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57|回复: 7

抛砖引玉:《中古音国际转写方案》

[复制链接]

1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5: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序言
  本人从小对音韵学感兴趣,初中时即能熟练使用国语罗马字和拉丁化新文字。
  本人学习过英语、法语、日语、拉丁语、梵语、克林贡语等多种语言,对各种拉丁化转写方案了如指掌。
  本人学习音韵学十几年,深深地感觉到传统的反切法难学难记,靠死记硬背是很浪费时间的,拼读也不方便。
  后来一直使用Polyhedron的中古拼音方案,但也感觉不方便,很多字母和拼法怪异,学习难度大,拼读慢,而且整个方案的拼音系统也不协调。但不管如何,本人十分感激Polyhedron的方案,此方案对本人的学习帮助很大。

  其实古汉语的本质是声、韵、调的组合,每个汉字都能用声、韵、调编码。中古读书音传承自夏商周以来的雅言,是华夏民族的根。《切韵》音系偏保守,可以唤醒我们对于每个汉字的古老记忆,揭开汉语的本来面目。比如汉字“心”,其中古拼音是sim,可以让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古人的口语是用s+i+m去给“心”编码的。
  首先强调,本方案用于对《切韵》的每个汉字进行编码,无损地反映其声、韵、调,并非一种具体的拟音。但该方案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充分考虑目前学术的主流观点。
  本方案的作用:
  (1)分析《切韵》的语音系统。只要学会本方案,即可深刻理解《切韵》音系的面貌,学习效率极高。而且本方案留有自由改动空间,方便大家自行研究后改变其中的某些拟音。
  (2)转写《切韵》音系,便于记忆。按韵书或韵图去一个个记忆汉字的声、韵、调是非常低效的,而本方案将其转写为拉丁字母,瞬间即可记住,经久不忘。
  (3)在书面上复活中古汉语的语音编码,可以记日记,其他人看不懂,又能自然记住汉字的中古音,一箭双雕。
  (4)方案必须充分考虑外国人的拼写习惯,以便国际化。



  (二)声母部分
  唇音:帮(p) 滂(ph) 並(b) 明(m)
  舌头音:端(t) 透(th) 定(d) 泥(n)
  舌上音:知(T) 彻(Th) 澄(D) 娘(N)
  齿头音:精(tz) 清(ts) 从(dz) 心(s) 邪(z)
  正齿音A:庄(c) 初(ch) 崇(j) 生(sh) 俟(zh)
  正齿音B:章(cy) 昌(chy) 常(jy) 书(shy) 船(zhy)
  牙音:见(k) 谿(kh) 群(g) 疑(ng)
  喉音:影(无) 喻(y) 晓(h) 匣(x)
  半舌音:来(l)
  半齿音:日(ny)


  注:
  (1)采用拉丁字母的拼写习惯,如:p、ph、b、z等
  (2)T、Th、D、N学自梵语的ITRANS转写,其发音与梵语的舌上音相同,该转写在印度广泛使用
  (3)c、ch、j学自梵语的国际转写方案(IAST转写),藏语的Wylie转写方案亦然
  (4)tz、ts、dz的拼写在王力的著作里即采用
  (5)zh学自俄文的拉丁化方案
  (6)在声母后加y表示腭化,符合外国人的习惯
  (7)h是清辅音,x是浊辅音,在王力的著作里即采用,与国际音标也非常类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5:3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介音部分
  一等开口(无) 一等合口(u)
  二等开口(e) 二等合口(o)
  三等开口(i) 三等合口(iu)
  三等B开口(ei) 三等B合口(eiu)
  四等开口(无,主元音为E) 四等合口(无,主元音为uE)



