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13|回复: 2

汉字发展的过程和方向-----续文1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8: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此出现了不断更新的“蛇蜕皮”现象。
历史上,汉字的发展变化,都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推动的。明朝以来,中国的社会就一直停滞在小农业经济的社会里。社会停滞了,社会对汉字楷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也就没有新的需求了,汉字体式也就没有发展的动力了,汉字体式也就不发展了。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在使用“楷体”和“宋体”。
由于汉字从“籀体字”到“宋体字”,一直保持“以字构字”的造字方式,构建出来的各种体式的汉字,都有如下的共同特性:
1、字体是方块形的,各字是互相独立的。
2、汉字的“体式”可以变化,但是在“合成字”上,具有“字义”提示作用的“意符”,保持不变。
3、字形直接表示汉语单词的词意,不能表示单词的读音;每个字的读音,是靠口传的。
4、字形单载,即“以形表意,意异形异,一意一字,一字一形、一字一音”。
5、不带语法。
6、可以用现有的独体字或合成字为构件,来构建一个新字。
7、可以适应汉语单词无限增多的需要,构建出无限的新字。
这7点也是从“籀体字”到“宋体字”的历代人们造字时所遵循的原则。所以,人们把从籀体字到宋体的各种字体都叫做“汉字”。因为各种体式都有这7点特性,所以,前后两种字体系统,可以互当“异体字”混用,从而能实现“无缝转换”。
字形单载和不带语法,这是由汉语的语法特性和单词特性能决定的;方块形的文字比线形文字识别率高。
汉字6次体式更新,都是由书写工具和载字材料的改进引起的,所以,并不涉及构字元件的更换问题,也不涉及造字方法的问题,也不改变人们的语言习惯和用字习惯。
由于前、后两种字体在转换期间,两种字体就可以互当异体字混用,由此就实现了“无缝”转换。这种“无缝转换”,自然会很顺利地进行。由于是“无缝转换”,所以,在转换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新、旧两种汉字的文盲了。但是转换以后,经过二、三代人以后,就会出现新、旧字体的文盲了。例如,现在认识楷体字的人,如果不查《大篆字与楷体字对照表》,就不能认识下面的这四个大篆字,
   秋收冬藏.GIF      是“秋收冬藏”了。
   新、旧字体转换,经过50年以后,就会出现旧体字的文盲,但是不会出现汉字文化历史断层。为什么?这是因为:
1、汉族还存在;2、汉语还没有变;3、国家政府不断修订《字典》,有新、旧汉字的对照表;4、各级政府的文书档案,都得到法定的保存;5、民间保存了大量的书籍和口头“传记”资料,等等。这样,就不会造成汉字文化历史出现断层了。所以,中国从来没有因为汉字体式的变更出现过历史文化断层。所以,虽然2000多年前的孔子,撰写的《春秋》和《诗经》等书,都是用“大篆体”写的,却仍然通过大篆---小篆---隶体----楷体---宋体字的依次传递誊写,流传至今。
汉字体式经过了多次更新,为什么新体汉字的发明人,很少有记载呢?
因为汉字的发展,一贯走的是“民间自由造字,官方收集整理、推广”的路子。在以往的历史上,每一种汉字体式的更新,一般都是先从民间开始的,都有一个“由渐变的改良变化,到质变的体式更新”的渐进过程。
“汉字体式”的改变,是广大的使用者为了便于记忆和书写,逐渐对现用书写工具进行改进和对“现用字体”的笔画形状或笔画数量,进行简化或者减少。于是就会形成一种与现有字体结构形态不同的“变体字”。开始是个别出现的,这些个别的“变体字”,通过人们互相学习、交流,与当时通用的字,互为“异体字”混用,自然地逐渐地传播开来。政府每隔1、2百年或更朝换代之后,就对民间增添的“新字”和“变体字”,进行一次收集,然后对其字体的形状和读音、含意,进行一次规范,使其系统化、标准化;定型后,出一本“字书”(字典),作为人们今后使用标准字体。
“变体字”,开始是不成独立系统的,是依附于既用字体系统的,是与“旧体字”混用的;后来通过国家规范、号召或者名人带头示范,使“变体字”的使用比例,逐渐超过“旧体字”的使用比例,逐步形成一个“新体字”系统,最终完全代替“旧体字”系统。这种“新、旧字体”的更替,是人们分散地、逐步地、“自然而然”地进行的。所以,无从确定具体的“新字”的开创人。所以历史文件上就无记载了。
  早在汉朝前后,就出现了中国与西方使用拼音字母文字国家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往的现象,有一些“胡人”还在中国做了朝廷的大官。
早在汉朝之前,就有人发现了两个汉字快读,就会形成一个新音,例如“皮(pi2)袄(ao3)”,说快了就成了“瞟(piao3)”。人们把这种“变音”现象称作“切音”。东汉人许慎编写的《说文解字》一书,里面给每个字的注音,就是采用“切音”法的。
敦煌石窟曾经发现一个署有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的南梁国(公元502—557年)的汉比丘守温的韵学写本残卷。上面记载了30个汉语声母的代表字:
唇音:    不芳 并 明           齿头音:精 清 从
舌头音:  端透 定 泥           正齿音: 审 穿 禅 照
舌上音:  知 彻 澄 日           清喉音: 心 邪 晓
牙音:   见溪 群 来 疑         浊喉音:匣 喻 影 
由此可见,“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国汉人和尚“守温”,已经发现了“汉语拼音原理”。
  历史上出现的上述两种情况,为什没有促成“表意”的汉字变成用“汉语拼音字母”组成的“纯表音”的文字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汉语为“语音多载”的语言,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义”的单词,如果用“汉语拼音字母”组成的“纯表音”的文字,就不能区分“同音异义”的单词了。
  为什么也没有发明一种汉语拼音符号,来取代“切音”注音法,来给汉字注音呢?更没有把汉字的“意符”和“汉语拼音符号”,作为构字元件,来构建一种“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来更新原先的“只表意不表音”的“汉字隶体系统呢?
