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26|回复: 1

语言、汉语与汉字(二)娓娓动听的汉语

[复制链接]

89

主题

140

帖子

20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83
 楼主| 发表于 2021-3-25 07: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义然 于 2021-3-25 09:37 编辑

语言、汉语与汉字(二
王义然
二、娓娓动听的汉语
      汉语本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现已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能够数千年一脉相传,至今,仍然是世界上使用人口众多的语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汉语自身有着内在的天然的优越性。笔者从汉语约定的特征和汉语音节的要素构成上进行分析,认为这些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汉语约定以单音节命名为基础。汉语和其他语言一样,都是通过用音节对世间事物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命名、赋予称谓来表达思想意义的。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约定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使用单个音节独立命名客观事物,以此作为基本约定形式。而在基本约定达到相当数量之后,新的命名约定就用基本约定的组合去命名,即用基本约定组成更高层次的约定。
      小学生学习语文都知道,一个字可以组很多词语。笔者在探讨“生”字的使用频率时发现,仅以“生”字开头的二字词语就有:生育、生产、生长、生成、生存、生活、生计、生机、生命、生灵、生字、生词、生疏、生僻、生涩、生态、生还、生物、生水、生事、生病……,一口气就能说出几十个。含有“生”字的多音节词语数以百计。这一现象让笔者明白,“生”这个单音节命名约定被当作构成新的多音节命名约定的材料,得到广泛应用。汉语多音节约定基本上都是由单音节约定组合而成的。
      汉语约定的这一特性,使汉语中的词语带有清晰的层次性。如“马铃薯”一词中的“马、铃、薯”三字,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都担负着记录已有的单音节约定的职能,都具备词的资格。这就足以说明汉语中的“马铃薯”一词不只是简单地由“mǎ、língshǔ”三个单纯的音节组合而成,而是由用这三个音节命名的“马、铃、薯”三个基本约定即三个单音节词组合而成的。所以,“马铃薯”一词属于用已有约定组成的新约定,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约定。
      汉语约定的这一特性,与英语形成鲜明的对照。如与汉语“马铃薯”一词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是“potato”。同是三音节词,表达的对象也完全相同,但英语单词中的“potato”三个音节,其中的单个音节只是一个单纯的音节,并无独立的表达意义。这说明,英语中用来命名“马铃薯”这一事物的“potato”,只是“potato 三个未携带任何独立表达意义的音节,而不是三个现成已有的约定。所以,英语约定的层次性没有汉语那样鲜明。
      以单音节命名为基础,不仅使汉语约定的层次性非常清晰,而且因为大量多音节词均由单音节词组合而成,绝大多数的多音节词均可望文知义,所以,学习汉语需要牢牢记忆、熟练掌握的仅限于单音节词(即单个汉字)。这就大大减少了记忆对象的总量,使汉语成为容易学习掌握的语言。汉语比英语好记易学可通过以下实例对照显示出来:
      学习汉语,只要记住了一个单音节词“三”,在进一步学习记忆“三月、星期三、三角形”等词语时都能用得上。而学习英语时,即使你学会了“three(三)”,对进一步学习记忆“March(三月)、Wednesday(星期三)、triangle(三角形)”等词语也毫无帮助,因为在这些单词中根本就没有单音节词“three(三)”的影子。
