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17|回复: 0

人类社会运动的轨迹----续7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18-8-20 16: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4    大工业商品经济经济体系
商品社会化大生产在一国形成以后,便在该国出现了,一个工业生产体系。这个工业体系象一种生命体一样,能够自我循环、自我调节、自我发展。这一体系中的每一个资本就是这一生命体的一个细胞。形成这种”生命体”的原因,是人们的社会物质生产关系和个人的利益关系融和在一起结果。之所以融为一体,是因为大工业商品经济,既具有私有性又具有社会性。这两种特性是一对矛盾,它们既统一又对立,社会性一方面是由生产的社会分工合作造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工业商品经济要素如生产资料、资金等都庞大到单个人或少数人无法使用的程度,他必须把使用权交给别人。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中资本家的私人财产比地主阶级社会中地主的私有财产更具有“私产公用”的特性,它的社会性更强。这样一来,就导致整个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变成了一台价值生产、价值交换的“机器”。
    生产的社会分工,导致了商品的交换,商品交换的发展又促进了生产的分工,这样反复互相促进发展下去,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逐步形成各生产单位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存在的局面。生产具有了社会性,而用以构成生产关系的东西都是私人所有的,各个私人为了自己赚钱才进行生产的;为了生产才进行交换的;并且是以价值为基础进行交换的。因此,物的交换同时又是价值的交换。因此,生产又具有了私有性,生产关系表现为私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即价值关系。所以说,生产关系外部表现为是商品的物质关系即使用价值的关系,而内在的实质的关系却是人们的利益关系,即价值关系。人们是在私人利益关系的前提下结成社会性生产关系的。资本是这种关系的表现和产物。因此,资本同时具有私有性和社会性。资本在生产关系中运动(周转),在运动中可以实现增殖(产生利润),利润是资本运动的终极目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资本只有在社会性的生产关系中才能运动才能增殖。谁来进行资本的运动?是资本家。他为什么要使资本运动?因为他想通过资本的运动得到利润。因为资本是他私有的,资本运动所产生的利润也就是他的了。由此产生了资本运动的动力。资本经济的社会化,使资本在生产领域和消费领域之间通过商品交换市场这一中介领域进行运动。资本在商品市场领域中遇到了竞争者,出现了市场竞争现象。市场竞争,使资本经济产生了自己特有的经济规律。
    商品经济的私有性,使资本的盈亏,关系着资本所有人的自身利益,甚至生死存亡。这就使资本所有人十分关心资本的使用方向和盈亏情况,拼出一切力量和使出一切方法与竞争对手开展竞争。
    因此,在资本家身上有两种力量促使着他必须对资本进行精心运营:一是赚钱的欲望;二是竞争的压力。第一种力量使他必须按价值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第二种力量使他必须按竞争规律进行经济活动。由此使商品经济活动出现了特有的规律。这种特有的规律与大工业经济运动的规律结合起来,就使资本主义的工业经济体系变成了一种经济“生命体”。
    一个国家的工业经济体系运行的规律是:商品生产的各部门可以分为“生产用商品(例如:钢铁、机床、火车等)”生产部门和“非生产用商品(例如:食品、衣服、书本等)”生产部门两大部类。这两大部类之间和它们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必须保持着生产与消费物质流的连续不断,即保持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而要保持连续不断的商品交换,又必须使生产性商品的生产与消费和非生产性商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保持一种适当比例的动态平衡。而保持平衡的调节者是什么呢?就是,商品的“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
   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生产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整体网络;一种商品的生产必须有与之相关的一些商品的存在为条件,反过来,它也同样是它们的条件。每一种商品的所有者都是这个网络上的一个结点。在利益关系上,每个结点之间既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每一个点总想从别的点上多赚取一些利润,但是,如果某一个点把与它相联系的点的利润都赚光了,这些点就失去了与它继续联系的能力了,就不存在了,反作用这个点,这个点的存在条件也没有了,它也就无法存在了。由此构成了一种资本生存琏。这种生存琏,在自然地盲目地发展过程中会自然地形成,自然地平衡,也会自然地断裂。在一般情况下,生存琏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同时交流来保持着不断。要让价值的交流不停止,必须是各点都有利可赚,才能保持各点的交流能力,即要保持利益的平衡;要让使用价值的交流不断,必须是商品的产出等于商品的消费,即要保持物质的平衡。这两种平衡,在一般情况下是靠商品的价值规律来这样调节的:每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生产它的成本费和新创造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价格就是围绕着这一价值上下波动的。