这是由于中国从“秦朝(公元前221年)”到 “民国1949年”时期,一直停止在自给自足的小农业经济社会里,市场经济很不发达,市场竞争度不高,没有出现逼迫社会物质的生产者尽力发展科学技术,来提高物质生产了的强大的力量。并且,国家政府极度轻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极力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文人都以读书做官为目标,加之从汉朝到清朝,都是汉字保守者主导思想文化领域的。从汉朝开始,历代王朝,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都极力推崇保守复古派的祖师爷孔子,历代统治者从推崇孔子,延伸到编造“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谎言,再延伸到“厚古薄今”,再延伸到“敬畏文字”。因此,从政府官员到普通文人,就根本不会去想,要把“只表意不表音”的“汉字系统,改成“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
如果早在汉朝就把汉字改为用“汉字”的“意符”和“汉语拼音符号”,来构建一种“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从此就使汉字具有了同汉语同步发展的稳定性,也不会有“隶体”à“章草”à“真体”à“宋体”的逐次更替了。
日本国在中国的唐朝之前,没有表示日语的文字。到了中国的唐朝时期,日本国派人到中国的唐朝学了汉字,回国后,就用汉字来表示日语。而日语中,却同时存在着大量的“单音节单词”和“多音节单词”。单音节词,可以用一个汉字的字义来表示之;而多音节单词,如果用一个汉字的字义来表示,一个汉字就得读成多个音节,这样,就让人们很难学会;如果用两个以上的表意汉字的读音来表示日语的一个多音节单词的词意,就把这些汉字当作日语的“音节符号”来使用了。这些只起“音节符号”作用的汉字与表示日语单音节词的含意的汉字,混在一起使用,就使人们分不清哪个字是“纯表意”的,哪个字是“纯表音”的了。
日本留唐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留唐的学问僧“空海”利用中国“守温”和尚“的汉语拼音原理”。分别创建了汉字“真体”部件的“片假名” 和汉字“草体”部件的“平假名”。 “假名”就是日语的拼音符号。
这两种“假名”是一一对应的。为什么要有两种呢?并不是让它们像英文那样有大写和小写的作用。主要原因是:
因为“片假名”是借用汉字“真体”的部件。但是有时会出现与“真体字”的独体字相混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又发明了“平假名”。“平假名”,借用汉字的“草体部件”,这样就避免了与汉字真体字相混的情况。
“假名”用来表示日语中的“多音节单词”,“汉字”借用来表示日语中的“单音节单词”。这样,就较好地解决了把“汉字当做‘音节字’使用时,所造成的矛盾问题”。
当时的日本政府在全国推行了这种 “假名+真体汉字”,来表示日语单词的做法,从那时至今,日文就一直很稳定,并且日文文章表达日语也很简捷精确。
其实,日本还可以再进一步,只要把汉字的“意符”作“意符”,把“片假名”作日语的拼音字母,然后把二者组合成一个整体文字,来表示日语中的单音节词,日文就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文字系统了,就可以用日文的几百个元件,构建出无限的日文了。这样,就可以不用汉字了。省去了“训读汉字”的麻烦;在电脑上也无需带上庞大的汉字库了,无需使用汉字输入法了。
中国的文人,受封建保守思想和制度的严重束缚,两千多年来,不知变新,也不会变新。只会遵循“祖宗家训”沿老路蹒跚步行,就只会用“表意”的汉字“音译”外语单词。例如:“般(bo)若(re)”,就是印度文“佛经”上的一个词(含义是“智慧”)的汉字音译(其实,“音译”外语单词,是很不准确的,最多也只能达到近似音)。就不如日本人那样,创建一套“汉语拼音符号”来表示之或者造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之。近代中国的一些人,还是在用“表意”的汉字来“音译”外来单词。这样,就把“表意的汉字”变质成了“音节文字”(拼音字母文字的前身就是音节文字),这些只起“音节符号”作用的汉字,夹在“表意”的汉字中间,就使汉字出现了“歧义”,从而使汉字文章表达既啰嗦又不准确了。
中国在19世纪60年代以来,开展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拙劣的“洋务运动”,使汉语中的60%以上的单音节词被多音节词所替代,现代汉语中,70%以上的常用二音节单词都来自日本或欧美国家,这些二音节单词,大多数都是用常用汉字“音译”的。这样,就导致了70%以上的常用汉字出现了“歧义”。今天,中国的一些人又用汉字音译大量的英文多音节单词,甚至在报刊、杂志上直接使用英文缩写字母单词。由于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汉字的退化变质,直接导致了汉语的退化变质-----由单音节词为主的言简意赅的最先进的语言,退变为以多音节词为主的啰嗦冗杂又不准确的语言。
   出现这种情况,不能完全归咎于人们的“崇洋媚外”心理,根本的原因在于汉字楷体系统存在着不适应对外文化交流的天生缺陷。
整个汉字体系,历经多次体式更新,在体式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与之同时并行的还有一个造字方法不断增加的过程。为什么造字方法会不断增加呢?
原因是:每一种新的造字方法,都必须遵循如下原则来造新字:
1、符合当时正在使用的汉字体式。
2、字形单载。
3、整体美观、简练,容易辨认和书写。
不按此原则造出来的新字,是不会被大多数的人们认可和使用的。
在此造字原则的限制下,每一种造字方法,所构建出来的字数都是有限的,当到达极限时,这种方法就不可使用了。
然而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汉语新单词就会随之不断增加,表示汉语新单词的新汉字就必须不断地增加。这就逼着汉语人,必须不断想出新的造字方法,来扩建新字。
由于一直局限于直接“表意” 不直接“表音”的造字方法,所以,虽然想出了多种造字方法,但是,方法越多,对于汉字系统的“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的破坏程度越严重。
从“甲骨文”到“汉字楷体系统”的造字法,统计起来,主要有如下10种:
1、“因物写形法”:
在“甲骨文”体系中,就体现出对于有形的事物,用“因物写形法”造字,例如:山、 水  日 、月、鱼、虫、等等。这类字,在东汉许慎写的《说文解字》一书中,称为“象形字”。
“像形字”是从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的,仍保留着原始图画的影子。但是,如果没有人对这种字的含意进行解释,人们还是不能了解它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是不能让人“见形晓意”的。例如:“秉”----可以解释为“手握着禾的形状”,这当然是一种“约定的含意”;这种文字本身没有直接表示读音的笔画。这样一来,它的读音也是由人们“约定”的,靠口传的。所以,它的读音,是从外部附加上去的(即口授读音)。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直接表意,口授读音”。
2、“符号表意法”:
对于些抽象的概念,没有形可写,就任意造一个“符号”来表示之,这种造字法,许慎称为“指事”,确切的说法,应当叫做“符号表意法”。例如:上、下、一、二、三、本、甘、末、寸、朱、厶、甲、亦、大、小、色、等等。这类字,《说文解字》一书中,称为“指事字”。
“指事字”,也是“直接表意,口授读音”的。
3、变形造字法:
前人在创造“独体字”时,还有一种方法,可以叫做“变形法”。就是“一字变写成另一字,而读音相同”。
例如:“止”,把中间的长“丨”缩写为“丶”,把上边的“短横”,变写为“右挑”,把左边的短“丨”变写为“丿”,把下边的“长横”变写为“捺”。这样一变,“止”就变成“之”。其书写顺序与“止”相同。“之”意为“走路”。“之”,表示的是一个人在曲折的路上行,上面的点,表示的是从很远的距离看到的一个人头。
再如“走”字。“走”的本意就是在路上“跑”。所以,“走”字的上边部分,实际不是“土”,而是人迈开大步跑,两腿劈成一条直线了,所以成了“土”的形状;“走”字的下边的部分,实际是“止”字的变形----把左边的“|”变成“丿”;把下边的“一”,变成“捺”,成了“人”字形。
再如“至”字,是“走”字倒过来,又变写-----把“土”移到下边;“止”中间的长“丨”,变写成“一”;“人”变写成“左三角”;左边的“一”,变写成“点”,压在“三角的右端”。其书写顺序与“走”相反。走“(倒)到”了,即为“至”。所以,“止、之、至”在古代是同音字。