  注:
  (1)e的读音同汉语拼音e,借自法语,非常适合《中古音国际转写方案》。二等开口用介音e,为郑张尚芳和潘悟云的体系,也代表了现在的主流观点。
  (2)二等开口用e,二等合口用o,在王力的著作里即采用
  (3)iu的读音同的普通话的“鱼”,该拼法在古音著作中经常使用
  (4)重钮在中古韵书和韵图中是真实存在的,不承认的学者纯属自以为比韵书作者的中古音说得还溜。因此本方案区分重钮,并借用潘悟云的体系,用ei表示重钮三等。ei只是符号而已,不代表我们必须认可潘悟云的拟音
  (5)现代主流观点认为,四等无介音,主元音为E,发音类似法语的é,音色比较像汉语的ei。本方案模仿梵语ITRANS转写和克林贡语,用大写字母区分少数特殊发音,便于输入和显示,且E符合国际音标





  (四)韵母部分
  由于使用了二等介音,所以主元音的数量大大下降,有音位价值的主元音为
  a、o、e、i、u、E

  带上介音或韵尾后,主元音的音值有所改变,详解如下:
  a:一等a,开口最大,舌位最靠后,相当于法语的“后a”
  om:一等o,仅用于覃韵,发音同英语tom的om
  ea:二等a,舌位比一等a靠前,相当于法语的“前a”
  eo:二等o,仅用于江韵,发音类似英语long的o
  ei:二等i,发音同英语hit的i,仅用于臻韵
  eE:二等E,发音同英语map的a
  ia:三等a,发音同汉语拼音ia
  iE:三等E,发音同英语yes的ye
  E:四等E,发音同法语的é,比三等ê的发音更细,音色类似汉语拼音ei



  以下以《广韵》十六摄为纽带,把上述的韵母系统代入《广韵》的韵部:
  (1)通摄
  东(ung) 冬(ong) 钟(iong)
  屋(uk)沃(ok)烛(iok)
  注:一般认为东韵的开口度比冬韵大一些,所以用ung和ong进行区分,屋韵和沃韵同理。


  (2)江摄:江(eong)觉(eok)
  注:eong发音类似英语long的ong,音色与ang很像。很多证据显示,唐朝时eong、eok日益变为ang、ak,这是因为a的发音比较省力。韩国歌曲《江南style》里,“江南”的音读即为gang nam,说明唐朝时的eong已变为ang。现代美国英语的long也变为lang了。


  (3)止摄:支(iE) 脂(i) 之(ie) 微(iei)
  注:支脂之微四韵的拼写区别充分考虑了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反映了其上古来源,可能汉朝时就说这么读的。
  支脂之微的真实发音已死无对证,但根据韩语、日语、越南语的音读,以及唐诗的实际押韵,这四个韵在唐朝时八成已经合流,合流后的发音肯定是i


  (4)遇摄:鱼(io) 虞(iuo) 模(o)
  注:进入唐朝以后,io和iuo逐渐变为iu,o逐渐变为u,但本方案仍保留《切韵》时代的拼法。

  (5)蟹摄:
  咍(ai)灰(uai)皆(eai)佳(eEi)齐(Ei)
  泰(ais)夬(eais)废(iais)祭(iEis)

  注:
  (1)皆佳是二等重韵,其区别在《训民正音》里有记载。《训民正音》时代的韩语比现代韩语多一个单元音,其区别为“同而口张”。根据其《训民正音》的记音,佳韵的开口度比皆韵小。佳韵eEi中的E同法语的ê,开口度比eai小,比Ei大,音色十分类似ai。大家注意到蟹摄平、上声里没有三等韵,eEi刚好填补了元音舌位的空白。可见《切韵》音系是十分系统规整的,毫无逻辑上的破绽。由于皆佳的音色都类似ai,所以从唐朝开始逐渐混淆了。
  某些学者认为佳韵的发音同英语map的a,且无韵尾i。但这与梵汉对音以及韩、日、越南语的音读矛盾,与《训民正音》的记载更是矛盾,且《切韵》作者也不会把音色如此悬殊的两个韵母放在一起。
  (2)祭泰夬废四韵只有去声字,无平声和上声,学术上叫做次入声韵,来源于上古的入声。很多学者给这四个韵构拟了不同于其他声调的主元音,但这不合逻辑,这四个去声韵何德何能,凭空产生了四个主元音,却不用在平声和上声中,严重破坏了整体音系的平衡。最新研究认为,上古时期的祭泰夬废带有韵尾-ts,在南北朝时演变为-is。本人同意这种观点,《切韵》作者看到ai和ais的发音相似,所以将这些韵部排列在一起,又由于ai和ais的韵尾不同,所以分为不同的韵部
  当然,隋唐时韵尾-s早已消失,根据唐诗押韵,祭泰夬废与普通的蟹摄并无区别,所以韵尾-s仅仅是拼写上的区别,大家不用把-s音发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5: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6)臻摄:
  真(in) 谆(iun) 臻(ein) 文(iuen) 殷(ien) 魂(un) 痕(en)
  质(it) 术(iut) 栉(eit) 物(iuet) 迄(iet) 没(uet)


