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79|回复: 3

古代瓷器鉴定方法,学会了就是半个专家

[复制链接]

52

主题

79

帖子

54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7
 楼主| 发表于 2021-5-11 01: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断代:即鉴别某件古瓷的相对烧造年代,又叫“分期断代”、”器物排队”,古瓷中,多数器物上没有落年款,有的器物上落有年款的。前者首先是解决断代问题,后者有辨别真伪的问题和伪品的仿造年代问题。对景德镇古瓷的断定,一般要求按如下时代来区分:五代,宋朝早期、中期、晚期,元朝前半期、后半期,明朝与清朝要求按照帝王年号来分期。但按照帝王年号分期是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决不意味着产品所具的特征是随着帝王的更换而变化的,而是随着新工艺、新材料的出现、人们审美观和生活习惯的变化、陶工的一代代地更新而渐渐变化着的,是沿着继承、创新、再继承、再创新的艺术发展常规变化着的。所以我们在断代时,掌握产品演变的总趋势是非常重要的。鉴定、评估、拍卖请联系最下方威信
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在考古学上的广泛应用,近十多年来已使用了“烈释光(TL)法”测定古瓷的烧造年代,误差可达到10%以内,但这种方法往往要在器物上钻孔取出少量的标本,有损害器物。另外,对那些“后加彩”、“后烧款”,或受到过暴晒、加热等干扰的器物,是不太适用的。在目前情况下采用目测仍是十分重要的,即是用科学仪器对古瓷断代推广了,也必须和人的实际鉴定经验相结合,正如医学上先进的诊断仪器不能完全代替医生的临床诊断一样。
断真伪:名窑产品影响其他窑口的生产,这是在商品生产中常见的事,如景德镇五代生产的”蟹壳”青釉瓷,在胎、釉、造型等方面都深受越窑青釉瓷的影响,但这并非仿古生产,从古瓷鉴定角度来说,是属于窑口的问题,不属断真伪的内容。断真伪是区分有意仿制前代产品的赝品。即把“仿古器”与“真器”识别出来。景德镇明朝成化御窑厂仿宋朝龙泉哥窑纹片瓷极似。清末和民国,仿古生产有不少专门的小作坊,有的达到了乱真水平,此时的对外货易也几乎成了古董贸易了。解放以后,仿古瓷生产仍然是瓷业生产中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致使传世的”古瓷”中赝品充斥,鱼目混珠。我们在古瓷鉴定时就要认真去做“去伪存真”的工作了。
断优劣:即鉴别古瓷的质量和价值。质量一一是指古瓷本身是否存在烧制时所造成的或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种种毛病,如变形、裂痕、冲口、阴黄、粘釉、磨釉、缩釉、剥釉、剥彩、脱彩、漏彩、补彩等。价值--是指某件古瓷的历史、科技、艺术方面的价值。历史价值是说该产品带有绝对的烧造年代或知道了相对的烧造年代,可作为断代的依据;能证明某一品种的创烧年代或衰落年代;能证实中外技艺交流或反映某一历史事实等。科技价值是说该产品能反映古代制瓷技艺发展进程和瓷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能反映瓷业的革新、创造和高超的技艺等。艺术价值是看构成产品美的三个基本要素:瓷质、器型、装饰的艺术处理是否高,三者之间是否和谐统一,能否代表某时期的陶瓷艺术水平和艺术风格,此外,国内外稀少的产品也往往是珍贵品。
v2-6d1761d0758dcf877268cff2cdee80f1_1440w.jpg
断窑口:即鉴别产品的产地。唐代陆羽《茶经》,在品茶时同时评论了不同产瓷地区的茶碗,说:“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这是在古文献中较早以瓷产地来称道产品的窑口的名称也相随而生,随着瓷业的发展,窑口的命名方法也越来越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方法。
(1)以烧造地点来命名。如浙江龙泉窑,福建德化窑、江西吉州窑,景德镇湖田窑等,这种命名方法较为普遍。
(2)以某窑的主技者的姓氏来命名。如景德镇唐代的陶(玉)窑、霍(仲初)窑,明代的崔公窑、周(丹泉)窑,清代的郎(廷极)窑、年(希尧)窑、唐(英)窑等。
(3)按烧造年代来命名。如景德镇明代御窑通常分别叫永乐窑、宣德窑、成化窑等。
(4)按产品的攸用者的身份来命名,如官窑、民窑、枢府窑等。所谓官窑,是生产专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来赏赐入贡国及使臣,或赏赐群臣、亲贵)的各种瓷器的窑,也称御窑。如北宋的汴京官御、南宋的杭州官窑,景德镇元代的“御土窑”、“枢府窑”,明、清的御窑(又叫官窑、厂官窑)。所谓民窑,是为了满足国内外广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产民间用瓷的民营手工业作坊。
同时期的不同窑口产品,有差别明显的,亦有相近的,这需要我们去加以区分。产品的地方特色主要是因原料的不同而形成的,所以,断窑口主要是看产品的胎、釉特征,其次是看工艺、造型和装饰等诸因素。
这类瓷器鉴定方法的优点:比较适合鉴定具有经“精”,“新”特点的瓷器,有些明清官窑精品瓷器和部分民窑精品瓷器虽然也有较长的年代,但由于历代密藏很少被使用陈设,或长期埋藏在保存条件良好的墓中,至今确实完好如初。精品古瓷器一般较稀少不易找到同类参照比较之器物,所以采用前面所述的第一类和第二类鉴定方法确实难度较大。但如果采用第三类鉴定方法就比较容易找到相对可靠的依据。因为古代工匠精湛技艺是在长期的专心工作中自然磨练出来的,是在封建高压和生存的竞争中积累出来的。非现代急功近利的仿古谋财者一蹴而就所能达到。通过详细比较上述6方面的古今艺术特点上的区别,还是能够显现出古代精品瓷器和现代近做相类瓷器之间的区别的,从而达到鉴定瓷器的目的。
v2-efd4ccd9ee0280c40ab987049636a551_1440w.jpg
这类瓷器鉴定方法的缺点:
1 覆盖面比较小,比较适合鉴赏精品瓷器,对于艺术含量较低的瓷器不大适合,特别是制作比较简单的高古瓷器。
2 掌握起来比较难。需要对古代绘画,雕塑,书法。刻画等艺术有一定的鉴赏力并以它们做鉴赏瓷器的基础,学习难度更大些。
第四类,以考证确凿证据为依据的瓷器鉴定方法。包括:
1 以带有文字记载墓葬的出土瓷器进行考证后的结论为依据的鉴定方法。
2 以古代瓷器窑址发掘实物考证结论为依据的鉴定方法。
3 以国家文化事业单位文档的真实记载考证结论为依据的鉴定方法。
4 以史学和自然科学新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鉴定方法。