再如,“丸”是“元”的变写。把“元”的下横,缩小为“丶”,放到“丿”的中部,把“弯钩”的上端,接在“上横”右端。所以,“丸、元”在古代是同音字。
人们最先造出来的“像形字”和“指事字”和“变形字”,一般都是“独体字”。 所谓“独体字”,是相对“合成字”而言的。没有“意符”的字,称为“独体字”。有“意符”的字称为“合成字”。在“合成字”上,其中一部分称为“意符”,另一部分,称为“主部”。例如:潘,“氵”为意符,“番”为主部;厕,“厂”为意符,“则”为主部;翩,“羽”为意符,“扁”为主部;臭,“自”为意符,“犬”主部。“意符”和“主部”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这个合成字上是“意符””的,在别的字上,可能是“主部”。例如:射,“身”为主部,“寸”为意符;躺,“尚”为主部,“身”为意符;村, “寸”为主部,“木”为意符。
“独体字”,在结构上是无规则的,是没有、规律性的和标准性的。所以在读写时,是无规律可循的,只能死记硬背每个字的形状、含意和读音。
无限有形的和抽象的事物,就要创造无限的不同形状的“独体字”来表示之。但是,为了便于记忆和书写,每个“独体字”的笔画数量就不能过多。笔画不能过多,“独体字”的数量就不能无限扩展。这就与要表示的无限的事物,发生了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
人们想出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以“独体字”为基本元件,组建“合成字”,来扩展汉字的数量。用“直接表意,口授读音”的独体字,组建起来的“合成字”,仍然是“直接表意,口授读音”的字。组建“合成字”也如创造“独体字”一样,必须遵循上述“7条造字原则”。
在组构建“合成字”时,为了便于记忆,尽量做到按一个“组字法则”来进行。人们最先想到的“合成字”的组字方法,是“字义关联构字法”。于是出现了第4种造字的方法。
4、字义关联构字法:
具体做法是:为了尽量使“合成字”结构省简,就确定一些最简的“独体字”作为构建“合成字”的“基本元件”。例如:一、| 、丿、 人、厂、甲、乙、手、羊、犬、马、车、山、水、 日、月、色、白、黑、心、刀、衣 、等等。
然后,根据这些元件的本义或延义或象形寓意,把它们拼合成一个字,从而导出这个“合成字”的含意。这类字,《说文解字》上,称为“会意字”。
“字义关联构字法”主要有如下四种:
A、拼意法。
例如,用“不、好”两字的含义,拼合成“孬”字。用“不、用”两字,拼合成“甭”
字。
B、字义导出法。
例如:“女、子”相拥,为“好”;上小下大为“尖”; “意”---音从心出,表达的是心意;
“癔”----“意”被“病”包,就成一种精神病。
C、象形导出法。
例如:“出”,“屮(草)”从“凵(坑)”中上冒。“閂”,“門”中的“一”,形如一条木棍,两扇门板,用木棒连起来,门就閂住了,开不了。
D、行为导出法。
     例如:“泵”---石头掉到水里,就使水上扬。
用“字义关联构字法”构建的“合成字”,如果逆导起来,其结果一般就不是唯一的了。例如:用“出”表示“远山比近山更高”的意思,也能说得通的。所以,“字义关联构字法”构建的“合成字”,所表示的含义,还是靠人们“约定”的。如果事先不记住它的“约定含义”,还是不能知道它的准确“字义”的。
按照“字义关联构字法”构建的“字义关联构字法”,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因为这类字的组成元件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字义”的提示作用,所以,人们读、写起来,就感到比较容易了。
但是,社会是永不停止地的向前发展的,新事物是永远不断地出现的。由于“组字元件”数量是有限,所合成的字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新事物不断出现,这种“字义关联构字法”所造出的字的数量,达到极限了,就再也不能涵盖新出现的事物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逼着人们另想新的构字方法。于是出现了第5种造字方法。
5、意、音结合法:
这种新的构字方法,是用两个已有的“独体字”或“合成字”,组合成一个新字。与“字义关联构字法”不同是:让其中的一个“元件”起到提示该“结合字”的字义的作用;让另一个“元件”表示(间接的)该“结合字“的读音。 “意、音结合字”的字义,是由该字的整体字形来表示的。
在组建“意、音结合字”时,如果出现“同音异义字”,就用如下两种办法来区别的:   
A、表音部件相同时,让提示字义部件不同:
例如:雚、灌、罐、觀、瓘、鹳、懽、礶。。。。在这些字上,口授读音的“部件”都是“雚”; 提示字义的部件分别是“水、缶、见、玉、鸟”。就“表音”这点看,这就形成了一个“雚音字族”。
B、提示字义的部件相同时,让表音部件不同:
例如:枝、栀、椥。这些字的“意符”都相同,都是“木”;“表音部件”分别是:支、巵、知。就“表意”这点看,这就形成了一个“木义字族”。
由于“意、音结合字”具有字族特性,在字族范围内,具有规律性,这就减轻了人们记“音”的难度。所以,比“意、意结合字”更优越。因此,一些“意、意结合字”,后来也被改成“意、音结合字”了。例如“射”,在“大篆体”时,是“弓、手”合成的,到了“小篆体”时,改成“身、手”合成的,读音从“身”。
射字体式.GIF
这类合成字,《说文解字》一书中,称为“形声字”。
“意、音结合字”,仍然是间接的(靠口传的),表音的元件,在口传期间,由于各个地方语言的不同和历史的变迁,会发生讹变,所以,表音的元件,对于字的读音是没有固化作用的。
例如:“沔、湎、渑”,这三个字,在造字的当时,“丏”、“面”、“黾”是同音的,读音可能都是“mian3”;但是,到了今天,《新华字典》中,“丏”注音为mian3,“面”注音为mian4,“黾”注音为min3。这样,在今天,“面、黾”对于“湎、渑”来说,就没有标音的作用了,只剩下字形的不同,用来区分字义的作用了。
这种用“意、音结合法”造出来的字,又形成一个字类,单看这一字类,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由于,这种组字规则冲破了“联想构字法”的狭小圈子,在基础元件字和其他字中选择构字部件,所以,就为构建新字开辟了更广的数量空间;同时,又具有“意、音”双提示功能。因此,用“意、音组合法”造的字,就比用“字义关联构字法”造的字数更多,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使汉字的新加数量与新词出现的数量,保持平衡的状态。
还有同时使用“字义关联构字法”和“意、音结合法”构建出一个“合成字”的方法。
例如:“搧”----手摇扇子,读音同“扇”。“晴”---青天有日,读音同“青”。
6、切音结合法:
所谓“切音”,就是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去拼第二个字的韵母,得到一个新音,新音的声调,同第二个字的声调。例如:“娘niang2”-----读音是“女nv3”“良liang2”的切音(niang2),
含意是“女”“良”的意、意结合。再如:“缫sao2”----读音是“丝”“巢”的切音。“臻zhen”------是“至”与“秦”的“切音结合字”。
7、意、符结合法:
让“意符”起到“字义”提示的作用,让别的部件,只当“区别符号”来使用,以便从字的整体上,与别的字区别开来
例如:“淦(gan)”---水入船中。这个字的左边的元件“氵”与该字的字义有关联;右边的元件“金”与该字的字义、字音都没有关联,只起“区别符号”的作用。
8、音、符组合法:
让“表音部件”起到间接“表音”的作用,让别的部件,只当“区别符号”来用,以便从字的整体上,与别的字区别开来。
例如:“佖(bi)”---意为铺满。这个字右边的元件“必”,表示该字的读音;左边的元件“人”,与该字的字音、字义没有关系,只起“区别符号”的作用。
这两种新的构字法,又为汉字数量的进一步增加,开拓了很大的空间。这类字,只有“意”的提示功能或只有“音”的提示功能,比具有“意、音”双提示功能的字,难记了。
过一段时间以后,随着汉字数量的再度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以上8种造字法也出现了局限性。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现有的一切独体字和合成字,都当成新字的“构字元件”,元件原先的“表意”、“表音”功能都不用了,只用其字形,把它们当作一种纯粹的“符号”来组合成一个新字。这类字,只遵循“以形表意,一字一意,意异字异”的法则。于是出现了第9、10两种造字法。
9、符、符结合法:
例如:“岂”(读kai3或读qi2)---“山”、“己”两个元件,既不表示“岂”字的音,也不提示“岂”字的意,在这个“岂”上,纯粹就是两个“符号”。再如,“圁(yin)”--- 一条河的名,“囗”、“言”都是纯粹的符号。
这类“符、符组合成字”,从整体上看,就是一个纯粹的孤立的符号,没有帮助记忆的规律线索可循,也与事物的外形或内涵没有关联,必须逐字死记硬背。这样造字,好处是可以造出更多的新字来。
