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0年以来,科技长期落后的根源是什么? 曾经是农业文明时期的技术先进强国的中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在化学、物理、数学、建筑、医疗、冶炼、陶瓷、纺织、皮革、农业、养殖、天文、地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学、艺术、思想、语言、文字、等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初级发明创造。从而使他们的古代文化,成了一个包含丰富科学内容的宝库。但是,两千多年以来,这些国家对于这个宝库中的初级发明,只是看着不动,不会深入地开发利用,这些国家也逐渐衰落下去;到了近代,那些古代的初级发现和发明,都被西方大工业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开发利用了,变成了推动他们国家快速发展强盛起来的巨大“能源”。例如: 但是,3000多年以来,这些小农业经济的国家的人们,对于这些初级发明,只是看着不动,不去深入地开发利用,却被西方“大工业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开发利用了,变成了推动他们国家快速发展强盛起来的巨大“能源”。例如: “风筝”,早在汉朝,中国人就制作出来了。为什么能制作出来?当时的人们是仿照风吹树叶在空中“飘浮”的现象制造出来的,至于树叶为什么会漂浮?中国就没有动力推动着人们寻求这一答案了。所以中国人就不能发现空气动力学原理,更不能制造出可以载人的固定翼飞机。所以,直到清朝,中国的风筝,还是停留在“风筝”阶段。 而美国的莱特兄弟二人,对“飘浮”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对他们设计的飞机翼面作了“风洞实验”,得出了风速、机翼的面积、形状、迎风角与升力的关系的函数,总结出一套飞机制造理论,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在1908年成功地造成了世界上有史以来的第一驾载人飞机。西方人按此物的原理造出了固定翼飞机、滑翔机、降落伞等。实现了人类天空飞行的梦想。 再如,中国小孩子玩的“爆竹”、 西方人按此物的原理制造了炸弹、大炮、火枪,使世界由冷兵器时代,进入了热兵器时代。 中国小孩子玩的“起火子”又叫“飞天鼠”, 西方人按此物的原理制造了航天运载火箭等等,开辟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时代。 指南针的实质是“磁力”,西方人开发磁力,使世界进入了“电器化时代”。 中国人早在周朝就发明了“二进制编码法”,中国人,用“二进制编码法”原理,仅仅开发出一本众所周知的《周易》。《周易》实际上是一种数字游戏,被后人加以神秘化,变成了懞人的“预测”法。 18世纪德国数理哲学大师布莱尼兹,从他的传教士朋友鲍威特,寄给他的拉丁文译本《易经》中,读到了八卦的组成结构,惊奇地发现其基本素数(0)(1),即《易经》的阴爻- -和__阳爻,其进位制就是二进制,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数学进制中最先进的。 194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二进制”的数码符号“0”和“1”,可以用电子管的“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来表示。于是,就以此原理制造了“电子计算机”。这样,《易经》的“二进制编码原理”的真正造福于人类的实用潜能,被美国人开发出来了。由此,使人类社会从“大工业科技时代”,进入了又一个科技时代----“电子信息数字化时代”。 中国小孩子玩的“风信子”“竹蜻蜓”,西方人按它们的原理做了风车、鼓风机,抽水泵、螺旋浆飞机发动机、轮船发动机、水轮发动机、喷气涡轮发动机、等等。 中国在汉朝之前,就有很多人通晓“九宫算法”了。但是,这种算法的实用价值并没有发挥出来。而今天美国人把它应用在无线电数码通信工程上,极大地提高了自动纠错能力,成了保证无线电数码传送不失真的必要手段之一。 外国人用中国发明的火药技术,制造出洋枪洋炮。在侵略中国时,用洋枪洋炮对付中国的大刀弓箭,几乎消灭了中国。这种反差,令每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了发出无限的感慨! 为什么中国的很多初级发明,中国不会开发利用,而能被西方工业化国家所开发利用呢? 因为,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开发利用,是由人们的社会需要逼迫出来的。 从公元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西方大多数国家,就逐渐建立了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存在着支配社会一切的普遍的两个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这两个规律,逼迫掌握社会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阶级,大力利用和开发新的科学技术,以保证自己获取高额利润和避免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所以,世界上的很多初级发明,就被他们利用和深入开发起来了。 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条件;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大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微分学、高能物理学、原子化学、电子学、材料学、流体动力学、等等科学知识,不出在小农业经济社会的国家而出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国家;“知识大爆炸”现象,只出在大工业商品经济时代而不出现在小农业经济时代的根本原因。