以上这几种鉴定方法一般要投入较长的时间和财力。适合国家的有关博物馆等科研机构的研究鉴定工作。但也不排除民间也有试做。适合解答一些瓷学中的难题,如:疑似柴瓷,疑似宋代官窑瓷,刻字填金瓷,疑似明代书写称宗款识瓷,明代建文年款瓷,空白期官款瓷等等的鉴定。这类鉴定方法的合理运用对瓷器的不断深入研究将会起到巨大的作用。(请很多注意查看,很多是疑似,并不是代表你就有柴窑,目前还没有发现柴窑器,更多的都是现代用柴烧的现代陶瓷工艺品,具有很好的陈设和实用价值!)
观型
瓷之型代表和展现着历史、人文、政治、经济乃至形制和生产力发展的传承脉络。是一个时段政治经济发展演绎过程最直接的体现。由于是最贴切、最真实的人文浓缩,因而,我们研究认识瓷之型的演绎过程也便于了解社会的进程与发展。如果我们对某一类的器物,从起源到发展的全过程有一番系统的了解,如瓷壶类,那么我们从器型,全然可以粗略地以型断代,然后依据同时代的取材、用料、配方工艺、人文历史等进行全方位的核实论证,就完全有可能准确的断其年代。假如说年代确立不了,那就容易张冠李戴,形成老虎吃天,无法下爪。由此可说,鉴定瓷器,观型断代是坚定的第一要素。
看纹
这里所说的纹主体放在绘、刻、划、印、堆、贴、塑、镂空、镶嵌等纹刻。老一辈的专家曾说,明白了形与纹就等于明白了器物的80%。这一论点在无造假的前提下是完全正确的。器物的绘画、装饰、纹饰反映和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君王嗜好,以及生产力的发展和工艺水准。纹饰的范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皇家官类,二是民俗民风。由于纹饰表现风格、特征极其鲜明,为我们识别与断代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我们将唐宋元明清的某一种门类的工艺器,做一番比对,我们从他们的变化演绎过程,便可读懂相关的文化与历史,并且能相应的了解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这些全然的了解与掌握,反过来等于为我们认识它们提供了最强有力的证据。比如:没有人会把定窑划、印花与耀州地刻花混为一谈;也没有人将元的贴花和吉州的印花分不开,这就是纹饰魅力与特征所在。
看釉
通常人们将釉比做瓷器之衣,十分形象。在一般人的眼中,仿佛所有的瓷之釉都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大约从战国开始进入汉,就在陶器上挂釉。早期至唐多为石灰釉,而后为石灰碱釉。唐时釉中入玉粉,后来在加玉粉的基础上,又加入玛瑙粉等稀有原料。于是自从上釉以来到民国,如果能将所有年份的瓷器上手抚摸,便会感到他们的手感是不一样的。其中有的坚如钢,如五代柴之器(其中一种);有的非常润,像宋代民汝器;有的玉质感强;有的犹如石蜡;有的从釉至胎都一种感觉,有的釉硬胎绵是另一种感觉。这都源于配料和烧制工艺。功底深厚的藏家一摸器之釉面,就能断个八九不离十。而一元配、二元配以及内入玉粉多还是玛瑙多,高人皆能明白。看釉的另一方面,是观传世痕迹。只要传世的一定有传世痕;只要是出土的,一定有土沁。当然也与材质和年代以及存放环境皆有关。观釉的第三步是,看是否是出土器,因为只要入过土的,在器面上一定有入土的痕迹,而这里所说的入土痕,不涉及釉下,而是指釉面被地下土质中的酸与碱包裹之痕。这种痕迹,见水以后便在器表有显现,细如粉剂的尘沫状,为灰白,有涩手之感。这都是从观釉可以获得的信息。这些信息为鉴真论假,可提供着一定的论证依据。
辨开片
器物的开片与材料、配方、工艺、炉温皆有关系。有的器物开片总体十分相像,这是某一类的器物已从配方、用料、烧制工艺等,全然形成了一整套的流程工艺。形成总体固定的规式化,对于它们而言可以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如北宋的部分官器:北宋官汝器、宋耀州窑、宋哥窑器等,他们全然具备了自己的特征、风格,因而深谙此道的大藏家,仅看器物的开片,也能大概的断个几分,像唐三彩也多如此。也有些器物的开片是没有规律的,完全是不成定格的。但只要会开片,自是事事有缘的。有的开片特征鲜明,风格突出,而且相距的年代甚远。如:明弘治的“娇黄”,细观其开片的纹路,竟然如同宋天青汝瓷开片;这说明仅在釉面的用料和烧制温度定然有其相似和接近的可能。所以说,我们将开片作为一个鉴定要素提取出来,对于认瓷识真十分有必要。宋以前的出土器多会形成二次开片,北宋厚实高温亮丽的官器中,有的会出现冰裂纹片。而类似像这种极具年代风格的器种,是不可仿制的。其原因是,其原料、配方不知。纵然今日得知成因,因果关系也爱莫能助。因此,古瓷之开片,释放的信息,有待我们去探究。也正是因为它不可仿制,因而为我们提供了鉴定的依据。
v2-686fe987a0ef9bc30e8bcb6e9cf5166b_1440w.jpg
釉面色相认定
釉面的色相组成,是胎与釉的组合成像。而不同时代,不同器物的色相特征与它对应的年代、取材用料是密切相关的。如唐三彩釉面色相泛红,越之秘釉面温润发青。以及宋元明清各种窑口器物色相、种别都极其鲜明。了解掌握它们,对我们断代识真辨伪,极为有力。如果我们从色相涉及的取材用料等相关知识能够掌握时,我们很大程度上不会被造假所左右。因为现代人一不知过去的取材配方;二不可达到与古瓷一致的色相特征;三是色相还因年代、自然等等不可人为的因素所左右,所以不可仿制。认识釉面色相的特征,包括单色釉和彩瓷都大有益处。比如说粉青釉,从宋的湖田、龙泉、至元、明清,因不同的时代配方、用料独具特色,于是,它们的色相特征完全不一样。如果我们对它们了如指掌,仅此一点也不会从年代上张冠李戴。沿着这一切入点,然后以对应的器物时代取材用料、工艺特征、绘画风格等核实,便也会为辨真论假提供有力的帮助。而面对彩瓷,当避之彩光,影响到观本色底釉,并要不受彩绘色泽光晕的左右,抓住根本。瓷器同万物一样,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也大同小异。应融会贯通、灵活应用。大凡发青光的白色釉中,便是玛瑙多之故。而大凡只润不发青光的御用器,玉粉多之故,这一特性皆源于内在的原料,观表抓其本是鉴瓷里手的特点。
青花料的特征与绘画风格
青花用料的种类总体为进口苏料,石子青、平等青、回青和洋兰等,而苏料又分提纯和未提纯。未提纯的铁斑下陷严重,并集积严重的锡斑凝结块。严重的会在凝结块上出现冰裂。而经过提纯的,多沉浸于釉下,也有微量的锡斑点,但绝不会形成严重的凝集冰裂现象。回青料也含铁,多与石子青配用。而平等青基本不含铁,因而发翠兰色,成化青花有用。洋兰为化工料,仅出现在光绪以后。从使用年代来说,苏料自唐到成化早期,石子青、回青料有几种说法:一,元代小器上有用;二,唐宋始用,使用期限至光绪。从绘画风格来看,主要和时代的历史、社会文化相关。而古瓷的绘画用意、手法表现、风格特征都是最与时代贴切的真实写照。比如青花的纹饰层次以及表现寓意,尤其官窑都是有规有矩的,于是,当真正了解古瓷从龙到各类花式文化,也就可以基本确立一件官瓷的对与错。因为封建制度下的陈规戒律,恰巧非常明白的体现和展示在了当时陈设瓷的绘画当中,对于它们的全面了解,可以为鉴瓷奠定基础。比如,从龙凤纹的识别上,龙作为华夏的图腾,历代王朝在龙的绘画风格上极具特色。它是有定制与讲究的。如朱明王朝的猪嘴龙,绝不会出现在清器上。再如草莲配多为进贡器;王者奖赏的靶叶向下;教导廉洁奉公的少不了缠枝莲等都在官器上会有寓意表现。因此说官家之瓷是内含着深厚文化的。对它们的了解也有助鉴瓷。