10、位置改变法。例如:“音、昱”,“案、 桉 ”。
    部件部变,只是结构位置变了,读音和含义就全变了。
由于“独体字”的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可创建的不同字形的“二字合成字”也是有限的,当达到极限时,再创建新字时,就得用三个独体字来构建了,于是就出现了“三合一”字,“四合一”字,“五合一”字。。。。。。。。三体以上的“合体字”,在结构上更是没有规律性了。
以上10种构字法,构建出了10种字族,但是,不是所有的字族内部,在结构上都是有规律的。例如:把“日”放到“立”上,为“昱”;放到“立”下为“音”,读音和含义全变。而把“我”放在“鸟”的左边和“鸟”的上边,读音和含义却不变。“雁”也可以写成“鴈”。
这样以来,在汉字整体系统中,多个字族,混合在一起使用后,就如一个国家有多个国王一样,“政出多门”,就使整个汉字体系就失去了统一性和规律性了,使人不知道该按哪种构字规则识读汉字了。
同时,由于采取“以字构字”的扩字方式,就导致随着字数的增加,新造字的笔画数量也随着增加,书写难度随之增大。
除此之外,由于汉字在使用方面的各种错误情况的历史积累,使今天的汉字楷体系统出现了如下7种混乱情况:
a、一字多义。例如:打枣,打水,一打铅笔。这三种情况,都用同一个“打”字,但含意完全不同。
   再如:“经纬、三字经、经济、经营、经过”,这5个合成词里,“经”字的含意,完全不同,相互之间,根本没有近义关系或延义关系。
以上两例,“打”、“经”的用法,完全是“借音表意”的做法,即把“表意”的汉字,当作“音节文字”使用了。这种“借音表意”的做法,与汉字“以形表意”的原则,是相悖的,扰乱了字体系的统一性。
b、一字多音又多意。例如:“单”字,有4种读音四种含意:单(dan)独,单(shan4)县,单(chan2)閼,单(dan4)厥心。
c、一字多调多意。好(hao3)人,爱好(hao4);缝(feng2)衣,裂缝(feng4)。再如:“看”。读“kan4”,是视的意思;读“kan1”,是守的意思。
d、形声字,大约占汉字量80%左右,但是很多字却不按“标音部件”读音。如:且(qie),狙(ju),蛆(qv),祖(zu3)。
e、一意多字。例如,“按”、“摁”、“揿、扲、搇”都是“按”的意思。这是由方言的不同,导致的“同意不同字”现象。
f、为了音译外语单词的近似汉语的声音,就把“表意的汉字”当作“音节符号”使用,使汉字完全失去了本来的含意。例如:“(作)秀”、“色拉(油)”、“克隆(羊)”,这三个英、汉混合的“词”上,秀、色、拉、克、隆,完全没有了汉字的本意,成了英文单词的一个“音节符号”。
g、因为“提笔忘字”或因为忌讳,而写错和找别的字代用,导致出现了一些“异体字、假借字、通意字”。 例如:“渐”字,读音和含意有四种-------逐渐(jian4);东渐(jian)入海;湛渐(通“潜”字,读音为qian2);渐渐(同“巉”字,读音为chan2)之石。再如:“龚”通“恭”;“骏”通“峻”;“粥”通“鬻”等等。
这7种混乱情况,更搅乱了汉字体系,加大了汉字难学的程度。
上述多种造字方法所造出的字类混合使用,再加上这7种混乱情况,就使汉字体系,变成一个无统一性、无规律性、无标准性、无规范性的杂乱无章的“符号堆”了。除了构字方式多元化和用字方式混乱造成了无规律外,在汉字的结构布局上,也是无规律的。例如,同一种笔画,同一种部件,在不同的字上,其长短、粗细,安装角度、延伸角度,与别的笔画之间的间隔,等等,都不相同。这种情况,就使汉字在结构上没有了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所以,汉字不论在整个体系上还是在单个字体上,都是没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如果按汉字的“意符”来分类,大体可以分为200多个“字族”。但是,这些字族之间,关系都是离散的,所以,不成体统,无规律可循。
汉字,从“甲骨文”到“宋体字”的所有体式的汉字系统,在今天的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呈现出很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4大缺点:
1、以字构字,导致新字的笔画数量不断增多。
汉字,除了少数200多个“独体字”以外,其他的都是合体字。这些合体字,都是采取“以字构字”的方式来构建起来的。因此,随着新字数量的增加,新字的笔画也随着增多,单字笔画越多,其学习难度越大。
2、汉字楷体系统,在单字上和整体上,都没有“统一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
因为:每个汉字都是用如下10种笔画构建的;
10种笔画元件的键盘代码.GIF
因为,每个汉字有都是“二维结构”,构建汉字的10种基本笔画,在各个汉字上,其粗细、长短、摆布角度和笔画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相对位置、等等,都不一样。所以,在单字结构上是没有“统一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
又因为,采取“以字构字”的方法来扩建新字时,每一种构字法则所能构建出来的字数都是有极限的,而汉语新单词的增加是无限的,因此,就不得不使用多种不同的构字法则,来构建更多的汉字,以满足汉语单词不断增加的需求。每一种构字法则,就形成一种具有一定规律的字族。于是就出现了多种字族:“因物写形族”、“字义关联族”、“意、音结合族”、意、符结合族、音符结合族、。。。。。。。但是,这多种字族混合在一起使用,就使汉字系统,在整体上,陷入了“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使整个系统失去了“统一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 所以,人们在读写汉字时,就没有规律可循了,就不能“学少知多”了。
3、每个字都只能直接表示汉语的“词意”,不能直接表示“词音”,读音是靠口授的。
4、在汉字系统中,还有很多“一形多义字”、 “一形多读字”、“异形字” 、“异体字”、“假借字”。这些,都违反了“字形单载”的造字、用字的原则。
因此,致使学习汉字的人们,只能死记硬背每个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这样就使汉字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
这4大缺点,对中国的发展进步,在很多方面都起了很大的负作用。现在例举最主要的九点如下:
一、由于楷体汉字没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教师只能令学生逐字“死记硬背”每个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布置的写字作业,有一个字写错了,老师就就令学生再写10遍;10遍写不对,就令他写再50遍。要学会2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一般都需要10年的时间。这样,汉字就成了中国的少年儿童的沉重负担。
二、“以单音节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汉语,是人类语言发展的第三阶段的先进语言,是世界上最易学会的语言。但是,在文字环境里,汉语必须汉字的支持;汉字的难学,淹没了汉语的易学性。所以,对于脱离汉语语言群体,只通过学习汉字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就感到学习汉语,如攀登喜马拉雅山一样艰难。
汉字、汉语不能被外国的广大民众很快学会。反作用于中国,给中国带来的严重损失比外国人的更大百倍。例如:
中国不得不进行全民普及英语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进行英语教育。这样,中国的学生头上有增添了一座“英语大山”。
这就使中国的少年儿童的头上同时压着两座大山,成了世界上最累的孩子,快乐的童年变成了辛苦的童年。
中国的出口产品的包装、说明书,不得不附写英文。
中国卖给外国的机器说明书和操作显示屏,不得不使用英文。
中国购买外国的先进的机器、仪器和军事装备,不得不重新改装,以便把外文信息转换成汉字信息。
中国不得不每年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外国开办“孔子学院”,来教外国人学习汉字和汉语文化。中国人在国际上发表文章,不得不用英文。
自1995年以来,在贸易全球化和电脑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的冲击下,中国人出于对实际利益追求的需要,重视英语、轻视汉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青年人的汉语文水平,急剧下降。
