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27|回复: 1

激活、发挥汉字两个潜在优势,创造汉字文化的新辉煌

[复制链接]

125

主题

602

帖子

213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3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4: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激活、发挥汉字两个潜在优势,创造汉字文化的新辉煌
          许寿椿
提要 汉字书同文,是中华文化中独特、显著、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汉字多语言适用性属性的生动体现。在广大的汉字文化圈中,“汉字使用者都是用自己的母语学习、使用汉字的”。文化圈内口语不能通话的众多人群,使用着相同的汉字。汉字还有另一个全新优势:那就是汉字电脑编码国际标准ISO10646-1993 及等同的国家标准 GB13000—1993的实施,使得20902个汉字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所有电脑、手机里的必备成员。本文要具体论述:只要激活、发挥汉字这两个潜在优势,习主席对当今网络远程教育概括的12个字评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一定能够很快在汉字教学中变成现实。铅字时代是拉丁字母“独霸天下”的时代。新时代,已经开始了全球所有现行文字共存、兼容、平等、多元化的时代。我们能够实现“让汉字‘原模原样’、‘堂堂正正’畅行天下”;“让老外用母语学好汉字”;“让天下人共享汉字”;“让天下人共享中华智慧”;“让汉字成为天下字”;“让中华传统学科(中医药、周易、……)的基本术语汉字化,成为国际化、现代化学科”。
一、“汉字书同文”中的被长时期忽视了的宝贵优势
习主席关于“发掘传统”、“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的话,使我重新关注“汉字书同文”。汉字书同文不仅仅是‘汉字字形在汉字文化圈里的统一’。这是一种表面的、肤浅的认识。稍进一步,它更表明‘汉字具有的多方言、多语言适用性品格’。中国方言差异巨大。{}罗杰瑞(Jerry Norman)先生说 “北方的哈尔滨到云南的昆明,远隔3200公里,相互间通话没有问题。南方方言差距最大。福建每一个县都有自己的方言,甚至不同的村子也有互相不能通话的方言”,北京话与广东话之间的差异,和意大利语与法语之间的差异一样大。闽语与西安话之间的差异,同西班牙语与罗马尼亚语之间的差异一样大”(【1】,166页);“中国各地方言间的差异非常巨大。北京人能够听懂的广东话,一点也不比英国人对奥地利话的理解多。对于历史语言学家来说,汉语更像一个语系,而不像有几种方言的单一语言。汉语方言的复杂程度很像欧洲的罗马语系”(同前165页)。再稍进一步,“汉字书同文”表明,汉字使用者,仅仅使用自己的母语学好、用好汉字是一种“历史常态” 漫长古代,广东人,就用粤语学习、使用汉字;苏州、杭州的人就用吴语学汉字;……;都并不需要先学官话,更不需要先学《汉语拼音方案》(《方案》年纪太小!)之类什么的。还有,查阅明、清两个朝代的状元名录,令人惊讶地发现:人口比例占73%的北方方言区,产生的状元人数,大大的小于其他方言区。具体资料是:明朝276年间,产生90名状元。来自吴语、闽语、粤语等方言区的状元人数为51人,占总数的56.7%。而清朝267年间,产生112名状元。来自吴语、闽语、粤语等方言区的状元人数为80人,占总数的比例高达71.2%。而这些方言区的人口比例仅仅不超过20%。这或许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普通话和汉语拼音并非是学好汉字的必要条件。这里,作者丝毫不想否定普通话的重要价值。普通话是当今国家通用语。推广普通话已经入宪。但重视普通话,不一定非要在小学生识字教学里采取强制性、一刀切、僵化地不适当安排。伤害汉字不应该是推广普通话的自然要求。
