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67|回复: 1

陕西羌族文化开发的现状调查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2

帖子

9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95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7: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德利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以牧羊著称于世。2008年,国家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确定了四川省茂县、汶川、理县、北川羌族自治县,以及毗邻的松潘县、平武县、黑水县,陕西省宁强县、略阳县等部分相关地区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范围,即羌族主要聚居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面积为39204平方公里,总人口有三十多万人。

陕西的宁强、略阳和凤县历史上曾有羌族居住或迁徙经过,现今亦有一定数量的后裔居住者。近十年来,宁强县、略阳县和凤县以羌族栖居地名义进行了羌族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建设。

调查实录一

宁强县总人口34万人。商及西周时代为氐羌所据。宁强县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后,宁强羌文化保护工作全面启动,编辑出版《宁强羌文化研究》;收购一批极具羌文化特征的民俗文物物件5000余件,其中民间收藏4000余件。到四川招聘羌族大学生来宁强县就业,充实了羌族演艺人员。邀请同济大学陕西土木建筑设计公司和江油古建园林研究所对羌文化保护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西城门楼恢复工程已完工。分别于2009年4月和8月召开首届宁强羌文化研讨会和川陕羌文化研讨会,专家经过讨论认可了宁强县为氐羌故里遗址区域。编排了羌族锅庄舞,组织社区群众跳羌舞唱羌歌,推出了最具羌文化代表性的傩戏。

宁强县宁强羌族文化博览园项目自2008年年底启动,规划占地面积1000亩,主体建筑羌族文博馆于2010年3月9日开工建设。截止2012年底,羌博园1期工程完工,主要建成羌族文化博物馆和羌族碉楼(10层33米),累计投资9500万元(实际投入5000万)。后期建筑主要包括民族文化教研中心、民族村、羌族风情街、羌族民俗广场等子项目仍在缓慢建设中。

略阳县地处陕甘川毗邻地带,素有秦蜀要冲、陕甘纽带之称。秦汉年间,羌氐人居住于此。“一般认为从春秋战国至秦汉,氐人活动在西起陇西,东至略阳,南达岷山以北的地区,”[①]清雍正《重修略阳县志》载,早年亦有羌族定居,当地人“兼有南北语音,类秦蜀”,故略阳县人兼有陕、甘、川地方特色的风俗民情。2008年略阳县被国家文化部列入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与宁强和凤县的羌族文化抢救保护工作修建文化园区略有不同,略阳县用了几年时间(2010-2016)修建了羌族文化广场,用来满足市民娱乐休闲、体育健身、观演集会、紧急避险,同时把羌族文化、略阳地方历史文化展现给八方来客。[②]

凤县古称“凤州”,始建于秦朝,地处陕西省宝鸡市西南,系秦、蜀、陇咽喉地带,历来是军事活动的频发地区。凤县行政区划属于关中宝鸡市,但深入秦岭腹地,与陕南-汉中生活方式相近,兼有关中与陕南文化特点。相较于宁强县,凤县的工业商贸实力雄厚,保护开发羌文化下了大气力。凤县古羌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园位于凤县县城西南部,2009年开始兴建的2013年5月开园。示范园以嘉陵江为主轴,沿江两岸建设有沿江古建群、金沙古城、古陵江寺、嘉陵江第一漂流、羌族文化园、羌文化演艺中心、石头羌寨、羌文化展览馆等多个羌文化景观景点。总面积1.0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 738.7亩,总投资8.5亿元。石头羌寨是园区的核心和标志性建筑。羌寨位于园区西部,灵官峡入口处,规划面积 242亩,投资 1.8亿元,分为羌文化体验区、羌族商业街、索桥、大门、亚洲第一高碉楼、羌文化展览馆、羌寨民居、萨朗湖、景观瀑布等,建筑总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是古羌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核心区域。

陕西羌族文化保护与开发已经超过十个年头,宁强县、略阳县和凤县用于羌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资金超过十亿元。虽然从羌族文化保护的角度,宁强县、略阳县做了大量的普查、登记、建档工作。