这也是为什么中东一些石油国家,其富裕程度远远超过美国、日本、以色列和西欧国家,人的智商也不亚于世界任何国家的人的智商,但是,科学技术却一直很落后的根本原因。 封闭的小农业经济的社会制度。在这种社会里,商品经济很弱,商品的“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对社会的作用力不大。所以,不会逼着国家政府和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不断地努力发展科学技术。因此,社会生产以人力和畜力劳动为主,生产工具一直十分简陋,生产组织以私人家庭为基本单位,文盲都能进行务农和做工。国家统治阶级,对于生产劳动阶级,实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产劳动阶级都十分贫穷,所以,没有改进生产工具能力。历代国家王朝,崇古保守派官员,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出于维护自身既得利益的需要,反对改变现状,蔑视工匠、艺人、商人的生产劳动价值,蔑视和打击发明创新。这就是中国从周朝到清朝,一直都停滞在封闭的小农业经济的社会阶段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现代科学技术一直落后于西方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国家的原因,不是别的,而是中国的社会,长期以来没有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为什么长期以来没有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呢?因为中国长期以来,是小农业经济占据着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商品经济很不发达,“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不大,没有逼着商品生产者非要不断提高生产技术不可。所以,没有出现商品生产需要发展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文化体制。使中国迟迟不能进入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1、一家一户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农业经济,所需科学技术含量很低,文盲都能干,因此,中国文盲率达到98%,并没影响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正常进行;又没有劳动力和商品的市场竞争,因此,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动者对于科学文化的需求几乎没有。 2、中国在清朝以前,主流文化都是“帝王文化”。这类文化的核心,是如何统治人民和鼓吹服从统治。这种“文化”,把科学技术排除在外,渗透着神学、玄学(虚拟因果的胡说)、宗教、儒学等等一切胡说。这种“帝王文化”的长期教育,使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用治人来解决一切困难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军队打不过敌人时,多数的将军们不是从改进武器方面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而是驱使士兵使劲锻炼自身的武术;在学生遇到识字困难时,老师不是从改进汉字上解决识字难的问题,而是采用训斥、打手心、增加作业量等等。地主看到雇农在三天之内,割不完已经成熟的大片麦子了,就采用延长雇农的劳动时间来完成;他根本没有从改进劳动工具上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帝王文化”教育出来的人们不认识:人的能力的发挥是有限的,所以,抵抗外部压力的能力是有限的;而科学技术的能力是无限的,可以解决人类所遇到的一切困难问题。他们根本没有通过从人身之外的劳动工具或劳动对象的改进上,来解决问题的思路。 再者,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一种“学而优则仕”的文人的人生目标和社会环境。中国多数的人一直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做官)高”。所以,社会上有钱有势的阶层,既蔑视科学技术,也没有发展科学技术的需求,所以,他们根本不愿意投上人力、物力和财力去发展科学技术。 3、中国的历代国家政府,都推行“重农抑商轻工” 的政策,把“工、商、匠、艺、医、厨、等”,都贬为社会下九流的行业,处在这类行业的一线劳动者,社会地位倍受压制,经济利益受到残酷的剥削,甚至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他们即使有想通过提高生产技术,以便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劳动报酬的愿望,但是,他们根本没有发展科学技术的经济能力。 4、中国的古代发现、发明,都是处在生产第一线的普通劳动者或小官吏,在实际工作中总结经验得出的,属于初级发明。这类人,由于科学文化水平低下和政治、经济地位的低下,再加上玄学、神学思想观念的束缚,就没有深入分析研究这些发明物的运动规律,总结成理论,并在理论的指导下,进一步开发利用的能力。例如,明朝人宋应星写的《天工开物》),作为“科学知识的普及教材”,只能对一些物理现象做了些表面的说明。因为得不到国家政府的支持或高等文人、富人们的支持,得不到深入地研究,不能上升到理论和开发利用。例如,“风车”,他就没有从风车的转动现象上,进一步研究出“气动原理”;也没有从“秤”的现象上,进一步研究出“杠杆原理”;更没有从“火药”的爆炸现象上,进一步研究出“化学原理”。所以,宋应星在他的《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伤哉贫也!