波动幅度的大小是由商品的社会供应总量与社会需求总量之间的比例的大小决定的:当二者平衡时,价格等于价值,资本家可以赚到社会平均利润,这份利润就是工人的劳动剩余价值,资本家就可以继续生产这种商品;当前者大于,后者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本家所得到的利润,就会低于社会平均利润甚至会损失资本,他便减少这种商品的生产,或者不生产这种商品了,因此使社会商品供应量下降,由大到小逐步向需求量接近,价格会也随之上升,趋向价值线;当前者小于后者的时候,价格就会高于价值,资本家就会得到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利润(即超额利润)资本家看到有超额利润可赚,便扩大生产,此种商品的供给量就增加,逐步由小到大向需求量接近,价格也随之下降,趋向价值线,超额利润消失。这样,商品供求量调节着商品的价格,价格调节着生产,生产又调节着资本的流向。
一种商品的生产者,发现不能赚钱,出现资本损失了,他们就会停止生产。停止生产后的资本不能闲置,闲置了就不能增殖了,资本家就将这一资本转移到能使他赚钱的别的行业里去,出现资本逆向转移;当他发现能赚取利润时,又想赚得更多,便扩大对这种商品的生产,别的行业里的资本家,也被吸引来这种商品生产领域里投资,出现资本顺向转移。资本家这种主观的作法,在客观上正符合了社会总的生产生活物质的消费量必须与社会总的生产量保持动态平衡的规律。价值规律调节着资本的流向和数量。一种商品生产的缩小或扩大,会牵扯到与它相关的其它商品生产的缩小或扩大;也会影响到其它行业的一些商品生产的扩大或缩小,也引起它们的供求比例发生变化。这一系列的交错变化,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自动趋于平衡。商品生产的扩大或缩小的变化,是由供求比例出现不平衡引起的,变化的结果会使供求比例在新的平衡点上达到结束。这种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且其各种因素都在随时变化着的,平衡只能是动态的相对的平衡。资本家们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得到超额利润或损失资本的。这种得与失,成为资本家精心运营资本的根本原因。这样,就使大工业商品经济成为一种”生命体”,不断地生存发展下去了。
构成整个商品经济运行的,是三个交叉运动的循环圈:即“货币资本”的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也就是“资本的物质外壳”和“资本的标志物”交叉循环运动。
“资本的物质外壳”---主要表现为商品实物、生产资料和人工。
“资本的标志物”----货币。商品实物和生产资料的货币形式,叫做“资本”。
所以,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人工、生产资料和货币,是社会再生产的三要素。三者缺一,社会再生产都不能进行;三个循环圈中有一个循环圈中断,社会再生产就会停止。“资本”与普通的生产“工具”一样,都具有“好坏”两面性。一些人只看到“资本”在一定的条件下表现出的“缺点”,就把资本诅咒为“罪恶之源”,是很片面的。
大工业商品经济是靠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自然调节来维持其正常运行的。但是,一方面这种调节是事后的调节,另一方面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要起调节作用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因此,它们的调节作用是有局限性的。同时,有很多社会因素对这两个规律的调节能力起冲消作用,又有一些因素不是通过经济途径而直接作用于这一“生命体”。所以,这个“生命体”在有各种干扰因素的社会环境中又显的很脆弱,它的运行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很多因素的变化都会使它的协调比例失去平衡,造成经济网络中断破损,商品积压过剩,导致经济危机。
影响经济比例失衡的主要因素有:商品库存、消费能力、国家税收、国际贸易、政治动机、意外变故等。
    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是使大工业商品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人们对价值的需求是无限的,资本家为了赚钱,总想无限地进行商品生产;而社会的人们对使用价值的消费需求是有限度的。消费是对商品使用价值的利用和消耗。消费,有生产性的和非生产性的。生产消费,资本家将把这一商品的价值转移到下一级产品上,即计入它的成本,并通过出卖再把它收回;如果不能转到下一级产品的成本内,不能再把它收回,资本家就能使用这种商品了。用于生产消费的商品,其价值从退出商品交换领域时就冻结在商品物上了,并随商品使用价值的消耗而消耗;其使用价值将随它的使用寿命的消失而消失。因此,使用价值的需求量,受商品使用寿命和能否将其价值转移到它的下一级产品中去的条件限制。
   非生产消费品的需求量,由商品的使用寿命和消费能力决定。消费能力又由人口和需求者的货币支付能力决定。商品使用寿命、人口、支付能力都是有限的。生产性消费最终也是由非生产消费决定的。因此,从商品使用价值上量说,社会需求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是有限的。当社会商品供给量超过这一需求量限度时,就会出现生产过剩。
“生产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与“非生产用商品”的生产和消费,两大部类之间也必须及时的交换,并且这种交换在全社会总体上的量的比例必须适当。人类劳动创造的商品使用价值,不应当也不可能全部用于非生产消费,否则,社会就不能进行再生产了;如果比例不适当,或二者的交换不及时,就会出现比例失衡,造成生产性商品过剩或不足,或者造成非生产性商品的过剩或不足。生产用商品的产量与其消费量二者平衡时,再生产可以继续;产量大于消费量时,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物资保证,但当扩大再生产不能实施时,便出现生产资料的积压过剩现象;产量小于消费量时,再生产被迫缩小。生活用商品的产量如果大于人们的货币支付能力时,就会出现过剩。