v2-59aa82a8079de2d3414be7219a85a84d_1440w.jpg
彩瓷用料的使用范围及绘画风格
彩瓷器的形成风格当在唐五代开始,虽说材料有的源于矿天然料,有的为釉彩烧结块,但由于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很多只有某一时段的器上才会出现的料种,后朝不得而见,这主要是配方不明,而这种料种的时代特殊性就极其明显。至于上彩的风格与绘画技法,更是各具特色的。书画中所说的摏擦、点、染及填绘等等一切技法,在彩绘器物上都有应用。只不过瓷上作画更难于纸而已。从彩瓷的料种色泽、绘料的纯度、材料的种类以及由简到繁的演化进程,原则上与时代共进。而一些特殊器物的料种与绘画风格,是极具时代性的。彩瓷的釉下、釉上、三彩、五彩、斗彩、素三彩、粉彩、珐琅进口料,国产料都会直接在瓷器上最真实的表现出来。它们从发展以至衰败都是有时段的,而这一切恰巧是我们认识、识别、鉴赏瓷的断代依据。原则上,古时的多种彩料现代人不可仿,而绘画技法更不用谈及。如能将古彩瓷的材料烂记于心,仅此一招。后仿与现仿一眼可辨。由此可见,古彩瓷的太多特征,只能是历史的产物,而不是我们后人随意可伪作的。
器物釉下机理变化
器物的釉下机理特征,从汉到清,各种器类各不相同。而这种风格迥异,特征不一的成因,是瓷土配方、取材用料以及烧制温度的使然。假如我们有幸像那些大家一样,可以将其所有器物肌理特征细观,一路走来,全部过目以后,我们会发现,各个时代、各类器物,同时代同类器物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唐邢器、唐越窑秘器以及北宋官、宋定、宋耀州、宋龙泉以至明清各类器物的釉下肌理变化,一定各不相同。从一元配到二元配,从一般器到特殊器,尤其是那些御用精品,它们的乳液状肌理,令你不敢相信,那是古瓷的胎质。犹如玉粉或玛瑙,或如脂,或像膏,这便是一种器种釉下的肌理特征。而釉下肌理的微量分相重组的微微变化,都是漫长岁月中大自然的造化。比如,只要是古老的瓷器,一定会随日月的延伸,肌理的稀释液会向稠、浓、密以至混浊的肌理方面转化。而只要已经展现出上述之证,则必然是拥有一定年份的古器。但到底怎样才能辨清,这要有功力。然而,只要肯用功,功到自然成。而如若可以从釉下的粉态到液态的细微变化(如像煮稀饭似的,出现的米汤、米粥、米油的这种现象)中寻找出其变化规律的话,必然有助于鉴别古瓷。这是一般情况下的表现特征。
釉下气泡重组结构变化
器物的釉下气泡生成原因众多,而主导成因为胎质与温度,也就是说只要是高温器的两晋之器,也同样有气泡。总体来说釉下气泡不是无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潜心研究,我们会发现,气泡的大与小、多与少、以及泡内雾状亮的底有很多小泡状(大泡包着小泡),以及聚集状和破泡等等的变化重组,都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唐五代秘色瓷的气泡疏朗、明白,内含双亮针点。入宝石的北宋官窑大泡下方为晶体状小气泡;哥器为多泡组合成攒珠聚沫等等等等,各具风格。藏家们所言的元青花或斗彩,都是特征极其鲜明的。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文物鉴定不可陈习不变,应当从表走向内,从表面现象探究到内中,如此才不至看错。事实上,釉下的一切变化都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出土的唐宋器之中,多者会出现破泡现象,而有的表面完整,而但下泡破,只要如此,必真无疑。这是器面釉厚,器内胎质剧烈变化所致……。由此可言,古瓷的气泡学问,一旦清楚明白,对鉴别真伪也可助一臂之力。
v2-c5d4cb507509239e433f8389338d4c90_1440w.jpg
查稀有元素的存在与变化
我国的古瓷之中,古人们为了令其精美,想方设法地将太多的珍贵元素碾碎,加入器物之中,有的在胎里、有的在釉内、也有的在彩中,这些不同的元素在器物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自汉最精美的器物之中有稀有元素入内如:宝石、玛瑙,玛瑙入胎、玛瑙宝石入釉;自南北朝开始玉粉入器。而唐时邢器入玉多,越器入玛瑙这是事实。唯越秘和耀秘则是玉和玛瑙入胎入釉最完美的结合器,并已有微量宝石入内,从而水晶莹润,成为国粹。进入北宋官窑、汝窑等,有大量宝石粉的溶入。于是五彩之光呈现。从宋至清,所有的官器中的御品,绝对是一种“无宝不烧器”的局面。据说国外以中国古瓷内含稀有元素的这一必然事实为基本点,在研究鉴定瓷的仪器应当是切实可以的。当我们不可理解为什么古瓷会闪烁出不同于器物本色之光彩时,应当认识到,其实由于太多鲜为人知的宝贵元素。被粉碎后添入器里彩中,它们的真实面貌发生了某些变化,这样我们不便一眼认出,但只要努力的下功夫探究,应不难明白。要观玉和玛瑙,要从两晋南北朝这种低温器开始,因为这样可观到原石粒。而观宝石则要从清向远古看,因为晚清御用器中更明白,而当从表上看明白后,再向釉中转入,如此方可看的更明白。我国的古瓷是国之瑰宝,说国宝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从稀有品元素存在上认定,也是一个切入点。而釉下有稀有元素的在漫长的岁月中会出现分离、重组结构变化。这是一定存在的,它们的折射晶体之光。或成堆状、或成线状、或成点划线状。自有其道理和规律可循,而只要有这些真正的表现则无假器可言。
釉下有机物生成结构变化
瓷器中的有机物生成,是从瓷器烧出窑的那一天(微博)开始,将伴随日月星辰和岁月的流逝再逐渐生成,并发生着变化。而这种有机物的生成变化,不仅在表面,同时在釉内以至周身的每一处,都在生成变化。相对而言,材质越精细,这种变化越小些。但这种变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通常情况下,一元配方器和二元配方器,由于胎质结构上的区别,釉面的厚薄不一,以至烧造上温度的差异。于是当各类的瓷器从胎至釉的致密坚硬度有别时,对器中有机物的生成变化会有影响。比如说宋代汝器易陈旧,而那些陈旧的有机物多为杂色斑,便是一种类型。那么早期元青花、明宣德以及康熙青花的釉下有机物的生成变化明显各不相同。他们相对各有各的特征。而如果细细进行剖析,便可以寻找出它们的规律特征,它们最大的特征是表面纵然整体一新,而釉下的有机物生成变化则非常明显。而只要同此一致,那必真无疑,天下没有表新内陈旧的假器物。
时代特征的印迹确立