近百年来中国汉字改革家们,完全接受了来自拼音文字世界的主流语言文字观。他们坚信:文字仅仅是记录有声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普通话)第一;文字(汉字)第二。人类的思维主要依赖于有声语言,而非文字。只有语音才是大脑思维的物质外壳,汉字字形表意不是真实的。民国初期,中国小学的‘国文课’更名为‘国语课’,反映了中国政府和学术界从重文(重汉字、重古文)轻语(轻汉语)向重语轻文的转化(周有光语)。1958年起,小学识字教学更是一律从汉语拼音起步,以汉语拼音和普通话为基础。实际上是汉字与{汉语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捆绑在一起的模式,与中华传统完全背离。
二、编码技术标准ISO10646-1993中的汉字新优势
由于全球所有现行文字的电脑编码国际标准ISO 10646-1993 即等同的中国国家标准 GB13000-1993的正式实施(1995年起!),及中国汉字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电脑、手机已经成为全球所有现行文字的统一处理的新平台。在这个平台,全球所有现行文字是共存、共处、兼容的,也是一律平等的。这样,拉丁字母“独霸天下”的情况,就在最底层技术基础上开始动摇、瓦解,开始成为历史。这一点,对所有‘非拉丁字母文字’都是福音。但对汉字则是“得天独厚的特大利好”。因为在此前的铅字时代,汉字是最繁难、最笨重、最低效的。这次电脑化换代转型,汉字进步最大、变化最大、得益最大。文字领域的这种由“拉丁字母一家独霸”到多元化,和当今国际上经济、政治、军事上的一国霸权,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是一致的、相似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文字领域的这种大趋势还远远没有被认识,没有被自觉地、积极地利用。非常遗憾的是:中国汉字改革家,在这个问题上,起着拖后腿的作用。
1995年起,ISO 1064620902个汉字已经成为了全球几乎所有的文字处理设备中的必备成员。这个包含20902个汉字的字符集,还是简、繁体兼容,中、日、韩汉字兼容的。此时起 ,西方网络人口开始很容易利用自己的电脑、手机,从网络上接触、学习汉字,阅读汉字信息,下载汉字信息,发送汉字信息。他们很容易通过网络来学习汉字、阅读汉字文本。英语者 可以在自己手机、电脑,利用英文词“I,you,he”输入、显示汉字“我,你,他”。当今全球海外网络人口30亿。这30亿,可以在网络、手机、电脑帮助下,就用自己的母语学好汉字,用好汉字可惜,这些海外手机、电脑里的汉字还在“休眠”或“昏睡”中。就是说汉字的 这个新优势被‘闲置’了将四分之一个世纪了!GBK-1995,GB18030-2000,GB18030-2005都属于ISO10646编码体制,前后兼容,都以那20902个汉字为真子集。这是二十多年来社会信息化的最底层、最重要的技术标准。
三、两个潜在优势的激活、唤醒、联合发力,必将创造一系列新辉煌
    下面列出的各项,都是1995年起就能够产生的新气象。它们至今没有产生,表明我们丧失了机遇。其原因部分是国人对汉字信心的严重缺失;部分是当今中国汉字管理者还陷于“汉字繁难论、落后论,英文无比优越、先进论的认识泥潭中”,从而‘不作为’、‘瞎作为’的恶果。
1.  先让一批汉字“原模原样”“堂堂正正”畅行天下
新时代(本文此后特指1995年起),汉字与任何其他一种或多种文字,混合编辑、排版都已经变成一件‘容易事’。可惜地是,中国的纯外文报纸、期刊,好像没有哪一家做过这种‘容易事’。国际上第一个做的却是美国的《时代周刊》。请看2017年它的某一期封面如下。
图片1.png
   