    影响商品价值转移和需求支付能力的因素是很多的,主要是:
1、国家税收干扰了资本配置的正常流向。
   维持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生产性商品领域与非生产性商品领域的交换要连续不断,要使之连续不断,就必须使这两个领域的各个部门既有使用价值量上的需求,也有价值量上的支付能力。因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性需求和非生产性需求,除在使用价值上是否需要外,还受到价值上的支付能力的限制。前面讲过,商品用于生产部分的价值量和用于非生产部分的价值量,二者之间的比例,以保证社会维持再生产为最低限度。比例过小,用于生产的资本不足,商品生产量赶不上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用于非生产领域的价值就会正向流入生产领域,导致用于生产领域的资本增多,以使再生产得到扩大,商品价格下降,直到二者之间的比例平衡为止;但如果同时因为国家的人为的干涉,从生产领域反向流入的价值额高于正向流入额,再生产仍不能扩大,价格仍不会下降。用于国家”机器”运转的价值,都是非生产性的,如果这一部分超过了社会新创造的价值,用于支付生产资料需求的能力就下降。国家是以税收的形式向社会割取这一部分的。在资本家运营资本的过程中,将一部分价值以货币的形式上缴国家作税,资本家会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将这一税额附加到他所经手的商品价格中去。这个商品的价格就被提高了,被提高后的价格如果高于商品的实际价值,高出的部分,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将由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来弥补。这使劳动者的收入不会因创造了新的价值而增加。所以,国家税额不论从谁那里取得(这里先把国际贸易撇开),最终还是劳动者提供的。只要再生产仍能继续,资本家并没有因国家税额增加而损失资本,损失的是少得了剩余价值。不过,少得的这部分,他还可以通过进一步压低劳动力的价格来弥补。那么,最终的少得者,还是劳动者。这使劳动者的消费需求支付能力下降。
    但事实情况往往不会那么顺利,因为资本家转移税额负担必须有一个过程,如果如果这一过程中断,那么过程停止在哪个资本家手里,哪个资本家就得承担了;如果劳动者的承担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再要他们承担就使他们无法生存了,再生产无劳动力了,资本家要想继续生产,就只能缩小再生产,抽出资本来顶税额了。这使资本家扩大再生产受到了限制。
    所以,国家税收额如果超过社会劳动者新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减去社会维持再生产所需剩余价值之差,整个社会购买力就会降低,用于生产的购买力降低,出现生产萎缩;特别是劳动者的支付能力就会急剧下降,生活出现贫困。生活用商品市场上出现商品过剩。这不是生产能力过强,造成使用价值过剩,而是在商品价值上支付能力太低,有需求但无钱购买造成的相对过剩。
2、广大劳动者的生活需求的支付能力下降。
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总额相对降低,出现相对贫困。所谓劳动者的相对贫困,是指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与其得到的价值之间的比例越来越小。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与其得到的价值之间,应当有一种符合社会生产适当发展的比例,随着劳动者新创造的使用价值的增多,所得到的商品使用价值也应当增多。这个增多不完全是用价值的增多来反映,因为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劳动产品,单位价值代表了更多的使用价值,在货币总量一定时,单位价格会买到更多的商品。生产工具的改进,由此引起的生产率的提高,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就会使商品价格降低,货币相对升值。但是,资本家改进生产工具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就是节约原料和减少用工,否则,资本家是不会采用先进生产技术的。所以在改进生产工具的同时,资本家会裁减工人,从而减少工资总额。虽然在岗工人的工资可能提高,但其提高部分的总额绝不会高于裁减工人的工资总额。这样,就社会总量上计算,劳动者的支付能力是绝对的减少了。
3、商品的虚假的需求,导致生产过剩;虚假的银行信用,导致金融危机。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体系的情况下,社会的各种需求,基本上都通过市场表现出来,和通过市场进行供给。因此,就会出现虚假的需求或虚假的供给。这种虚假问题,就会导致资本工业体系失衡。在此,我们只说一下影响最大的两种虚假问题:商品市场上的商品的虚假需求和金融市场、证券市场上的虚假信用。
     造成商品虚假需求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商品库存。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需要商业作为中间环节。如果这个环节中出现几个传递节点,每个节点都必须有一定量的商品储存,节点越多,其储存总和越大,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供需比例平衡的趋势变化反映就越迟缓,从而造成虚假的需求量。当某一商品的最终需求者满足时,就停止了交换,其信息再反馈到生产者那里,就早已形成中间环节商品积压的局面了。商品交换停止,其价值就冻结在商品上了。资本运动被迫停止。一种资本运动的停止,会迫使与之相连的一系列资本运动的停止,造成商品经济网络的连锁反应。