      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在进行了大量使用频率统计的基础上,1980年,国家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其国标交换码即国标GB2312-80,选入了6763个汉字,分为两级,一级字库中有3755个,是常用汉字,二级字库中有3008个,是次常用汉字。统计资料显示,常用汉字的累计使用频度达到了99.9%,而次常用汉字的累计频度不到0.1%。这就是说,人们只要掌握了这3000多个常用字,日常的语言交流、读书看报、文字写作等,就没有多大问题。相反,一度被误认为好读、好写、易学的英语则大为不然。英国尼克少儿频道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000名成年人中,有半数以上的英国人拼写常用单词有困难。报载,一位教授英语的博士生导师,要记忆二十万个单词。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学好汉语比学好英语要容易得多。
      2、汉语约定只用开音节,不用闭音节。汉语音节实体要素的构成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声一韵(介音从韵)。即:音节中没有前缀和后缀,没有所谓的“复辅音”,没有不与韵母相拼合、需要独立发音的声母。这样的音节,形式简单, 尾音开放,易于拼读,被人们称之为开音节。
      只要学过一点英语,把英语与汉语稍作对照就可发现,汉语语音中只有开音节,没有闭音节。这里特别强调,这一现象之所以存在,并不是因为国人的发音机制读不出闭音节,而是国人在用音节对世间事物进行命名的语言实践中,只用开音节,不用闭音节。
      汉语语音摈弃闭音节,得益于四声调的区别意义。四声调的区别意义,使汉语语音有了较多的可用音节,不必再像英语那样,靠用辅音添加前缀、后缀的办法,达到增加可用音节数量的目的。
      只用开音节不用闭音节,使汉语音节结构简单,整齐划一,一声一韵,紧密拼合,了无牵挂,便于学习记忆。相反,英语靠添加前缀和后缀去增加可用音节的数量,甚至在构成单音节词时,舍弃了大量结构简单的开音节不用(如datanala……等),使音节结构变得十分复杂。如reri这两个简单的开音节,英语就没有用它们去命名什么事物,却用添加了辅音作缀的闭音节“redrest、crisp”等去命名“红色、休息、易碎”等。很显然,闭音节有辅音特别是清辅音作缀,不仅音节所含音素多,结构复杂,长短不齐,而且拼读起来气流成阻与除阻、声带振动与不振动的状态切换频繁,拼读难度较大,不但不便于学习和记忆,而且还把声带振动发出的连续的嗓音分割得七零八碎,破坏了音韵表达性能。
      只用开音节,不用闭音节,使汉语语音具备了世所罕有的音韵表达效果。众所周知,开音节一声一韵,紧密拼合,整个拼读过程没有必须独立发音的辅音特别是清辅音的阻隔,声带发出的声音可连绵延续,可抑扬婉转,读起来吐气流畅,听起来和谐悦耳,故可进行充分的音韵表达。这是汉语天然的优越性。有外国人说:“中国人说话像唱歌”,就是因为汉语约定只用开音节,是最便于吟咏唱诵的语言。
      只用开音节这一重要特征,孕育出汉语押韵这一独特的修辞方法。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字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使同韵字在文章中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在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有节律的尾音,增强声学美感。因为汉语语音只用开音节,每个音节都可作韵脚,再加上汉字中同音字多、近义字多,选择韵脚字有充分的余地,所以,实现押韵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现实中,几岁顽童也能诌几句押韵的顺口溜,就是因为实现押韵太容易了。汉献帝元年,董卓擅权,民怨沸腾,长安有童谣:“千里草(董),何青青。十日卜(卓),不得生。”这首用拆字隐语构成的咒董卓快死的童谣,以“青、生”押韵,非常恰切。这说明早在汉代,押韵这种修辞方法,未受专业教育的小孩就能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押韵的语句,有声学美感,便于吟咏唱诵,有助于人们学习记忆。所以,历史上帮助人们快速识记汉字的童蒙教材,无不采取押韵句式。如秦汉时期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急就篇》,以及其后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日用杂字》等,都是用韵句编成的。大量名人格言、民间谚语、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的说唱辞语等,无不采取押韵句式。在汉语发展史上,押韵这种修辞方法,在帮助人们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生字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押韵这种修辞方法不但可以表达一般的语义,而且可用以烘托不同的情境和意境。根据韵脚的密度不同,押韵可分为常韵、密韵和疏韵。所谓常韵就是指隔句押韵,即两句一个韵脚;所谓密韵就是指句句押韵,即每句都有韵脚;所谓疏韵就是指三句或三句以上一个韵脚。在写作实践中常韵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押韵方式。韵脚的疏密不同其应用场合也不同,一般用密韵描述急促,用疏韵渲染舒缓。如编写快板书绝对不能用疏韵。
