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53|回复: 2

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22-5-26 15: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7节  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
保证地主阶级国家的社会正常运行的基本经济条件是小农业经济体系和手工业经济体系。由于小农业经济和手工业劳动,可以单人进行,所以就不需要专门的生产劳动的组织指挥者,所以可以自然地、分散地进行生产劳动。只要每一个家庭占有了一块田地或者掌握了一定的手工业技术和原料,就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正常的生产劳动。所以,一些人看到地主阶级国家因为土地过分集中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又导致国家出现危机,就提出“均地权、匀贫富”的主张。这种主张,在小农业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如果能实行起来,也只能起暂时的作用;因为土地集中在小农业社会里是一种必然的现象,暂时平均了,最后还是必然走向集中的。
与小农业经济时期不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而是为了赚钱。企业在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支配下,就必须不停的赚钱,否则,企业就会倒闭。企业为了不停的赚钱,就必须不停地发展生产。所以,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不是“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而是企业不断赚钱的需求。企业为了赚钱,才关心“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才依据“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不断地开发个利用新技术,来生产满足“人们的不断增长的物质的、精神的需求”的新产品。
由于生产的目的、动力和生产的组织体制都与小农业经济社会不同,所以,保证经济运行的条件就与小农业经济社会的就不会相同。
保证国家社会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机器生产的经济体系。保证这种经济体系生存和正常运行,必须有10个必要条件:
1、在大工业机器生产体系里,单人或者单个家庭是无法进行生产的。所以,就必然出现生产的组织指挥者和生产劳动者。由此就必然地出现了各种生产劳动单位和各类经理、工程师、技术员、工人等等。
2、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社会财富的标志既不是土地也不是机器,而是“资金”。社会生产正常运行的标志也不是土地的产出和机器的运转,而是“资本”的正常运动(“资金”——“商品”——“资金”)的循环和增值。
3、资本的正常运动,是由人来操作的。如果人们操作错了,资本就不能增值了,甚至贬值或者消失了。使资本运动起来的动力是什么?是操作资本的目的。操作资本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资本增值或保值。资本保值、增值的利益和资本损失的风险归于谁,谁才会积极地把资本运作起来。所以,资本就必须有一个自然人作为占有者。这个自然人,就是“资本家”。资本家,是资本的主人。没有自然人作为资本的主人的“资本”,是不会运动的。资本家虽然得到的利润,有时比工人的工资多十倍百倍,但是,他并不把这些利润全部用于生活消费,而是将绝大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或改进生产技术。所以,财产私有制,是大工业商品经济正常运行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不单会让资本家得到更多的利润,也增多了工人的就业岗位;改进生产技术,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资本家的这种主观行为,在客观上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由很多人参加的有组织的“商品大生产和商品大经营”,是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的。而社会的财富总量,在一个时间内是个有限数,分散的社会资金,如果不集中到能够支持“一个商品生产单位或商品经营单位”的需要量,商品生产和商品经营就无法进行,社会再生产就不能继续了。所以,这就决定了社会财富必须向“资本家”集中;而财产私有制,也必然导致社会财富向“资本家”集中。社会财富向“资本家”集中,必然就会出现“贫(相对贫穷)、富分化”。但是,不如此,就不能保证大工业商品社会生产正常运行。
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客观规律,与小农业经济社会的规律,是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所以,使人们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也与小农业经济社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不同,甚至相反。例如,“不患贫,而患不均”,这类小农业经济时期提出的“治国之道”,在当时也实现不了,而在今天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就更是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
今天,哪个国家,如果把全国的资本家的资产平均分给全国的人民,或者命令资本家同工人拿一样的工资,这个国家的经济不立即瘫痪才怪呢!