   商业也是受商品价值规律调节的,但因为产业资本家把工人的劳动力的价格压得太低,使剩余价值太大,产业资本家可以把很大一部分剩余价值让给商业资本家,至使商业过于发展,中间环节虽多而仍能赚钱。否则,中间环节少或者没有,产需直接交易,就不会出现商品积压问题。这也是社会通讯和运输赶不上商品经济发展需要而造成的。
    在金融市场和证券市场上,买卖双方进行交易的不是一般的物质的商品,而是一种资金信用。他们把这种”信用”当作一种商品,通过买进卖出赚取差额。这样,信用关系的原始借贷双方,通过市场中介网以后,就不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了;出现了多个中间环节,构成了一种生存链条。在这一链条上,如果有一个环节到时不能实现其信用功能,就会使链条中断。由于社会生产和社会信用已经构成了生存网络,一种信用链条的断裂,就会引起与之相联的一系列的链条的断裂,出现连锁反应,一致波及到整个社会经济体系。
    由于市场供求的不确定性,资金损失和资金增益是都会出现的,当损失大于增益时,信用链条上就会出现断裂环节,这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却没有出现连锁反应。这是因为,当某一信用环节出现断裂时,金融机构、证券机构就想办法予以接续起来。但这些机构本身不创造价值,它们接续的办法主要是挪借信用和制造虚假信用。这些办法只是掩盖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只能使问题积累起来;当问题积累到无法掩盖的程度时,信用链条就出现了断裂的连锁反应。当这种链条的连锁反应发展到整个社会信用网络上也出现连锁反应时,就出现金融危机。金融危机达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出现经济危机。
4、国际贸易,出现供需失衡。
如果某些关系一国经济总平衡比例的关键商品,突然被国外同类商品挤占了该国的商品领域,就会导致该国这一商品的过剩和这一商品生产领域的停产,从而引起该国经济比例失衡;如果这类关键商品原来一直由外供应,现在突然供应中断,或者这类商品一直以出口卖给外国为主,突然外国停止购买了,也会造成该国经济的失衡。由于资本的输出,资本可以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出现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如果出现大幅度波动,就会影响到那些国际资本所占比例较大的国家也出现金融危机。因此,往往出现一国发生经济危机会波及到别国也发生经济危机的情况。
5、工业生产企业结构出现比例失衡。
大工业商品经济是一个由多种物质要素和制度要素构成的综合比例平衡体系。其中有一个要素出现不平衡,就会打乱整个系统的比例平衡,导致经济危机。例如,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企业结构出现畸形发展,所生产的商品,本国用不完,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得到平衡。但是,如果所生产的商品落后于世界先进商品,就不能被外国吸收,就会出现商品过剩,导致在生产资金链断裂,出现经济危机。
   大工业商品经济体系因某种原因出现不平衡时,往往会由不平衡发展成经济危机。开始表现为某些商品逐渐大量积压在市场上和仓库里卖不出去了。经营这些商品的商业资本家就停止了向生产厂家购货;生产厂家看到产品无人购买了,也只好停止了生产。一种资本停止了运动,即出现了中断点。紧接着又会使该商品生产琏条上的其它点中断,并由此波及到与此种商品生产有密切关系的其它商品的生产琏条上也出现中断点,这些中断点如果没有别的资本及时予以补救,便会发生连锁反应,很快波及到整个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网络,使整个网络破损,使全社会上的资本都不能正常运动了。由此发生了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外部现象是,社会经济处于快速发展的高峰时期,社会上突然出现了大量的商品卖不出去,大量商品积压在仓库里,没能进入生产生活的消费领域,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商品过剩。商品---货币循环受阻。生产和交换都停止了,工人也就没有工作可做了,工资也就没有了,工人们就无钱购买生活资料了。这就出现了如下现象:一头是有商品想卖而卖不出去,另一头是需要商品想买却无货币购买。卖不出去的商品消失了交换价值,其使用价值有的自然毁坏了,有的被资本家有意毁掉了。接着出现大批工厂和企业倒闭,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生产基本停止。接着波及到社会各个非生产部门,使它们也不能正常运转了。全社会都出现了混乱,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引发了社会危机,甚至造成国家政治危机。
    随着积压商品的逐渐消耗,供需之间逐步在新的比例点上取得平衡。商品生产和交换逐渐恢复,这个过程被称为经济萧条阶段,然后进入经济复苏阶段,再进入正常运行阶段,再进入快速发展的高潮阶段。在高潮时期,弄不好又会进入危机阶段。经济危机使社会遭受了一场大灾难。
    在商品生产刚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初期阶段,商品生产网络初步形成时期,商业情报的收集和交流还达不到使大多数人都能及时了解的程度,资本家们对个人行为所造成的趋势或结果还无法估计,资本家在运营资本时只按当时对自己的利害得失来进行。各个资本都是在自然地无社会统一计划和协调的情况下运行的。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经济比例失调和经济危机就是必然的了。