古瓷的任何器物都有一个成熟发展过程。而演绎进化的过程,从料而言、从一元配到二元配、从包罗万象的工艺、从青花到彩无所不包、无所不含。而诸如此类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和缺憾存在。而这一切的不可达至完美的缺憾,恰巧都是时代的印迹特征,而它们是不可效仿的。事实上很多的专家以至学者,正是从时代特征的印迹点上来确立和认定古瓷的。我们从一个罐瓶的不可无差错的圆度上来认定一件器物的对与错;我们从一对器物的不可同等高来初断他的对与错;我们从宋以前一元配不可成型大器的材料上确立一件器物的年代上限;我们从民族文化特征上断定是辽和其它时期的器物;我们从一种特殊的器物工法确定器物对与错等等等等。这不同时代的特征印迹,以及生产力发展的局限下,导致必然的工艺缺陷,这都有助于我们的鉴真论断。如若我们可以完完全全将这些时代印迹的多样性和特殊性熟记于心,以这些不可效仿的特征印迹断其真伪,同样可行。世人只言一点否决法,不知一点也可确定。事实上一点认定法同样可行,而且可以断真论假。
v2-3f9f740dcdd51003546a30fd875073e1_1440w.jpg
微观识瓷认定法
我们通常看一件古瓷,容易看大,不看小。容易从宏观上观型看纹,而忽略微观的分析与认定。事实上,如能掌握微观的要素,则乃为鉴瓷里手。当我们从汉至晚清、民国一切古陶瓷全部主体可见识的情况之下,我们将某一个年代、某一类器物全面认真地从胎至釉等细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共性之点存在特别突出。而只要抓住这一点,尽然足以断真论假。比如南北朝的塑件,只要以微观法看到器面有玛瑙原石粒和脱落的坑点,便一定没错。这是因为,只有此时的器物,因温度不达而出现这一特征。再如宋汝的斜开纹、元中期的釉面玛瑙粒小白点,以至唐黄釉金沉底、进口苏料早期铁斑深陷,并锡斑爆外有开裂痕。至正器锡斑内陷,成化中期因釉厚而平等青色极淡。康熙青花色分九种,故而有凸感等等。所有的一切器物,尤其以官器御品,都有极具特色的突出点,只要用心细细钻研便会找到。而一旦掌握这些微观识别的方法,将不会断错。任何器物,最大的可能只会出现:像将元器定在了元末明初,将永乐釉红和洪武的搞错,但真与假绝不会搞错。因为太多的最具特征的特殊现象,永远不可仿制。微观法所包范围极广,从形到胎至釉、彩料、配方和彩的裂纹等等,保罗万象。以至如宣德的桔皮纹、成化的气泡、康熙的铁斑点、道光的波浪釉等,都是微观范围。融会贯通合理应用,鉴瓷将不会出错。
胎足的修饰风格认定
我们发现,从我国的战汉开始至民国,各个时代、各类窑口、以及各类器物的胎足修饰方法,极其特别。大体上一个时代是一、两种或最多三种风格,而且特征明显突出。从胎足的修饰风格,表现展示:一是实用,二是整洁,三是为了美观,如改变胎质缺陷(如黑色和粗糙。),上了护胎粉土、釉和彩釉等,形成了从原始的笨拙到美观的演变而这种各时期、各种器型迥异的风格,与那个时代的整体器型成为配套。我们看到所有的鉴定者都不会断瓷不看胎的。因为瓷胎的表现是直接的,修饰手段是独特的,释放的信息也是真实的。造假者正是因为并不知各个时代器物胎足的修饰风格,因而会张冠李戴,被人们识破。古瓷的胎足官器、民器、御品粗看一样、细看决不一样,而且御用器种有特殊的修饰方法。如:永宣御用器中胎足外墙高于内壁,成斜切口状。仅从款上看,我们常会将官器与御品混为一谈。事实上书御制的总体时为宫中所用,但未必为皇帝所用,而真是皇帝所用的,那一定更有特色,胎足的修饰也定然精美异常。我国幅员辽阔,疆域漫漫。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因而历朝历代的制瓷烧造都是就地取材。如:如此胎的色种所表现了极为明显的特征,有的影响着美观等。为了改变那些缺憾与不足,底足有的上化妆土,有的上护胎釉,有的则为接黄釉护胎底。这一切有的为时代特征器,有的是某类特种专用器,所反映的信息和文化内涵自然有别。这些深层的寓意,对于我们破译特殊器种极为有利。从一般到特殊修饰风格的渐进认识,不仅有益于识别,而且也有益于对器物的年代真假的准确定位。
v2-0f069fe3a5acf07b2a881c61cc068442_1440w.jpg
款致风格认定
古瓷的款致风格极具特色,如:唐为刻;宋有刻、有书;元器面有醮釉,釉下书写,也有底刻与书写的;洪武釉里红有器身书和年代书的;永乐多篆书;宣德满身书……等以至民国。器物款的书写方法、用款特征,以及不同时期所用如青花料种,在不同时代、不同器种的或下陷、或上鼓、或晕散等等。这都是在识别款致时,不可忽略的款的色相。受釉面的厚薄影响。成化中期御用器,因釉面肥厚而款色明显淡。乾隆御用器中,如九寿桃,底足釉太厚,青花色款成了紫青色。这都是特殊的缘由所造成。而越是特殊的,越要细细观之,如此便会掌握真谛。再如,我们都知道成化款的书写特殊,但其它写法也存在。有的书中确立出款的书写方式过于机械,还有的竟然规定了书款的料种,这不完全正确。我们识别款,不仅要注意形,也要注意神。还要确立书写款的用料,以及在器物上的必然变化。如苏料中含铁,那下沉只是多少而已,但沉是一定的。再如,书写的是金款,则要明白和认识金,金都不对自然就不用再看了。如何从某一点能够做到完全明白很不易。因为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书款,同样涉及的是包罗万象。而一旦搞明弄清,对鉴真论假也有极大帮助。
20世纪中叶以来,针对古瓷器赝品制作日益逼真,许多现代科学仪器和手段被引进古瓷器鉴定领域,形成独立的古瓷鉴定现代科技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热释光测年法:其原理是通过测定陶瓷器遭受自然界中地下和宇宙中各种放射线辐射的多寡来确定年代。这种方法能够对唐代以前的陶器进行测定,对唐三彩以后的陶器和瓷器则无法准确测定。并且这种方法是一种有损检测技术,需要从被鉴定物中取样,同时,现代造伪技术已经使用钴60等放射物质对新仿“古瓷”进行照射,使得热释光法作出错误判断,失去鉴定效用。
v2-6a149cd989061393f04d3140f89456d1_1440w.jpg
二是元素鉴定法:是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谱仪,对陶瓷器的化学成分、他别是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确定陶瓷器的烧造年代。但这种方法的困难在于标本数据库的简历十分困难,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
三是碳14断代技术:这种方法利用碳14的衰变期来检测古陶瓷年代。由于误差率较大,故对高古陶瓷有一定成功作用,而对搜昂带以后的瓷器就无力分辨了。
四是陶瓷釉质老化系数鉴定:这是新开发的一种检测方法。其原理是认为陶瓷器的玻璃相釉质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由无序态向有序态变化,产生“脱玻化”,然后通过对釉质成分系数烧成系数的综合计算,求出釉质的“老化系数”。他们发现,陶瓷的“老化系数”同陶瓷的年龄有一定的函数关系,于是将这种关系整理总结,是的出陶瓷器釉质老化系数与其生产制作时间的相关数据,用以确定陶瓷的烧造年代,对这种新方法、新事物,目前尚无权威机构作出正式确认,褒者有之,疑者甚至贬者亦有之,莫衷一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主题