      汉语便于押韵的优点,激发了国人的文学创作热情。以押韵形式出现的各种文学样式应运而生。孔子编纂的《诗经》、汉朝学子编纂的《楚辞》均可证明,押韵是先秦古诗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所以,在古代,诗文又有韵语之称。
      3、汉语音节有清晰的实体要素构成。分析汉语音节可知,汉语音节的实体要素包括声、介、韵三类:声,即基础声母。基础声母只能作声母,不能作韵母,如bdg等。韵,即基础韵母。基础韵母只能作韵母,不能作声母,如aaian等。介,即介音。介音同时具有声母和韵母两种属性,既可作声母,又可作韵母,还可以在基础声母和基础韵母之间,作为联结声母和韵母的中介。介音只有iu、ü三个,也可以说只有iu两个。因为ü可视为由iu拼合而成,且拼合后仍同时具有声、韵两种属性。在1918年问世的注音字母表上,介音用符号ㄧ、ㄨ、ㄩ表示,排列在字母表的末尾;在现代汉语拼音方案中,用iu、ü表示,排列在韵母表的第一行。
      属性不同的三要素相匹配,使汉语音节构成有了含介与不含介之分,有了含此介与含彼介之别,有了被清代潘耒归纳为开、齐、合、撮的四等划分。现代汉语拼音方案的韵母表,以其结构和内容的统一,清楚地展现了介音与各个基础韵母(即开口呼韵母)的拼合匹配情况,准确反映了汉语音节的四等划分。
      4、汉语音节有附加要素——四声调。汉语音节的构成要素,除了实体要素声、介、韵之外,还有一种附加要素,即声调要素。汉语音节分为四个声调,古按平、上、去、入,今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在构成汉语的命名约定中,声调与其他实体要素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区别意义。例如tāntántǎntàn四个音节,其实体要素都一样,但因声调不同,其在实际语言中所表达的意义就大不一样。阴平调的tān被用来命名海滩的“滩”,阳平调的tán被用来命名谈论的“谈”,上声调的tǎn被用来命名毛毯的“毯”,去声调的tàn被用来命名木炭的“炭”。在汉语音节中,四声调的区别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四声调的区别意义,使每个实体音节衍化成四个可用音节,从理论上使汉语语音可用音节的总量扩大了四倍,这就大大减少了因可用音节数量不足而导致的不得不用同一音节命名多个不同事物的情况,降低了人们在语言实践中因同音字过多而产生歧义的几率,使汉语的表达功能得到很大改善。
      四声调的区别意义,使汉语音节有了平、仄之分(古上、去、入三声为仄声,今上、去两声为仄声)。在汉语语音实践中,平声与仄声其发音特点有明显的区别:平声较舒缓,仄声较急促;平声较响亮,仄声较低沉;平声较柔和,仄声较雄壮。声调平仄不同的特点,使汉语除了语义表达之外,人们可以通过语音的抑扬顿挫、委婉曲折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变化。如诗词韵脚的疏、密一样,韵脚字声调的平、仄对诗文所描述的情境和意境也有明显的烘托作用。这是汉语音韵表达的又一特殊功能。
      四声调的平仄之分,使汉语有了对仗这种修辞方法。所谓对仗,就是指在两个字数相同的词语之间,位置相同的字在读音上平仄相对。相互对仗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这种修辞方法的一般要求是末字对仗,严格要求是字字对仗。如在杜甫的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中,“黄鹂”与“白鹭”的对仗就属于末字对仗,而“翠柳”与“青天”的对仗则属于字字对仗。
      分析一些单音节同义词和反义词的读音,笔者发现对仗这种修辞方法有着深厚的客观基础。如:
      长与短、宽与窄、粗与细、厚与薄、重与轻、偏与正、天与地、信与疑、凉与热、冷与温、黑与白、是与非、多与少、前与后、彼与此等等,都属于单音节的反义词。
      长与久、遥与远、宽与广、辽与阔、摇与晃、忙与碌、拖与拉、羞与涩、惶与恐、惊与惧、斋与戒、习与惯、排与列、欢与乐、观与望等等,都属于单音节的同义词。