欲购奇考证,而乞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赝真,而缺陈思之馆。”(想加以验证而无钱,想和同仁们讨论真伪而无场馆),只得“炊灯具(备)草”(日夜写书),但“大业文人,弃掷案头,(因为)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他说出了科学技术书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遭到冷遇的情况和原因。 因为以上4个原因,中国的古代的初级发现、发明,就只能停止在初级发现、发明的阶段了。 科学技术不发展,在小农业经济社会中的零星存在的小规模的商品交换,就发展不成大规模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更发展不成商品经济体系。况且,在明朝后期,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威胁到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国家政府就出台了很多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其中一个著名的限制政策,就是关闭国门,停止海外贸易。到了清朝,仍然继续明朝的打压商品经济发展的政策和闭关做法。这样,中国社会从明朝后期就基本上停止在小农业经济社会阶段不动了。 而西方很多国家没有长期实行过类如中国的“重农抑商轻工”和闭关锁国的政策,更没有实行过鄙视“工商艺人”的制度,社会菁英阶层也没有中国文人的那种“仕途”至上的人生取向的思想。所以,他们国家的商品经济,就得以正常发展起来了。 中国还有一种古老的特有的初级发明成果,因为,它不能被外国人开发利用,可算是一个“贼漏”。是什么呢?这就是汉语、汉字。 在语言、文字方面。西方人对语言、文字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的认识水平,比中国人高得多。他们早就知道,哪个国家的语言文字能迅速地成为世界普通民众的通用语言和文字,就会给哪个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所以,他们在100年前就创建了“语言文字学”,为他们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汉语、汉字也包含着先进的科学原理和巨大的潜能,如果开发利用得好,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强势的语言、文字,成为推动我国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能源”。但是,汉语、汉字的规律,却不象一般的东西的一样,可被外国人开发利用。因为,他们的语言比汉语落后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使他们没有办法开发利用“汉语、汉字”的规律。这样,对于汉语、汉字的潜能的开发利用,就只能留给中国人了。 在此,可能有些人会问:汉语、汉字有什么潜能可以开发呢?提出这样疑问的人们,没有认识汉字在今天出现的如下情况: 今天中国,已经被卷入世界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了,在这个世界潮流中,一切都面临着“优胜劣汰”的竞争。汉语、汉字,自然也被卷入了世界范围中的语言、文字的“优胜劣汰”的大竞争的潮流中了,只有最科学理想的语言文字,才不会被淘汰。由于“汉字楷体系统”,“直接表意、间接表音”,与“汉语”仅仅匹配了一半,所以,远远没有达到“科学理想的文字”程度。自从中国封闭的大门被打开,被卷入世界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以来,汉字楷体系统就凸现出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4大缺点: 1、以字构字,导致新字的笔画数量,随着新字的增加而增加。 汉字,除了少数200多个“独体字”以外,其他的都是合体字。这些合体字,都是采取“以字构字”的方式来构建起来的。因此,随着新字数量的增加,新字的笔画也随着增多,单字笔画越多,其读、写难度越大。 2、汉字楷体系统,在单字上和整体上,都没有“统一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 因为,每个汉字有都是“二维结构”,构建汉字的10种基本笔画,在各个汉字上,其粗细、长短、摆布角度和笔画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相对位置、等等,都不一样。所以,在单字结构上没有“统一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 又因为,采取“以字构字”的方法来扩建新字时,每一种构字法则所能构建出来的字数都是有极限的,而汉语新单词的增加是无限的,因此,就不得不使用多种构字方式,来构建新字,以满足汉语单词不断增加的需求。每一种构字方式,就形成一种具有一定规律的字族。于是就出现了多种字族:“因物写形族”、“字义关联族”、“意音结合族”、“意符结合族”、“音符结合族”、。。。。。。。但是,这多种“字族”混合在一起使用,就使汉字系统,在整体上,陷入了“政出多门“的混乱局面,使整个系统失去了“统一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 所以,人们在读写汉字时,就没有规律可循了,就不能“学少知多”了。 3、每个字都只能直接表示汉语的“词意”,不能直接表示汉语的“词音”,读音是靠口授的。 4、在汉字系统中,还有很多“一形多义字”、 “一形多读字”、“异形字” 、“异体字”、“假借字”。这些,都违反了“字形单载”的造字、用字的原则。 因此,致使学习汉字的人们,只能死记硬背每个汉字的“字形”、“字义”和“字音”。这样就使汉字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的文字。 这4大缺点,在今天的现代化、信息化时代,呈现出很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诸多弊病,使中国每年浪费几十万亿元的资金,成了中国发展的严重累赘。 