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436|回复: 0

介音论(一)

[复制链接]

89

主题

140

帖子

20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83
 楼主| 发表于 2021-5-30 08: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义然 于 2021-5-30 10:00 编辑

介音论(一
王义然

一、有一种音素叫介音
      学习化学知道,构成大千世界的一百多种元素,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所有金属元素的氧化物都显碱性,被称为碱性氧化物。所有非金属元素的氧化物都显酸性,被称为酸性氧化物。但有一种氧化物情况特殊,它既显碱性,又显酸性。这就是三氧化二铝。
      在构成汉语语音的要素中,也有这样一类要素,如同化学物质中的三氧化二铝,同时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属性。这样的特殊要素有三个,一个读如数字“一”,一个读如数字“五”,还有一个读如汉字“盂”。在1918年问世的注音字母方案中,这三个音素分别用符号ㄧ、ㄨ和ㄩ来表示。ㄧ本是数字“一”的字形,在横排版式下变为“ㄧ”。ㄨ是古文“五”字的原形。ㄩ是象形字,是“盂”字的古文字。可见,国人在制定注音字母方案确定这三个特殊音素的符号时,既借用了“一、五、盂”三字的字形,又借用了“一、五、盂”三字的字音。
      在现代语言学研究中,这三个音素被称为介音。介音在注音字母中被排列在最后,就是因为它既有别于一般的声母(单纯声母),又有别于一般的韵母(单纯韵母),同时具有声母和韵母两重属性。
      在汉语语音构成中,介音既可以独立地当声母,直接与韵母相拼合,又可以独立地当韵母,直接与声母相拼合,还可以处于声韵之间,作为连接声母与韵母的络合中介。如用注音符号拼写汉字读音时,“烟”字的读音标注为ㄧㄢ,属于介音ㄧ独立作声母,直接与韵母ㄢ相拼合;“里”字的读音标注为ㄌㄧ,属于介音ㄧ独立作韵母,直接与声母ㄌ相拼合;“连”字的读音注为ㄌㄧㄢ,属于介音ㄧ作为连接声母ㄌ和韵母ㄢ的络合中介。
      介音有三个,也可以说有两个。因为ㄧ和ㄨ都是介音,都具有双重属性。ㄧ可作声母,ㄨ也可作韵母,二者相拼后,音值完全等同于ㄩ。
      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介音ㄧ、ㄨ、ㄩ被拉丁字母i、u、ü所取代。根据前面的论述,这里的ü也可用iu来代替。而根据介音在汉语语音构成中的作用,现代汉语拼音中的i、u可视为介音ㄧ和ㄨ的韵母形式,用于承担ㄧ和ㄨ作韵母和作络合中介的职能;而 y和w则可视为介音ㄧ和ㄨ的声母形式,用于承担ㄧ和ㄨ的声母职能。
      不难看出,构成汉语音节的要素有三类。一类是单纯声母,如现代汉语拼音中除j、q、x之外的所有声母,它们只能做声母,不能做韵母;一类是单纯韵母,如现代汉语拼音中的a、o、e、an、en、ang等,它们只能做韵母,不能做声母;还有一类是介音,只有i、u、ü三个,它们既可做声母,又可作韵母,还可作为连接声韵的络合中介,是汉语语音构成中最活跃的音素。
      介音的两重属性和三个用途,使汉字读音有了三拼音节,有了无介和含介之分,有了含此介与含彼介之别,有了后来被国人称之为“开、齐、合、撮”的四类划分。所以,介音牵连着音韵学研究的诸多问题,是澄清传统音韵学领域许多是非得失的关键所在。正确认识介音的属性和功能,全面分析介音在汉语语音构成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述,望能引起学界注意。
二、有个问题叫介音从声还是介音从韵
      自汉代末,国人开始用反切法为汉字注音。反切注音是古人创造的用两个汉字为一个汉字注明读音的方法。其基本要领是“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即把反切上、下字的读音都分成声、韵两部分,用反切上字的声母与反切下字的韵母相拼合,组成被反切字的读音。
