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092|回复: 0

古瓷底足断代的要点

[复制链接]

12

主题

44

帖子

2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9:4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瓷底足断代的要点

1、清三代官窑瓷尤其康雍两代的官窑器特别讲究修足圈边上的釉。

它是在上釉之后在足圈顶部内外各修一刀使足背两边的釉修整齐,且仅仅留下不到一个毫米的胎露出来。整齐划一十分精细,一般民窑品是做不到的。

f00173ca86feb36b860d1d95f9ba43f9.jpg
乾隆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北京故宫

对足背两边的釉要用小刀轻轻地修一圈,让胎与釉处凸出一道白色的胎,且形成凸出(无釉部分)的部分才不到一个毫米。这一道精细的工艺,且整整齐齐又十分美观,是鉴别清三代官瓷的一个标准。

db78d25e566b139b530a331f3cd613d2.jpg
清乾隆黄地粉彩勾莲纹大尊底

2、古代修胎刀多用竹刀,现代修胎多用钢锯条,竹刀子修理工后留下刀印成细丝状,现代锯条修后留下刀印是粗线条(2至3毫米距离)。这个不同之处一看很明显。

d02739757a6a8e5eccef4c6f9be62991.jpg
a42921fba3e6dbcbc5b1052251e807b7.jpg
明代碗盘底足上的跳刀痕

3、观察其露胎之处胎骨老化及自然磨损情况(伪品之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一般来说古陶瓷真品,其露胎骨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则不同,显得轻滑或坚腻。当然也不能绝对而言,有的古陶瓷露胎也很细润坚腻,然而相比仿品还是稍显干燥;

dbe7b7aa67748559f5ad48147eb777a9.jpg
嘉靖红地黄彩云龙纹盖罐-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4、观察其粘沙现象,如明之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清官民之窑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沙,然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沙;

55ace6813ba4572e4a6b8de1b382a0f6.jpg
f11cfd2b6ae8cbd2dc13362aaa4b5e35.jpg
器底粘沙现象

5、纵观各个时期的足之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所以还可鉴察其露胎痕迹之纹路:

南宋瓶脚就有圆圈之旋纹,
f93c800a66af2b01b8e221d4825e9dfe.jpg

元之器物也都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
34594a35538c7c2b82b75e256784ea93.jpg

明时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则少(仅前几朝带有元朝之遗迹),
94986b947ff7aadcbefd8346d5df0abd.jpg

清之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之痕,官窑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了,
107b448e501e969ced9710c8693e230d.jpg

而仿品则往往做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cf58d26b710aac016adabc75766b0a30.jpg

6、底足老气自然,无泥浆粉土及其它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

7、胎骨(底足)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乐后胎骨相对比以前的要细白一些,无论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生硬,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干燥,有无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

7067b46f9268526eb9bb90331fb3d2f5.jpg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北京故宫

8、胎骨(底足)与器物内外露胎处的色泽、老气、用料等要一致,感觉要自然。

9、火红石中的锈黑点,看上去有滋润感,自然感,不干燥,在40倍放大器或阳光下能看到有五彩哈蜊光。

febbdee0b26a3fa0cbeb8cdb367a6577.jpg
明洪武釉里红折枝牡丹纹花口盘-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

10、关于内折角。内折角就是底面与足墙的夹角。这个夹角里边有积釉,就是上釉的时候积得比较多,多了以后就呈现出一种虾青色。这是明代中期以前经常出现的,现在的仿品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仿品的积釉与真品的积釉有两点不同:

第一,它不是虾青色而是淡绿色,即使能接近虾青色也是泛绿的。

第二,明代虾青色的线有些窄,而后仿的比较宽。

62fca22be3f1c991829434697fc2fec4.jpg
宣德青花人物纹高足碗-北京故宫

11、仿品除底面外,其他表面却没有多少缺釉的小圆坑,透明釉厚薄也正常。

12、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4e6ae6947eb5dcce530b0192461f9c5c.jpg
明永乐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底-北京故宫

13、景德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方将器足削去。相反,日本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后再挂釉。所以细看江西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这一点与日本制品迥然有别。

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试看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从未见有模仿这种削足之癖。

有时虽然很难用肉眼判断,然而如果用放大镜一看便可大体了然。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而莫知所是。此时如能注意一下这种削足之癖,便会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da00e942028141e8c2e41ab2ccb60111.jpg
康熙紫红地珐琅彩折枝莲纹瓶-北京故宫

14、护胎釉通常添加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护素胎,便于均匀上釉。乾隆和现代伪作天球瓶的圈足处护胎釉差别很大,乾隆的护胎釉经过高温氧化,闪闪发亮,而赝品根本不见有芝麻色护胎釉。

15、老的,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觉,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浅不一的旋纹会留在器物的内壁,竹刀修胎的痕迹会留在器物的外壁及底部,竹刀修边胎的地方会留下“竹刀纹”。新器(赝品):釉薄光滑,呈贼光,无包浆状,即使用“氢氟酸”处理过的器物,其光泽不是太亮就是太暗,呈不自然状。

