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0|回复: 0

明人明察:果然不简单!一场关于莲花清瘟胶囊的舆论战

[复制链接]

2559

主题

71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484
 楼主| 发表于 2022-4-18 22:4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人明察:果然不简单!一场关于莲花清瘟胶囊的舆论战背后玄机






  莲花清瘟胶囊,最近被盯上了。莲花清瘟胶囊生产厂家的以岭药业因为王校长的一篇微博,股票大跌,市值蒸发了几十个亿。


  接着,丁香医生一篇发出一天时间微博转发6万多的长文,产生的连锁反应震动了整个互联网。


  恐怕已经不是一家账号在发力了,各路势力都在出动,展示了话语权的力量。
  然而,话语权再大,也不能掩盖丁香医生这篇文章存在的问题。


  这篇文章的论点就是它设置的话题“不要吃莲花清瘟胶囊预防新冠”。正如网民所指出的,最近官媒一直在不断地提醒莲花清瘟胶囊不能用于预防,丁香医生自己贴在文中的莲花清瘟胶囊说明书也没有写明可以用于预防,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九版)》同样如此,地方政府在发放该药时也特意说明该药不能用于预防,即便有一些研究性论文就莲花清瘟胶囊是否有预防作用有自己的观点,但中国政府在实践层面并没有采纳,明确该药只是用于治疗,而不是用于预防,而丁香医生的文章又不是针对这些研究性论文的论点展开。


  丁香医生这篇文章要表达的重点,其实是这句话:“一种不能预防新冠的药物,被大批量的发放给没有感染的健康人,这本身就是不应该发生的事情。”


  这种说法就没问题了吗?莲花清瘟胶囊虽然不能预防新冠、但对新冠轻症有缓解作用,在某地疫情形势异常严峻,隔离和接诊能力已经严重透支的特殊情况下,政府为什么不可以在宣传提醒“不能用于预防”的情况下,提前发放莲花清瘟胶囊用于居家封闭状态下突然有症状,又有可能无法及时接诊的病人按照说明书先服用,有利病情减缓呢?


  没有完美的决策。莲花清瘟胶囊自从问世19年来,证明有效而副作用小,在这种极端特殊的情况下,发放莲花清瘟胶囊有“那么不应该发生”吗?


  其实,很多家庭平时都备着一些常用的感冒药,莲花清瘟胶囊也经常出现在很多家庭的备用药品中。


  丁香医生的文章之所以强调莲花清瘟胶囊不具有预防作用,我分析可能是因为确实无法否认莲花清瘟胶囊在缓解新冠轻症的效果。丁香医生作为科普账号,毕竟不能跟一些中医黑那样手段低级地明确说中医药只是安慰剂,吃中药的人康复是靠的是“自愈”能力。


  推理一下:如果笔锋一偏,通过证明该药不具有预防作用,说明政府大量发放莲花清瘟胶囊是错误的行为,要是舆论因此带起来了,话语权优势有了,会不会让社会公众跟着节奏对莲花清瘟胶囊失去信任呢?


  针对新冠轻症,中药和进口的辉瑞特效药,事实上形成了竞争关系。辉瑞“特效”药,在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以紧急使用授权(EUA)于2021年12月22日批准上市后,很快就走进中国,还以火箭般的效率纳入中国医保。


  客观上,打击了莲花清瘟胶囊顺带中医药,最大的受益者会是谁呢?不言而喻。


  至于辉瑞的这款药,是否真的特效?很多人是存疑的。因为辉瑞投入使用后的2022年一季度,美国新冠死亡人数超过15万,并没有比辉瑞投入市场之前的数据有减少,反而创新高。从美国提供的宏观数据,尚未看出这款药的“特效”在何处?这么神奇的“特效”药竟然没在美国发挥神力,难道就能在中国发挥出宣称的神奇功效吗?


  我们是谨慎的人,合理怀疑,但不急于下结论,让我们拭目以待。


  毕竟在两年前,中国的媒体就炒作过一波美国“神药”舆情,同样是来自美国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被,一出来就成了“人民的希望”,结果又如何呢?


