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10|回复: 1

人类社会运动的轨迹-----26、27节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1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6节            大工业商品经济与科学技术互相促进
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和“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是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原始动力。
但是,要出现这种原始动力,还必须具有如下3个社会条件:
1、一国的经济体制,是以财产私有制为主体的,从而使国家的骨干企业的主人与企业,自然形成长久地牢固地命运与共的关系。
2、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研、等方面,不是垄断体制,而是都能正确运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依法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体制。
3、 私人企业发明或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所承受的风险责任由私人承担;所得到的收益,除应缴税款外,其余的都归属私人所有。
一个国家如果具备了上述3个社会条件,社会上的每个人、每个企业、事业和政府部门的官员,都会积极倡导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来解决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出的难题;也会有巨大的利益,吸引着私人或政府为发明创新项目提供足够的开发资金;也会使国家政府出台支持发明创新的宣传、教育、科研、奖励、实行“专利法”、等等政策。由此造就了有利于发明创造的良好的社会基础,就有了足够的科学技术人才储备和人才供应。这样,就使具备了上述3个社会条件的国家,进入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国家的现代科学技术,就出现了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人们把大工业商品经济时代,称为“知识大爆炸时代”。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生产者生产物品的目的,与小农业经济社会里的生产者的目的不同:小农业经济社会里的生产者,生产物品的目的使为了自己直接使用或给政府直接使用;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生产者生产物品的目的,并不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是为了赚钱,得到超出生产成本的利润,企业只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追求利润的一种途径。
企业为什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呢?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并能战胜市场竞争对手。所以,要让新的科技用到物质生产上,前提是:1、这种新的科学技术能给商品生产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如果这种科学技术不能给商品生产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商品生产企业就不会采用这种科学技术。2、商品生产企业具有使用新的科学技术的需求;如果生产企业没有对这种新的科学技术的需求,新的科学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束之高阁,成不了新的产品,就无任何意义了。这就是“价值规律”对与科学技术的作用。
企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不是社会需要引起的,而是市场竞争规律逼出来的。没有市场竞争的逼迫,商品生产企业,是不会自然产生对新技术的需求的;相反,使用新技术是要先垫付大量资金和冒可能赔本的风险的,所以,商品生产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主动使用新技术的。这就是“竞争规律”对于科学技术的作用。
因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利润就是他的生存基础;一个企业的运营,如果没有利润,这个企业就会亏损,亏损严重后,后备资金不能弥补,再生产循环就会中断,企业就会倒闭。企业追求利润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几项:1、节约原材料;2、减少运输费用;3、降低包装成本;4、改进生产技术;5、创造新的产品;6、延长劳动时间;7、压缩劳动者的工资;8、控制市场。
   第6、7项,由劳动力市场供、需规律决定,不是由企业主完全决定的。只有1---5项,可以由企业主自由抉择。抉择的效果如何,是由科学技术的含量决定。也就是说,1---5项,只有靠提高生产技术来解决,才能取得最好的收益。因此,凡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都把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作为追求利润的主要途径。控制市场,包括两种方法:一种是提高销售产品的“性/价比”,提高市场竞争力,打败竞争对手。这里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技术,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另一种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权力,垄断原、材料或产品销售市场,取得超额利润。这种方法,不需要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就可以得到高额利润。所以,“垄断”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障碍,凡是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实行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由此可见,企业对先进科技的需求,是由“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发挥作用,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后,才逼出来的。除此“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经济作用”之外,国家在军事上的需要和政治上的需要,也对一个国家的科学发展起一些促进作用。这类作用,可以叫做“军事作用”或“政治作用”。这类“作用”,一般是由国内或国际之间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逼出来的。这种因素,会使国家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立和发展国营军事科技工业,并且也能使军工科技得到一时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它不是在社会总体经济体系的综合平衡中发展出来的,而是国家的特惠支持资金独立支撑起来的,所以,就会导致军工科技畸形发展,这种畸形的军工科技,不会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而会消弱国家的综合国力,阻碍社会正常发展,是不能持久的。