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汉字拼音化积极作好准备 胡石根(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现在,世界上一些先进工业国家(包括美国、苏联、日本、西欧)正在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发电子计算机技术。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全球性发展动向。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极好的机会。在这个新技术革命的巨浪面前,文字改革不是变得可有可无甚至没有必要,而是比以往更加迫切、更加重要,更有用武之地。对于这个新形势,我们应该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把人类带到一个崭新的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对文字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量、快速、准确。这就迫使文字形式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实践证明,机器处理拼音文字最方便,处理方块汉字却困难重重。我校激光照排机的研制成功,只是部分解决了方块字的输出问题。使用编码输入,不仅手续繁,效率低,而且设备复杂,造价过高,难以普及。拼音文字的自动识别机正以每秒几千、几万个字符的速度进行工作,而方块汉字的自动识别还只在摸索阶段。无论是用形码还是用音码,无论是编码输入还是自动输入,只要计算机同方块字打交道,那就要比处理拼音字增加一系列的汉字图形的转换、加工手续。由于两种文字形式所决定,信息处理的数量越多,信息处理效率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这样下去,在未来的信息资源争夺战中,就很难说我们不会受到“信息讹诈”的威胁。根本改变这一被动局面的唯一途径是实现汉字拼音化。当然,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全国停用方块字,改用拼音字。但是,估计到我们需要赶超的时空差距,估计到计算机发展所产生的加速度,实现汉字拼音化的工作已经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当前,我们国内围绕着现代化经济建设这个工作重点,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体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文字改革的目的是同这个根本目的一致的。应该看到,文字改革问题不解决或解决得不好,会影响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从而也影响体制改革。当前文改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乘着体制改革的强大东风,着手推动汉字拼音化由少数人的实验研究转变为广大群众的实践。 吕叔湘先生说过: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现代化,要实现科技现代化,先得让文字现代化,不能让文字拖四个现代化的后腿。文字现代化,具体说,就是汉字拼音化。实现汉字拼音化,在许多方面对科技现代化都有促进作用:例如情报检索自动化、程序教学自动化、编辑排版自动化……这样看来,汉字拼音化实际上也是科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清末开始的切音字运动,到后来的注音字母运动、拉丁化新文字运动,一直到解放以后的文字改革运动,其间将近百年,文字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提出了许多新的任务。但从总体方向来看,还是一个目标:实现汉字拼音化。这是文字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认识上,我们不应有丝毫的动摇。 坚持汉字拼音化的根本方向,就要坚持汉字拼音化的基本原则;拉丁化、音素化。 首先是拉丁化,就是采用国际上通行最广的拉丁字母。这便于实现机械操作,自动识别,也便于我国同国际信息网络的交流和转换。《汉语拼音方案》贯彻了拉丁化的原则,尽管它还不是尽善尽美,但完全可以作为理想的拼音汉字的基础。因此,现在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制订《拼音汉字方案》,而不应该再去浪费时间另搞什么民族形式的、速记式的、图案式的或其他形式的文字方案了。 第二是音素化。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不能脱离语言去杜撰文字。汉语的声韵调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搞“双拼制”显然就不合适。理想的文字不但要求字母个数少,字形笔画少,而且要求记音准确,拼写规则简单,好学好认好记。我是学习现代汉语的,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汉语固有的特点,我们建议:1.语言中有声调,文字就应该反映,这才能做到言文一致。文字上也可以用标调手段来区别词形。因此,规范的非轻声音节最好都用字母标出声调。2.汉语单音节语素较多,有些作为词根,构词能力很强。所以,对常用单音节词根最好都以异形分化的手段(例如适当的增、删、变换字母)来定型,但规则要简单易行。3.分词连写,固定词组和成语一般按双音节加短横连接。这样,可以减少同形词,而且便于语言教学、语言翻译和国际信息系统的转换。 《汉语拼音方案》在注音、教学等方面有很多用处,但毕竟不是正式文字。当务之急就是要制订一个较为完善的《拼音汉字方案》,并争取使它在几年内成为法定文字。 我们要加快拼音化的进程,还得让拼音汉字在一般报刊、书籍、公文中正式使用,而不能老让它徘徊在拼音方案、拼音小报或拼音读物中。 为了利于推行拼音汉字,要有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语文政策:拼音字和方块字并用,互相补充;方块字标准化,拼音字拉丁化;限制方块字,增加拼音字。拼音汉字和方块汉字都是汉字,记录的都是汉语,这是两种文字可以并用的内部根据。日文中假名和汉字并用,也是一个例证。 有人会说:让拼音汉字成为法定文字,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将来也很难说。“不成熟论”有种种观点,其实质都是一种无所作为的思想,其结果都是使文字改革运动停留在现有状况,实际上取消了汉字拼音化的根本任务。 我们认为,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和周密的论证以后,应该立即明确地指出:使拼音汉字成为法定文字的条件已经成熟。关于这一点,我们先提出两个方面的理由。 首先,群众早已从使用汉字的实践中,提出了拼音化的要求,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拼音化的物质基础。正确的语文政策是社会通过立法,来控制文字的发展趋势,适应群众的社会需要。社会需要可以改变和创造某种社会习惯。文字的使用习惯也可以通过立法来改变。越南、朝鲜改用拼音字,有些经验值得借鉴。 第二,一个较为完善的《拼音汉字方案》也已经可以制订出来了。《汉语拼音方案》在注音、教学、写作、信息处理的实践中,解决了不少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并且造就了一大批骨干,具有了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最近,《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试用稿)》也产生了,它从正词法上规定了词、词组和句子的书写规范。在这个基础上完全可以集中群众的智慧,在近年内搞出一个《拼音汉字方案》。方案包括定型的词表和正词法两部分。方案中的个别问题,在会议室里争吵一百年也可能纠缠不清,而到了广泛的社会实践中就可能迎刃而解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