      然而,由于介音的存在,使汉字的音节出现了含介的三拼音节。而反切注音法的规定却是一律用两个反切字为被反切字注音。这就是说人们在切分或重组字音的时候,所有字音均被视为由两部分构成,因而,只能进行一分为二或合二为一的一次操作。这样,对一些含介音节来说,在反切注音的实践中,在选择切分字音的分界点的时候,就会面临一个介音从声还是介音从韵的问题。例如“边”字的读音为bian。这个音节包含b、i、an三个音素。当我们打算把这个音节一分为二的时候,既可以把切分点定在b、i之间,也可以把切分点定在i、an之间。前一种切分就属于介音从韵,而后一种切分则属于介音从声。
      介音从声还是介音从韵,是在反切注音实际操作中回避不了的的问题。而在当时社会条件下,人们无法对从声还是从韵做出统一的规定,具体怎样选择,全凭人们各自临机处断。正因为没有统一规定,所以在古今的研究资料中,既有介音一律从声的例子,也有介音一律从韵的例子,还有介音i从声、介音u从韵的例子。
      笔者在《浅析三十六字母的缺陷》一文中,通过分析“端”与“定”、“帮”与“并”、“照”与“状”、“禅”与“穿”四组现在看来是同声母的字对,发现其前后读音有共同的差异。“端”与“定”、“帮”与“并”共同的前后读音差异是:前者的读音都不含介音i,后者的读音都含有介音i;而“照”与“状”、“禅”与“穿” 共同的前后读音差异是:前者的读音都不含介音u,后者的读音都含有介音u。据此作出判断,三十六字母中的“并”与“定”是按介音i从声的原则选定的,而“状”和“穿”则是按介音u从声的原则选定的。选定三十六字母时的介音处置总原则是介音从声。
      在同一篇文章中,笔者用同样方法分析了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中的字母表,断定,李汝珍在厘定三十三个声母时所遵循的介音处置原则是:介音i一律从声,而介音u一律从韵。
      在《兰茂的早梅诗和李汝珍的字母表》一文中,笔者断定,兰茂在《早梅诗》中厘定二十个声母时所遵循的介音处置原则是:不管介音i还是介音u,都一律从韵。
      国人1918年拟定的注音字母方案,从字母的排列顺序看,ㄧ、ㄨ、ㄩ被排列在最后,从注音的实例看,ㄧ、ㄨ、ㄩ既可直接作声母,也可直接作韵母,还可充当三合音节的中介音素。无疑,注音字母方案所采取的介音处置原则是介音单列。正因为是介音单列,所以在注音实例中,既适用两拼法,又适用三拼法。如在教学中“镰”字读音的拼读过程标注为ㄌ→ㄧ→ㄌㄧ→ㄢ→ㄌㄧㄢ,读若“勒一里、里安连”。这就是典型的三拼法。
      1958年颁布的现代汉语拼音方案,沿用了注音字母方案的全部声母,废止了拼读过程的三拼法,并为介音i和u拟定了两个担当其声母职能的符号y和w,显然,其所遵循的介音处置原则是介音一律从韵。
      可见,从古到今,人们在音韵学研究中所遵循的介音处置原则是各不相同的。而介音处置原则的不同,就是不同学者之间意见分歧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反切注音规则下,介音从声还是介音从韵,是音韵学者一直在考虑且一直未取得统一意见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先秦古人知介音
      西汉王充(27—约97)在《论衡》中提到一位齐国的东郭牙先生,他能够根据齐桓公的动作表情和说话时“口垂不噞”的口形,断定齐王与管仲所言是伐莒之事。可见这位后来被管仲举荐为监官的东郭牙对构成“莒”字读音的韵母――介音ü的研究,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先秦古人对介音的认识状况可见一斑。
      大量事实充分证明,早在先秦时期,国人就已经认识到在构成汉语语音的要素中有介音这样一类音素。并且很明白,这类音素既可以直接用作声母,又可以直接用作韵母,还可以置于声韵之间作为连接声韵的络合中介。
      当然,古人对介音的这种认识,找不到文字记载。因为当时诸如声母、韵母、介音之类的现代语言学概念尚无明确的语言称谓,无法纳入文字记载的内容。因而,这种认识只能存在于当时人们的思维状态之中,形不成能够言传笔记的资料,没有可供世代传承的典籍可考。但是,古人对于介音这类音素的认识水平却仍然是有据可寻的。因为据笔者研究,在古人的造字方法体系中有合音造字法和复合造字法。汉字构成类型除了传统六书之说界定的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假借字、转注字之外,还有合音字和复合汉字。合音字的构成原理如同反切注音,通过切分重组音节拼合汉字的读音。复合汉字是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造字方法制造一个汉字。复合汉字一般都有一个用合音法制造的表音偏旁。既然要切分和合成字音,那就躲不过三拼音节,无法回避对介音的处置问题。所以,古人对介音的认识状况,必然会反映在古人制造合音字和合音偏旁的过程中,表现在造字者在切分和重组音节时对介音的处置原则上。所以,古人对介音的认识状况,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解读合音字和复合汉字参悟出来。下面,便是笔者通过剖析一些汉字构成原理,揭示先秦古人对介音认识状况的例子。