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支撑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是商品生产企业。商品生产企业,是“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基础。也是现代大工业经济国家存在的基础。企业发展,则社会就发展,国家就强盛,企业停滞、落后,则社会就停滞、落后,国家就会在国际斗争中失败。为了确保商品生产企业始终得到正常发展,资产阶级国家,采取了对企业生产运营干涉最小的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国家制度。即以宪法的方式,把国家政治管理与经济管理分离开来,又把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离互相监督制约和国家武装力量不准参与政治。国家保证企业私有制,这就使企业主具有了对企业发展的长久规划和运营的高度责任心;让企业主自由选举国家各级行政领导人和司法、立法负责人,这就让企业主能够有力地监督政府领导人和司法、立法负责人的履职行为,即使政府领导人和司法、立法负责人不断地短期轮换,也不会让政府领导人和司法、立法负责人出现不兑现竞选诺言和短期行为。这样,不论国家行政、司法、立法和军队的领导人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怎么变更,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这就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正常发展。
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在 “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就出现了如下规律: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种事物互相促进的发展,又促进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给人民带来巨大实惠。
为了满足生产企业对于先进科技的需求,社会上便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学术单位。这样的单位,以向生产企业出卖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生。这样,科研单位与企业就结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经济利益链”。国家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实行了“专利法”,从而使科技和利用新科技的企业,都得到快速地发展,使国力快速地提高起来。
因此,世界上,哪个国家率先发展成商品经济的社会,哪个国家就率先发展科学技术,使他们的国家率先强盛起来。
由于大工业商品经济存在着“商品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人们在这两个规律的支配下,只要有利于资本增殖的东西,都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大力地发展。科学技术是提高商品的生产效率和商品“性价比”,从而提高竞争能力,使资本增殖的重要手段,所以,它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得到快速发展,就是必然的了。
这样,就出现了工业商品经济与科学技术互相促进的情况:大工业商品经济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基本如下: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互相促进的,商品交换又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从公元十世纪开始,商品生产在世界上很多较发达国家中初步发展起来了,为商品交换服务的交通运输业也随之发展起来了,商品发展较快的国家都开辟了通向国外的陆、海交通线,贸易的触角伸到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十八世纪资产阶级国家的在欧州各国相继建立,为大工业商品经济发展铺平了政治道路。有了以上条件,商品交换得到更快的扩展,使商品需求量达到无限的程度,商品价格不断提高,可以得到很大的超额利润,这驱使着资本家们拼命地进行商品生产。资本家们在赚钱欲望的驱使下,不惜一切手段掠夺国内外人民的财富,以积累他们的资本,用于扩大商品生产。对国内劳动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甚至使用暴力剥夺小私有者的土地和其它私有财产,使他们变为无产者,以便于迫使他们到资本家的工厂里去做工,为资本家生产商品。对外国进行土地扩张,推行殖民化统治,贩卖人口,推销毒品,发动侵略战争等。但是,这些原始的方法,既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强烈反抗,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这迫使他们在生产的内涵上寻求使资本增殖的办法。他们便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提高工人的劳动强度,改进生产组织方式,改进生产工具,节约原料等。由此便逐渐出现了较大的手工生产的工场,进行人员集中的规模较大的商品生产。由于人员集中,分工较细,技术专一,就使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这种提高还是有限的,不能适应商品贸易量迅速增长要求。人们便从改进生产工具上寻求出路。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向来是为了节省人力物力并提高生产效率的。于是,各种代替手工操作的工作机器便被发明出来了,变手工制作为机器操作。
    工作机器是手工工具和手工技术的有机组合,它将最佳手工制作方法和程序铸成机械动作,从而使手工生产技术模式化。模式化的生产具有下列好处:
1。克服了由于人的体力和精力变化而造成的产品质量的变化,从而使产品具有规范性和一致性,确保产品达到需要的质量标准。比手工生产东西,质量好,速度快。
2。机器生产时,无须工人集中精力使用自己的经验技术,只要会对机器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变复杂劳动为简单劳动。降低了技术劳动者的就业层次,扩大了就业竞争面,为资本家压低工资提供了条件。
3。在能够保持劳动生产率不降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会把人员减少到最少数量。因为这样可以减轻资本家的负担,增加利润。而通过改用新的机器,可以达到既减少劳动人员又节约原料,还能提高劳动强度的目的。使用新的生产机器,不但此种机器本身可以比原来老的机器更有利于资本的增殖,而且其必要的与之相应的新的人员组织方式也可以比老的方式更有利于资本的增殖。而且随着其它各种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机器也能跟着改进,科学进步是无止境的,机器的改进提高也是无止境的,而其它生产要素的改进都是有一定的限度或难度的。
    对资本家来说,因为有以上诸多好处,所以生产工具的改进受到资本家的大力支持,先进的生产工具受到资本家的欢迎。
    在生产机器产生的开始阶段,工作机器是在以人力为动力的前提下设计建造的。人的体力是有限的,随着商品需求量的大量增长,以人力为动力的生产速度已赶不上市场的需要,于是人们便将人力工作机器改进为畜力工作机器。但畜力如人力一样,也是有限的,一段时间以后,生产速度仍然赶不上商品市场发展的要求。于是,人们开始寻求自然性动力了。由此发明了以水力、风力为动力的工作机器。这使商品生产规模和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
    畜力的生产成本不亚于人力的生产成本,水力和风力的利用又受一定的自然条件的局限,商品生产量仍然赶不上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量。如果有一种能力无限,且又不受任何条件局限,成本又很低,又可以用于各种工作机器上的自然力就好了,这是资本家们梦寐以求的愿望。