79

帖子

547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47
 楼主| 发表于 2021-5-31 15: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大清乾隆年制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此时,景德镇御窑厂规模庞大,在督陶官的管理下,每年烧造各种瓷器都在数十万以上,烧出的瓷器无论是工艺技巧还是装饰艺术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乾隆官窑青花瓷既与清幽的康熙青花有别,又与淡雅的雍正青花不同,它是以纹饰繁密、染画工整、造型新奇取胜。民窑青花种类丰富,色彩亮丽,画面多样,造型新奇。除传统的白地青花外,乾隆朝的青花还是派生出许多新品种,把原有的传统工艺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大清乾隆年制,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所以,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6f5c965aee5096656322d8ba8ff8406a.png

乾隆瓷器鉴定特征

一、乾隆瓷器造型特征:乾隆时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袭了雍正时的贴塑耳装饰,并更为盛行。

二、乾隆瓷器图案纹饰特征: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阳开泰、八吉图、八仙祝寿、月月见喜。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于清末。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有较多的表现。

三、乾隆瓷器胎体特征: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质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子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和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从传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还是能保持雍正时的细润特色的;晚期虽略显逊色,但仍比晚清的优越。

四、乾隆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均净,偶有微度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精致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同雍正时相比稍有差异,早期至美,晚期渐糙。

五、乾隆瓷器款识特征: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d26ad8b2226f8673a21eb4b525f7ba51.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粉彩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

清乾隆官窑粉彩瓷器传世品不是很多。它综合了康熙与雍正两朝的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本朝瓷器,从而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乾隆时记事档中记载了许多乾隆时景德镇御厂为宫廷制瓷的史实,也反映出皇帝直接关注制瓷的情况。

bcd3457518fb0baf40fe23bdb9896e38.png

另一方面,在保留前代精华的基础上,还吸收了一些西洋的工艺技法,创造出许多新颖的粉彩瓷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在用色和施彩的工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2:乾隆粉彩利用粉彩粉润柔和的质感,用粉化的各种彩料仿制各种工艺品,如漆器、铜器、珐琅、大理石,还仿制动物、植物、瓜果等。能准确地表现出所仿之物的色彩和质感,可谓惟妙惟肖。

3: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

4:乾隆粉彩的造型工艺更是精益求精,不论是高达一米多的大型陈设瓷,还是小至几厘米的扳指、鼻烟壶,造型都非常规整,很少出现夹扁或歪塌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新奇精巧的镂雕瓷为乾隆时期新创,各式镂雕瓶包括转颈瓶、转心瓶、交泰瓶、套瓶、冠架以及各式转足碗等,千姿百态,其他时代是无法比拟的。

0ee22be7c1f8b71fa34deb84f71ddfad.png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 (亦称 "百花不露地") 、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珐琅彩瓷发展到乾隆时代,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乾隆皇帝儒雅好古,对于康熙、雍正时期遗留宫内的珐琅彩瓷更视为珍宝。乾隆皇帝以他的艺术鉴赏力,将宫中珐琅彩瓷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此时却是珐琅彩瓷由盛转衰的开始!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亮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及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用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乾隆珐琅彩瓷的纹饰与乾隆、雍正两朝明显不同,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仿雍正时融诗、书、画为一体,但题材更为多样化,不仅有山石、花鸟,还有山水人物和仙山楼阁图。 另一类是婴戏人物纹饰,常通过儿童活动,将吉祥之意寓意其中。还出现了一类临摹西洋人物和景色的纹饰,其用笔光滑平柔,几乎看不到笔触,色彩绚丽丰富,并运用焦点透视方式,使画面上的人物及背景上的建筑物,具有光线明暗的立体效果。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1dc772719152a345a79591d6fe45e51d.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现在简单介绍一些珐琅彩的主要特征以供大家参考:

一、先看瓷胎,胎质细薄,胎型规则,完整无瑕疵,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的都少见。

二、造型,多为碗、瓶之类的小件瓷器。

三、底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但釉面光滑洁净无瑕疵。

四、珐琅彩釉色鲜艳且柔和,很少以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同时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多种。