5、商品大生产,除了要有资本的主人、资本运动的组织者、指挥者以外,还必须有生产的劳动者----工程师、技术员、工人等等。所以,社会财富向资本家集中,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这个限度,就是保证工人的基本生活水平,不低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否则,就必然出现“杀鸡取蛋”的后果,最终就导致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所以,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国家,都出台了保护工人最低生活水平的政策。
6、商品交换,必然出现“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这两个规律,是支配商品经济社会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普遍的规客观律。
等价交换原则,是“价值规律”的一个基本表现。等价交换,是商品经济社会里维持人们之间“利益链”的最基本的方式。不遵循“价值规律”,商品生产的“物质链”就会断裂。“物质链”一断裂,再生产就不能继续下去了,利益链也就断了。不遵循“竞争规律”,不充分发挥“竞争”的作用,就没有“优胜劣汰”,没有“优胜劣汰”,就不能激发人们不断地生产出“最好”、“最精”商品,就不能使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整个国家实现最快的发展。一个国家,只要进入了商品经济社会时期,不论人们愿意不愿意、自觉不自觉、认识不认识这两个规律的支配的一切作用,这种社会的一切中领域: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外交、等等,全都逃不了这两个规律的支配。
7、由于“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的作用,“优胜劣汰”是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时时面临的命运,所以,失业是这种社会的必然现象;资本集中规律的作用,使社会上必然出现“贫富分化”现象。对于贫穷和失业者来说,这是痛苦的,但是对于全社会来说,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不如此,就不能激励人们努力工作、认真工作,不能激励人们努力提高组织能力和劳动技术水平,不能优化资本的使用和合理地构建资本、劳动力结构,不能促使企业积极使用和大力开发新的生产技术,从而使整个社会的生产力得到持续快速地发展。
8、大工业商品生产,不同于封闭的小农业生产,它涉及到全社会甚至全世界各个方面,它的机器、原料、来自各地,它出产的商品,要卖到各地,它的周转资金和生产工人也是流动的,这样,就出现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就必然出现了“游离资金”和“游离工人”,但是,这种“游离资金”和“游离工人”,起了“预备基金”和“预备队”的作用,如果没有它们,资本家紧急扩大商品生产时,就找不到补充资本和补充工人了。同时,没有它们,资本家就不能利用“竞争规律”,把工人的工资和贷款利息压到最低;没有“失业工人”,在岗的工人就没有了“竞争对手”,工人感觉不到失业的压力,工作能力就不会100%地发挥出来。资本家生产出的商品的成本就不能最低,他的商品在市场竞争中就不能取胜,他的工厂就要倒闭。因此,资本家为了降低商品的生产成本,就尽量提高机器生产的功能,尽量减少工作岗位。这样,工人数量大于岗位数量,就成为必然的了。工人不在岗干活,资本家当然不发工资了。大量的工人没有工资生活了,必然导致社会动乱。所以,还必须让失业的工人能够生活下去。工人的生活费用哪里来呢?还必须由资本家出。但是,资本家又不能一边辞退工人,一边又给被辞退的工人发工资。那样,在岗的工人就不干活了。所以,就由国家出面,以税收的名义,向资本家征收这部分“工人失业救济金”。
9、大工业商品经济体系,是一种多种物质要素和制度要素组成的综合平衡的体系,如果有一个物质要素要素过大或过小、一个制度要素不合理或失灵,就会导致这个体系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出现经济危机。
10、以上9点,都是经济条件。除这些经济条件外,还有一个关键的条件,这就是政治条件。这个政治条件是:资本家阶级的民主政治体制的国家政府。
这种国家政府,代表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政府的决策,是由各领域的资本家的代言人----各个政党互相磋商出来的。它的执政方式的特点是把经济运行权力完全交给私人资本家,放手让资本家按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办事,政府不直接插手经济运行,政府只用金融杠杆或科技政策简接影响资本运行的方向;政府只局限于行政管理和保证国家和人民大众的安全,为人民提供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所以,即使政府暂时关门,社会经济依然照常运行。
