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yuyanzhong 于 2022-6-28 18:05 编辑
"jhz001 发表于 2022-6-28 15:06
越南民族与汉字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这个民族使用汉字是仰慕汉民族的文化。"
有人说汉字是毒瘤,有人说汉字是瑰宝。字母是人类文字进步的共同形式,不管汉字是毒瘤还是瑰宝,汉字都是孤立于世界文明的共同价值之外。有人形象地称“汉字孤岛”,是否言过其实?汉字到底是毒瘤还是瑰宝?说汉字是毒瘤,是因为一种文字对应一种思维方式,因汉字而定势的思维方式就是毒瘤,即汉字的定势思维是汉民族的毒瘤。说汉字是瑰宝,是因为一种文字传承一种文明方式,因汉字而延续的文明方式就是瑰宝,即汉字的延续文明是汉民族的瑰宝。汉字的延续文明或者说汉字文明,其内容是什么?各有各的答案。汉字文明,其内容应该是汉字所承载的语言的内容,或者说是汉字个体与语素个体之间的匹配内容。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实际上是汉字与汉民族所用语言的关系,或者说是汉字个体与语素个体之间的匹配关系。汉字个体的具体形式,属于文字技术,同时伴有文字艺术,如书法艺术。承载汉语的字母形式,属于汉文字的技术处理,同时会伴有新的文字艺术。汉文字的技术处理,可以对应语言加以处理,也可以对应汉字加以处理。如果是后者,从汉字文明的内容或汉字与中华文明的关系来说,仍然是原有的汉字系统,完全不存在一些人所担心的文明断层。是笔画组合承载汉语也好,是字母组合承载汉语也好,笔画组合和字母组合都充当了承载汉语的工具,即文字是工具。承载汉语,可以用汉字工具,也可以用拼音工具,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千百年来,试图用拼音来承载汉语,受到了汉字的定势思维的对峙而失败,甚至在元朝时由国家启用承载汉语的字母形式,同样受到了汉字的定势思维的对峙而失败。上世纪末,深挖汉字文化,试图通过使用拼音会出现文化断层来彻底否定千百年来拼音承载汉语的实践成果。汉字承载了汉语,汉语承载了文化,或者说汉字借助汉语而承载了文化,也可以说成汉字承载了文化,而拼音同样可以承载文化,显然不会出现文化断层。文字是传承文明的工具,也是时时刻刻链接社会运行的工具,其效率牵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要提高文字工具的效率,国家应该重新启用承载汉语的字母形式。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用字母按拼音原理来记录语言,基本上没有学习负担。用汉字按“笔画搭配习惯”来记录语言,学习负担沉重,教学几年、十几年还是不如字母方便。文字仅仅是一种工具,中国人与外国人相比,仅仅是为了掌握这一工具,就要额外地多耗费掉几年的功夫。一些人认为这是因为汉字“博大精深”,更有甚者认为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根,不认同这个根就是数典忘祖。文字代替语言而作为思维工具,字母是通过“表述”语言的方式来思维,汉字是通过“图画”语言的方式来思维。文字作为思维工具,在视觉上没有时限,会使思维结果变得非常“精确”,字母方便自由大胆创新,汉字方便相约谨慎守旧。 汉字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变成了现代的“简形文字”,还可以变成拼音文字。拼音文字采用逻辑符号,表达是什么,可以追溯为什么。汉字采用简形符号,表达象什么,可以追溯好像象什么。进入信息社会,汉字进了电脑而呈现出鲜活的画面,这是国人的骄傲,更应该成为国人的忧虑。骄傲为什么会变成忧虑呢?因为汉字进入电脑,首先是要把汉字变成字母的尾巴,然后才能被生拉活扯地拖进电脑,这一过程是被动的。汉字变成拼音文字,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中国人要有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首先要优化文字。因为汉字是非逻辑符号,字母是逻辑符号,汉字比字母要低一个智力层面而导致智慧差异,汉字与字母之间的竞争是不公平的。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文字工具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从文字工具的层面来讲,中国人与外国人显然不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掌握文字工具要多耗费几年的功夫,是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连带“负效应”,谁能想象?尤其是汉字作为非逻辑符号而字母作为逻辑符号,对于创新思维的竞争结果,汉字的“负效应”更是难于想象? 摘自: 越南民族与汉字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日本民族与汉字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朝鲜民族与汉字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中华民族与汉字之间不存在直接关联,任何民族与汉字之间都不存在直接关联,不同的民族都是也仅仅是使用了汉字工具而已。轿子是工具,轿车是工具,不同的工具仅仅是适用范围和使用效率不同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