   由于科学技术帮助了商品生产者改进了生产工具,提高了生产效率,给资本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增强了国力,所以,资产阶级国家出台了一些鼓励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开始兴旺起来。在国家和资本家的资助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从此,改变了以往那种无人组织的偶然的科学发现的状态,变为有组织有目标有设施条件,为生产服务的科学技术开发状态。很多科学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应运而生,他们把科学技术研究与社会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回答和解决了一系列生产实践中出现的科学技术问题。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学、化学、冶金等新的科学理论迅速形成和发展起来,对指导生产实践起了巨大作用,为动力机器的诞生准备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经过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积累,到十八世纪,一种以火为能量源泉的动力机器---蒸气机,终于被科学技术工作者们发明和制造出来了。这是人类自从利用火以来的最伟大的创举,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机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从前的工作机器都是消耗力的,而现在的蒸气机却是产生动力的,它可以为工作机配套服务,它是代替人力、畜力的一种自然力,而又不象水力、风力那样受一些自
然条的限制,它产生的动力的大小,可以根据人们的需要随意设计制造出来,它的形体可以随便移动,它可以被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动力的场合。人们的长期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由此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工业革命,商品生产从此开始了大规模高速发展的历史。在人类历史上开始形成一种新的社会生产体系,即工业体系,并由此导致人类社会组织结构的变革。人类从此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
  动力机器的出现,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使工作机器,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使水陆交通工具出现了根本性改进;从前用人力、畜力都不能干的重活,现在都可以用机器来做了。人的劳动组织、劳动方法也随着机器的使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前是人使用工具,工具从属于人,现在是人从属于机器,是机器的附属物了。从前要一个或一群成年男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小孩就可以了。因此,童工和女工被工厂使用起来了。随着生产组织的改变,社会组织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妇女在能够参加社会化生产以后,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地位,在家庭和社会上的地位也随之得到相应的提高。
    交通工具实现了机器化后,交通速度和运输量都得到巨大提高,从而加快了商品流通,促进了商品的进一步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网络向世界范围上迅速扩展开了。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需要也在扩展,这促进了商品的多样化。用以制造商品的机器也必须跟着多样化起来。这多样化的趋势,又促进了人们对新的物质的开发和利用。蒸气机的大量使用,需要大量的燃料,这促进了对煤炭和其它地下燃料的开采和利用。石油的开发利用,成为诞生新式的动力机器的引子和基础,一种以汽油为燃料的动力机器---内燃机被发明出来了,这是机器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它使机器向着小型化大功率又机动灵活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它使动力机与工作机融为一体成为可能,从而降低了机器成本,扩大了机器的应用领域。为人类实现在天空中遨游的梦想提供了物质条件。内燃机的广泛应用,使商品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资本积累达到非常巨大的程度,国家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并将这些新的机器和其它科学成果用于军事。从而使科学得到更迅速地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给资本家私人和整个资产阶级带来了空前的巨大利润,所以,国家和资本家们,就十分重视和大力支持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新,科学技术人员都得到很丰厚的报酬。由此也使人们普遍地认识到,世界上任何一种现象,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并且都可以通过深入的研究探索找到它认识它,并加以利用,让它为人们造福。从此,科技人员不单为了解决当前社会新提出的困难问题来进行科研,同时也对世界上的一切潜在的开发领域进行大胆地探索和研究。从而使全社会兴起了发明创新的社会风气。这种创新风气和大胆探索,取得了很多惊人的成果。其中,电的开发和利用,堪称是人类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是一种动力革命。在这之前的,人类所发现和利用的自然动力,仅有风力、水力和火力。这些动力都不能实行远距离传输和存储,只能直接利用来推动机械。电子被人类利用来作为一种力的载体,通过发电设备,可以将世界上的各种动力转换为电力;也可以通过用电设备将电力再转换成各种动力。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是机器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从此,人类对自然界看不见摸不着的动力,可以通过电子这一载体,进行采集、开发、存储、传输了。电能可以通过相应的设备转换为其它各种形式的能,如电磁能、物体运动能(反引力)、物体震动能(声)、热能、光能、化学能、射线能、核能等;也可以将这些能的形式逆转为电能的形式。人类利用能量的转换特性,开始跨入了深入探索世界奥秘的历史阶段。人们根据各种能量的特性,发明了开发利用这些能量的各种机器设备,使机器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人类所使用的工具,从此进入了向自动化发展的阶段。机器进入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所有的领域,成为人们的必具物品。