    这个问题,不能靠违反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资本运动规律的行政命令来解决,必须靠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来帮助人们增大运用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资本运动规律的能力来解决。
     在这一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之前,资本主义国家曾反复出现过多次经济危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资本家一般直观地从扩大国外贸易市场和掠夺廉价原料产地或向国外输出资本中寻找出路,但这种解决办法,只能起到暂时的作用。
    再一种办法从解决金融危机入手,因为大量资本的周转都是通过银行进行的,如果出现多数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周转受阻,就会使银行出现下列情况:一方面有大量资金贷出去后,到期不能收回,另一方面有大量货币停滞在银行里,无用户前来借贷,从而使银行资本也停止了运动,出现了金融危机。这时候,国家为了启动社会经济运转,解脱金融危机,如果向社会投入一些虚值货币。这样就引起货币贬值,即通货膨胀,给原先存有货币的人们造成损失,引起社会资本自动重新配置,从而出现新一轮的社会各种资本比例平衡过程。但这样的过程是短暂的,反而会出现更加严重的失调。
   所谓虚值货币,是指没有相应的社会平均劳动价值填充其票面标量的纸币。纸币是国家用行政手段强制实行的劳动价值符号,它的数量是不受商品价值规律的作用的。纸币一经发行,它的票面标量总和就与社会商品价值总和形成一定的比例。当纸币总量一定时,商品总价值增多,票面标量单位代表的价值就多,即货币升值,单位货币所交换的商品就多;如果社会商品总价值减少,情况与上相反。当社会商品总价值一定时,纸币票面标量总和增大时,单位票面标量所代表的商品价值就变小,即货币贬值;如果纸币票面标量总和减少时,情况与上相反。
    在货币总量没变时,造成货币升值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在市场供求比例平衡的情况下,社会商品总量增加,致使货币升值,这是绝对升值;二是市场供求比例失衡,供大于求,社会商品普遍积压,,资本家为了回收资金,维持周转,被迫将商品降低价格出售,从而使单位货币交换的商品比从前多了,货币相对地升值。货币相对升值,是经济危机在市场上最先出现的信号。这时候,如果增加虚值货币的投入量,使货币贬值,只能使积压的商品更加不好出售,加速经济危机的来临。所以,如果需要投入货币的话,应当投入真值货币。
    经济危机的不断重复出现,迫使资产阶级国家不断总结经验,寻找新的解决办法。于是,一种国家直接参与资本运营或间接干预资本运动趋势的国家政策便出现了。至此,大工业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的社会化性质才被人们真正承认了。
   国家看到经济危机是因社会各经济部门之间的经济比例失衡引起的。调节经济比例的价值规律只能在事后才起作用,并且作用也是有限的。如果有一个全社会的总的经济计划(假设这种计划是符合实际的),作事前的调节,就不会出现比例失调的问题。但是,由于资本的私有性,这种统一的计划是行不通的;况且,国家也还没有能力将所有的牵涉着全社会和国际的不断变化的不计其数的商品生产和消费用一种包罗万象的计划来调节。于是,便将一些资本量大的或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收归国家所有,派国家官员来管理和运营,企图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经过实践证明,由于违背了资本私有这一属性,就有如下两个问题不好解决:
    一是国家官员的权力私化导致国家资本的流失问题。
    二是因为国家官员与国家资本没有实质性的永久的关系,资本运营的好坏,偶然性因素很多,无法考核官员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强弱,因此报酬多少,奖罚轻重无法找出一个合理的标准;经营好了,产出了利润,官员自己的收益增加不会使他感到满意;经营出现亏损,数额巨大时官员自己也无那么多财产来抵偿,所以,官员没有风险压力,也没有利益吸引力。这就使国家资本运营失去了内在的动力,加上官员的短期思想,也使企业失去了长远发展的战略指导。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使国家资本的运营效果远远落后于私有资本运营的效果,最后甚至逐步萎缩。所以,凡是这样作的国家,都先后采取一些措施,逐步将国家资本转为私有资本了。国家只留有通过指导性计划和税收、银行利率、社会福利等经济杠杆或政策等间接手段来影响社会各种经济的发展的比例、速度和规模,以保持社会供求总量的平衡。由于国家力量的参与,使商品网络的供求信息得以及时地广泛地传播和利用,人们对商品供求现状和趋势能够作出比较及时正确的判断,以指导经营;加之国家力量的及时参与调整,并适当增加劳动者的收入,以提高生活需求的支付能力。使经济危机得到了基本的控制。
构成资本经济“生命体”的要素很多,最主要的是资本家、工人、技术和剩余价值。资本使这些因素都具有了这一“生命体”的特性。
1、工人成了创造剩余价值的工具。