这个封面上赫然六个大号汉字:“时代,中国赢了”。左上角还有10个小号汉字:“特朗普,俄罗斯。危机恶化”。20902个汉字,在西方人电脑、手机里‘沉睡’、‘休眠’的时候,第一个启用它们的不是中国人,却是美国的《时代周刊》。此事令我思绪复杂。中国汉字改革家,好像完全不知道这种可能性。他们还在鼓吹用FUWA,SHENZHOU这种拉丁拼音表达汉字词‘福娃’,‘神舟’。还说什么:这是方便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表达‘中国概念’‘中国风格’。请问:到底‘福娃’,‘神舟’更中国?还是 FUWA,SHENZHOU 更中国?老外见到FUWA,SHENZHOU,有几个人能够知道它们对应着‘福娃’,‘神舟’?
我呼吁,应该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让汉字‘中国’,‘中國’,天人合一,一带一路,双赢多赢,命运共同体,……,等汉字 “原模原样”,“堂堂正正”出现在原来纯粹的外文印刷品中。再附上短小的“单语双文文本解释”。使用用户母语解释、解说其中少量的汉字。这种“单语双文文本”既是宣传中国方略,也是传播汉字文化,还是老外学汉字的学材。
2. 让老外就用自己的母语学好、用好汉字
在汉字文化圈,“用母语学汉字”是一种历史常态。没有人能够否认:孙中山、康有为是用粤语学的汉字;蒋介石及宋氏三姐妹都是用吴语学的汉字;毛泽东是用湘语学的汉字;……;他们都没有先学官话、先学什么拼音再学习母语与汉字。“用母语学汉字”这种中国及东亚的历史常态,持续了两千多年;在广阔的土地(范围与西欧、北美相仿佛);众多人口(数亿、十数亿之众)中;是活生生的历史真实。习主席说:要发掘传统,中华传统文化要创新性发展、转化。那么,我们就应该“让老外用母语学汉字”。英语者就用英语学汉字。俄语者就用俄语学汉字。阿语者就用阿语学汉字。……。我们的汉字水平考试,应该像科举考试那样,先只考汉字功夫,不理睬应试者口语。因为汉字是汉语文的牛鼻子。这种教学法能够分散难点(先排除汉语难点),提高效率,更容易从汉字的特点、特性出发进行教学。在先学了千八百个汉字后(自然也同时学了数千或上万词、数十种句式,阅读了可观汉字文本。自然此阶段都是用学习者自己的母语学!)再学汉语普通话,会很容易、很方便。这有两千年来的历史为证。也可以给出合理的简单解说。近代西方,出现过没有到过中国、不会说一句普通话、但成为了汉学家的。其汉字文化著述受到承认、尊重。德国学者在【5】的序言里明确提到这样的三位: 雷慕沙(1788—1832),(茹理安)( 1797-1873),甲柏连孜1807-1874)。这三位主要是通过直接学习汉字经典文本的方式学习的。
3.  “让老外用母语学汉字”最重要的是“单语双文文本”环境!
当今的语文教学,普遍地十分重视有声的口语教学。这是近代强势英语文带来的。对于拼音文字,这可能是对的。对于“非拼音文字”的汉字,对以字形表意为突出特性的汉字,可能就“弊多利少”。强调口语教学,强调有声语言环境,强调场景,强调语言的个人交际功能。为了营造环境,常常需要一班人、一批人、一群人的活动安排,或者至少找一个对话伙伴。因而,为了语言学习,进入正规教育的学校、课堂、培训班。或请私人教师、家庭教师,都成为必须的正常事。这些事都难于个人安排。要想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就必须可以不必进学校、不必进课堂、不必进培训班,可以个人自主地随时、随地地学习之。  
对于以字形表意为突出特性的汉字来说,从汉字习得来说,汉字文本的目视阅读最重要。学习者尽快学会阅读,尽力大量阅读很重要。此时,就不再是普通话第一,而是汉字第一。不再是口语训练第一,而是汉字目视阅读第一。不再是强调有声语言‘语感’,而应该强调目视阅读的‘文悟’。阅读能够使学习者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占领发展兴趣的制高点;获得自我教育的高招;培养终生受益的能力(【2】104-106页)。此时,不是有声口语第一,应该是视觉优势的汉字文本第一,应该是目视阅读第一。最重要的应该是目视阅读之“文悟”。讲究字斟句酌;讲究推敲玩味;讲究分析语境,融汇文道,求索方法,揣摩心理,透视情感之‘悟’。而这个过程只能由阅读者自主完成。换言之,这是一个主体个性化的自我教育过程【2】。
4.  “单语双文文本”产品将大量产生、急剧增长,形成产业
“让老外用母语学汉字”需要大量的目视阅读教材、学材。这必将催生“单语双文文本”产品的产生,直至形成产业。有一种产品:“单语双文年历”可以作为普及型第一品牌。其第一个版本,可以只包括四五十个汉字(如:一、二、……,九,十,个,百,前,万,年,月,日,……)。这种年历包括用数倍的英文解释少量汉字。年历本来就是日常文化用品。使用中顺便学习几十个汉字,百个汉语词,几个汉语句式。这种“单语双文”文本的类型可以十分丰富多彩。这种年历的第二、第三版本、…最后版本应该包括汉字至少两三千!这种年历应该有英文版、俄文版、阿文版、……。
5.  开发“双文型QQ、短信、微信”实现传统‘笔谈’的电子化升级
古代中国及东亚,两个口语不能通话的人(当然指认识汉字的人)相遇,会自然而然地通过写汉字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这就是汉字文化圈中的“笔谈”佳话。2018年两会上,中国科大讯飞公司,展示了多种在手机上用的双语语音翻译产品,引起轰动。其实,这里每一个“双语翻译”产品,都对应着一个“双文翻译”产品。这种 “双文”产品,是汉字与另一种文字的翻译产品。这种“双文”产品开发的技术难度,投资都小于“双语”的。为什么比较复杂、投入大的成功了、火热了,比较简单、投入小的反而不见踪迹?原因一,可能又是“语音第一、文字第二”作怪。原因二,可能是产品开发者不得不‘回避风险’。什么风险?使用繁体字罚款的风险呀!(参见【3】)。就是说:传统“笔谈”的新技术升级,困难不在技术,而在政策环境!
     6.  跟习主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