    自从商品生产使用机器以后,一种专门生产机器的工业产业便产生了。在动力机器未出现之前,由于工作机所需的动力资源有限,致使工作机的推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需求量一直增长不快,机器制造业发展不快。自从出现了蒸气机以后,工作机的动力有了保障,所以,工作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动力机也随着工作机的需要在品种、数量、质量上迅速增加和提高。从而使制造机器的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了。制造机器,不能只靠手工,还必须有制造机器的各种零件的各种机器,于是,一系列的专门制造机器的机器便出现了。制造机器,需要各种金属和辅助材料。这些东西,也必须用机器开发制作出来,这进一步扩大了对机器的品种和数量的需求,也扩大了对原料的品种和数量的需求。因此,就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世界上各种物质的研究。试验和利用。由此,大大扩大了人类利用自然物质的范围,使很多原来对人类无用的东西都变为人类的必要财富了。于是,各种矿物开采业,各种金属冶练制造业等,都被带动发展起来了。这样,在农业生产领域之外,就出现了一个庞大的工业生产领域。在这个工业领域内部,各生产部门之间构成了密切的物资供求网络,它们互相依赖。互相促进也互相牵制,形成了一种工业体系。从此,人类的社会生产不但必须有生活消费品生产,也必须同时有工业生产性消费品的生产。随着工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步被括进工业体系中去了,农业生产逐步变为工业体系中的一个部门。这是生产工具的变化引起的生产组织的变化。
   生产工具的变革,不单会引起生产领域的革命,也会引起社会领域的革命。
大工业商品经济发展到开始步入社会化、机器化大生产时期,由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和生产原料的供不应求,使资产阶级国家的各国的经济发展遇到了困难,市场和原料成为制约资本积累的两个主要因素。生产工具技术含量的提高,急需大量资本,经济危机的发生,更刺激了资本家追求资本快速积累的心理。各资产阶级国家都推行了帝国主义政策,把侵略魔掌伸到了世界各地,抢占过剩商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料产地,由此发生了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们通过战争夺取或和平媾和的方式,在世界上划分了殖民地或势力范围,世界上的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生产技术落后的或军事力量不强的国家和地区都成了它们奴役和掠夺的对象。由于分赃不均或彼此力量的升降变化,它们之间不断发生战争,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全世界人民的巨大灾难,使几千万人民无故死亡,使亿万财富遭到毁灭。这是资本在原始积累时期的一段极其残忍、丑恶的历史。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十世纪后期,世界上主要的大工业商品经济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才基本结束。
这一时期也是人类智慧大爆炸的时期,人类科学技术进步取得了空前辉煌的成果。资本的积累也达到了一个较高程度,据有亿万元的资本家或资本集团出现了,高资本高技术含量的机器和工厂较普遍地出现了。随着军事工业发展的需要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铁路、航海、航空、电讯、电脑、冶金、石油、化工等都发展成关系国家命运的巨大产业,这些产业的出现都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实验科学研究部门,科学研究涉及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很多前人难以解答和梦想解决的问题,大都得到了解答和解决。很多新的科学理论就是在这一时期建立起来的,如高等数学、材料学、力学、光、电、声学、分子学、大气、海洋、地球物理、天体物理、核物理学、生命学等。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全世界以每年几千个或几万个的速度被发明出来。特别具有重大意义的发明,是对原子核裂变和核聚聚变的发明和利用,将为人类利用和制造物质,开辟一种途径,它将对人类今后的发展前途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生活、军事、政府等主要领域都用上了机器,农业也用上了机器、化学肥料和生物工程技术。社会在向着一切都实行机器化自动化的目标迅速前进。
人类开始以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来解决面临的各种困难问题,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从而促进了科学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发展。各种机器的出现,都是对人体四肢和五官的加强或代替。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机器的复杂化,人脑开始显得不够用了。为了减轻或代替人脑劳动,人们发明了电子计算机,进而发展为电脑。这是机器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电脑自控、激光传输、航天通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时代。由此,人们将能够随时掌握自己应该掌握的一切信息,正确了解和推断过去、未来的各种情况,以便于指导当前的行动,取得理想的结果。也使人类能够对高度复杂、高速运行、极其遥远的机器进行精确的操纵了。机器人的出现,是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的综合体现,它标志着人类向着一切劳动都可以由机器取代的目标前进的起步。对动、植物生命体的研究,取得了初步进展,知道了细胞的生活规律和生命基因谱图等,为人类最终解开生命之迷,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生命体作了开端。大型火箭的发明和运用,以及高度复杂先进的宇宙探测器的发射运行,为人类实现解开宇宙之迷和进行星际航行的目标作了开端。对物质微观世界的研究,已深入到对原子核结构的分解和利用的地步,为人类深入利用物质、改造物质、解释世界作了开端。
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之所以使科学技术以加速的方式发展,根本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工业企业主具有无限的追求利润的欲望;第二是“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逼迫着工业企业主,不得不极力发展科学技术,否则,他的工厂就会因产品落后,卖不出去,而倒闭。所以,只要是生产厂主要想不断地赚钱,只要这种产品有竞争对手,工厂主就必须以市场的需求作为产品生产的目标,以市场的潜在需求为产品升级换代的发展方向,建立产品技术发展研究所,实行“生产第一代产品的时侯,就试产第二代产品;在试产第二代产品的时候,就研究开发第三代产品”的经营战略。
每一项新的科技发明产品,都由很多零部件和配件组成,生产这个产品的工厂,不可能生产这个产品的所有的零、配件。因此,这个工厂,除了生产必要的主件以外,还必须是牵头建立一个新产品的零、配件供、需利益链。这个新的零件产品的供、需利益链,包括四个内容:1、技术交流链;2、零件产品供、需链;3、收益交换和利益分配链。4、科技新产品的产、销利益链。其中有一项不成,新的科技产品都不能出世。
由此可见,一种发明创新的科技产品的出世,会带起一大批相关的新的产品的出世,由此,不单推动了这个新产品工业链的发展,也同时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多项创新工业产品的出世,就从多方面不停地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工业系统的发展。
因为工厂都必须建立产品开发研究机构,这样,科研与生产就紧密结合在一起了。由此,使科研和新技术的应用,既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又有了推力和财力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必然的了。工厂产品在市场上的“性价比”的竞争,就导致科研人员的竞争,科研人员都竞相以最快的速度拿出最尖端的科学技术,来击败竞争对手,就如两个人赛跑一样,互相追逐,于是就越跑越快了。