三、汉字由于不直接表音,汉字对汉语没有固化作用和传播作用,不能实现汉字到哪里,“标准的汉语”就到哪里。虽然60多年来,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推广“普通话”,却至今也没能把“普通话”普及到每个普通民众。至今还有几亿的普通大众不会说“标准汉语”。这几亿人,就不能利用电脑实现“汉语-----汉字”的互相转换;也不能用“标准汉语”指挥机器人。
四、由于汉字系统违反了“字形单载”的造字、用字原则,导致今天的汉字文章,表达不精确。在国际上发表汉字文件,还必须带上法文附件,来作注释。由此严重降低了汉语、汉字的国际地位,被外国人误认为汉语汉字是世界上落后的语言和文字。
五、因为“汉字楷体系统”没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所以就不能用其“构字元件”作为电脑的“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所以,即使中国有了同美国一样的制造电脑中央控制器芯片的技术能力,也还是不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纯楷体汉字代码的电脑信息系统”。
这样,中国的电脑信息产业,就只能成为美国的电脑信息产业的附庸。
中国成为美国的电脑信息产业的附庸,绝对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样,“与国际接轨”,搭上了美国发展的便车。而是套上了美国的“绞索”。
中国的电脑、手机、通讯设备、自动控制设备、测试仪器等等的“制造厂”,都成了利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零件的“组装厂”,遭受人家的制约和任意宰割。每年仅仅芯片进口的总金额,就超过进口原油的总金额。在软件方面,全部都是用英文代码编制的,软件的专利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额。中国的楷体汉字信息,就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成为英文信息的附庸,以美国ASCII码为基础的信息机器设备,中国使用得越多越广,美国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绞索就越牢越紧。
从1983年以来,中国的各种用电脑控制的机器设备和通信设备、大小电脑网络等等的操作和应用程序,全是美国的(ASCII码)。所以,中国的最关键的第5国防空间(信息空间),被美国占领了,中国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今天,电脑信息问题,成了中国安全的短板。
美国在20年前,就成立了“网军司令部”,组建了几万人的“电脑网络作战部队”。中国所有使用美国电脑的领域和部门,都会随时遭到美国網军的监控和“遥控信息炸弹(遥控电脑病毒)”的攻击,这种攻击,在今天中国在一切领域和部门都使用电脑网络的情况下,其破坏力远大于“氢弹”。
六、在美国电脑上,不能用汉字的构字元件来随机构建出无限的汉字,只能让电脑带上
几万个整体汉字的“汉字字模库”,然后通过英文代码,编制调取整体汉字的程序,从汉字库里调取整体字。这样,汉子信息,就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只能成为英文信息系统的附庸,受制于英文信息系统。并且,因为采用从字库里调取正字方法,而汉字数量是无限的,永远收集不全,所以,有些需要的汉字,当字库里没有存入时,就用不上了。调字时,还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码字”,从而降低了人工选字的速度,也容易选错字。
七、自从中国使用了美国电脑和加入美国的世界互联网后,电脑的“汉字字模库”里的任何一个汉字的变动,都会影响汉字库的使用统一性。于是,中国就制订了一个强制标准,名字叫做《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即“汉字编码字模库”,称为“汉字中国标准”。为了统一国际上的使用,美国牵头,又制订了一种《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如果一个新的汉字不在“国际标准”里,就不能让世界上任何一台“美国制式”的电脑使用,人们也不承认这个字。所以,中国的“汉字国家标准”就被“汉字国际标准”替代了。
在这个“国际标准的”控制下,中国人的“汉字库”,中国人说了不算了。中国人要在汉字库里添加一个新造汉字,就必须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汉字工作组ISO/IEC/JTC1/SC2/WG2/IRG ,提交申请,然后IRG接受中国《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未编码汉字的编码请求,并给定一个编码位置,并报告WG2,然后再逐步进入SC2-- JTC1-- IEC—ISO审批、重新制作一套程序。新的一套程序做成以后,如何迅速推行并非易事。因为实行新的一套程序,以前的各种字体字库、各种字典教材都要作废,许多人名和地名都要修改,数以亿万台的电脑、打印机、手机、扫描仪以及与汉字相关的操作系统、输入法、数据库、办公软件等都要修改。再加上贸易的全球化,很多市场上与汉字处理相关的国外电子产品也都遇到这样的统一性问题。所以,这一添字过程,不是简单地、轻易地就可完成的,而是很麻烦的,而且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的。
因为向汉字字模库添加一个新字如此复杂,就导致中国的普通民众,不能随着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新的汉语单词,及时创建一个新汉字来表示之。当引进一个外语单词时,也不能随时创建一个新字来表示外来单词的词意。要想为适应社会的新需要而升级更新整个汉字楷体系统,就更难办了。这就使汉字陷入了僵化状态。所以,近来,对于外来词汇,当没有相应的汉字词汇或语句进行“意译”,又不能当即造个新的“楷体汉字”来表示时,就只好用现有的汉字进行“音译(近似的)”或者直接使用英文单词,不会英文的网民,还自创了“黑话”般的“网络语言”。而“音译”外语单词的汉字,就把“表意的汉字”变质成了“音节符号”。这些只起“音节符号”作用的汉字,就使汉字出现了“歧义”,也严重地破坏了汉字楷系统的统一性,从而使中国的汉字文章,越来越不精确,汉字文章,成了中外文字大杂烩。使广大普通民众,连普通报纸、杂志上的一些文字也看不懂了。中国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的高低,不被大学看重了,出现了有些大学招生,英语必考,中文免考的现象。这些情况,将促使汉字、汉语逐渐走向僵化、退化、变质、消亡的深渊。
八、人类制造动力机器,实现工业化革命,是为了延伸体力;制造电脑,实现信息化革命,是为了延伸脑力。所以,电脑是“智力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解决人脑很难解决的问题的,写文章或作统计,仅仅是电脑的次要功能。英文代码的电脑,使美国的小学生都会编制应用程序,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
由于中国今天不能制造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代码的电脑”,只能使用美国的电脑,所以,绝大多数的不精通英文的汉语人,在英文代码的电脑上,就不会用英文编制电脑程序,随时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了。这样,中国的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在美国的ASCII代码的电脑上,既得不到电脑的根本的好处,也发挥不了应有的编程才能。阻碍了中国大众创新潜力的发挥。相当于买了一匹千里马,不会骑,只能当毛驴用了。
九、汉字的难学和汉字文章表达不精确,又缺少汉字代码的电脑网络的助力,就使汉语、汉字、汉字文化的在今天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不单导致中国要为此付出巨大的经济成本,也严重降低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地位。
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关系到中国的基础教育、电脑信息产业建设、普通话推广、对外文字使用等等方面。这4大缺点,让中国每年枉费资金万亿元,不单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现代化、信息化的建设和对外交流,也严重损害着国家和民众的各方面的安全,也危及到汉语、汉字的存亡。
如何克服汉字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呢?