  (7)山摄:
  寒(an) 桓(uan) 删(ean) 山(eEn) 元(ian) 仙(iEn) 先(En)
  曷(at) 末(uat) 辖(eat) 黠(eEt) 月(iat) 薛(iEt) 屑(Et)


  注:
  删山是二等重韵,元仙是三等重韵,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区别是音色上的,有大量上古来源的证据。
  具体来说,重韵的音色虽然相似,但删(ean)、元(ian)的音色偏a一些,山(eEn)、仙(iEn)的音色偏E一些。比如删韵的发音类似普通话an,山韵的发音类似英语man的an



  (8)效摄:豪(ao) 肴(eao) 宵(iao) 萧(Eu)
  (9)果摄:歌(a) 戈(ua)
  (10)假摄:麻(ea)



  (11)宕摄
  阳(iang) 唐(ang)
  药(iak) 铎(ak)



  (12)梗摄
  庚(eang) 耕(eEng) 清(iEng) 青(Eng)
  陌(eak) 麦(eEk) 昔(iEk) 锡(Ek)
  注:庚耕是二等重韵,庚韵的音色偏a一些,耕韵的音色偏E一些


  (13)曾摄
  蒸(ing) 登(eng)
  职(iek) 德(ek)

  注:iek里的e发“鹅”


  (14)流摄:尤(iu) 幽(ieu) 侯(u)
  注:
  尤幽是三等重韵。根据潘悟云的说法,幽韵ieu中的ie是三等e,是一个舌位偏中的i,ieu的音色非常类似iu。尤幽的区别应该是幽韵的口形大一些。
  进入唐朝后,u日益变成ou,但本方案仍然保留《切韵》时代的拼写



  (15)深摄:侵(im) 缉(ip)


  (16)咸摄:
  谈(am)覃(om)衔(eam)咸(eEm)严(iam) 凡(iuam) 盐(iEm)添(Em)
  盍(ap)合(op)狎(eap) 洽(eEp) 业(iap) 乏(iuap) 叶(iEp) 贴(Ep)


  注:
  谈韵(am)里的a是后a,开口最大且舌位靠后,所以am的音色其实类似ang,而不是an。根据大量证据,覃韵在中古早期是圆唇的,发音同英语tom的om,音色也非常类似ang。因此,谈覃这两个重韵的音色非常相似,区别是覃韵要圆唇。
  由于om的发音比较费力,所以隋唐时大家懒音读为am,导致谈覃两韵混淆。这与江韵(eong)混淆于唐韵(ang)是一个道理。美国英语的om也变成am了。


  (五)声调系统
  为了便于输入显示,且搁置某些争议,用字母表示声调。
  平声:不标
  上声:用-x表示
  去声:用-h表示,但祭泰夬废用-s表示
  入声:用-k、-t、-p表示


  注:用-x表示上声,用-h表示去声,似乎已经得到了大家的共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5: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拼写范例:数字
  一:it
  二:nyih
  三:sam
  四:sih
  五:ngox
  六:liuk
  七:tsit
  八:peEt
  九:kiux
  十:jip
  百:peak
  千:tsEn
  万:miuan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5:3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对中古音声调进行了大量考证工作,暂定读书音的四声如下:
  平声:中平调,比普通话的一声要低沉。
  上声:升调。在拼音里加-x表示。
  去声:降调。在拼音里加-h表示。
  入声:短促调,以-k、-t、-p结尾。