大工业商品经济,是靠科学技术支撑起来的,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就没有先进强大的大工业商品经济。所以资本家把科学技术列为资本增殖的主要武器,国家也把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提高综合国力,特别是军事力量的主要的战略手段。所以,当资本的经济力量、技术力量扩张到一定程度时,就必然变成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就必然地进入了资本力量与国家力量合并发展的阶段。国家不单在国内为资本的发展扫清道路,也在国际的外交关系上,为本国的向外扩张开辟道路。资本的输出,成为外交内容的主要成分之一。
资本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科学的发展为资本家创造了更多利润。单个资本发展成联合资本,联合资本再发展为资本联合集团,同时出现了国际资本联合集团和跨国公司。国际资本的联合,加强了资本的积累和扩张的能力,也提高了开发高新技术的能力,从而使技术含量和价值含量都极高的商品生产成为可能。一种商品由几国联合生产,一国生产的商品由各国共同消费,已成为资本经济运动的普遍情况和必要前提。资本经济的运动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界线,商品生产也正向着全球化、标准化、统用化方向前进。这种趋势将使资本高度扩张而形成具有世界规模的资本“王国”-----因为这种经济势力是超越国界或地域的,所以也可以叫作“无界王国”。这种资本“王国”将随大工业商品经济(即资本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多。资本“王国”将取代地域国家经济管理职能,国家结构将发生相应的变革。当一个国家在经济命脉上被“无界王国”控制了以后,这个国家的政府就成了这个“无界王国”的“雇工”了。
从科学发展的总趋势上看,人类历史上必定会出现三次里程碑性的革命,这就是“工业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生物技术革命”。“工业技术革命”解决的是人的体力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信息技术革命”解决的是人的脑力与大自然之间的矛盾问题;“生物技术革命”是利用生命科学规律,从不同于今天的思维角度上,解决人类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所以,当人类进入“生物科学化时代”以后,再来看“工业化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的工具时,就如今天的我们,看新石器时代的工具一样了。前一个科学技术时代与后一个科学时代的差别,就如儿童和成年人的差别一样悬殊。
在近代,正当一些国家之间,为了争夺边界上的一寸土地而枪炮相加,流血纷争的时候,一种新型的“无界王国”悄然兴起了。我门可以把这种“王国”称为“经济技术王国”或叫“软实力王国”。这类“王国”,在小农业经济的社会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时代,就是必然出现的。与这类“王国”相比,世界上一切有疆界的国家,都不是它的对手。
例如“美元王国”,只要使用美元的地方,都必须听他的“号令”,否则,你就寸步难行。这在今天的“金融危机”风暴中显示得十分清楚。什么“金融”危机?实际上就是“美元”危机。对美元依赖越重的国家,这次风暴对它的损害就越厉害,依赖越轻的国家,损失得就越轻。这种情况,就可以证明,“美元国王”,不需要任何“棍棒”,只用美元。就可以让任何国家拜倒在他的脚下。
再如“石油王国”,任何一个国家,只要石油的供给被一个“供油者”控制了70%的供给权,这个国家就必须听从“供油者”的指挥了。
美国一直在构建和扩大他的“军火王国”,它的“反导弹系统网”,就是其中的一例。哪个国家进入了它的这个网,哪个国家就被“网”住了。
今天在世界的电脑领域里,美国人创建了“电脑英文信息王国”。只要使用了它的电脑信息网,就进入了这个“王国”,信息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美国人的手里。它不单赚了你的大量钱财,同时你的一切“秘密”,都在它的掌控之中;它一不用花钱,二不须派人,只要稍稍变动一下电脑的底层程序,就足以使你全国出现混乱。所以,你就必须做它的俯首贴耳的奴隶。
经济力量和技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贷款”的方式,对一些国家实行资金输出,就控制了这些国家的金融运行权力,使这种国家成了他的资本增值工具;以“合作生产”的方式,向一些国家输出工业生产线,就控制了或垄断了这些国家的工业技术发展权和工厂生产权,使这些国家的民族工业不能发展起来或不能独立起来,使这些国家成为它的分工厂,使这些国家成了他的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原料的供应地,使这些国家,成了它搜刮国外财富的基地。这比原先的通过军事占领建立“殖民地”的方式,要高明得多。
这种“无界王国”所使用的锐利武器,就是“高科技经济利益网”。这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殖民方式”。相对老式的“土地殖民方式”来说,这种新的殖民方式,可以叫做“科技殖民方式”。因为,这种“科技殖民方式”,只跟被殖民国家的权势人物和技术精英做交易,并形成一个双方一致的利益链,并中形成一个由“买办集团”构成的全国利益网。所以,当被殖民国的人们企图摆脱他们时,不用外国人反对,首先就会遭到本国的权势人物、技术精英、“买办集团”的全力反对。同时,处在“科技殖民地”的普通民众,像鸦片的吸民一样,浑然不觉,还感到十分满意和舒服。这就是“科技殖民方式”比“土地殖民方式”的高明之处。所以,今天,老式的“土地殖民方式”被新式的“科技殖民方式”取代了。
因为大工业商品经济(即资本经济)国家生产的价廉物美的商品,是任何国家的任何障碍也阻挡不住的威力无敌的炮弹,它能冲破一切障碍,飞向任何有人的地方。世界上的各国各民族,有的还处在封建社会阶段,有的还处在部落氏族阶段。但资本经济的扩张力量和技术力量,将使这些处在不同社会阶段的国家和民族,超越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阶段,较快地跨入大工业商品经济(即资本经济)的社会阶段。
  
27节  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保证地主阶级国家的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经济条件是小农业经济体系和手工业经济体系。由于小农业经济和手工业劳动,可以单人进行,所以就不需要专门的生产劳动的组织指挥者,所以可以自然地、分散地进行生产劳动。只要每一个家庭占有了一块田地或者掌握了一定的手工业技术和原料,就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正常的生产劳动。所以,一些人看到地主阶级国家因为土地过分集中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就提出“均地权、匀贫富”的主张。这种主张,在小农业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如果能实行起来,也只能起暂时的作用;因为土地集中在小农业社会里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暂时平均了,最后还是必然走向集中的。
与小农业经济时期不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而是为了赚钱。企业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支配下,就必须不停的赚钱,否则,企业就会倒闭。企业为了不停的赚钱,就必须不停地发展生产。所以,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不是“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而是企业不断赚钱的需求。企业为了赚钱,才关心“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才依据“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不断地开发个利用新技术,来生产满足“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的新产品。