在继续使用汉字楷体系统的情况下,不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是不能完全彻底地克服的。因为这4大缺点,是汉字楷体系统固有的。因此,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创建一种完全彻底地消除“楷体汉字系统”的4大缺点的“新体汉字系统”,来替换“楷体汉字系统”。
但是,并不是随便拼揍一个“符号堆”或者借用外国的文字系统,就能成为替换“楷体汉字系统”的“新体汉字系统”的。能够替换“汉字楷系统”的“新体汉字系统”,必须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长远的前瞻性。所以必须符合如下8项要求:
1、新体汉字系统,是从“楷体汉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楷体汉字系统”的“升级版”,这种“升级版”,继承了楷体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旧体的一切缺点。并且,不违背广大民众的原先的读、写习惯的,以汉字为基础的一切优秀的文化特产都能保持和继续发扬下去;也不会给国际汉字文化圈的人们带来不便。
2、“新体汉字系统”能与“楷体汉字系统”实现“无缝转换”;不能“无缝转换”,就转换不成。
所谓“无缝转换”,就是新旧两种字体,在转换过程中,能够互当“异体字”混用。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缝隙”;也不会在转换过程中出现“新旧字文盲”和“文化断层”;转换的经济成本也很小,国家、单位和个人,都能轻松承担。
3、是表示汉语“单音词”的最佳文字体式,能与汉语单词,实现完全地匹配:
能够通过每一个“字形”,直接地表示出每一个汉语单词的唯一“词意”,确保不违背“字形单载”的造字、用字原则。这样,就能使汉字文章具有“精确、简捷、丰富”的特性;并且能通过“字形”,拼读出该字的读音,能实现“新体汉字传到哪里,标准的“汉语”就能传到哪里。
能够适应汉语单词无限增加的需要。当出现的新事物而造出一个新词或引进一个外语单词时,能够当即造出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之。并且能够让别人“见字晓音”和通过使用这一新字的书面文章,理解这个新字的含义。从而实现汉字数量的无限扩展。
4、字形必须是“方块形”的,而且笔画少、结构简单,字体清晰美观,最容易辨认;既能便于人工书写,也能便于机器用几十个元件来构建无数的汉字。
5、在整个文字系统上和单字的“结构”、“表意”、“表音”上,都具有“系统性、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所以, 能让人们学习起来,有规律可循,能够达到“学少知多”, 同汉语一样易学。儿童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由其父母顺便就能教会读、写新体汉字。学龄前,就能阅读报刊。从而使中国永远彻底地消除了汉字文盲。
6、能让电脑用这种新体汉字的基本元件,作为“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从而使中国创建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代码”的电脑信息产业体系。并且,汉字代码的电脑信息系统的性能,比英文代码的电脑信息系统的性能优越得多。
在汉字代码的电脑上,不需要背负巨大的“汉字字模库”,只用几百个构字元件,就能构建出无限个新体汉字;并且能够实现新体汉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不会出现“重码字”,也便于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从而让使用电脑的普通大众,用汉字作为电脑的指令代码,编制电脑的各种程序,让电脑帮助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难题。这样,就能实现汉字与电脑之间进行“双向交流”----电脑组建汉字;汉字编程指挥电脑。从而让普通大众能够利用上电脑的最根本的功能---通过编程处理问题。这样,电脑的根本功就能得到充分使用了。
7、在汉语没有发生本质性的转变时,其体式、功能和优点都能保持稳定,不会因为字数的无限增加而导致文字系统毁坏和文字性能的退化、变质。
8、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工具的改进或社会制度的改革,都必须通过“利益”和广大群众的自愿这两关,否则,再先进的东西,都实行不了。所以,要把“汉字楷系统”升级更新为“新体汉字系统”,就必须达到:
(1)、必须让“新体汉字系统”,在理论上立得住。
(2)、必须让全体普通大众学得快、用得方便。能够与“楷体汉系统” 实现快速地转换。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学会新体汉字的时间,不超过4个课时。
也能让世界各国的非汉语系的广大普通民众在60天左右学会2000个常用汉字。
(3)、必须在经济效益上,实际可行。
与“汉字楷体系统”转换的经济成本极小,个人和企业、政府都能轻松地负担起来;转换后,能让与“新体汉字系统”相关的机器制造工厂和商品经营企业,有利可图。转换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使用楷体系统时,提高百倍以上。因此,就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自愿认同和使用。
  按照以上8条要求来衡量“汉字拉丁化”之类的替换汉字楷系统的方案或者“汉字形声字扩展版”之类的替换汉字楷系统的方案,显然都不合格,实践也证明根本行不通。
符合以上8条要求的能够替换“汉字楷体系统”的“新体汉字系统”,在“汉语拼音方法”没有发明之前,是创造不出来的。而在中国已经普及了“汉语拼音方法”的今天,就有了把“直接表意,间接表音”的汉字系统,改为“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的可能了。于是,“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必然的出现了。
按照上述8条要求设计的“新体汉字系统”方案如下:
把以前的各种体式的汉字系统的传统的“以字构字”的方式,改为“以元件构字”的方式。
构字元件是:汉语拼音的“声母符”、“韵母符”、“调符”和“意符”、“区别符 ”。这五种元件的笔画形态,全是楷体式的,并且达到:形态最美,结构最简。可以构建出无限个方块形的美观的新体汉字。
“声母符、韵母符、声调符”,三者结合在一起,称为“音符”,能够拼读出每个新体汉字的读音。
“意符”,起到区别“同音异义词”和提示字义的作用。   
“区别符”,是为了把同“音符”、同“意符”,而含意不同的字区别开来。
每个新体汉字的字义,是由该字的整体形状表示出来的。
以今天汉语为基础建立的新体汉字系统,可由汉语拼音的26个声母符、36个韵母符,1个孤音符,6个(其中阴平为空)汉语调符,367个意符,27个区别符,总共463个,构建而成。
声母.GIF
韵母.GIF
4、意符表:
意符命名规则.GIF
意符表1.gif 意符表2、3.GIF 意符表4、5.GIF 意符表6、7.GIF 意符表8、9.GIF 意符表10、11.GIF

5、区别符表:
区别符号表.GIF
二、新体汉字构字规则:
构字规则1--7.GIF 构字规则8--16.GIF

建立中国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的方法:
一、把构成新体汉字的“声母、韵母、调符”和构成新体汉字“意符”、“区别符”的“点、横、竖、撇、捺、挑、趯、啄、折、弯”元件,设为电脑的“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共78个。
新体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表1.GIF 新体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表2.GIF

二、以上述“标准代码”为基础,建立“意、音双表新体汉字键盘”。其示意图如下:
新体汉字键盘示意图.GIF
三、制造支持上述“控制码”、“字符码” 和 “新体汉字键盘”的电子芯片。用78个键盘代码随机组建任何新体汉字,并用新体汉字编制电脑操作程序和应用程序。
这样,就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的纯汉字的电脑信息系统”了。
在新体汉字电脑上,用键盘组建新体汉字的方法,可以有如下3种:
第一种组字法:
在新汉字代码的电脑上,用笔画和拼音字母组字的方法.GIF
此种组字方法,只用“新体汉字”的“字符码”,无需另建“组字元件库”,就能构建无限的新体汉字。但是,要逐笔构建区别符和意符,这就导致组字速度较慢。
第二种方法:
在新汉字代码的电脑上,用意符和拼音字母组字的方法.GIF
这第二种方法,是把“区别符”和“意符”都作为一个整体调用的,从而使组字速度比第一种组字法快了一些。但是,必须增设“区别符、意符库”,并且使造字极限受到“库”的局限。
第三种组字法:
用音符组件(由声母、调符和韵母构成)和意符组件(由意符和区别符构成),来构建新体汉字。
在新汉字代码的电脑上,用意符组件和音符组件,组字的方法.GIF
这第三种组字法,采取了调取“意符组件”和“音符组件”方法。从而使组字速度比第二种组字法快了一些。但是,必须设置一个存储了几千个“意符组件”和“音符组件”的“组件库”,并且造字极限受到“库”的局限。
在目前中国还没有创建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信息电脑系统”,使用的全是美国电脑的情况下,如何在美国电脑上,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的组字元件,构建每个“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呢?