五、釉料特点:

每一图案均由多种釉色料调配而成。其釉料在烧结后,表面光滑,有玻璃(1329, 9.00, 0.68%)质反光感,有时还可以反射出蛤蜊光效果,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于底釉面,有明显的立体凹凸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高倍放大镜可看,可以看到,在釉面上能看到极少的开光纹,这一现象用普通方式是看不出来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明显的凹凸感。

六、绘画与纹饰:乾隆时期珐琅彩继承了雍正的风格,但枝艺上没有雍正时严谨。由于乾隆帝对粉彩情有独钟,很关心和发展粉彩的枝艺。于是乎珐琅彩有些退后,而出现了粉彩兼珐琅彩之间的作品。这些过渡时期的产品也有其较高的艺术水平。

7558bbd9eb604bc2b7ce74ff95e095f3.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

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绘画以花鸟、山水、人物和西洋女人为主,并配御题诗句。此时又出现了轧道工艺,随之而来就有了非常优美的锦地开光的山水、人物、花鸟纹饰,这一新的工艺实质上也不是珐琅彩了,而是粉彩,也叫“绿里粉彩”。

f4b66ab6c71414f166727dd224889114.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乾隆斗彩

乾隆斗彩与雍正基本一致,但以构图繁复饱满、色彩丰富、彩绘精制、画面艳丽著称,除小件外也有大器;施彩在雍正的基础上又加入金彩,更显富贵豪华。

ea2510894a934cc7e04bd40690c7129e.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古铜彩

古铜彩最早见于清代雍正年间,它的出现和当时的一项国家政策——“禁铜令”不无关系。古铜彩这种隽秀古朴而又变化优美的瓷器,一经出现便使惯于奢华享受的宫廷皇族、王公大臣们眼前一亮,于是,迅速在上层社会流行开来。

清乾隆朝装饰彩特殊品种之一,摹仿古代青铜器色彩,故称"古铜彩"。其制作工艺非常考究,是在紫金釉或厂官釉上施红、绿、黑、蓝、酱黄等低温彩,以烧制出青铜器锈迹斑驳的效果,或用金彩摹绘璀璨的错金银纹饰,其质感色彩均于青铜真品相若。其装饰的器物多为宫廷里的陈设瓷,生活用具相对较少。由于古铜彩瓷制作工艺复杂,耗工费时且成本昂贵,故而其产量是十分有限的。

古铜彩瓷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也非常复杂,它属于低温釉种。古铜彩通常是以古铜色作地子,依据所需图案而另行施以红、绿、黑、蓝、酱黄等色对纹饰进行装点,以烧出类似于青铜锈迹斑驳的效果,或似金彩摹绘璀璨的错金银的图案,其质感及色彩于青铜相若。古铜彩瓷一般造型都很逼真、生动,古朴典雅,奢华而大气。这种瓷器主要是宫廷所用,民间几乎不见其踪影。乾隆以后的历代御窑及民国时的民窑都有仿烧,但就其制作工艺水平及各种彩头都远不及乾隆古铜彩精美。

款识

清代乾隆年间景德镇官窑瓷器款识。乾隆朝历时达60年之久,烧造量大,写款者几经易手,所以,乾隆官窑器的款式变化较多。楷书与篆书也同时并用,以篆书款为主,有的作六字三行横排,布局与雍正官窑相同;有的作六字双行书写,字体介于楷书与隶书之间。

9baca744209ba6ae50326662efcbb8bb.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六字三行篆书款

乾隆早期篆书款,多作四字两行或六字三行排列,运笔转折处圆滑。还有一种“乾”字左边上部的“十”字写成“山”字形,中间的“日”字写成“由”字,这种少见的乾隆官窑款写法属于乾隆初期唐英任督窑官时使用的字体。

中晚期流行的格式,大都作六字三行排列,多数不加圈框,篆书款的字体工整。

f36b0b11d073c1a4940635f9d0c2c493.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四字两行篆书款

乾隆官窑款总的特征是:大字上方一点居中且很小,四竖基本平行,最后一笔稍有弧度;“清”字左边三点水写成“米”字形;右下边的“月”字多为长四框,中间加一小竖;“乾”字下部为硬直的“S”形,“S”上部开口多向右;“隆”字的右下部左右对称;“年”字的顶上方通常有一小缺口。

c5c882b40a267d768301cd369824a85f.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乾隆官窑款以青花款为主,色调深沉,也有抹红和珐琅料,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总之,乾隆青花款大都字体工整,青花深沉,个别有字体偏斜草率、连笔书写和青花深浅不一的极少现象。

鉴定要点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外其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蓝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蓝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35a9950358871ccf9b9b923d2a96901e.jpg

乾隆制瓷器如何鉴别,其实很容易……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乾隆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品种极为丰富,为我国制瓷史上所罕见。近年来,乾隆瓷器拍卖天价的出现,成为拉动瓷器拍卖形势扶摇直上的重要元素,这是由乾隆瓷器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风格所决定的。但是也因此导致了国内对乾隆瓷器的仿古乃至作假现象流行一时,所以把握好乾隆官窑瓷器的鉴定与辨伪,尤为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4

帖子

2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发表于 2021-6-1 15: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瓷器气泡鉴定 你真的了解吗

