。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把英语作为必学课;从招工到考公务员,英文成为必考项;一些大学招生,可以不考中国语文,而必须考试英文。今天,多数青年人感兴趣的不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而是世界最先进的现代文化。因为只有现代最先进的文化,才能给他们最现实的最直接的最大的收益。因此,青年人的国文水平逐年下降,连教科书、新闻媒体、重要名著、重要文件上,都不断出现错别字。今天已经出现了“汉语汉字危机”的苗头,一些人多次呼吁“保护母语”、“加强汉语文教育”等等。而呼吁“保护母语”的人们,并没有拿出具体的办法来保护母语。一些人“有病乱投医”,以为恢复使用“楷字繁体”就能保护母语了。但是,繁体楷字同简体汉字一样,都不直接表音,对于汉语根本没有固化作用,传播是靠口传的,口传就会传讹,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目前的汉字楷体,已经失去了系统性、规律性,本来就没有标准性和规范性,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和机器不可构字的文字;又因为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汉字的难学,直接阻碍了汉语的对内、对外的传播。所以,汉语、汉字在现代的世界语言文字大竞争中,就长期处在失败状态。汉字的4大缺点和9大问题,使中国每年浪费的财富达千、万亿元。所以,如果再不思改进汉字楷体,汉语就必然会被中国人自己淘汰的。汉语淘汰了,汉字失去了语言基础,成了无根之苗,还能活下去吗?到那时,汉字历史和汉文化历史,可就真的会彻底中断了! 第5节 楷体系统必然升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