    商业资本家,通过对商品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赚取其差额,名为商业利润;工业资本家也是商业化的,他也如商业资本家一样,通过对商品的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赚取工业利润。但他和商业资本家不一样,商业资本家是做转手买卖,而工业资本家把买入的生产机器、原料、劳动力等不是转手再卖出去,他是商品的最终消费者,是生产性商品消费的资本家。他通过生产消费,生产出某种新的商品,他把购买机器、原料、劳动力等所支出的费用,都计入这一新商品的价格中去,作为这一新商品的成本,然后,他再以高于这个成本的价格卖出,从而得到一个差额,这一差额,就是他的工业利润。这个差额是从哪里来的呢?资本家说是从转卖中得到的。但是,从全社会总体计算,如果商品价值不增加,有的资本家多得了,就必然有的资本家少得了,而事实上是所有的资本家都能多得。这个多得的额从哪里来的呢?那么,只能有一种答案:是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再者,市场竞争,各种商品的价格也不是由出卖商品的一方随意乱定的,高出商品成本的那个差额数值也不是由资本家们任意定的。这个差额的基础实体就是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这个新价值额,由社会上的各种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进行瓜分。
    由于这个新创造的价值额是和商品成本一起通过交换实现的,所以,资本家们说,他们所得到的买卖差额是他们的资本产生的。其实,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所得的利润也是从这个新创造的价值额中割取的。
     这个新创造的价值额,首先在经济领域里,由各个资本家通过市场交换进行分割,然后又由社会上的其它人通过交换的或非交换的手段进行分割。
从资本家的角度看,工人与一般机器没有什么区别。机器和工人结合起来使他的资本增殖,就象机器和原料结合起来为他生成商品一样。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工人的劳动力与一般商品一样,也在市场上自由买卖,也存在市场竞争,也受市场竞争规律调节;商品市场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价值线,劳动力市场竞争也使劳动力价格趋于价值线。但是,劳动力又不象一般商品那样,一般商品的数量波动又大又快,能使价格在多数情况下接近价值线;而劳动力的数量,在较长时间内自身波动不大,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用工人数会相对减少,所以,从失业人数与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趋势上看,一般还是呈上升状态的,因此,多数情况下工人劳动力只能通过社会生产的需求量的升降而相对地呈降升变化状态。所以,工人劳动力的价格在一般情况下是低于其价值线的。再者,劳动力只有生产出商品,并能实现资本增殖时,才能被资本家购买,否则,他就不购买了。因此,工人能否进行生产劳动,又受商品行情决定。当工人所生产的商品能卖出去,并能使资本家的资本增殖时,工人和机器一起运转;否则,资本家就停止了生产,机器停转了,工人也就被资本家辞退了。
因为国家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来说,是“统一口径、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的。不过,这种”统一”是以国家政策、国家法规的形式出现的。而国家又以“全民公正人”的面目出现的。所以这种“资产阶级的统一”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工人阶级是分散的群体,实现不了“工人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统一”,就必然像羔羊一样任资产阶级摆布了。工人虽然实现不了全阶级对资产阶级的“统一口径、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但一些工人出于生活困境的逼迫,自发地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向政府请愿,以期得到起码的生活条件的事,是时常发生的。政府也懂得“要吃鸡蛋就必须养鸡”的道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限制“杀鸡取蛋”的行为。但是,它决不会同意工人阶级的全体联合起来,用“统一口径、统一步调、统一行动”的方式来和资产阶级讨价还价,得到合理的劳动力价格的。因为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剩余价值额”,动摇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了。
2、资本家是资本的”奴隶”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生产关系下,社会财富不再只以使用价值(产品)的物质形态表现了,它还必须同时以交换价值的形态表现出来。对资本家来说,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交换价值;只有在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交换的时候,使用价值才被承认有意义。交换价值只有在交换过程中才能表现出来。他运用资本的唯一目的是为了让资本增殖,而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才能增殖,因此,为了让资本增殖,他必须不停地进行商品交换,也就是使资本不停地运动;资本运动一停止,交换价值即消失了,更不可能有资本的增殖了。资本的这种性质,驱使着资本家永不停止地进行资本运营。剩余价值在资本的运动过程中被创造也被资本家们分割了(国家通过行政手段拿走的部分不属于资本运动自然分割的问题)。在资本的运营过程中,由于商品到货币或货币到商品的交换往往会出现时间差,所以,资本的所有者们在一般情况下便结成了债权债务网;再者,当商品生产技术含量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单个资本的力量就承担不起了,只有通过多个资本的合作以增大资本力量来解决这一困难。这种合作是以债务和分利的关系联结起来的利益关系。每个资本家自己所使用的资本与他所欠别人的债务在资本运动中保持着平衡,他必须对他所使用的资本的保值增殖承担责任。如果资本运动一停止,他所使用的资本就会停止增殖或消失,而他的债务并不会因此而贬值或消失,原来的平衡被打破了,他就成了一个欠债者。所以,在赚钱的诱力和债务的压力双重作用下,资本家象驯服”奴隶”一样,小心翼翼地伺候着他的资本”主人”。