2019年6月24日陕西日报报道: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日前发布。全国219个县(市、区)上榜,其中陕西省共有11个县(市、区)荣登榜单。这11个县(市、区)分别是洋县、宁强县、镇坪县、太白县、商南县、宁陕县、华阴市、佛坪县、南郑区、旬阳县、黄陵县。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自2018年在第十四届中国文博会上首度发布后,受到全国各地的高度关注,并迅速成为中国旅游界的知名品牌。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评价的核心标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很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和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等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③](记者 李卫)

拿最美县域榜单作为陕西三个县的羌族文化开发评比标准并不客观,但毋庸置疑,陕西这三个羌文化保护与开发县具有相似的文化开发的意愿、作为和效果。同为山区县,凤县投入最大,为何没有入选?宁强经济力量相对很弱,为何榜上有名?我将在此思路基础上继续调查研究,希望得出一个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的中肯意见。

暑期汉中羌民俗调查引发的思考

李剑清

羌人是中国历史上西北部一种古老的族群。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1万年前后)从云贵高原,经四川,进入陕甘一带。流传于宝鸡地区的炎帝神农氏的神话传说,在某种程度上印证了羌人先民的历史。另外,距今7000年前的宝鸡北首岭文化遗址、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文化遗址、临潼姜寨文化遗址都有可能是这一族群创造的文化类型。甚至距今8000——6000多年前的甘肃天水大地湾文化遗址,亦是该族群的遗迹。总之,生活在渭水流域、创造原始农业文明的华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正是羌人之先祖。

历史上,羌人可以分为东羌与西羌。所谓东羌,即随着仰韶文化东扩,往东迁徙的羌人。其足迹可能分布到晋、豫、冀甚至山东、江苏一带,黄帝时代,四岳之一。商周之际,姜子牙早年曾生活在滨海一带,估计就是东进的东羌族群代表。所谓西羌,极有可能是留守在故土——陕甘一带的族群分支。东进的羌人参与了华夏文明进程,不断吸收、创造新的文化样式。而滞留陕甘的羌人,失去文明加速度的刺激,保留了原有文化性格。如果说,商王朝时代,羌方仍然是大邑商的劲敌,从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鼎内的人头DNA检测结果看,是被商人俘获的用于祭祀的战俘。羌人先祖——神农氏炎帝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培育百谷、尝百草(原始中药技术)等。值得注意的是,西周的建立,实际上是姬姓与姜姓建立联盟的结果。因为参与华夏文明进程,被舜赐姓——姜。姜子牙辅周,背后其实是来自东羌的首领,联合滞留陕甘的西羌族群,与姬姓族群建立联盟关系,夺取天下共主权。(当然,《封神演义》中有姜子牙与申公豹之斗,是不是包含了东羌姜姓与西羌申姓的首领之间争夺羌人文化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周文王时代,所流传“凤鸣岐山”的传说,背后很有可能指因与整个羌人族群建立联盟,获得文化道统权。“凤”,本来是商人的图腾信仰,甲骨文、青铜器上发语词“惟”,本字为“隹”,鸟也,很可能指代凤鸟,代表着神性文化。如果说,鸟也可能是太阳鸟——“金乌”,代表太阳崇拜的话,那么,所谓炎帝烈山氏,是不是也是崇拜火或者说崇拜太阳的族群。再者,从“凤鸣岐山”、“凤翔”、“凤县”等地理名称上看,很有可能指周人与西边的羌人达成共识,形成政治同盟。武王伐纣,姬姓取得天下共主权,分封姜姓诸侯。羌人分为“姜、吕、许、申”。暑假去甘肃省博,看到一件出土甘肃陇东的西周初年的簋,上刻“姜”字,会不会是西周之初,被分封的姜姓一支?分封之地靠近庆阳一带,也可以说是周人革命根据地——豳。吕姓之国,大家熟知姜子牙分封国。是不是还存在西吕之国,即宗周大本营中(陕西)的吕国呢?陕博有一件、出土在三原、铸有“吕”字的西周青铜簋,或许是三原一带的某些地域是西吕之国。申也分西申、南申。南申在南阳,历史上很清楚。但西申在何地,申侯联合犬戎等人攻入镐京之后,申侯及其不再浮现于“历史的地表”。西申之国很有可能在宝鸡一带。我猜,宝鸡又称陈仓,“陈”繁体为“陳”,右型为东,中间是申与木,左边耳傍,甲骨文写为山阜的“阜,”指山。是不是意味着申国人被迫进入山林之中?至于被谁逼进深山,似乎应该是被秦人赶进山林。凤县、汉中宁强一带,历来都是羌人居住地。被赶进山林之中,羌人不得不改原有的农耕生产方式为游猎生产方式,由并大信仰神秘文化逐渐发展出了傩术——释比——端公等神秘文化。宁强羌文化博物馆有蜡像群,展示释比——端公们前头开路,群人们带着生产生活工具进入山林的景象。端公可做法,如何保证做的是救助民众的法术,而不是害人之法术?在调查中,我们知道,端公在羌家人中很受尊重,有很高的德行。正是“德”,也就是周文化中所推崇的“德”,保证端公的法术。文化基因与底色依然是仰韶族群的“德和”精神和周人敬德保民思想。