  加上特朗普吹捧的另一种抗疫神药“羟氯喹”,美国就是在这几种神药的保驾护航下,因新冠疫情死亡超过100万。


  这次舆论波,不只限于对莲花清瘟胶囊的质疑,有人正在引向对整个中医药进行的一轮饱和攻击。


  中医药一直是某些势力眼里的眼中钉,中医药一直在强势话语权的质疑和否定之下,顽强的生存着,通过2020年开始的疫情应对中出色表现,一次次证明了自己(2002年抗击非典中的作用被媒体长期忽略),在抗击疫情中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本轮奥密克戎疫情的抗击过程中,中医药更是得到广泛使用,中医药得到更多的信任,很多地方都开始从2020年的中西医结合到纯中医药治疗。至于效果,长春中医药大学在参与吉林疫情防控过程中,用纯中医药组方治疗新冠,第一天退热率72%,第三天退热率96%,六天出院率达到69%。


  对于中医药的效果不必怀疑,如果没有明显的疗效,政府干嘛这么重视中医药的作用呢?如果真是一些人说的那样,是为了发国难财,那停止供应廉价的中医药,改为大量供应高贵的一盒2300元的辉瑞神药,不是赚钱效率更高吗?支持中医药和黑中医为辉瑞高价药铺路的,到底谁更有动机要发国难财?


  在坚持“生命至上,健康至上”、至今还在坚持动态清零、至今最有效保护了中国人免于大量死于新冠的中国政府,和鼓吹中国应该学习西方与病毒共存,不惜让中国也因为新冠大量增加死亡人数,又与西方医药公司存在这样那样的合作关系医学科普账号之间,二者说法不一致时,我得脑子多有病才会不相信政府,会去相信一些科普账号的说法?


  有一个现象,我们要注意,共存派和中医黑,是有着极高重合度的。


  这只是巧合吗?


  针对莲花清瘟胶囊的这场舆论,更像是一场资本发动的舆论战。这场舆论战不是今天才开始。在辉瑞引进的四月份,对莲花清瘟胶囊的各种有针对性的质疑否定声音,就增大起来了。


  这是偶然吗?


  如果把这场舆论战的目的解读为:打击以莲花清瘟胶囊为代表的中医药,替进口的辉瑞“神药”扫清对手,还有没有比这个更合理的解释?


  至于是不是,他们自己心里清楚,我们也有自己的判断。


  丁香医生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发这盘文章呢?各种说法都有,本文也不做结论。


  倒是注意到有不少网民在特别关注几个事实:


  一是丁香医生对待中医药的一贯态度。


  二是丁香医生和辉瑞医药之间的合作关系。2020年11月25日,媒体公开报道,“2020年11月25日,丁香医生及丁香园诊所发展联盟宣布与默沙东、GSK、科兴控股、华兰生物等国内外疫苗企业,合作共建疫苗服务平台。此前,辉瑞、赛诺菲也已经与丁香医生在疫苗科普领域展开合作”。


  三是丁香医生背后的资本背景。根据丁香医生/丁香园注册的两个公众号注册信息,均隶属于杭州联科美讯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李天天。2010年丁香园首次融资即获得美国资本「DCM资本」投资,规模达200万美元;2010年1月获得DCM的200万美元A轮投资。2012年12月丁香园又获得B轮融资,公司增资至15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顺为基金领投,DCM跟投;后面又完成两轮融资。


  四是丁香医生在对待辉瑞“特效”药的态度。2022年3月18日,丁香医生在获悉2.12万盒进口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办结全部进口通关手续,火速运往全国抗疫一线的消息后,微博当天转发:“来了,我们抗疫武器又多了一件”。
  还为辉瑞Paxlovid发文记叙“一个‘神药’的诞生”。
  而这个被媒体迅速冠以“特效药”的Paxlovid,并未严格地走完审核验证手续,而是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紧急使用授权,而且,美国FDA授予紧急授权是采用投票方式决定的,赞成13票,反对10票,可见争议本身就很大。


  看一个人做事的真实意图,先要分析他的行为,在特定的时间和场景下,对谁最有利?