要克服汉字楷体系统的诸多缺点,不是没有办法的。只要把楷体系统升级为“意、音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就能完全地彻底地克服掉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这样一来,不单能节约每年枉费的亿万元的金钱,避免“遥控信息炸弹”的袭击,还能每年创造出上万亿元的财富。使汉语、汉字,成为推动中国迅速强盛起来的巨大的无穷的“能源”。 目前,中国距开发出这一强国的“能源”,只有一步之遥。因为我们的汉语已经是最先进的第三阶段的语言了,汉字楷体系统的难学,埋没了汉语的易学性。只要把目前与汉语不完全匹配的汉字楷体系统,改进升级为与汉语完全匹配的十分易学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就行了。 但是,这个关乎全民利益和国家前途的并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的“楷字保守派”却坚决反对解决;“汉字罗马化派”,就只认定违反汉语特性的根本行不通的错误的解决办法----“汉字罗马化”,反对别的任何的解决办法。所以,这一步,一百多年以来,至今也没有迈过去。 中国在这各种初级发明之后,为什么长期都没有作进一步的开发研究和利用呢?一些人把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归咎于“保守思想”。其实,“保守思想”,人人都有,都是出于保护“既得利益”的动机和怕冒风险的心理。一般的人们,都有一种保持现状的惰性习惯,都认为:“保持现状最省力、最安稳;改变现状,如果得利不比失利大于十倍,就不可改变现状”。 其实,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虽然比中国发展得快,但是,西方人的“保守思想”的严重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中国人。 美国人发明了电话,但是美国的政府的官员讽刺为没有用处的“玩具”。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行距离很短的载人飞机,美国政府很蔑视,几年后,法国人帮助莱特兄弟改进了飞机,实现了长航行载人飞机。 英国人发明了火车,开始遭到英国政府的极力反对。 世界最著名的发明家,美国人“爱迪生”,就坚决反对他的徒弟“特斯拉”推广使用新电“交流电”。表面上是学术争论,实际上,是为了保护他所推行的直流电的“既得利益”。虽然“爱迪生”的保守势力很大,但是,在使用交流电比使用直流电的利益对比上,直流电低于交流电,所以,电厂资本家还是选择使用交流电,“特斯拉”取得了胜利。 由此可见,当学术矛盾涉及到利益问题时,学术矛盾就变成了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只能用“利益”来解决。 新办法都是“逼”出来的。非洲豹之所以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肉食动物,因为它的猎食对象主要是非洲羚羊,非洲羚羊逃跑的速度仅次于非洲豹奔跑的速度。千万年以来,这两个对头,就是这样世代赛跑着,逼着他们跑得越来越快。中国《兵法》上有一策,叫做“置于死地而后生”,又称作“破釜沉舟”,或“背水一战”。就是逼着全体军人拿出最大力气和最好的办法去战胜敌人。中国有个“多难兴邦”的说法。历史也一再证明,中国的很多“改革、创新”,都是在敌人的“帮助”下,实现的。没有“鸦片战争”的失败,保守顽固的慈禧太后就不会同意搞“洋务运动”;没有美国的封锁和“前苏联”的毁约,就没有中国的独立自主的“两弹一星”体系。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存在着支配一切的两个普遍规律:“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 企业生产商品的目的,并不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而是追求利润。企业只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追求利润的一种途径。企业为什么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呢?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能给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并能战胜市场竞争对手。所以,要让新的科技用到物质生产上,前提是:1、这种新的科学技术能给商品生产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如果这种科学技术不能给商品生产企业带来较高的利润,商品生产企业就不会采用这种科学技术。2、商品生产企业具有使用新的科学技术的需求;如果生产企业没有对这种新的科学技术的需求,新的科学技术再先进,也只能束之高阁,成不了新的产品,就无任何意义了。 企业对于新技术的需求,不是社会需要引起的,而是市场竞争规律逼出来的。没有市场竞争的逼迫,商品生产企业,是不会自然产生对新技术的需求的;相反,使用新技术是要先垫大量资金和冒可能赔本的风险的,所以,商品生产商,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主动使用新技术的。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利润就是他的生存基础;一个企业的运营,如果没有利润,这个企业就会亏损,亏损严重后,后备资金不能弥补,再生产循环就会中断,企业就会倒闭。企业追求利润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几项:1、节约原材料;2、减少运输费用;3、降低包装成本;4、改进生产技术;5、创造新的产品;6、延长劳动时间;7、压缩劳动者的工资;8、控制市场。 第6、7项,由劳动力市场供、需规律决定,不是由企业主完全决定的。只有1---5项,可以由企业主自由抉择。抉择的效果如何,是由科学技术的含量决定。也就是说,1---5项,只有靠提高生产技术来解决,才能取得最好的收益。