大工业经济体系是由无数种物质交换节点和利益交换、分配节点构成的经济网络,其中有一种节点发生断裂,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使整个经济网络破碎,使经济运行瘫痪。保持整个网络完整的主要因素,不是人的主观意志,而是客观的“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所以,当某种因素阻碍“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正常发挥作用的时候,经济节点就会断裂,由此引起经济危机。所以,这种经济体系,又是很脆弱的。因此,经常出现经济危机。这种经济体系下的国家,也是很脆弱的,只要有一种覆盖全国的物质网络遭到破坏,整个国家就会瘫痪。例如,一个城市的电厂停电,整个城市的生产生活都会瘫痪。
这10个条件,也是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10个客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既是残酷的也是合理的,并不一定“合情”。一些人以“小农业经济社会”的“目光”和“心理”来对待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客观规律和现实,就感到很不“合理、合情”。
大家知道,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例如“电”,是有其客观的运行规律的,电工如果不遵循电的规律使用和修理电气设备,不是烧坏电器设备,就是自己被电打死。所以,人们在自然规律面前,只能遵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才能成功;违背它,就必然失败。
而社会规律也是不可违背的;违背它,不单不能成功,还必然给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今天,哪个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的国家如果不顾社会实际情况,不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不保持上述10个“必要条件”,这个国家就很快成为落后、腐败和混乱的国家。
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如“自行车”一样,只要一停顿或者不平衡,立即就会倒。财产私有制是“自行车”的动力;权力制约制,是保证“自行车”平衡的唯一正确的办法。
这个“权力制约制”,就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里,都运用“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来进行“优胜劣汰”,遴选出最有能力的,并能正确地恰当地运用“政权、人权、财权、物权”的人,来行使“政权、人权、财权、物权”;遴选出最有能力的人,来监督、评判、奖惩“政权、人权、财权、物权”的行使过程和结果。
对于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出现的“经济危机”和“贫、富不均”等问题,有人试图用“财产公有制”、 “计划经济” 和“物物交换”,来取代“财产私有制”、“货币交换”、“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办法,消除之。但是,这违反了“大工业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所以,实际运行的后果却是“公有制”变成了“官有制”;“计划经济”根本是脱离实际的,有害无益。因为大工业商品经济,是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商品种类千万亿种,不可能把全世界的商品的生产和商品使用量都计划进来。企业、事业的国营和计划经济,导致政府普遍腐败,严重地降低了人们的工作责任心和劳动积极性,经济运行“链条”到处断裂、崩溃,生产技术停滞不前,社会必需品严重贫乏,人民普遍贫困,社会发展严重停滞,国家被世界发展潮流迅速地抛到了后边。比“经济危机”和“贫、富不均”的危害大得多,最终在人民的普遍反对声中,不得不改为“财产私有制”和承认“价值规律、市场竞争规律”。
不同性质的经济规律决定不同的分配状况。在小农业经济社会条件下,有小农业经济的再生产的规律;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条件下,有大工业经济的再生产的规律。这两种经济的性质是不同,它们的再生产的规律也是不同的。因此,依据小农业经济的再生产规律而得出的正确观点和正确办法,就不适用于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
例如,历代文人所推崇的“以人为本”和“均贫富”的治国理念。处在小农业经济社会时期的文人,依据“富家不舍粮,饥民就来抢”的常见社会现象,得出了“以人为本”和“均贫富”的治国理念,乍一听,似乎适合于一切人类社会发展的国家阶段。
但是,这里必须首先弄明白如下两个前提:
1、“衡量贫、富的标准”是什么?
是以家庭的年财产收入为准呢,还是以家庭的年财产投入、产出比例为准呢?还是以家庭的年财产收入与年财产投出的差额为准呢,还是以家庭的日常生活的年平均支出额为准呢,还是以个人享受的生活条件为准呢?用不同的标准,会得出不同的“贫富差别”的结论。如果一个资本家,一年收入是10个亿,而投出的是11个亿,按“家庭的年财产收入为准”来衡量,他是一个负债者,是个比无债的穷人还贫一个亿的家伙,他仅仅是一个忙于投资的忙人。如果他一生都是这样,那么他就是一个“资本的奴隶”,比一般穷人活得还累。如果这个资本家在生活上,与年收入10万元的人一样,按“个人享受的生活条件为准”来衡量,这个年收入10亿元的资本家,就与年收入10万元的人,贫富程度是相同的。
   2、“均贫富”的目标是什么?