3、剩余价值被必然地用于扩大社会再生产。
    在人类社会的任何时期,人们的劳动都必须创造出剩余产品来,否则,那些不生产物品的人们就不能生活了,况且社会还必须不断地扩大再生产,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消费需要。在资本主义经济时期,人类社会劳动创造的总价值,如果等于社会总消费的价值,社会就不能发展了;如果小于,社会就会崩溃了。
    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在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下,由不同的阶级创造和占用。在以土地权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下,剩余产品的创造者是农民阶级,占用者是地主阶级;在以资本权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下,剩余价值的创造者是工人阶级,占用者是资产阶级。资本的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积累。资本就是用以繁殖剩余价值的剩余价值。
    这个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下,有不同的占有、分割和使用方式。
在资本工业经济体制下,剩余价值的大部分被用于扩大再生产了。剩余价值被用于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不再如农业经济时期的那种生产关系下的情况一样,由社会人们的生活需要决定,而是由资本保值增殖的需要决定,社会再生产由资本家来组织进行。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由各个资本家自己进行的,没有人来对全社会的生产进行统一的组织。但是,由于商品生产已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已构成了广泛稠密的生产和交换的利益关系网络,在商品价值规律的客观作用下,各资本家之间在资本运营过程中无意地自然地达到了沟通和协调。品种不可计数又变化无穷,其范围涉及全地球的社会化商品大生产,即使国家和国际的力量也不能全部组织管理起来。人为的指导和调节虽然能起到一些局部的暂时的作用,但起长久的全面的最终的作用的还必须靠商品的价值规律。即使人的指导和调节,也必须遵循商品的价值规律,否则,就会出现事如愿违结局。资本家组织社会再生产,在其主观目的上是为了赚钱(资本增殖)积累资本,而客观上却起了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者的作用。这是商品经济的固有规律造成的。商品生产越发达,商品交换市场上的竞争就越激烈。竞争的结果,使那些质量好价格低又受用户欢迎的商品占领了市场,使那些质量差价格高不受购买者欢迎的落后商品不得不退出市场。退出市场的商品便一下子消失了交换价值。这种残酷事实,驱使着资本家们认真研究社会需求的动向,不放过任何推销商品的机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提高商品质量,降低商品价格,开发新的品种,出现新意,占据市场,避免竞争失败。只要商品能占领市场,能够赚钱积累资本,资本家便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可能的规模大力生产这种商品。以便赚取更多的利润。一个生产厂家或一个生产部门的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商品产量,必须增加这个工厂或部门的资本投入量,并会带动与之相关部门也增加资本投入量,这样就使社会扩大再生产成为资本家们既愿意做又必须做的事情了。因此,在赚钱欲望和竞争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资本家把手中积累的资本首先用于扩大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保持他的资本运动不停止,其次才能用于非生产范围的消费。
    从这个意义上看,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要比以土地为基础的生产方式优越。因为土地私有制社会进行的生产主要是产品的生产,商品生产非常微少。虽然有些人将积累的财富用来购买土地,以扩大自己的产品再生产,但从社会总量上看,土地总数没有增加,只是从一个所有人手里转移到另一个所有人手里,在土地产出率不变的情况下,社会生产总量不会扩大。由于土地私有具有个人垄断性,没有竞争,所以,土地所有者的财富积累,除被国家拿去部分外,便主要用于生活消费了。因为他们只要扩大土地权和加大地租征收量就可以增加财富,所以对改进生产工具以减轻农民劳动付出增加产品收入,不感兴趣。因为改进生产工具直接受益的是劳动者,他只是间接的受益,况且不进行技术投资,他照样可以得到丰富的财富。这样,社会扩大再生产的进度就会很慢了。一般情况下,生产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需求,人口增长受到生产能力的限制。当着社会的人们生活消费量超过社会生产能力时,便出现了社会性的贫困,从而引起社会动乱和战争。战争的结果使人口下降,再度达到人口与物质生产的平衡。然而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资本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新的生产技术的发明和利用也是无止境的,从而使社会生产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人们的需求是资本赖以存在和积累的基本条件,人们的需求是不断增长的,是无止境的,因此资本的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也成为无止境的了。这样就保证了社会生产永远满足社会需求的平衡状态。