  考证过程如下:
  (1)中古韩语的四声
  《训民正音》时代的中古韩语保留四声,引进时间为唐朝,一代代保留下来。
  《翻译老乞大朴通事凡例》里的描述为:“哀而安者为平声,厉而举者为上声,直而高者为去声、入声”。
  《训民正音》的《谚解本 侠注》里说:去声为高音,上声为先低后高音,平声为低音,入声为很快收藏的音。
  《训蒙字汇》里说:“低调的字为平声,无点。音长且按后举的字为上声,两点。直而高的字为去声,一点。直而快的字为入声,一点”。
  中古韩国人去古未远,且中古韩语当时保留声调,所以本人相信韩国的记载。
  中古韩语的四声非常明确,调值为:
  平声:低平调(11)
  上声:升调(13)
  去声:高平调(33)
  入声:短促调(3)


  (2)《元和韵谱》的四声
  唐宪宗(公元805-820年)时,南阳(河南)释处忠撰《元和韵谱》,对四声的描述为“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这四句话流传千古,影响极大,成为研究唐朝四声的原始资料。
  其实日本空海法师与公元804年留学唐朝,806年返回日本著《文镜秘府论》,里面也写道“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说明这四句话也不是《元和韵谱》原创的,而是当时社会上的广泛说法。
  显然,中古韩语的四声来自《元和韵谱》,韩国人将“清而远”解释为高平调。《元和韵谱》的“哀而安”和“清而远”恰好是低平调和高平调的描写。
  《元和韵谱》的四声很像未分阴阳的粤语,这不是巧合,二者肯定有同源关系。


  (3)《切韵》的四声
  《元和韵谱》的缺陷在于,去声为高平调,容易形成“孤平”,破坏了诗词的平仄规律。
  沈约在《答甄公论》里写道:“春为阳中,德泽不偏,即平声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积如火,即上声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冬天地闭藏,万物尽收,即入声之象。”
  平声、上声、入声与《元和韵谱》相同,但“去声”为“秋霜凝木落,去根离本,即去声之象”,是说去声是降调。
  中古音的去声来源于上古的-s,在中古早期变为喉塞音,调值同入声,所以《切韵序》说“秦陇则去声为入”。随后去声舒化,变成《元和韵谱》的高平调。但沈约规定的标准音里,高平调已变为降调。由于韵母是浊的,所以高平调很容易变为降调。


  (4)长安方言的声调
  日本《悉昙要诀》中详细记录了公元804年的长安话声调:阴平(降调)、阳平(低平调)、阴上(高平调)、阳上、去声(升调)、阴入(高短调)、阳入(低短调)。

  长安方言的声调在日本影响很大,深刻影响了日本佛教吟唱的声调,也对今天的关中话、四川话、河南话的声调影响很大。比如长安方言的阴上(高平调)后来变为降调,今天的西安人就感觉很亲切。长安方言的去声读升调,今天的四川人也感觉非常亲切。
  但长安方言的声调严重破坏押韵和平仄关系,所以中古读书音不予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6

帖子

1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
 楼主| 发表于 2018-10-7 16: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拼写范例:《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daux kax daux,piuei jyang daux
  名可名,非常名。 miEng kax miEng, piuei jyang miEng
  无名天地之始。 miuo miEng thEn dih cye shyex
  有名万物之母。 xiux miEng miuanh miuet cye mu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348

帖子

16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33
发表于 2020-3-27 12: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M--2.jpg M--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4

帖子

7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74
发表于 2022-4-29 16: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半月 于 2022-5-24 16:04 编辑

感谢分享











天花式冷氣機
出現漏水或製冷失效等情況,我們便需立即尋找維修及清潔冷氣機的本地專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1-15 06:53 , Processed in 0.065518 second(s), 4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