步骤如下:
设定新体汉字键盘代码与英文键盘代码的对应关系:
新体汉字元件键盘名,中英对应表.GIF
第一种组字法:
在英文代码的电脑上,用意符和拼音字母组字的方法.GIF
第二种组字法:
在英文代码的电脑上,用意符组件和音符组件组字的方法.GIF
这第二种组字法,组字速度比第一种组字法快些,但是很大地增多了“组字元件库”中的组件的数量。也不能无限地组字。
以上两种在英文电脑上组建新体汉字的方法,仅仅解决了新体汉字在英文电脑上的组建问题。由于都是通过英文代码,来组建新体汉字的,所以,新体汉字的信息,还是依赖于英文信息系统而存在的;因此,还是不能用新体汉字来编制电脑程序,从而不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信息系统”。
新体汉字键盘和英文键盘组字举例:
新体汉字实现了汉字规律化.GIF
最后作如下五点说明:
(待续)


新体汉字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表1.GIF
朝字体式.GIF
创建新体汉字,表示外来单词.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8: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文)
一、采用上述方案所建立的这个“新体汉字系统”比“汉字楷体系统的”优越的主要点是,改变了
汉字以往一贯使用的“以字构字”的传统方式,而采取了“用元件构字”的方式。所构建出来的新体汉字,在“表音”上,实现了“读写一致”,即字怎么读,字上的拼音元件就怎么写;见到字上的拼音元件,就能拼读出字的“读音”。“意符”能提示每个字的含义,每个字的含义,是用每一个字的“整体字形”来表示的。所以,这种“新体汉字系统”,可以叫作“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
二、在今天汉语的“音素”和参考《康熙字典》而确定的“意符”的范围内,可以构建5700万多个新
体汉字;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汉语“音素”也必然随之增加,“意符”也必然随之增加,所以,构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元件也会相应地增加,那么,可以构建出的新体汉字也会随之增加。所以,
它能永远适应汉语新词无限增加的需要,构建出无限的新字。
三、这种“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是从“楷体汉字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楷系统的“升级版”。它继承了楷系统的一切优点,克服了楷系统的一切缺点,具有了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既便于人的记忆和手写,也便于机器处理,并且能与“楷体汉字系统”实现“无缝转换”,完全适应中国现代化、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四、从历史上看,汉字系统的体式更新,一直是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同步进行的:
中国在部落酋长国时期的结绳记事或图符记事的方法,到分封领主制国家时期(夏朝),就不适应了,于是就出现了刻划文字---甲骨文;到周朝后期,刻划文字就跟不上社会需要了,于是人们用竹棒蘸颜色水书写文字,于是甲骨文被升级为“篆体字”;篆体字比较复杂难写,竹棒当笔也不便于提高书写速度。到春秋战国时期,篆体字和竹笔又跟不上社会需要了,于是人们有发明了“毛笔”,并且对于篆体字作了很大的简化,于是将篆体字升级为“隶体字”;到东汉时期,隶体字也跟不上社会需要了,于是人们又对隶体字的笔画结构进行改进,由此使隶体字升级为“章草体字”和“草体字”;章草字,草体字,不够规范,不便于广大普通文人們的通用。到了唐朝时期,国家政府就对章草字体作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于是就使“章草”升级为“真体字(楷体字)”。到了宋朝初期,用毛笔手写文书,又跟不上社会需要了,人们于是发明了“刻板印刷”,适应刻板印刷的需要,刻板工们又把“真体字”改进成“宋体字”。
这次更新,主要是为了提高和增加汉字适应中国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所需的新的功能。
这次更新,仍然与以前的6次体式更新一样,是汉字体式发展的继续,可谓“第七次体式更新”。但是,与以前的6次体式更新不同的是,这次的体式更新,不仅是汉字体式的又一次正常的升级转变,更是一次根本性的转变:由以前的“以字构字”到“以元件构字”的转变;由以前的“口授读音文字”到“直接拼音文字”的转变;由以前的“无系统性、无规律性、无标准性、无规范性的文字”到“有系统性、有规律性、有标准性、有规范性”的转变。
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外因是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为这次转变提供给了必要的客观条件:1、知识和技术。2、社会发展需的逼迫;而内因是“汉语”本来就具有让汉字,在一定条件下,最终发展成“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的性能。
五、把目前的“汉字楷系统”升级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能完全彻底地克服“汉字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和由此导致的一切负作用,从而引起多方面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现在例举13个方面如下:
1、“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是由“构字元件”,按一种的构字规则构建起来的。所以,整个新体汉字系统,在结构上和表音上,都具有“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并且具有“字义”的提示功能和“拼音”功能。所以就能够让学习者“学少知多”,不必死记硬背每个字的“字形”、“字音”和“字义”;又因为结构简单,笔画较少,便于书写。汉语人只要学会了几百个构字元件和构字规则,就可以读、写任何新体字了。因此,汉语人在家里的日常生活中,就能教会儿童识读新体汉字,学龄前就能读书看报了。这将使汉语圈的人们在任何困难的环境下都没有“文盲”,新体汉字可以成为“无文盲文字”。 今天压在中国儿童心头上的“汉字大山”,就完全消失了。
因为新体汉字能使儿童在学龄前就能读书看报了,所以,当中国创建出“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系统”以后,凡是认识新体汉字的人们,就都会使用汉字代码的电脑了。所以,将会有大批的人,利用电脑提供的科技资料和公共科学实验基地,自学成材。从而使全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大大提高。那时,中国也会出现极低学历的高尔基、爱迪生式的文学家和发明家。也将引起现行教育模式的重大变革。也必定使中国的地区文化差别和经济差别大幅度地缩小;也会使社会上的人才结构,自动保持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匹配,让中国能够长期保持领先世界的地位。
2、由于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所以,少年儿童在接受启蒙识字教育时,学习新体汉字的过程,也能同时得到科学思维和按规律做事的品格培养:
通过学习分解新体汉字的组字元件---学会“分析”。
通过学习汉语拼音方法-------------学会“综合”。
通过学习“意符”的分类-----------学会“分类与比较”。
通过学习组字规则-----------------学会“按规律做事”。
通过组建新体汉字的实际操作,-----学会“推理”。
当学会了一些新体汉字后,就会初步认识到,新体汉字是有一种规律的,是可以按这种“规律”识读和书写任何新体汉字的。也认识到读、写汉字,必须按读、写汉字的规范和标准来做,才能学得又快又好。由此,在识字启蒙教育中就打下了科学思维的基础;就会形成追求科学思维和追求按规律、规则办事的优良品格,这就为他们以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可以构建出无限个不“重形”的新体汉字;二是新造字的笔画数量,不会随字数的增加而增加。
    新体汉字的这两个的特点,就能够使得新体汉字可以长期地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保持长期稳定。这样,就省去了像今天在汉字楷体系统下的不断“规范”汉语、汉字所用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了。
4、由于“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构字无限,所以,就能适应汉语无限的造词能力。只要出现一个新的汉语单词或者引进一个外语单词,就能随时造出一个新的汉字来表示之。
这样,就能保证永远不违背“字形单载”的造字、用字规律,从而保证了汉字文章表达“准确、简练、丰富、精彩”传统优点。
   在此,有人会担心:如果人人都能自由造字,新造字会不会发生无限地膨胀?谁能记住几千万的新造字?一个人用自己新造的字写的文件,别人能看懂吗?
   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
(1)、“意、音双表新题汉字系统”,具有统一的“组字规则”,其机构和表音,都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任何人只要按统一的造字规则造新字,别人都能识读。
(2)、汉字从诞生以来,中国的历代国家政府都没有禁止过民间自由造字,今天的汉字楷系统的字数也没有超过9万个。为什么?因为,新字的出现多少,只决定于社会上新生事物出现的多少,不决定于人们的意志。
(3)、任何人书写文件的目的是为了给别人看的,所以,任何人写给别人看的文件,都必须用“字典”上的文字;因为不在“字典上”文字,如果用了,别人看不懂,所以,是没人愿意用的。绝大多数的人们,只要“字典”中的字够用,就不会乱造新字的;即使有人感到必须创建新字时,也必须按“新体汉字的组字规则”来造,否则,他随便造了,别人也看不懂,别人也不会使用,没有很多人使用,就流行不开。
如果有人造了“同音同义异形字”怎么办?
杜绝这个问题的办法很多,其中最简单最及时的办法,就是国家定期出版一本《新体汉字字典》,让企图创建新字的人,先查一下《字典》,如果《字典》上找不到,就可以自造,并且同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告,得到批准后,可以公开使用。并且在第一次使用时,注明这个新字的准确“含义”。
5、在使用“不直接表音的汉字系统”的情况下,中国政府花了几千年的时间,也没有令所有的汉语民众都学会“标准的汉语”,至今还有几亿说方言汉语的民众说不准“标准汉语”。这很不利于今天中国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由于“意、音双表新体汉字”,是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意符”作为汉字的构字元件,构建起来的,所以,“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对汉语具有“固化”作用和“标准化”作用。这样,就能实现新汉字传到哪里,标准的汉语就自然会传播到哪里,使今天的“普通话”不推自广。
6、把楷系统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后,由于“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具有规律性、规范性、标准性,就能用新体汉字的基本元件,作为“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设计和制造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产业体系”。也能建立起覆盖全球的“新体汉字的电脑网络”。从此,中国就有了“电脑信息主权”, 从此摆脱了美国的信息科技“绞索”。既补齐了中国的最关键的第5国防空间(信息空间)安全的短板,也完全彻底地摆脱了当美国电脑产业附庸的困境。也将使电脑、手机、通讯设备、靠电脑自动控制的机器、设备、测试仪器、等等的制造成本大大降低,解决了今天这种“外国人吃饺子,中国人喝汤”的问题。
   为什么中国必须使用自己设计的电脑核心芯片和核心软件呢?