  一些人对待中医药和辉瑞Paxlovid的双标态度,不得不让人对他们的动机多一些想象。


  比如,有一些人为了建立反对中医介入新冠疫情治疗的逻辑闭环,一直否定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的作用,选择性的大规模使用“自愈说”,意思是,新冠轻症完全可以自愈,中医药并没有什么作用,最多只是精神安慰作用。但他们的“自愈说”自觉止步于同样只适用于新冠轻症的,但一盒价格2300元的进口辉瑞特效药之前。


  同样是针对新冠轻症的药物,只因为一个是进口的西药,一个是国产的中药,一个一盒(5天)2300,另一个一盒只有14.5元(可以吃2天),同样服用五天只需36.25元,就得到了如此双标的对待。


  这些年,网络上见得多了,就总结出一个准确率很高的识别方法:一双标就有鬼,没有例外。心中无鬼,根本不需要双标。双标的现象背后必有蹊跷。


  立场反中医没关系,这是个人选择的自由,但非要使用双标才能反中医,不但是手段的卑鄙,而且也暴露了目的的不单纯。


  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和手段来反中医,黑中药?除了从利益的角度找原因,我是看不出还有更为合理的解释。


  和丁香医生有合作关系的辉瑞疫苗被爆出很多问题,包括数据造假,产生的严重副作用,不知道丁香医生有没有写过文章?


  如果能够不双标,他们真应该对某些财经主流媒体和某些医院刻意宣传辉瑞“特效”药可用于预防保护的做法,写一篇文章予以揭露和批判,题目我都帮着想好了《不要吃辉瑞神药预防新冠》。虽然这种不恰当宣传的可能不是普遍现象,但总比对着自己虚设的靶子打击,更有意义一些。


  人要想脑袋保持清醒,屁股选择坐哪,真的很重要。


  某些账号,以科普之名,行利益之实,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早就不是新闻。不错,我说的是回形针。


  但只是回形针在这样做吗?


  有些账号看似都是科学,现代医学这些话术,但一到关键时候的发声,就能让人从貌似理中客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两个字:“买办”。


  但凡看到一个账号对待中药和西药有着明显的不同标准和选择性,就要注意这家账号的站位是否中立。如果发现这家账号对中医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那就更值得怀疑,他们的真实立场是什么?如果发现他们质疑中医药的同时,他们还在跟西方医药公司有着合作关系,那就更要睁大眼睛。


  有多少生意假借科普之名,有多少资本的利益附着在科普的账号之上(非特指,请勿对号入座,下同)?


  话语权假借科学名义牟利,这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只是,要警惕“科学”成为资本的玩偶。


  哪些账号,站买办资本的利益,尤其是为了外国资本的利益,其实大家看得很清楚的。


  装理性客观,假借科普之名,早晚要穿帮,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我们的网民是有判断力的。


  如果一些科普账号不幡然改悔,回到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来,距离信用的彻底破产,只是并不太久的时间问题,他们的受众会越来越少。


  他们面对的,很多是曾经被他们洗过脑,而后来被事实唤醒的网民。只要看穿了这些账号的真实一面,再次被他们忽悠的可能性已经很小。


  其实经过这么多轮的疫情验证,中药是不是具有效果,不是一句未进行双盲试验再加一个“自愈说”就能否定的。承认事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不受利益的牵绊。


  不过要再次赞叹,中国互联网的舆论风向真是不一样了。立场不站中国的声音,带节奏的难度真是越来越大了。


  立场端正、头脑清醒的网民掌握的话语权,已经能够给中国撑起一片天空。虽然还有一些乌云,但遮不住太阳。


  我们不必回避中医药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中医药已经从严冬复苏,属于中医药的春天谁也挡不住,就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谁也挡不住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2 19:21 , Processed in 0.039299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