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87|回复: 0

日语拗、长、拨、促音与中古汉语音韵对应规律研究

[复制链接]

27

主题

31

帖子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0
发表于 2016-7-28 12:37: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别忘了最初的自己 于 2016-8-15 05:20 编辑

赵世海

中国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上在各个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从语言角度讲,古代汉语对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系统也产生过或多或少的影响。 日语语音体系中的拗音、长音、拨音、促音一般被称为“特殊音”,它们有着日语固有语音所不具备的特点。这四种语音在日语固有音系中原本并不存在,它们都是在中古汉语音韵影响下逐步形成的,这已成为中日学界公认的事实。因此,这四种特殊音必然与中古汉语音韵形成整齐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比中古汉语音韵与日语特殊音,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规律,不仅可以明确中古汉语音韵对日语音系的影响,而且有助于中古汉语音韵的研究,为一些单纯以中古汉语难以解释的语言现象提供比较客观的事实依据。 日语拗音可分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开拗音;一类是合拗音。现代日语共同语中,合拗音已经演变为直音。因此,现代日语就不再细化开、合,统称为拗音。实际上,拗音是为对译中古汉语带介音“IMVF”结构的音韵形成的。开拗音对译了介音汉字音,合拗音对译了[w]介音汉字音。中古汉语三等韵和四等韵与日语汉字音中的吴音、汉音拗音形成整齐的对应关系。从其对应的韵类看,日语拗音对应了中古汉语的阴声韵、ng尾阳声韵和辅音韵尾的入声韵;中古汉语声类和日语汉字音中的拗音也形成整齐的对应关系。中古汉语音韵能与日语汉字音中的吴音、汉音拗音对应整齐说明日语拗音的形成应始自对译中古汉语介音结构音韵,随着汉字音拗音的形成和在日语音系中广泛使用,拗音又被用于表记英语等外来语音,从而形成现代日语音系中的拗音。可以说,中古汉语音韵对日语拗音的形成影响重大。 日语长音的形成来源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韵尾为的复合韵母形成“い”尾长音; 2.韵尾为或[o]的复合韵母形成“う”尾长音; 3.鼻音韵尾为[]的复合韵母形成“い”尾长音或“う”尾长音; 4.入声韵尾为[p]的复合韵母先形成“ふ”尾长音,后转为“う”尾长音。 从以上长音形成来源看,一部分长音来源于中古汉语韵尾为、、[o]的阴声韵;长音的另外两种来源是中古汉语阳声韵和入声韵。因此中古汉语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与日语汉字音中的长音形成整齐的对应关系。具体对应规律如下: 1.中古汉语阴声韵尾为的音韵与日语汉字音中的长音的对应规律——祭部的三、四等韵与日语汉字音中的长音相对; 2.中古汉语阴声韵尾为的音韵与日语长音的对应规律——豪部的一、二等韵和侯部一、三、四等韵与日语汉字音中的长音相对; 3.中古汉语阳声韵与日语长音的对应规律——ng韵尾的阳声韵与日语汉字音中的长音相对; 4.中古汉语入声韵与日语长音的对应规律——p尾入声韵与日语汉字音中的长音相对。 日语拨音来源于中古汉语[n]尾和[m]尾阳声韵。古代日语以舌内鼻音对译中古汉语[n]尾阳声韵字音、以唇内鼻音对译中古汉语[m]尾阳声韵字音、以喉内鼻音对译中古汉语[]尾阳声韵。 中古汉语的臻摄、山摄的[n]韵尾和咸摄、深摄[m]韵尾与日语拨音形成整齐的对应关系。但在拨音形成早期,日语以[ni]等方式对应《广韵》[n]尾阳声韵;同时由于《广韵》[m]韵尾还没有消失,日语以[mu]等对应[m]尾阳声韵;并以或对应[]韵尾。这种对应规律只反映了中古汉语前期对日语拨音形成的影响情况。后来中古汉语[m]韵尾逐渐消失,[m]韵尾并入[n]韵尾,受此影响[m]尾的日语表记方式也并入到[n]尾的日语表记方式中,从而日语拨音正式确立。而且中古汉语部分[]韵尾阳声韵与[n]韵尾阳声韵混并后,日语一部分原已形成长音的[]韵尾汉字译音也与[n]韵尾汉字译音混并,使日语汉字拨音数量增加,丰富了日语拨音体系。 日语中的促音是入声韵进入日语后慢慢演变而成的。上古汉语时期,入声韵就已传入日语,不过那时对入声韵尾的处理是简单的截取,即以不表记的方式吸收。由于这是一种不完全吸收,所以入声韵不可能形成促音。直到中古汉语时期,传入日语的入声韵的韵尾才出现了各种表记方式。古汉语入声韵的发音特点非常类似于日语促音,而且促音又是在对译入声韵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这点上说,古汉语入声韵对促音的形成影响重大。中古汉语时期,入声韵尾得以在日语音系中体现,从而实现了入声韵的完全吸收,促进了日语促音的形成。所以说,中古汉语时期是日语促音形成的重要时期。入声韵p尾在古代日语中以ふ/フ[fu]对译;入声韵t尾以ち/チ[ti]或つ/ッ[tu]对译;入声韵k尾以き/キ[ki]或く/ク[ku]对译。由此,中古汉语入声韵在日语音系中得以保存。后来,p尾的一部分入声字变为以つ/ッ[tsu]对译形成促音,并沿用至现代汉语;另一部分则变为以う/ウ对译形成长音,并且依据p尾前主要元音开口度大小又细分为一等韵形成长音,三等韵形成拗长音。 p尾入声字形成促音的条件是,其后汉字声母辅音必是清辅音[k]、、[]、[t]、[t]、[ts]、[p]之一。各清辅音对应的日语假名分别为:か行、さ行、た行、ぱ行假名。 t尾入声字形成促音的条件是,其后续汉字声母辅音必是清辅音[k]、、[]、[t]、[t]、[ts]、[p]之一。各清辅音对应的日语假名分别为:か行、さ行、た行、ぱ行假名。 k尾入声字形成促音的条件是,其后续汉字声母辅音为清辅音[k],基本不与其他清辅音相邻形成促音。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认为拗音、长音、拨音、促音作为日语音系中的特殊音,最初为对译中古汉语音韵而逐渐在日语音系中产生。它们按中古汉语音韵收尾的不同形成以下对应规律:部分拗音和长音与中古汉语阴声韵相对;部分拗音还与部分入声韵相对;部分长音还与中古汉语部分阳声韵相对;拨音与部分中古汉语阳声韵相对;促音与中古汉语入声韵相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3 05:43 , Processed in 0.045724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