由于生产的目的、动力和生产的组织体制都与小农业经济社会不同,所以,保证经济运行的条件就与小农业经济社会的就不会相同。
保证国家社会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的经济体系。保证这种经济体系生存和正常运行,必须有10个必要条件:
1、在大工业机器生产体系里,单人或者单个家庭是无法进行生产的。所以,就必然出现生产的组织指挥者和生产劳动者。由此就必然地出现了各种生产劳动单位和各类经理、工程师、技术员、工人等等。
2、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社会财富的标志既不是土地也不是机器,而是“资金”。社会生产正常运行的标志也不是土地的产出和机器的运转,而是“资本”的正常运动(“资金”——“商品”——“资金”)的循环和增值。
3、资本的正常运动,是由人来操作的。如果人们操作错了,资本就不能增值了,甚至贬值或者消失了。使资本运动起来的动力是什么?是操作资本的目的。操作资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资本增值或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的利益和资本损失的风险归于谁,谁才会积极地把资本运作起来。所以,资本就必须有一个自然人作为占有者。这个自然人,就是“资本家”。资本家,是资本的主人。没有自然人作为资本的主人的“资本”,是不会运动的。资本家虽然得到的利润,有时比工人的工资多十倍百倍,但是,他并不把这些利润全部用于生活消费,而是将绝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或改进生产技术。所以,财产私有制,是大工业商品经济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不单会让资本家得到更多的利润,也增多了工人的就业岗位;改进生产技术,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资本家的这种主观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由很多人参加的有组织的“商品大生产和商品大经营”,是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的。而社会的财富总量,在一个时间内是个有限数,分散的社会资金,如果不集中到能够支持“一个商品生产单位或商品经营单位”的需要量,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就无法进行,社会再生产就不能继续了。所以,这就决定了社会财富必须向“资本家”集中;而财产私有制,也必然导致社会财富向“资本家”集中。社会财富向“资本家”集中,必然就会出现“贫(相对贫穷)、富分化”。但是,不如此,就不能保证大工业商品社会生产正常运行。
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与小农业经济社会的规律,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所以,使人们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与小农业经济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同,甚至相反。例如,“不患贫,而患不均”,这类小农业经济时期提出的“治国之道”,在当时也实现不了,而在今天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就更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
今天,哪个国家,如果把全国的资本家的资产平均分给全国的人民,或者命令资本家同工人拿一样的工资,这个国家的经济不立即瘫痪才怪呢!
5、商品大生产,除了要有资本的主人、资本运动的组织者、指挥者以外,还必须有生产的劳动者----工程师、技术员、工人等等。所以,社会财富向资本家集中,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保证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否则,就必然出现“杀鸡取蛋”的后果,最终就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所以,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国家,都出台了保护工人最低生活水平的政策。
6、商品交换,必然出现“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这两个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社会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普遍的规客观律。
等价交换原则,是“价值规律”的一个基本表现。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社会里维持人们之间“利益链”的最基本的方式。不遵循“价值规律”,商品生产的“物质链”就会断裂。“物质链”一断裂,再生产就不能继续下去了,利益链也就断了。不遵循“竞争规律”,不充分发挥“竞争”的作用,就没有“优胜劣汰”,没有“优胜劣汰”,就不能激发人们不断地生产出“最好”、“最精”商品,就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整个国家实现最快的发展。一个国家,只要进入了商品经济社会时期,不论人们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认识不认识这两个规律的支配的一切作用,这种社会的一切中领域: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外交、等等,全都逃不了这两个规律的支配。
7、由于“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优胜劣汰”是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时时面临的命运,所以,失业是这种社会的必然现象;资本集中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上必然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对于贫穷和失业者来说,这是痛苦的,但是对于全社会来说,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不如此,就不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认真工作,不能激励人们努力提高组织能力和劳动技术水平,不能优化资本的使用和合理地构建资本、劳动力结构,不能促使企业积极使用和大力开发新的生产技术,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持续快速地发展。
8、大工业商品生产,不同于封闭的小农业生产,它涉及到全社会甚至全世界各个方面,它的机器、原料、来自各地,它出产的商品,要卖到各地,它的周转资金和生产工人也是流动的,这样,就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就必然出现了“游离资金”和“游离工人”,但是,这种“游离资金”和“游离工人”,起了“预备基金”和“预备队”的作用,如果没有它们,资本家紧急扩大商品生产时,就找不到补充资本和补充工人了。同时,没有它们,资本家就不能利用“竞争规律”,把工人的工资和贷款利息压到最低;没有“失业工人”,在岗的工人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工人感觉不到失业的压力,工作能力就不会100%地发挥出来。资本家生产出的商品的成本就不能最低,他的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就不能取胜,他的工厂就要倒闭。因此,资本家为了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就尽量提高机器生产的功能,尽量减少工作岗位。这样,工人数量大于岗位数量,就成为必然的了。工人不在岗干活,资本家当然不发工资了。大量的工人没有工资生活了,必然导致社会动乱。所以,还必须让失业的工人能够生活下去。工人的生活费用哪里来呢?还必须由资本家出。但是,资本家又不能一边辞退工人,一边又给被辞退的工人发工资。那样,在岗的工人就不干活了。所以,就由国家出面,以税收的名义,向资本家征收这部分“工人失业救济金”。