      1、用介音直接作声母或韵母。
      ①关于“寅”字构成的解释。“寅”字应属复合汉字,其构成应为从“穴”、从“一”、从“申”,“穴”是形旁,表字义,“一、申”是声旁,表字音。造字者用“穴”字表达“寅”的字义,用“一”字读音的声母y和“申”字读音的韵母en合成“寅”字的读音yín。据此笔者断定,“寅”字的本义是地窖,与“窨”相同。“寅”与“窨”互为异体字。(介音i直接作声母)
      ②关于“余”字构成的解释。“余”字应是一个复合汉字。其构成应为从“人”、从“一、木”,“人”是形旁,表字义。“一、木”是声旁,表字音。造字者用“人”字表达“余”的字义——人之自称,用“一”字读音的声母y和“木”字读音的韵母u合成“余”字的读音yú。(介音i直接作声母、介音u直接作韵母)
      ③关于“玉”字构成的解释。据篆文字形“ 玉.png ”,“玉”字应是一个合音字。其构成应为上从“一”、下从“土”,“一”是声部,表声母,“土”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一”字读音的声母y和“土”字读音的韵母u合成“玉”字的读音yù。(介音i直接作声母、介音u直接作韵母)
      ④关于“立”字构成的解释。“立”字应是一个合音字。其构成应为上从“六”、下从“一”,“六”是声部,表声母,“一”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六”字读音的声母l和“一”字读音的韵母i合成“立”字的读音lì。(介音i直接作韵母)
      ⑤关于“朮”字构成的解释。“朮”字应是一个复合汉字。其构成应为从“卜”、从“十、兀”,“卜”是形旁,表字义。“十、兀”是声旁,表字音。造字者用“卜”字表达“朮”的字义——卜巫祈祝之类的技能,用“十”字读音的声母sh和“兀”字读音的韵母u合成“朮”字的读音shù。(介音u直接作韵母)
显然,在复合汉字“寅、余”和合音字“玉”的构成中,都是用介音i直接作声母,而在合音字“立”和复合汉字“朮”的构成中,则是用介音i和u直接作韵母。
      2、组成三拼音节时,按介音从声原则。
      ①关于“量”字构成的解释。“量”字应属合音字,其构成应为从“里”、从“旦”,“里”是声部,表声母,“旦”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里”字的读音li与“旦”字方言读音的韵母ang合成“量”字的读音liàng。
      “旦”字读音的韵母被视为ang,是受an—ang混读方言特征影响所致,造字者读“旦”如“宕”,形声字中存在的“赣戆、半胖、石宕”等声旁关系,就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
      ②关于“桓”字构成的解释。“桓”字应属复合汉字,其构成应为从“木”、从“ 昏.png ”、从“旦”。“木”是形旁,表字义,“”是声部,表声母,“旦”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木”字表达“桓”的字义,说明“桓”是一种树木,用“”字读音hūn的声母h、介音u与“旦”字读音的韵母an合成“桓”字的读音huán。
“”,《玉篇》注:古文“昏”字。
      这里“桓”字的声旁不是现成已有“亘”字,而是用音节合并的办法,由“ 、旦”二字临时合成。“ 、旦”二字字形合并后采用公用笔画“日”,故与“亘”字形偶合。
      显然,在合音字“量”和复合汉字“桓”的构成中,“量”字读音中的介音i和“桓”字读音中的介音u都取自声母,属于介音从声原则。
      3、组成三拼音节时,按介音从韵原则。
      ①关于“ 边1.png ”字构成的解释。笔者根据“边”字的一个篆文字形“ 边2.png ”右边由“白、天、囗”三部分组成推定,“ ”是古代“边”本字。“ ”字应属复合汉字,其构成应为下从“囗”,中从 “天”,上从“白”。“囗”是形旁,表字义,“白、天”是声旁,表字音。造字者用“囗”字的字形说明围成一定图形的轮廓、周缘谓之“边”,用“白”字读音的声母b和“天”字读音的韵母ian合成“边”字的读音biān。