赝品的胎有人工和机制二种:

人工拉坯的胎没有竹刀修胎的痕迹(因是用铁刀修胎)。

机制胎的连手拉坯旋纹都看不见,而且胎土紧密,含粉状,无含砂粒的感觉,呈“软、湿”的状况。

ceab4735aa952ad324ffbeddd70ded6e.jpg
近代仿品元青花梅瓶底部

16、旧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干燥状胎釉形成一体的感觉。新器无釉露胎的地方呈“湿”状,胎釉形成二部份的视觉,即使经特别做旧处理过的器物,也无法呈现胎釉连成一体的视觉。

17、旧器的胎脚因年代的风化,不同程度上会形成高低不平的凹凸小坑,整体呈现出一片自然、干燥、统一的色泽。新器的胎湿现刚出炉状,或因化学物的造假,变得太黑,太旧的状况,整体无法统一,呈现胎釉分开的“湿”感觉。

747fea6bb5eab89f7c79ca365cb21c5b.jpg
元青花足底

18、中低档仿品为降低成本,都使用机械加工原料生产,其底足露胎胎质不是过白,过细就是过密。

19、目前景德镇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窑烧制瓷器。为了防止器物与碳化硅棚板粘连,要在两者之间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铝粉。仔细观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两种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现代仿品。不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铝粉作垫料。

ec22eaaf8e11783e00d04d699973e3ee.jpg
现代仿明永乐青花缠枝纹玉壶春瓶

20、康熙瓷的胎质是精细白晰又坚致,但制瓷风格较为粗犷,器底都留有旋痕。因是人工淘胎,再精细也存有杂质,因此,器底釉面上都有点点黑疵。如果你碰到的东西写的是康熙款,但器底光洁,没有旋痕和黑疵的话,十有八九是后仿品。

f4c810efe56293146686e7b7a2f56a03.jpg
清康熙素三彩镂空熏-北京故宫

21、胎土与古代瓷胎有别。从胎的质感观察,有机械淘泥、练泥和快速陈腐的表现。

22、瓷片由于是残片其断面便将器胎的所有信息暴露无遗,包括胎的厚度、呈色、气孔状态、颗粒状态、胎质纯度、杂质状况、吸水性能、硬度……等等,这些器胎信息在不同时代、不同窑口都有或明显或细微的差别。

d79cff9ff0cc3eff46b70ab0d478d6dd.jpg
“糯米胎”瓷片

整器基本为釉层包裹,只在器底接触面(外底、足端处)及漏釉缩釉处显露“冰山一角”,且这些有限的“露胎处”披露的往往不是瓷胎的真实信息,而常常是“假象”——往往是陶衣化妆土)、氧化层(火石红)、酸碱腐蚀层、霉斑污染层、污物堆积层等等,不是真正的胎色。

36a378dcfd6b363f4bc4fd569da9b723.jpg
元青花底现代

这些“假象”过去常被玩赏瓷器的人(包括一些古玩铺出身的老行家)认定为胎色(胎象),写入书籍,误人不浅。原因他们从不研究瓷片,仅凭“底足”来研究某代某窑的胎色胎象的。(又往往注重官窑器或珍品,怎可能磕下一点来观察真实瓷胎,而又不屑于民窑大量残破古瓷,不入他们的视野)所以他们得到的所谓古瓷器胎的的信息既少而不真实。

这种把假象当作瓷器胎象的错误古代也有,比如将汝瓷的胎说成是“铜骨”。实际上“铜骨”是汝瓷的胎的氧化现象,它确实存在,并且普遍,但却不是真正的胎色,真正的胎色前人也有说到,就是“香灰胎”。

6c7d958bbc1df5518d22c82a3d001757.jpg
宋代汝窑瓷片

但什么是“香灰胎”?

你最好别去焚香炉前找印证,因为古代的“香灰”是与现代“香灰”不同的,你最好是直接观察汝瓷瓷片,然后你才会明白什么才是古人说的“香灰胎”。

f6b38f6403dc63701b74fe41d3c7d6a4.jpg
宋代汝窑瓷片

23、老瓷的胎质是腐熟高龄土制成,加之老瓷年代已久,肉眼观感干、酥、有老化痕迹。

新瓷胎制泥工艺与老瓷不同:

一是原料配比不同,

二是瓷土是球蘑机粉碎而成,故现代瓷胎可表现为手抚有刺手感,

有的虽然不刺手,但观感发湿、硬。

633ca4ba449efb0310a29a6ef0cd32d4.jpg
元代龙泉窑

请注意,古来窑口甚多,胎质千差万别,不可以一盖全。最简单的方法是用一片老瓷和一片新瓷对比,慢慢体会,找出差别。南方人叫肥厚,北方人叫滋润,表述不同。

鉴瓷用眼学,靠眼力,是长期锻炼积累的结果,文字永远表述不清.比如说豇豆红,梅子青是何颜色?只有看到实物,才能明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2 20:02 , Processed in 0.047128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