9、大工业商品经济体系,是一种多种物质要素和制度要素组成的综合平衡的体系,如果有一个物质要素要素过大或过小、一个制度要素不合理或失灵,就会导致这个体系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10、以上9点,都是经济条件。除这些经济条件外,还有一个关键的条件,这就是政治条件。这个政治条件是:资本家阶级的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政府。
这种国家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政府的决策,是由各领域的资本家的代言人----各个政党互相磋商出来的。它的执政方式的特点是把经济运行权力完全交给私人资本家,放手让资本家按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办事,政府不直接插手经济运行,政府只用金融杠杆或科技政策简接影响资本运行的方向;政府只局限于行政管理和保证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安全,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所以,即使政府暂时关门,社会经济依然照常运行。
大工业经济体系是由无数种物质交换节点和利益交换、分配节点构成的经济网络,其中有一种节点发生断裂,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使整个经济网络破碎,使经济运行瘫痪。保持整个网络完整的主要因素,不是人的主观意志,而是客观的“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所以,当某种因素阻碍“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正常发挥作用的时候,经济节点就会断裂,由此引起经济危机。所以,这种经济体系,又是很脆弱的。因此,经常出现经济危机。这种经济体系下的国家,也是很脆弱的,只要有一种覆盖全国的物质网络遭到破坏,整个国家就会瘫痪。例如,一个城市的电厂停电,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都会瘫痪。
这10个条件,也是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10个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既是残酷的也是合理的,并不一定“合情”。一些人以“小农业经济社会”的“目光”和“心理”来对待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和现实,就感到很不“合理、合情”。
大家知道,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例如“电”,是有其客观的运行规律的,电工如果不遵循电的规律使用和修理电气设备,不是烧坏电器设备,就是自己被电打死。所以,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只能遵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才能成功;违背它,就必然失败。
而社会规律也是不可违背的;违背它,不单不能成功,还必然给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今天,哪个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国家如果不顾社会实际情况,不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不保持上述10个“必要条件”,这个国家就很快成为落后、腐败和混乱的国家。
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如“自行车”一样,只要一停顿或者不平衡,立即就会倒。财产私有制是“自行车”的动力;权力制约制,是保证“自行车”平衡的唯一正确的办法。
这个“权力制约制”,就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都运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来进行“优胜劣汰”,遴选出最有能力的,并能正确地恰当地运用“政权、人权、财权、物权”的人,来行使“政权、人权、财权、物权”;遴选出最有能力的人,来监督、评判、奖惩“政权、人权、财权、物权”的行使过程和结果。
对于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出现的“经济危机”和“贫、富不均”等问题,有人试图用“财产公有制”、 “计划经济” 和“物物交换”,来取代“财产私有制”、“货币交换”、“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办法,消除之。但是,这违反了“大工业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所以,实际运行的后果却是“公有制”变成了“官有制”;“计划经济”根本是脱离实际的,有害无益。因为大工业商品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商品种类千万亿种,不可能把全世界的商品的生产和商品使用量都计划进来。企业、事业的国营和计划经济,导致政府普遍腐败,严重地降低了人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劳动积极性,经济运行“链条”到处断裂、崩溃,生产技术停滞不前,社会必需品严重贫乏,人民普遍贫困,社会发展严重停滞,国家被世界发展潮流迅速地抛到了后边。比“经济危机”和“贫、富不均”的危害大得多,最终在人民的普遍反对声中,不得不改为“财产私有制”和承认“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
不同性质的经济规律决定不同的分配状况。在小农业经济社会条件下,有小农业经济的再生产的规律;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有大工业经济的再生产的规律。这两种经济的性质是不同,它们的再生产的规律也是不同的。因此,依据小农业经济的再生产规律而得出的正确观点和正确办法,就不适用于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
例如,历代文人所推崇的“以人为本”和“均贫富”的治国理念。处在小农业经济社会时期的文人,依据“富家不舍粮,饥民就来抢”的常见社会现象,得出了“以人为本”和“均贫富”的治国理念,乍一听,似乎适合于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国家阶段。
但是,这里必须首先弄明白如下两个前提:
1、“衡量贫、富的标准”是什么?
是以家庭的年财产收入为准呢,还是以家庭的年财产投入、产出比例为准呢?还是以家庭的年财产收入与年财产投出的差额为准呢,还是以家庭的日常生活的年平均支出额为准呢,还是以个人享受的生活条件为准呢?用不同的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贫富差别”的结论。如果一个资本家,一年收入是10个亿,而投出的是11个亿,按“家庭的年财产收入为准”来衡量,他是一个负债者,是个比无债的穷人还贫一个亿的家伙,他仅仅是一个忙于投资的忙人。如果他一生都是这样,那么他就是一个“资本的奴隶”,比一般穷人活得还累。如果这个资本家在生活上,与年收入10万元的人一样,按“个人享受的生活条件为准”来衡量,这个年收入10亿元的资本家,就与年收入10万元的人,贫富程度是相同的。
   2、“均贫富”的目标是什么?