  元代釉里红气泡特征
  瓷器釉下存着气泡,可以用它的形态和变化作为鉴定古代陶瓷的依据之一。
  这已被陶瓷专家们所应用,如不同时代,不同窑口、不同燃料和温度烧成的瓷器,釉下气泡的大小,组合形态都不同,用它可以作为断代和区分窑口的依据之一。
  瓷器釉下的气泡在时间的长河中有着自行死亡的规律;时间久远的瓷器一般死亡气泡,它的折光与釉面的包浆共同形成了瓷器有面雅静的萦光。
  但是,不同生活史的瓷器;施釉厚薄不一样的瓷器;釉质不一样的瓷器;施釉工艺不同的瓷器,即是在同一朝代生产的,釉下气泡死亡的程度也不同。观察得到清末以后的瓷器釉下气泡无死亡。
  气泡—是指瓷器胎外釉下,以至釉内蕴藏的气泡。
  它的形成原因,是釉中和胎内水份及空间气体经高温烧制过程而运动,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
  这一气泡层内,气泡的大小、多少、层次布局;因各个时期的制瓷材质、窑温、燃料和烧制技术的变化而有所不间。
  气泡的寿命受胎和釉的保护而存在,在瓷器生活史中,因釉面所处的条件不同;气泡的寿命也不同。
  在正常的空间存放中,瓷器气泡的生命有着自行消亡的变化,它像一个晴雨表,非常有助于我们鉴定古瓷,这也是在传统方法鉴定瓷器基础上的一个科学的突破。
n51570172328.jpg
  一、以气泡鉴定瓷器已被陶瓷专家们应用陶瓷专家们通过众多的观察,已经得出了社会公认的结论。
  如宋瓷五大名窑中,宫、哥、定、钧四窑瓷器的气泡的特点是“聚沫(扌赞)珠”。
  汝瓷气泡的特点是“寥若晨星”。
  元青花气泡的特点是在密布的雾状小气泡层中散落着大气泡,绝无中等气泡过渡。
  永乐瓷的气泡特点是大、中、小气泡混杂,布局疏朗,但较宽德气泡少。
  宣德瓷气泡特点是成大、中、小不同的气泡群,群与群之间间距流朗。
  成化瓷的气泡特点是:彻底改变了宣德瓷大、中、小不同而布局疏朗的情况,显得小而密集。
  冯先铭先生将成化瓷气泡作为官窑瓷气泡的分界线,成化以后的官窑瓷气泡,基本上都是小而密集形成的。
  但是,有的也各具特点,如正德瓷气泡小而密集,成鱼子状。至于宋元瓷器不存在气泡一说,难以相信,可以说凡瓷器釉内都以不同形式的存在着气泡,仅有大小多少之分。
  二、气泡死亡与釉面萤光的关系传统的古瓷鉴定法是看釉面的光度。
n11570172328.jpg
  如是强光刺眼(又称贼光)即是新瓷。如釉面莹光柔和,即可断定是老瓷。因此也引起了作伪者利用兽皮磨擦,强酸浸泡使瓷失光的办法,但也免不了苍白、呆板;失之古瓷之神。因保护条件不同,古瓷釉面也不绝对部为莹光。
  古瓷形成莹光的原因,除在空间中自然失光并形成了包浆外,经常阳光曝晒更会减弱釉光。
  釉下气泡的死亡对釉面光线产生的影响也是一个原因。
  通过观察,凡形成莹光的瓷器,釉下气泡都有程度不同的死亡,死亡气泡的色泽是不同的,处在死亡过程中的气泡呈徽黄,进而成黄;死亡的逾久,逾近黑色,瓷器逾老,气泡死亡的通多,瓷光逾弱。
  气泡死亡的原因有四:
  1.是窑烧中气泡破裂;表面中间留有针眼的死气泡。
  2.是有开片的瓷器,处在釉面开片裂纹上的气泡先死。
  3.是受外因侵袭,如空气、手触等,生境如土炮、水浸等。
  4.是瓷器在个问和空间运动中的自然松弛老化,使气泡在不是绝对封闭的釉中,气体逐渐散失,首先是浅层次,再后是深层次,气泡陆续死亡。
  三、死气泡状态与瓷器鉴定以死气泡的状态鉴定瓷器,必须具备相对的同等条件。
  如不同朝代的瓷器,同是传世品青花瓷或同是出上青花瓷;同时传世品釉里红或同是出土釉里红,同是汝瓷(包括仿汝),同是定窑瓷(包括仿定瓷)等方可比较。
n01570172328.jpg
青花气泡死亡

  对青花瓷和釉里红瓷器的比较中,仅以白釉、青白釉面下的气泡相对比,因青花料质不同,厚薄不同,对气泡的保护能力也不同,难于比较。
  白釉或青白釉虽有不同,但差异尚小。比较鉴定的主要目的是达到有助于准确的断代。陶瓷界惯说二百年以上的古瓷才能摆脱贼光,具备柔和悦目的萤光。
  以帝王朝代分大体是在乾隆末年(1796年),也就是乾隆以前(含乾隆)的瓷大都程度不同的具有莹光。
  但宋元钧瓷、龙泉瓷和元代青花瓷多有例外,因它们的釉面保光性能持好,钧瓷是含铜的乳油釉,元青花以干粉施釉。
  多种这类瓷器,釉下气泡均基本保持完好,也有个别气泡开始具有混污现象,有变死趋势。龙泉窑的石灰碱釉釉层厚,仅在釉薄的突核处才有死气泡现象。
  一钩窑早期传世钢红彩斑茶碗,高4.8厘米,口径7.2厘米,足径4厘米,青釉下已有好多气泡死亡,呈褐色;有的是黑色,但银红彩覆盖下的气泡依然完好。
  另一龙泉容香炉;仅在口边角和孩纹凸处有些死气泡,平面釉厚地方都气泡完好。
  元青花的上釉工艺不尽一致:
  一种是施以干粉的喷釉法,这种釉下很少有气泡,一些大气泡多出现在青花色泽边缘。在干粉白点间隙,时有小气泡。
  第二种是白釉或青白釉面上加施透明釉的,该种不施干粉;釉下无白色雾蒙层,气泡大小均清晰可见,此种釉保护气泡能力特强。
n61570172328.jpg
元青花气泡

  第三种是青花上面仅施以青白釉;釉面下边气泡多有死亡,变褐变黑,如所藏龙纹梅瓷的气泡即是很好的说明。
  宋瓷距今已有九百至一千年,给予了气泡很长的老化时间,即是施透明釉带玻璃光的汝窑瓷器也出现了黑色死亡气泡,甚至有的能占到10%。
  宋汝瓷天青釉三足隔式炉,鹰首壶和龙凤纹队足洗,未定窑早期六辨瓜校盖罐等都有相当的死亡黑气泡。
  如何利用气泡鉴定明清青花瓷器,除准确介定朝代气泡特点外,还要诊酌釉面对气泡的保护能力,重点看瓷器自身生活史对气泡寿命的影响程度,气泡颜色的老化程度,是初趋变色刚要死亡,还是已死变黄进而老化成黑,以作为断代的一项依据,结合其他条件进行综合分析。
  四、对不同时代的瓷器进行了气泡对比鉴定,结果如下:
  宋代定窑早期白釉瓜棱罐 黑色(土浸)60%、宋代汝窑三足高式炉黑色 10%、宋代耀州窑六瓣花口盘A 多数为黑色30%、宋代耀州窑六瓣花口盘B 多数为黄色20%、宋代龙泉窑香炉仅凸处有黄色死气泡、元代青花八桂兽扭罐(罩透明釉基本无死气泡)、元代干粉釉凤首扁瓶有花边缘处有大气泡.基本无死亡、元代青白釉青花小口罐黑色 10%、明永乐釉里红鱼藻纹盖罐褐色 10%、明宣德海马纹青花胆式瓷黑褐色8%、明成化青花风纺大碗黑褐20%、明嘉靖乙末年知县徐(王几)造青、花八面首贯耳弦纹梅瓶黄色8%、明万历龙凤效五彩盖罐黄色40%、明代青花元宝黄色 10%、清康熙双留款青花罐 黄色8%、康熙吉庆堂青花风穿牡丹尝瓶褐色8%、康熙树叶款五彩人物盖合黄色8%、雍正仿成化斗彩盘褐色 10%、乾隆防雍正青釉瓜棱瓶褐色8%、嘉庆半边款五彩大碗偶乐发现死气泡、清同治五彩益合基本无死亡气泡、道光青花小碟四件(半边款)釉面较差黄色16%、清同治苏府藏宝款刀马人尝瓶一对,基本无死亡气泡、光绪红釉描金团龙纹瓶基本无死亡气泡民国仿雍正羊首樽无死亡气泡、民国花鸟题诗水注无死亡气泡、民国花鸟题诗药臼无死亡气泡。
  五、由上分析,虽然各瓷器的生活史不同,但大体可以归纳为:
  宋代瓷器气从死大后,多数大一黑色,少数为褐、黄色;元代瓷器气泡因釉而易;明代如釉面较肥厚的永乐、宝清瓷器釉面俱有较强的气泡保护能力。死亡气泡多为褐色;清代中早期瓷器气泡死后多为黄、微黄色;清后期、民国和现代瓷器基本上无死亡气泡。
n01570172328.jpg
宋代汝窑气泡