以上多是瞎猜,胡说一通,请大家不吝批评。

原“傩”

——基于暑期宁强傩戏的民俗文化学考查

王应龙

今年暑期随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同仁前往汉中调研,有幸目睹了宁强傩戏。融法事、戏曲、民俗等文化元素为一体的上刀山、走火盆等表演技深深震撼了我们,也引发了本人对傩戏核心字眼“傩”字思考。

从民俗文化学来看,“傩”字当源自“难”字。就外在的形体构形上,“难”“傩”二字似乎仅仅是偏旁“亻”的有无。然究其形义变迁,从“难”到“傩”不只是文字增繁现象,而是词语同源分化引起的文献用字的历时问题。“难”本为鸟名,《说文》作从隹堇声。先民时期在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在无法应对一些自然现象时,便将巫祭、图腾等多种文化信仰元素融合,作为一种信奉理念。在商、秦鸟图腾观念的影响下,先民潜意识里认为鸟类可以帮助人们转嫁灾祸,于是“难”由本义鸟名衍生出“困难”“灾难”“不易”等义。

在先民观念里,灾难的产生缘于鬼神降祟,于是就有了禳灾祛邪的行为。从词义来说,“难”由“灾难”义又衍生出“驱疫禳灾”义。《周礼·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事难,以索室驱疫。”方相氏是周代从事驱疫避邪的下层官员,这句话大意是说方相氏负责蒙着熊皮,戴着黄金铸造的有四只眼的面具,上身穿玄衣而下著朱裳,拿着戈举着盾,率领群隶执行傩法,以搜索室中的疫鬼而加以驱逐。由于“难”一字表多词,多有不便,也不符合一词对应一字的理想状态,后来就在在古字“难”基础上加偏旁“亻”,造出今字“傩”,其目的在于强化驱疫者的动作行为,从而使汉字的表意更加清晰。此后表示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便作“傩”。《论语·乡党》:“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言乡人举行驱疫禳灾消难的祭礼。

再回头审视“傩”字。《说文》云:“傩,行人节也。从人难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傩,行有节度。”即优雅从容行走的样子。如《诗经·卫风·竹竿》日:“巧笑之瑳,佩玉之傩。”《毛诗传》郑玄注:“行有节度。”徐锴曰“佩玉所以节步”。《说文》旨在通过分析构形探讨本义,段玉裁据此认为“行有节度”乃“傩”之本义,后被假借表示“驱疫禳灾”。我们可大胆设想,“驱疫禳灾”作为一种祭祀仪式,必然也是一种祈福纳祥的礼仪,施法者倾其全部精力以诵唱兼舞蹈等动作行为,将诉求予以展现,而这种动作的展示在先民的心目中一定是一种优美,一种从容,此也许正是其“行有节度”义的发生。

观宁强端公戏有感

魏宏利

  今年八月的汉中民俗考察之旅已经过去将近二个月了,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依然记忆犹新,其中在宁强看到的端公戏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由此也引发了我对地方传统文化保护的一些思考。