因此,凡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都把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作为追求利润的主要途径。控制市场,包括两种方法: 一种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权力,垄断原、材料或产品销售市场,取得超额利润。这种方法,不需要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就可以得到高额利润。所以,“垄断”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巨大障碍,凡是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实行了“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 另一种是提高商品的“性/价比”,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打败竞争对手。提高商品的“性/价比”最好的手段,就是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包括产品的创新和生产方法的创新。 在国家遵循“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办事的情况下,企业对先进科技的需求,是由“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发挥作用,形成“优胜劣汰”机制后,才逼出来的。 例如,美国、日本的显示器生产厂,是私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工厂主为了在全球显示器市场竞争中取胜而不被淘汰,就必须以社会的需求作为产品生产的目标,以市场的潜在需求为产品升级换代的发展方向。这样,工厂主就不得不订出显示器发展的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建立显示器技术发展研究所,实行“生产第一代产品的时侯,就试产第二代产品;在试产第二代产品的时候,就研究开发地三代产品”的经营战略。所以,在显示器出现80年以来,显示器由电子管黑白显示器,发展为电子管彩色显示器,再发展成液晶黑白显示器,再发展成液晶彩色显示器,再发展成等离子彩色显示器;由100万像素的发展成500万像素的。同时,每一项新的科技发明产品,都需要有一个新的零件产品的供、需利益链。这个新的零件产品的供、需利益链,必须是由新的科技发明产品生产企业牵头建立起来。这种供、需利益链,包括四个内容:1、技术交流链;2、零件产品供、需链;3、收益交换和利益分配链。4、科技新产品的产、销利益链。其中有一项不成,新的科技产品都不能出世。所以,新科技的发明和利用,不是单个人的行为就能成功的,而必须是社会行为。一项新科技的开发利用,可以带动全社会的普遍发展进步。这样,商品生产企业的追求利润的主观行为,却在客观上起到了发展科学技术的作用。 除此“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经济作用”之外,国内或国际之间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也能逼迫国家拿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发展军事科学技术。但是,由于它脱离了社会总体经济体系,会随国家的支持资金的增、减而发展或衰落;也会使社会工业经济畸形发展,使社会经济失衡,不能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这种畸形的科技发展,会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是不能持久的;并且,这种国营的军工企业,如果管理不严,就会成为消耗纳税人的钱财的无底洞,不是增强国家综合力量,而是消弱国家综合力量。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主要用品,基本都靠企业生产出来的。因此,企业是这种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强,则国家强;企业弱,则国家弱;企业发展,则国家发展;企业停顿,则国家落后。而企业不断发展的基础是高科技的不断发展。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就成了企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企业发展的程度,就成了一个国家的标志。大工业商品经济,是一种开放的具有全球网络化的经济。凡是被卷入了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国家,都会被卷入全球性竞争的浪潮,都会遭遇“优胜劣汰”的命运。那些科技落后的国家,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失败。 为了确保工业商品生产企业始终得到正常发展,并争取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资产阶级国家,采取了对企业生产运营干涉最小的充分发挥“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作用的国家制度。即以宪法的方式,把国家政治管理与经济管理分离开来,又把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离互相监督制约和国家武装力量不准参与政治。国家保证企业私有制,这就使企业主具有了对企业发展的长久规划和运营的高度责任心;让企业主自由选举国家各级行政领导人和司法、立法负责人,这就让企业主有力的监督政府领导人和司法、立法负责人的履职行为,即使政府领导人和司法、立法负责人不断地短期轮换,也不会让政府领导人和司法、立法负责人出现不兑现竞选诺言和短期行为。