  气泡在死亡过程中由浅色变深色,在质感上由水莹状变成固体状,随着釉面的损毁,有的逐渐成为黑洞。
  瓷器气泡的发展变化是随着制瓷工艺的改进与提高而变化的,同样存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典型的朝代气泡都是质变后的结果,对量变阶段,即过渡阶段的气泡的变化,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因此,除典型的朝代气泡应予以肯定外,对边缘过渡阶段的气泡尤应研究和肯定归属,结合其他断代标准进行准确的断代鉴定。
n91570172328.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4

帖子

2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发表于 2021-8-21 16: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故宫馆藏乾隆瓷器底足“乾隆”款(60件瓷器)
由于乾隆皇帝在位时间长,乾隆时期的瓷器存世量也较多,一般性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
乾隆青花楷书款字体端庄,落笔利落,早期款字与雍正时期如出一人之手。青花篆书款笔画平直,横竖粗细一致,转角熟练,不留停落痕迹。青花字呈色早期有晕散现象,中期为纯正蓝色,晚期则蓝中含灰。
"大清乾隆年制"款双行多无边圈,三行则多双圈。"乾隆年制"款多双圈。楷书款有六字双行、三行双圈,也有四字双行双圈或双框。
乾隆粉彩的官窑器大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少数书“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民窑器亦有书六字及四字篆款的,但款字极不工整。本文笔者就整理自故宫博物院中乾隆瓷器底足带“乾隆”款的瓷器供大家欣赏(参考学习资料)
6f291022f34a4bc5a5967da6df9eda4c.jpeg
cdc7e54845a44446be0abe25ae6073b1.jpeg
664846a5bfa64554a708471faa3dd120.jpeg
a76ca517e41c4464b88c2958f536572f.jpeg
20fa499e35f34b42acefaf75cea0b7fa.jpeg
f228b3954b62473598b1075bd060d707.jpeg
d76a21311f1f49aba135d43092580eb2.jpeg
26868c40055948b1994cb0fdf145d0cb.jpeg
5a5cf1b9e6d147eb9e9908c4a4a3f96e.jpeg
077ae53688df43589fb0db1f253b0e5c.jpeg
a4caf8f73b554dcfadbf2a481b0137eb.jpeg
868a82c875eb4792a5bf93d771d911bd.jpeg
f325e11f343a4d4f941a4b82a4ff79f3.jpeg
e7c7bbcc892d4f07922dbec5a0b864b0.jpeg
fb91047d744e4843b5522e9737709608.jpeg
cdfe24bced5e4486a02de01b150e4a30.jpeg
b4decae2c8b94e8a850e1e3f6fd6a671.jpeg
3d009a646e074dfcacd4e297217550d8.jpeg
cbe5422db43343c49d6a5b9c51997c51.jpeg
2b709f96489949b5b345b03e814fe069.jpeg
f3df09909bbb40aa898546d52953cc92.jpeg
a9e286d734e94c94882ddb0e08ee32bb.jpeg
43d5c9aeb3304c388574a20cf237c1a5.jpeg
c4a105a75daf4e25a99ba67213df4a93.jpeg
0a7f7f7000aa4d94a13105e3a95e5a00.jpeg
c87f14359f64453383e70e5cddd88e92.jpeg
98e1d69d25664362885d7f254f683e66.jpeg
a6d28b8dd91b4e2a8fa7ee6c83399cf8.jpeg
1db7a567e1fe468281c834996bcf800d.jpeg
e5bbfd6954394a87b792bc7cbfe869b3.jpeg
a61099809b8944d3b7a536185c055ac2.jpeg
f58f55801e034f1596e8735fdad4a331.jpeg
cc51c03b4231494d9e8ad7c7576a1b58.jpeg
666f6ecbafcf4f2ba688d13e9bc58734.jpeg
cfd73b760f6245afac1129639adb3aa9.jpeg
adf960a39b2341d395b2ce5983091a4a.jpeg
fcdeb444d6a54d949fd9cf59fc54de9f.jpeg
674fb58c54454f38a4848d4285a4c23b.jpeg
43b489ab892e4b749edbaa815212ff4c.jpeg
052c017328f44cecb1a7443467dbfe95.jpeg
a1305d4c2d3f46c6a214ca13cd8e5205.jpeg
81d4727e97ce47da8836d845927e19ad.jpeg
8876838180d446f681830da61e506a21.jpeg
468ae450f27a4a2a80cd8fa16deddaf8.jpeg
44c9a40a10b04282931703b289dbac88.jpeg
fe0ded7b94bb4dc9bab24e039a7f6a6f.jpeg
6b4935281b4746488b540fe01d7189a9.jpeg
84dfdf0e8c0a4cc6bb11306a394dfb47.jpeg
137322a2431c4affa141786d4b2fb8d4.jpeg
272a90f1c88949ce8e1a3402223f473f.jpeg
431075cf67b14c0e805227b296d035ef.jpeg
25760a53023046a0842c573756738ff6.jpeg
379694b1e6704de4a05fa8b577fe4eaf.jpeg
e5f66a9daf1e4d23b3f7d7ddc7fb0e0c.jpeg
b0eeda5b11cf4d7091874f2d60a15914.jpeg
97ac77a5be0a46a58febf80424d02116.jpeg
91e9b06293704d72842352d5d0af3f64.jpeg
f127e531290d47b69da533f6487078a2.jpeg
b527fc8e9e484d0ca79060b1ddb09823.jpeg
fa987b94d44a4b00afdfcaef220861ea.jpeg
本文系古董我看鉴整理,如需转载,请留言声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1-15 01:28 , Processed in 0.063436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