      从读音上分析,在这些单音节反义词和同义词之间,不仅音节实体不同,而且在声调上也都处于平仄对仗状态。这证明,在这些单音节词形成的时候,在考虑用什么音节命名这些事物的问题上,古人不仅顾及了音节实体的选择,而且顾及了声调平仄的选择。所以这些词语,在还没有书面形式的时候,这种对仗关系就已经存在了。而这种对仗关系的广泛存在就是对仗这种修辞方法产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所以,这种修辞方法,早在先秦诸子的著述中就能见到踪迹。如在荀子的《劝学篇》中有:“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又有:“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这里的“爪牙”与“筋骨”、“利”与“强”、“食”与“饮”、“埃土”与“黄泉”、“木”与“金”、“受绳”与“就砺”、“直”与“利”,都具有平仄对仗的性质。《劝学篇》中使用这样的对仗词语还有多处。如:“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这证明荀子是惯用对仗这种修辞方法润饰文章进行音韵表达的。
      由四声调的区别意义衍生出来的对仗这种修辞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发展成为对偶句。对偶句就是用相互对仗的词语组成的两个并列的句子,它是一种形式固定的句型。因为是用对仗词语构成的句子,所以,两个句子的字数及词组、意群构成都相同,且相应词语都符合平仄对仗的要求。国人应用对偶句最典型、最普遍的就是对联。对联只能使用对偶句,且以末字平仄区分上、下联,仄声为上,平声为下。张贴对联时,上联居右(面向对联),下联居左。
      对偶句,形式整齐对称,读之铿锵有声,音韵表达效果好,为国人所喜闻乐见。在几千年的汉语文化积淀中,以对偶形式出现的千古佳句难以量计。
      由汉语约定只用开音节衍化出来的押韵和由四声调的区别意义衍化出来的对仗这两种修辞方法,是汉语音韵表达的基本方法。在千百万人的语言习惯中,两种修辞方法相互融合,催生了中华诗体的典型代表——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与古诗不同,其本质特征就是集两种修辞方法于一身,既讲究押韵,又讲究对仗。
      唐宋时期,五绝、七绝、五律、七律大量涌现,押韵和对仗这两种音韵修辞方法融为一体,使汉语的音韵表达功能得到充分展现。因而,笔者要说,律诗和绝句浑身闪耀着汉语音韵表达功能无与伦比的灿烂光芒。
       5、汉语约定以双约定构词为主体。前已论及,单音节约定是汉语约定中的基础约定。所谓双约定构词,就是指用两个基础约定组合成一个新约定,也就是用两个单音节词组合成一个双音节词。在海量的汉语词语中,二字词语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且绝大多数二字词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有独立的字义。这一现象就是汉语构词以双约定构词为主体的充分证据。
      双约定构词的具体方法有近义重叠、反义并列、主谓联合、动宾联合、添加词缀等等。而在这些构词方法中,又以近义重叠和反义并列最为常用。如人们常见的愉悦、苦恼、伟大、渺小、恩情、仇恨、互相、共同、长久、短暂、停顿、继续等等,都属于近义重叠;而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内外、来往、彼此、远近、长短、存亡、死活、荣辱、贱贵、高低、输赢、迟早、早晚等等,都属于反义并列。分析可见,用近义重叠和反义并列构成的词语,在二字中词语中占有很高的比率。
      以双约定构词为主体,二字词语占统治地位,使律诗和绝句中对偶句的对仗字位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被人们简单地表述为:二、四、六必对,一、三、五不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义重叠和反义并列的词语,大部分都可颠倒词序而不失原意。这类词语的存在,为押韵和对仗这两种修辞方法的实现增添了一条新途径,使寻求作品符合押韵和对仗更加容易。因而,汉语以双约定构词为主体的特点,也是汉语音韵美的一种重要的催化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893

帖子

224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242
发表于 2022-1-20 20:31: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王义然nIa你保守猪反改革反祖国发展!无知无能的混血虫螳螂挡车!汉字极劳民伤财!改汉字极利国利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1-15 06:44 , Processed in 0.041819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