      ②关于“黄”字构成的解释。经仔细观察,认真对照“黄”字的篆体字形“ 黄.png ”和“光”字的篆文异体字形“ 光.png ”,笔者发现,“”实际上就是在“”的中间加入了一个“申”字。于是悟出:
      据“黄、光”篆体字形,“黄”字应是个合音字,其构成应为从“申”、从“光”,“申”是声部,表声母,“光”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申”字方言读音(hin)的声母h和“光”字读音的韵母uang合成“黄”字的读音huáng。可见“黄”字是一个用两拼法制造的合音字。
      这里“申”字读音的声母被视为h,是受sh—h混读方言特征影响所致,造字者读“申”如“欣”。形声字中存在的“术訹、舌絬、晌向、湿显”等声旁关系,就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
      显然,在复合汉字“” 和合音字“黄”的构成中,“”字读音的介音i和“黄”字读音的介音u都取自韵母,属于介音从韵原则。
      4、组成三拼音节时,按介音单取原则。
      ①关于“卞”字构成的解释。“卞”字是个按三拼法制造的合音字,其构成应为从“卜”、从“一”、从“丶”, “卜”是声部,表声母,“一、丶”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卜”字读音的声母b、“一”字读音的韵母i和“丶”字读音的韵尾an合成“卞”字的读音biàn。
      ②关于“截”字构成的解释。“截”字应属合音字,其构成应属从“隹”、从“十”、从“戈”,“隹”是声部,表声母,“十、戈”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隹”字读音的方言声母z、“十”字读音的韵母i和“戈”字读音的韵母e合成“截”字的读音jié(zié)。
    “隹”字读音的声母被视为z,是受zh—z混读方言特征影响所致,造字者读“隹”如“最”(阴平)。形声字中存在的“捉足、庄赃、乍咋、斩錾”等声旁关系,就是这种方言特征的反映。
      ③关于“贵”字构成的解释。据“贵”字的篆文字形“ 贵.png ”和“入”字的篆文字形“ 入.png ”,“贵”字应属合音字,其构成应为从“ 举.png ”、从“入”、从“贝”,“”是声部,表声母,“入、贝”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字读音的声母g、“入”字读音的韵母u和“贝”字读音的韵母ei合成“贵”字的读音gui。可见“贵”字是一个用三拼法制造的合音字。
    “”,《说文解字》徐铉注音,居入切。读音应为ju(giu),属于现代声母j来源于古声母g的范围。
      ④关于“短”字构成的解释。据“矢、午”二字的篆文字形“ 矢1.png 午.png ”,“短”字是个合音字,其构成应为从“豆”、从“午”、从“丶”,“豆”是声部,表声母,“午、丶”是韵部,表韵母。造字者用“豆”字读音的声母d、“午”字读音的韵母u和“丶”字读音的韵尾an合成“短”字的读音duǎn。
    “午、丶”二字字形合并,其形如“矢”。这是偶然的巧合,笔者称之为汉字构成中的字形偶合问题。
    很显然,以上四例,在“卞、截、贵、短”四字读音的合成中,介音i和u是作为独立的音素来处置的,属于介音单列原则。
    大量事实证明,古人对介音i和u的认识水平是相当惊人的。在汉字构成中表现出来的介音从声、介音从韵和介音单取三种处置方法并存于世的事实,充分说明,先秦时期,国人不仅已经发现了介音的存在,而且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介音的各项功能,让介音在汉字读音构成中担当声、介、韵各种角色。特别是在三拼音节的构成中,对介音的处置采取从声、从韵、单列三种方式,更显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这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堪称华夏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2 20:09 , Processed in 0.041821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