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交代下背景:
我姐夫是瑞典人,我姐夫加入了瑞典的Communist Party,成员倒不是很多,每年都得交党费,主席拿着党费每年来中国旅游一次,美其名曰,瞻仰一下当前最先进的共产主义事业...
我在瑞典读书的时候,选修了一门东亚经济课,导师是瑞典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吹”,刚开始他藏得很深,因为起初的课程都在讲日本、韩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史,结果最后讲到中国,那叫一个中吹啊:
- 我没去上海之前,觉得上海就是巴黎这样的城市;去了上海,才发现巴黎就是上海的嘉定(jading是什么意思?原来说的是嘉定)
- 我没去上海之前,觉得上海天天喝得起星巴克的是有钱人;去了上海发现,穷人才天天喝星巴克
- 我没去深圳之前,觉得上海就是中国举全国之力打造的城市;自从去了深圳、武汉、沈阳、南京、苏州、大连、青岛.... 才发现,我错了...
- 我没去西部之前,觉得中国就是东部发展得好;后来去了成都、重庆、西安,甚至乌鲁木齐,才发现我又错了
小插曲:
感受:
- 其实我挺怕上这种关于中国的课,因为一涉及到中国的问题,很多平时看起来友善的西欧人,往往就会变得特别敏感,他们只会指出问题,但是根本就不关心我们老百姓的死活,永远是居高临下提出一些建议,完全不关心我们中国到底有没有执行的条件。
- 当时选这门课,纯粹是为了混学分和刷绩点,没想到真正学习下来,才发现西方人对待我们亚洲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非常细致的研究,有很多的细节我个人真的没有注意到。我们中国的经济发展,既延续了东(南)亚经济发展模式的老路,但同样在后期,也慢慢摸索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发展路线。
这种感觉特别奇妙,换一个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祖国,才发现她别样地美丽和伟大! - 我和导师关系还比较密切,他对于“华人”和“华侨”的概念老是分不清,后来我解释给他。之后我请教了他关于东南亚经济比较深入的一些文献,他偷悄悄告诉我,这个就是这次考试的压轴题,既然我问了,那就告诉我,书上没有,我的论文里有,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
- 果然,压轴题就是这个,20分(总分100分)
- 后来我考试成绩出来了,他发了一封“客套”的邮件,说很高兴我能上他的课!
年纪大了,经常会想起以前读书的时光,其实在瑞典学习的日子,我才真正开始了解我们的祖国。每天晚上研究历史,研究我们的经济和政治,同时我家人那时候也有着北欧文物回流的业务,我经常会去研究一下拍品,了解到了非常多的中国古典文化。
有那么一句话,出了国,会更爱国。
这句话,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吧,对于我而言,在瑞典学习的时候,接触到了全世界各地的人,和他们攀谈起来,不自觉地会与我们中华的文化作对比,才发现这个世界很多地方其实并没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更别提什么文化传承。
在上学的时候,能感受到印巴的冲突,能感受到俄罗斯的没落,能感受到美国人的天真,也能感受到英国人的教条。反而中国留学生各自却有着很丰富的性格特征,这源于我们深厚的文化,多样的社会面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塑造了我们各自独一无二的人格与思想。
在大学期间,读到中华的历史,为英雄人物所吸引,为文豪人杰所倾倒;那些耳熟能详的典故,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你可以看到无数人在围绕这个国家在奋斗,在抗争!
我们曾经怀疑一切,怀疑一切我们与生俱来的东西,因为我们被打了,我们被打怕了,我们曾被8个小流氓轮流欺负,我们曾被自己的小跟班,百般凌辱!
我们终于,在这个曾不熟悉的“现代世界”,在这个被西方定义的“市场经济”中,交了一波又一波的学费后,总算登堂入室,剑指王座!
出国前,觉得祖国是一位男性,他雄壮,他巍峨,他使你想奋发图强,功成名就。
出国后,觉得祖国是一位女性,她多难,她承受,她使你想静静聆听,细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