4、人的智慧和生产技术都必然地成为资本增殖的工具。
    资本家是以能否为自己赚钱为标准来对待科学技术的,他把科学技术与一般商品一样看待,不为他赚钱的技术,他是绝对不会用的。这样,科学技术也成了商品。从而使科学技术具有了两条必要的衡量标准,即使用标准和价值标准。这就迫使科学技术向着提高商品生产效率,节约生产费用,开发新的品种的方向发展。使商品向着经久耐用、物美价廉、使用方便、让人满意的方向发展。从而在客观上提高了社会财富的利用率,节约了社会财富。由于大多数科学技术,在现有的社会物质条件下都能达到资本家的赚钱要求,所以大多数资本家都是用提高生产技术含量为支撑点,来实现扩大再生产的。同时,在社会化商品大生产的情况下,商品竞争也变成了技术竞争,工人不随时提高生产操作技术,经营管理者和工程师们不随时提高技术水平跟上市场竞争形势,不断前进,就会被资本家淘汰。资本家不合理使用人才和正确地运用资本,他的事业就会失败。从而促进了人才的合理使用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大工业商品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着自己,也不断改变着国家。
工业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规模和技术含量大到单个私人资本的力量承担不起的程度时,资本家们便自动联合起来,这种联合,既有资本的联合也有技术的联合;既有纵向联合,也有横向联合。技术联合,折算为资本联合。所以,都可以称为“资本联合”。这种“资本联合”,实行资本股份合作制,共同进行商品生产和资本运营,于是出现了资本股份公司。例如“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轮船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石油股份有限公司”等等。在股份公司内部,股东们实行集体决策。决策权的大小,按入股份额的大小来划分,股份越大,权利越大。股东们不直接运营企业,而是聘人运营;股东们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实行集体监督,按股分红,风险共担的办法。有的商品的生产规模大到私人资本联合也不能支持的程度时,就向银行贷款,求得支持。所以,联合的资本,在参股者的范围内具有共有的性质,但并不是平均的,而是按入股的多少分属于各个股东的,资本的私有属性并没有改变。
    在商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自由竞争和垄断的对立斗争。资本积累本性和市场竞争规律,使资本势力出现”大吃小”的现象,从而造成资本的积聚或联合,使单个资本无限扩大。当它大到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左右市场动向的程度时,它就企图垄断市场。这是因为,从单个资本家的利益角度看,他对某种商品的垄断程度越大,他控制市场行情的能力就越强,他所得到的利润就越多。但是,一种商品在用途上看,会有多种别的商品可以代替它;同一种商品,也不可能永远只有它一家会生产出来;单个资本的能力也达不到可以垄断国内外所有市场的程度。因此,垄断总是会被竞争打破的。从资产阶级的国家利益的角度看,垄断是一种保守的人为势力,它造成不平等竞争,违反了价值规律,它不利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因此,各资本主义国家都采取了一些反垄断的政策,以遏制资本的垄断趋势,发挥自由竞争的积极作用。
    商品社会化大生产,达到非国家力量参与不可的程度。国家参与以后,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生产网络很快从国内扩张到国外,形成了国际网络。一国的生产动态会直接地影响别国的生产动态。一国的资本运营的盈亏,不但关系着本国的利益,也关系到别国的利益。因此,使国家的对内对外政策也必须跟着资本运动的规律走了。国家关系演变为资本的关系。由于资本力量发展为国家力量,甚至达到国际力量,使一些资本含量和科技含量都很高的新的商品得到及时开发和广泛的应用。
    资本的无限扩张性加上科学技术的无限性,使单个资本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因为全地球的人类所需要的商品种类多得不可计数,那么生产这些商品的资本家也多得不可计数,任何一个资本家也不可能代替所有的资本家把所有的商品都生产出来或霸占起来。因此不论社会经济多么发达,全球都会有很多资本家和资本财团存在,他们在全球范围内既互相对立也互相依赖,永远也不会出现一个资本家霸占全球的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人类社会将会倒退。既然全球不可能出现只有一个资本家的情况,也就不会出现只有一个国家的情况,全球将存在很多地域性国家。全球性大资本家或资本财团,他们的资本势力穿插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经济之中,它们与地域国家既互相依赖也互相对立。当着这些国际资本”王国”们的势力,达到能够控制一些地域国家的某一方面的经济命脉时,这些国家的对抗能力就敌不住国际资本”王国”的压力了,这些国家就得听从国际资本”王国”的指挥。当有很多国际资本”王国”都对地域国家具有了指挥权以后,这时,地域国家就成了这些国际资本”王国”的集体雇工了。所以,当着社会上的各种资本都成为国际资本时,社会结构也将随之作相应地变革。
              25、  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基本调节规律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2 20:05 , Processed in 0.04181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