宁强原名宁羌,是我国羌族目前为数不多的聚居区之一。据《宁强县志》记载,宁羌古属梁州,县境东周以前就有羌人活动。千百年来,秦、楚、巴、蜀文化在这里汇集,神秘而丰富多彩的羌族民俗文化遗痕随处可寻,端公戏即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端公戏实际上就是傩戏,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在宁强县老一辈人眼中,大家一直称傩戏为端公戏。由于以前医疗水平不发达,当地家中有人得病,往往请“端公”来驱魔除病。从内容看,端公戏包括爱情、诉讼、抗争、祭祀、祈求等,极具故事性,融歌、舞、乐、技为一体,其中上刀山、下油锅、过火海这些傩艺绝技尤其让人过目难忘,这次在宁强我们就亲眼目睹了表演者“上刀山”的精彩演出,当看到端公赤脚踏在锋利的刀刃之上向上攀爬时,所有观众都把心悬了起来,但表演者从“刀山”下来时却毫发无损,甚至连一丝印痕都看不到,若非目睹,实在让人难以置信,整个演出就在观众的一片惊叹声中结束。

表演结束之后,在与演出者的交谈中我们对宁强端公戏目前的现状有了一些了解,再结合一些资料,我们得知目前宁强从事“上刀山”、“下火海”等傩艺表演的民间艺人有360余人,遍布全县26个乡镇。但像很多地方传统技艺一样,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之下,端公戏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前面曾经提到,在过去传统时代,端公戏具有某种“实用”功能,尽管在今天看来属于迷信,但也保证了其生存不受影响。而今天,端公戏主要是作为一种文化展示的功能而存在,在现代各种流行文化的冲击之下,其受众群体有不断缩小的趋势,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对此没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很难有什么根本解决之道,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必须在与时代新的文化形式和技术的结合中去寻求保护之道,如果只是像标本一样将其保护在密闭的真空环境中肯定是不可取的,这也应该是所有传统文化、技艺保护的共同思路。

端公戏作为羌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我希望在所有喜爱和关心传统文化的人们共同努力下,使这一优秀的文化形式能焕发新的活力,永远传承下去。

对洋县悬台社火的几点认识

仵军智

今年暑期陕南民俗考察活动很紧凑、很充实,考察内容丰富,让人印象深刻的民俗事象众多,此处就洋县悬台社火谈几点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一、洋县悬台社火的表现形式与艺术价值

据传承人介绍,洋县悬台社火又称洋县高芯子社火,是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以人抬肩扛为主要运载方式的一种极为特殊的社火。据传,清雍正年间,洋县智果寺120位僧人集各地社火之精华,创出了独具特色的“悬台社火”,是由下向上望“悬若垒塔”而得名。2008年6月获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李俊芳被命名为国家级传承人。

在访谈中,社火传习所负责人介绍:洋县悬台社火起源于商周,形成于宋元,清雍正年间从众多社火中脱颖而出,清末、民国时期达到鼎盛,至今有300多年发展历史。洋县悬台社火大致分为小芯悬台、大芯悬台、转芯悬台、挂芯悬台等类别,有五六层梁架,高达12米,高悬、惊险、巧妙、奇绝,给人以极强视觉冲击力。社火游演时间为每年春节期间,一般从正月初七开始装演,最集中盛大地进行游演是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三天。经常组装表演的悬台社火作品有:《大破天门阵》、《龙凤呈祥》、《辕门斩子》、《哪吒闹海》、《三英战吕布》、《唐僧取经》、《五典坡》等等。

洋县悬台社火成为探究地方戏曲发源演变乃至中国戏曲发展的活化石,对研究陕西南部汉中盆地东端地域内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变革大有裨益。社火文化含量高,是戏剧文化的衍生之物,较好地反映了汉水流域深厚的文化底蕴。社火脸谱中那些夸张的绘画手法,强烈的色彩对比,人物表现中夸张的艺术造型,各具特色的服饰均表现出了民间艺术特色和艺术水平。

二、几点认识与看法

1.洋县悬台社火不是极为特殊

放眼全国整个社火版图,西部地区以陕西、甘肃、宁夏以及青海新疆都有一定形式的社火存在,尤其是以关陇地区为兴盛。近年来的社火研究综述(杨丹丹,2014)显示,西部地区不论社火存在,还是社火研究,都是不容忽略的社火重镇。洋县悬台社火与陕西关中地区的山社火、高芯社火,与甘肃庄浪、静宁的高台社火,与宁夏六盘山地区的高台马社火(王莲喜,2016)等,表演内容、形式与艺术特色等,大体相近,也是以戏剧角色与故事为内容,表演仪式中的口号也一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岁岁平安”等,表演时间也是集中在春节的正月十五前后。一方面表现了社火是农耕社会的普遍产物,另一方面说明洋县悬台社火与关中地区社火有某种联系。