因为,电脑的核心芯片和核心程序,它不像步枪一样,谁拿了它,它就听从谁的支配,为谁服务。
电脑的核心芯片和核心程序,是谁设计的就听谁的指挥,为谁服务。连制造者也不知道芯片中的各组电子元件的功能是什么。因为,芯片制造,是自动光刻机,按设计者预先设计的光刻程序,自动在指甲盖大小的在硅片上,刻出几亿个电子元件的。机器操作者,只懂得操作光刻机的方法,是不懂得光刻出来的每个电子元件的功用的。
所以,即使中国买了美国的设计、制造电脑核心芯片的专利,和与此相关的光刻方法专利,美国也不会把每个电子元件的功用和使用方法全部跟你说清楚;你只能“囫囵吞枣”地仿造出来。
    电脑的“核心软件”也是一样,美国卖给你的电脑“核心软件”,全是用“源码”编制的,他也不会把每组“源码”的功能和修改方法全部告诉你。
所以,设计者如果留有病毒入侵的“后门”和远程遥控“暗道”,当设计方利用“后门”、“暗道”来偷袭时,仿造方一点反抗的办法都没有。
所以,电脑芯片和电脑软件的主权,是买不来,仿不来也偷不来的。因为一个豆皮大的芯片,里面布置的电子元件,相当于一个纽约市的房屋和街道那么多;每一间屋的功能是什么,如何使用,只有设计者自己知道,他不告诉你,你是无论如何也弄不懂的。不论你花多少钱买到的芯片,买到的只是由设计者给你的限量的功能,你不可能买到全部功能;并且连“后门”和“暗道”一起“赠送”给你。唐僧送给悟空帽子,悟空收到的却是“头箍”。
7、中国建立起覆盖全球的“电脑信息网络”以后,世界上就会出现“中文信息网”和“英文信息网”
全球并行和公平竞争的局面。公平竞争能消除垄断,促进发展,促进公平正义,惠及世界广大民众。
由于叙述同样的内容,汉字语句比英文语句精炼快捷得多,所以,在硬件功能相等的情况下,汉字电脑信息系统,将比英文电脑信息系统,传输的信息量大得多,再加上新体汉字比英文易于外国人学会,所以,中国的汉字电脑网络,在总体性能上将优于英文电脑网。 所以,世界各国的普通民众,会更欢迎新体汉字电脑网。所以,用“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的元件作代码的汉字电脑,只要制造出来,将会在全球各国得到迅速地普及。覆盖全球的汉字电脑网络,将大大加强中国在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和发展能力。
8、中国创建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元件为代码的电脑以后,在新体汉字代码电脑上,只要认识新体汉字的人们,就会用78个键盘代码(参见“新体汉字键盘示意图”的红色代码符号),随机构建任何需要的新体汉字了;而且新体汉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不会出现“同码字”。这样,汉语人所用的电脑、电脑网页、手机、通讯设备、电脑控制的一切机器,等等,就都不需要带上庞大的汉字字模库了;也不需要什么“汉字输入程序”了。由此,可以节约大量的制造成本,可以节约储器的空间,可以加快电脑对于汉字的处理速度。
这就彻底解决了今天在美国的电脑上输入楷体汉字时的“重码字”、“速度慢”、“易出错”、“缺少字”等等“老、大、难”的问题。
  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不需要“汉字字模库”了,也就彻底摆脱了“国际标准”的桎捁的限制,
任何汉语人都能在电脑上造一个现行《新体汉字字典》没有的新字,来表示新出现的事物。这就能让汉字、汉语得到正常的发展。原先的“民间创字,政府收集、规范”的优良传统,就恢复了。中国人对于汉字的主权,完全地回到中国人民的手里了。这样,汉字就能够得到正常发展了,汉语也就能正常发展了,这就彻底消除了在美国电脑使用楷体汉字情况下,出现的汉语、汉字的僵化、退化、变质、消亡的危机。
这种“意、音双表新体汉字”代码的手机、电脑,省去了巨大的楷体字库和复杂的楷字输入程序和显示程序。将使手机芯片的必需容量大大缩小,由此使生产成本降低很多。将会给手机、电脑等等信息机器生产企业,节约很多生产成本。将会使手机、电脑的操作更加简便和快捷。
9、在今天机械化、信息化的时代,用以思想交流的文字的处理方式,不再以手写为主,而是以机器为主了。由语言到文字的转换和由文字到语言的转换。也不再以人工为主,而以机器为主了。
当中国普及了“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并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系统”以后,所有的汉语人,就都能学会“标准的汉语”,从而可以在电脑上实现“新体汉字---标准汉语”的准确的互相转换。这将使所有的汉语人,甩掉“电脑的键盘”和“鼠标”,直接用标准的汉语同电脑对话,来指挥电脑做事。人们在中国的新体汉字的电脑上,撰写汉字文章或翻译外文,将变得十分方便和快捷;所有的汉语人也都能用标准的汉语,及时、快捷、准确地指挥机器人工作。
10、“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的“表意”、“表音”符号, 也可以让中国少数民族或语言处于发展的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度期的外国,借用来作为表示他们语言单词的文字元件,来构建他们的文字。这比他们在拼音字母单词中夹上哑音字母来区分“同音异义词”的方法,要好得多。因为“夹上哑音字母”和增加语法规则来区分“同音异义词”的做法,使他们的文字发展走入了死胡同,而采用“表意”、“表音”符号组字的做法,是“拼音字母文字”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为他们的语言向第三阶段发展,开辟了一个快捷的路径;这也使他们的文字与汉字具有了“同源性”,方便两种语言和文字的交流。
11、当中国创建出独立自主的新体汉字代码的电脑后,凡是会读、写新体汉字的人,只要学会用新体汉字编制电脑程序的方法,就会用“新体汉字键盘上”的78个键盘代码,编制汉字的电脑程序,来帮助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难题。这样,电脑助力人脑的根本功能,将在普通广大民众中,得到充分地发挥。彻底改变了今天中国的广大不精通英文的民众不能编制电脑程序的状况。这对于发挥全民的科技创新能力,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12、“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不需要另搞注音,避免了巨大的浪费。
13新体汉字也能让外国人很容易地学会。在中国强大的全球经济网和中国新体汉字电脑网络的带动下,汉字、汉语会迅速地普及于世界各国的普通大众,成为他们必备的第二语言、文字。因此,中国就无需像今天这样全民“普及英语”了,今天压在中国儿童心头上的“英语大山”,就完全消失了。中国也无需像今天这样,花巨款和人力、物力,长期在世界各国开办“孔子学院”,来力推中国的楷体汉字和中国文化了。中国对外出售的商品,其使用说明书和外包装的文字,也无需用英文了。同样,外国向中国出口的机器上的显示屏的文字,也能采用新体汉字,而不会增加很大的制造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的工作量和成本。从而免去了中国进口外国机器后,再作“外文---汉字”转换的改装麻烦。
中国把“楷体汉字系统”升级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后,对中国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在经济上,中国每年就能比现在节约万亿元的资金和创造几万亿元的财富;在科技上可以得到加速地提高;在国防安全上夺回了最重要的第五领域(电脑信息领域)的主权;在文化上的国际地位,能提高到与大国相称的水平;能使中国的综合国力长久地保持在世界先进水平上。
所以,应当尽快地把“汉字楷系统”升级更新为“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更新得越早,中国跻于世界最先进富强的国家行列就越早。
  今天,世界已经进入了全球全面大竞争的时代。这种全球性的全面竞争的大势,会逼着中国为了“不落后挨打”而不断地进行全面的发展和改革,最终会形成遵循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办事的“优胜劣汰”的社会制度。这种新的社会制度,会及时打破“既得利益集团”的一切权利“晶格”,使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得到充分地发展。
第十章   文字的共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3: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附件:
语言文字发展论.rar (2.23 MB, 下载次数: 39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3 03:22 , Processed in 0.065308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