这样,不论国家行政、司法、立法和军队的领导人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怎么变更,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这就保证了国家的稳定和正常发展。 大工业商品经济是靠发展现代科学技术起家的;所以,资本家阶级通过民主革命建立起的国家以后,就制定了充分利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来自动调节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分配的国家制度和法律法规。 与封闭、保守的小农业经济的国家相反,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作为强国富民的基本国策,都把“工、商、匠、艺、医、厨、建筑、航海等”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技术人才和在这方面有发明创造的人才,视为“社会菁英”。政府对于发明创造人员,除给以研究开发的资金支持以外,还分别被授予“工程师、资本家、商业家、技术员、艺术家、画家、医师、厨师、建筑师、航海家、等等”,给以超出一般人的光荣头衔,并享受超出一般人的富裕的经济生活和政治待遇,受到国家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尊崇,成绩特别显著的还被国家授以爵位,享受终身,载入国家史册,延誉后代,等等。 因此,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内,形成了一个支持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的强大的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他们国家的大多数人都具有积极的创新进取精神和对于科学技术的正确认识:“世界上任何一种物理现象,都隐藏着可以利用的客观规律,都具有无限的开发利用价值”。 为了满足生产企业对于先进科技的需求,社会上便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学术单位。这样的单位,以向生产企业出卖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生。这样,科研单位与企业就结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经济利益链”。国家为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实行了“专利法”,从而使科技研究单位和开发利用新科技的企业,都得到快速地发展,使综合国力快速地提高起来。 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在 “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就出现了如下规律: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两种事物互相促进的发展,又促进了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和给人民带来巨大实惠。 因此,世界上,哪个国家率先发展成商品经济的社会,哪个国家就率先发展科学技术,使他们的国家率先强盛起来。 由于大工业商品经济,是一种无限扩张的经济,它会使用一切手段不停地向世界各国渗透,于是导致了世界各国都被卷入了大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潮流中来。世界各国,也都被卷入了“优胜劣汰”的生存竞争中来。特别是大工业商品经济发达的国家之间,为了追求超额利润,都进行着科技创新和开发利用的大力竞争,由此,使他们国家的现代科学技术,出现了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使20世纪的世界,进入了“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把20世纪称为“知识大爆炸时代”。 总结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只有在财产私有制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里,并且正确而充分地利用了“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时候,才能逼着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产业家、社会管理者和科学技术研究者们,对新的科学技术有迫切的需求。才逼着国家政府为科学创新,提供合适的社会条件。因此,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利用,不是人们想办就能办起来的,而是必须先有特定前提条件的。 前提条件,主要有如下3项: 1、财产私有制为基础的大工业商品经济体制。因为, “商品经济”,本身就是建立在财产私有制基础上的,没有财产私有制,就不会出现“商品”,更不会出现“商品经济”。私有制的商品生产企业,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企业。所以,企业的老闆与企业,自然就形成了永久的牢固的命运与共的关系。 2、在经济、教育、科研、等方面,不是垄断体制,而是能遵循“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体制。实行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体制。它们以向商品生产企业或科技专利市场,出售“科研专利”和随时为生产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收费为生。 3、发明、创新、使用科学技术,所承受的风险责任和所得到的利益,都归私人。 一个国家如果具备了上述3项前提条件,(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