2.洋县悬台社火与宋代出现的“肉傀儡”有某种关联

在我国戏曲的初始,就曾有过真人学做的阶段,如宋代出现的“肉傀儡”。所谓“肉傀儡”,就是由成年人扛着由男童和女童装扮的戏曲人物,在街上游行表演,成年人在下面旋转和舞蹈。“肉傀儡”与当前洋县悬台社火有关联的推测理由是:首先是八字夹住“以小儿后生辈为之”,表演者多以小孩子为主;其次是内容主要是传统戏曲题材;再次是表演形式是用绳、丝等将表演者固定在架子上;最后是游演时辅以打击类乐器。

以上是对洋县悬台社火考察后的几点认识和粗浅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汉中考察随感

赵保胜

2019 年8月1日至8月7日,我随关陇民俗与方言研究中心其他几位同仁一起,到陕西汉中市下辖宁强县、洋县、留坝县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民俗考察。

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是宁强县,考察的重点是宁强的傩文化,而以端公戏为中心。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下辖16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00个行政村,总人口34万人  。宁强地处秦岭和巴山两大山系的交汇地带,境内东南高,西北低,中部有五丁山隆起。宁强雨量充沛,空气湿润,大部地区属暖温带山地湿润季风气候,降水强度大,年降水量最高达1812.2毫米。

宁强县是一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山区县,是大西北进入大西南的主要门户和黄金通道。宝成、阳安铁路纵横县境,108国道、西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汉江的发源地,素有“三千里汉江第一城”之美誉,2015年11月宁强县被中国民协评为“中国羌族傩文化之乡”。

8月2号一早,考察团一行八人驱车赶往宁强县青木川镇考察傩戏。傩戏又称“端公戏”,在陕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个山东人,这是我第一次现场观看傩戏表演,感觉很是震撼。整个表演时长约四十分钟,有一男一女两人完成,二人是夫妻,女的主要负责击鼓,表演由男演员来完成。称之为表演当然是不准确的,因为傩戏本身就是巫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主要功能是借助降神来禳灾和祈福。所降之神不一而足,基本包含了与民生相关的各个方面。这让我想到了《楚辞》当中、特别是《九歌》当中的众多神祇。《九歌》一般认为是屈原在楚地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加工而成,即属于较为文雅的祭神乐歌。这次所看到的傩戏表演中,表演者全程也唱着古老的祭神乐歌,虽然能感觉到部分歌词经过了较为现代化的改写,但应该都有其古老的源头。另外,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认为傩戏大约是我国戏曲艺术的源头,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存有疑问,这次通过观看傩戏表演,感觉王氏的看法还是有道理的。表演者通过不断改变衣着和其他道具,将自己打扮成不同的神祇,并辅以驱邪祈愿的歌词,这不恰恰就是一幕独幕剧吗?

8月3号,我们按照事先拟定的计划,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考察了宁强县文化馆。馆中收藏的有关羌人生活遗迹的器物种类繁多,跨越多个历史时期,令人大开眼界。参观结束后,我们对县文化馆的馆长等进行了采访,他也就我们比较关心的一些有关傩戏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8月4号至5号,我们前往洋县考察了悬台社火。悬台社火是陕西省汉中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这种社火是以戏剧角色站在高台梁架上为表演形式,以人抬肩扛为主要运载方式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社火,它汇集了民间各种社火的精华,为陕西南部的洋县城乡所特有。

这次汉中考察让我这个外省人见识了陕南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也令我开始深入思考今后如何将自己所学专业,与陕西本地民俗文化相结合去做一些事情,这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以上是我的一点随感,在民俗方面我是门外汉,说的不对的,请大家多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帖子

3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31
发表于 2020-10-18 20:3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今亦有一定数量的后裔居住者。近十年来福彩双色球,宁强县幸运飞艇、略阳县和凤县以羌族栖居地名义进行了羌族文化保护和产业开发建设彩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1-15 07:03 , Processed in 0.045448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