在学习、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习主席身体力行地为我们树立了绝佳的榜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习主席在谈话、讲演、文章中,引用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古语诗词,看似顺手拈来,但无不恰到好处,尽显画龙点睛之妙,这是他对中国智慧的最好“代言”。习主席这许多年里,引用的名言、警句已经结集出版了两册《习近平用典》。我相信,许多中国人,从习主席的近些年来的言行中,开始重新认识文言文。“文言文是死文字,是死文学”,“文言文是统治阶级的工具”,……等等评价开始大大失去了市场。跟习主席学中华传统智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有效、便捷、易行的方法。国内的中国人可以直接从纯汉字版《习近平用典》学。老外则可通过“单语双文”版学。我读到胡适先生的话。他说:“无论吾国语能否变为字母之语,当此字母制未成之先,今之文言,终不可废置,以其为仅有之各省交通之媒介物也,以其为仅有之教育授受之具也”(【478页)。胡适先生的话,强调了文言文在各方言区交流、沟通的价值;以及在教育传承中不可或缺。我相信,从汉字书同文的历史看,文言文才是‘汉字文化圈’最具通用性的文本,是流通性最高的文本,是传播汉字文化有力工具。有中国汉字改革家鼓吹用拼音字母串:TIANRENHEYI,表达‘天人合一’。这是没有价值的。就是能够用普通话准确读出‘天人合一’,也未必能够明白其意义。新办法,是让‘天人合一’原模原样出场。再用学习者母语解说、注释。“单语双文”版《习近平用典》作为让老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教材、学材。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实现中华传统经典的、大规模“单语双文”版外译工作。使得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进入新时代。
7.  让电脑、手机、网络伴随学习全过程。
当今的汉字输入法,必须在开始学习汉字之后数月或半年之后。我们要从第一堂课开始。这需要适合于“汉语文零水平者”的汉字输入法。这一点也不难。例子如下:
      键盘符号串(输入码)     输入、显示的汉字
  c123                       一二三
  cc123                      一百二十三
  C345                        叁肆伍
  CC345                       叁佰肆拾伍
I                          
       You                        
       he                        
一个汉字,只要输入到屏幕上,就可以引用各种各样的知识软件,查找、学习有关该字的各种信息。
参考文献
1】{美}罗杰瑞(Jerry Norman)著,张惠英译,汉语概说,语文出版社,1995年。2】戴汝潜,走进科学序化的语文教育--大成·全语文教育,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
3】许寿椿,“索绪尔名言”如何残害着中国汉字,
4】胡适学术研究文集(语言文字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
5王澧华,吴颖主编,近代来华传教士汉语教材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5月。
6】许寿椿,汉字复兴的脚步—从铅字机械打字到电脑打字的跨越,学苑出版社,2014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发表于 2019-2-3 14:5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所说的汉字“两大优势,在今天的“电脑信息化时代”,将全部消失!为什么?
因为,楷体汉字没有规律性,不能作为电脑的代码使用,在电脑上不能用汉字元件组建汉字,汉字只能通过英文字母来慈宁宫汉字库里调取整字,所以,中国人就不能用汉字编制电脑程序,指挥电脑。所以,中国就只能进行全民普及英语教育。因此,中国的青年人,就会重视学习英语,轻蔑普通话,经过几代人,英语将成为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汉族将被边缘化。连汉族人,也将象把黑头发染成黄头发那样狂热地视英语为最高尚的语言。那是,汉字的“优势”自然就没有了,无论怎么也“激”不活了。
即使在今天,你每年花10个亿,激励大学生:谁用汉字向世界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就奖励它10万美元,他也不会做的!
要改变这种灭顶之灾,光靠夜郎自大地吹嘘是无用的。关键的是要让汉字具有使用信息化时代的实际用处!要叫汉字又实际的用处,除了国内,还要国外,都要有不可替代的用处。唯一的出路,就是更新楷体系统,更新成具有规律性的完全适合当做电脑代码的”意、音双表的体汉字”。否则,不用50年,汉字就成为历史文物了。这不是危言耸听。200年前。乾隆不听英国人劝告,发展工业、商业,50年后,被荷兰打败,割让台湾,随后就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战战皆败,沦为殖民地,死了近一亿人民。民族灾难延续了200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3 01:40 , Processed in 0.043107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