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力: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
作者:何自力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2-06-26 08:57:46
今年第10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这一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就“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讲了五个方面的重要问题。其中,第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既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战略目标作出的最新宣示,也是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全党对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科学内涵,深入探索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的实践途径,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于对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内在规律的深刻分析建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是以私有制和阶级对抗为基础的,社会财富的增长始终伴随着少数人的富裕和绝大多数人的贫穷。资本主义一方面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创造了巨大生产力,积累了庞大的社会财富,另一方面在财富的占有上存在着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极是占人口比例极少数的资本家阶级占有绝大多数社会财富,另一极是占人口比例绝大多数的雇佣工人却占有极少数社会财富,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由此不断积累和尖锐化,直至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消除了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通过建立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实现彻底解放提供了行动指南。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远大理想,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指出,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是一脉相承的,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共同富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和纲领里,坚守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长期坚持和不断奋斗的目标,而将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奋斗目标,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鲜明特色,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增进中国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人类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路子应当怎么走?我们正在进行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正确处理增长和分配关系,把‘蛋糕’切好分好。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要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二、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共同富裕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范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要求的具体体现,是新时代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以坚持共享发展引领和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共享是全民共享。共同富裕的核心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分配方式的基础,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绝大多数社会财富被少数人、一部分人占有,个人利益与社会共同利益是尖锐对立的、不可调和的。社会主义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决定了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必然要求人人享有、各得其所、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质的规定性,是共同富裕要求的具体实现形式。
共享是全面共享。共同富裕要求全体人民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是辩证统一的,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保障。在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要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既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也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参与、精神文化、公平正义、社会和谐、环境友好等方面的需求。为此,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要切实做到全体人民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将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要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统一到共同富裕范畴,拓展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丰富内涵,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的唯物史观。
共享是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要求全体人民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历史上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最突出的矛盾是统治阶级不劳而获,劳动人民创造财富却陷入贫穷。社会主义建立了公有制,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参与劳动,共同享有劳动成果,劳动者占有自己的劳动成果,消除了产生贫穷的社会根源,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得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幸福美好生活来源于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共享是渐进共享。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任务。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发展必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异”。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也是一个现实任务。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还比较大,对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社会凝聚力、经济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对此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有紧迫感,尽快努力加以克服。要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与现实性的相互关系,立足国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考设计共享政策,着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现实任务,急不得,也等不得,必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向着这个目标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完善制度,稳步朝着这个目标迈进。具体来说,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物质基础。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引领,必须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强劲内生动力。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渠道,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夯实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经济良性循环,要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用良性经济循环助推共同富裕进程。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要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就业是民生的根本,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经济增长是就业的引擎,要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企业是就业的载体,要着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发挥其就业主渠道作用。实体经济是就业的蓄水池,要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创业就是就业,要着力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健全统筹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鼓励返乡入乡创业。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确保高质量就业。创造公平就业环境,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实施体面就业,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优化收入分配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发挥分配的功能和作用。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收入分配制度是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优化收入分配制度有助于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有助于形成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动力。要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报酬及其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对于落实按劳分配原则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价值的实现形式,拓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鼓励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要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更加注重公平,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建立健全回报社会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向上向善、关爱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和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过程中,要做好分配蛋糕工作,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推动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公共服务政策制度体系。”“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重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不吊高胃口、不空头许诺。”教育、医疗、养老、保险、安居、救助、帮扶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民生保障与共同富裕息息相关,健全和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城乡均衡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养老服务体系。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统一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要着力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实现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全面对接,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城乡居民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完善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帮扶。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要着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厚植勤劳致富、共同富裕的文化氛围。着力弘扬诚信文化,推进诚信建设,营造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和睦友好的社会风尚。着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拓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行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制基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培育更加活跃更有创造力的市场主体,壮大共同富裕根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有序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对实现共同富裕的支撑作用。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规范平台经济治理体系,推动平台经济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加大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力度,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南开大学教授;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原刊于“红旗文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