均贫富,如果只是为了稳定社会不动乱,而不能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不能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不能使人民的生活地普遍地得到不断提高,反而下滑。这样的均贫富,就是“坐在火山口”的均贫富。
保证地主阶级国家的社会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是手工劳动的小农业经济。由于小农业生产以手工业劳动为主,所需生产成本很低,也不需要专门的生产劳动组织和指挥者,因此,只要每一个家庭私有了一块田地或者掌握了一定的手工业技术和原料,就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正常的生产劳动。所以,即使把全国大地主的田地,按全国的人口平均分给每个人,也不会导致国家的经济不能正常运行,也不会导致社会再生产停止。因此,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业经济的社会条件下,通过均田地,实现均贫富,是可行的。
由于地主阶级国家因为土地过分集中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又导致使社会再生产出现下滑甚至停顿;社会再生产停顿,又导致国家力量衰弱和危机。所以就有人提出“均地权、匀贫富”的主张,企图用来解决国家危机。
但是,在私有制小农业经济社会里,田地由分散到集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暂时平均了,以后还是必然走向集中的。所以,在小农业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即使一时实行了均田地,也只能起暂时的作用。
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里,社会财产也会由分散趋向集中。这种“集中”,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资本使用权的集中,例如:股份制企业,把分散的社会私人的小额的资金,集中到一个企业统一使用,得到的利润,按股份分红。
第二种,靠资本的增值积累。这种“集中”,不是如小农业经济社会的土地集中那样:土地集中于地主家的数量,就是农民家失去土地的数量,地主得到的财富源泉,就是农民失去的财富源泉。而是资本家通过运用资本,使资本不断增值,从而使财富实现不断积累增大。这种增大,并不会同时消减别的资本家或其他人的原有财富。资本家的财富消失,是市场竞争失败的结果,并不是财产转移的结果。所以,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不是现有财产的转移,而是现有财产的增长速度。现有财产增长慢的、逐渐下滑的,就会趋向相对贫困;现有财产增长快的、逐不递增的,就会趋向相对富有。
资本家的现有财富积累下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该资本的主人的经营管理不好导致的。他的经营管理不好,“均给”他再多的资金,也富不起来。
所以,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再搞“均贫富”,是有害无益的。
与小农业经济社会不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里,保证国家社会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高成本的机器生产的商品经济体系。要保证这种经济体系正常运行,必须有前述10个必要条件。
如果按“家庭财产”为标准来衡量“贫富”,并且实行“均贫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条件下,就消灭了那“10”个条件中的第1条和第4条,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了,比“贫富两极分化”的危害还大,所以,根本不可行。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是“人靠人才生活”的。尽管各阶层的人们之间,存在着社会利益分割的矛盾,但是,每个人每个单位,都是社会生产总体环节的一个节点,其中一个节点断裂,就会波及到很多节点的连锁反应或断裂。所以,人们在处理各种利益矛盾是,就必须想着这样一条原则:给对方让路,自己才能前行。
所以,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均贫富”的口号是脱离实际的,是错误的,也是行不通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在客观上是由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决定的。人为干预的“均贫富”政策,是“沸汤泼水”或“杀鸡取蛋”。
如果经济发展了,国家就富裕了,国家政府可以拿出足够的钱财,为全民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使人们都享受到基本同样的好的生活待遇。这样做,就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缩小“贫富差别”了。这种做法,也必须在遵重“大工业商品经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实施,不然,就是鼓励“落后”,鼓励“懒惰”。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里,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利益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资产阶级对于企业利润的分割,以维持工人阶级的最低生活水平为极限;工人阶级对于企业利润的分割,以维持资产阶的企业简单再生产为极限。否则,他们将同归于尽。
从资本的无限的扩张性和社会性上看,“私有制资本”有变成“国有制资本”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在危机时期,国家不得不出手参与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为国家把“私有资本”转变为“国有资本”提供了理由和机会。国家一旦把关系国家命脉的主要经济领域的资本都收归国家所有,并派国家官员直接运营,那么,“私有制资本”就变成“国有制资本”了。但是,“私有资本”变成“国有资本”以后,“国有资本”,就必然变成了“官有资本”,又由于国家官员是不固定的,是定期轮换的,官员都有“短期思想和行为”,所以,资本的运动和保值、增值就失去了动力源泉;更为主要的是,国家政府的官员直接参与资本运营,国家资本就为国家各级官员的权力私化和腐败提供了经济基础,导致国家各级权力迅速地弱化和混乱,政令不畅,法律松弛,坏人猖獗,科学技术停止发展,逐渐落后于“资本私有制国家”。所以,1960年前后,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的国家,实行“资本国有制”,但是,这些“国有制资本”维持到1970年前后,最终不得不改为“私有制资本”了。
  总之,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阶段,商品所有权的“私有属性”和商品生产的“社会属性”,是一对矛盾。“私有属性”,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源,也是商品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竞争规律的驱动力。因为,构成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生产要素:生产机器、原料、辅助材料、人工、包装、运输、交换渠道、资金等等,构成一个广大社会关系网,链接这个网的是经济利益。而利益的分割,主要是由“商品市场的竞争规律”决定的。但是,自然“市场竞争规律”有时会被一些人或社会团体严重干扰,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导致国家利益遭受损失。这时,国家就必须出手来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一些宏观规划或调控政策、法规,来保证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正常运行。这样,就使商品生产,出现了社会的属性。这种“社会属性”,就为把“私有商品生产企业”转变成“国家公有企业”提供了“理由”。
但是,国家政府的本职是行政的,主要是为本国的人民提供一个安全、和谐、舒适的生活、生产的条件的。如果派遣政府官员直接插手管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甚至建立官办的“国营企业”,就必然会干扰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正常作用,引起官员的腐败,严重浪费社会资财,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消弱国家力量,导致国家在世界竞争中落败。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根据世界各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国家的长期经验来看,比较适当的办法就是,实行“民营股份制”加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
28 资产阶级国家的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主题

117

帖子

63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38
发表于 2022-7-12 19:28: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全文压缩件:
人类社会运动的轨迹.rar (290.13 KB, 下载次数: 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2 20:32 , Processed in 0.070551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