均贫富,如果只是为了稳定社会不动乱,而不能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地提高,不能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地发展,不能使人民的生活地普遍地得到不断提高,反而下滑。这样的均贫富,就是“坐在火山口”的均贫富。
保证地主阶级国家的社会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是手工劳动的小农业经济。由于小农业生产以手工业劳动为主,所需生产成本很低,也不需要专门的生产劳动组织和指挥者,因此,只要每一个家庭私有了一块田地或者掌握了一定的手工业技术和原料,就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正常的生产劳动。所以,即使把全国大地主的田地,按全国的人口平均分给每个人,也不会导致国家的经济不能正常运行,也不会导致社会再生产停止。因此,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业经济的社会条件下,通过均田地,实现均贫富,是可行的。
由于地主阶级国家因为土地过分集中导致“贫富两极分化”;“两极分化”又导致使社会再生产出现下滑甚至停顿;社会再生产停顿,又导致国家力量衰弱和危机。所以就有人提出“均地权、匀贫富”的主张,企图用来解决国家危机。
但是,在私有制小农业经济社会里,田地由分散到集中,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暂时平均了,以后还是必然走向集中的。所以,在小农业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即使一时实行了均田地,也只能起暂时的作用。
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里,社会财产也会由分散趋向集中。这种“集中”,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资本使用权的集中,例如:股份制企业,把分散的社会私人的小额的资金,集中到一个企业统一使用,得到的利润,按股份分红。
第二种,靠资本的增值积累。这种“集中”,不是如小农业经济社会的土地集中那样:土地集中于地主家的数量,就是农民家失去土地的数量,地主得到的财富源泉,就是农民失去的财富源泉。而是资本家通过运用资本,使资本不断增值,从而使财富实现不断积累增大。这种增大,并不会同时消减别的资本家或其他人的原有财富。资本家的财富消失,是市场竞争失败的结果,并不是财产转移的结果。所以,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原因,不是现有财产的转移,而是现有财产的增长速度。现有财产增长慢的、逐渐下滑的,就会趋向相对贫困;现有财产增长快的、逐不递增的,就会趋向相对富有。
资本家的现有财富积累下滑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该资本的主人的经营管理不好导致的。他的经营管理不好,“均给”他再多的资金,也富不起来。
所以,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再搞“均贫富”,是有害无益的。
与小农业经济社会不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里,保证国家社会正常运行的经济基础是有组织的大规模的高成本的机器生产的商品经济体系。要保证这种经济体系正常运行,必须有前述10个必要条件。
如果按“家庭财产”为标准来衡量“贫富”,并且实行“均贫富”,在大工业商品经济条件下,就消灭了那“10”个条件中的第1条和第4条,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了,比“贫富两极分化”的危害还大,所以,根本不可行。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是“人靠人才生活”的。尽管各阶层的人们之间,存在着社会利益分割的矛盾,但是,每个人每个单位,都是社会生产总体环节的一个节点,其中一个节点断裂,就会波及到很多节点的连锁反应或断裂。所以,人们在处理各种利益矛盾是,就必须想着这样一条原则:给对方让路,自己才能前行。
所以,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条件下,“均贫富”的口号是脱离实际的,是错误的,也是行不通的。社会财富的分配,在客观上是由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决定的。人为干预的“均贫富”政策,是“沸汤泼水”或“杀鸡取蛋”。
如果经济发展了,国家就富裕了,国家政府可以拿出足够的钱财,为全民改善和提高生活水平,使人们都享受到基本同样的好的生活待遇。这样做,就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缩小“贫富差别”了。这种做法,也必须在遵重“大工业商品经运行规律”的前提下实施,不然,就是鼓励“落后”,鼓励“懒惰”。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里,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利益分割,是有一个极限的,资产阶级对于企业利润的分割,以维持工人阶级的最低生活水平为极限;工人阶级对于企业利润的分割,以维持资产阶的企业简单再生产为极限。否则,他们将同归于尽。
从资本的无限的扩张性和社会性上看,“私有制资本”有变成“国有制资本”的可能性。这是因为,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经济危机,在危机时期,国家不得不出手参与经济的宏观调控,从而为国家把“私有资本”转变为“国有资本”提供了理由和机会。国家一旦把关系国家命脉的主要经济领域的资本都收归国家所有,并派国家官员直接运营,那么,“私有制资本”就变成“国有制资本”了。但是,“私有资本”变成“国有资本”以后,“国有资本”,就必然变成了“官有资本”,又由于国家官员是不固定的,是定期轮换的,官员都有“短期思想和行为”,所以,资本的运动和保值、增值就失去了动力源泉;更为主要的是,国家政府的官员直接参与资本运营,国家资本就为国家各级官员的权力私化和腐败提供了经济基础,导致国家各级权力迅速地弱化和混乱,政令不畅,法律松弛,坏人猖獗,科学技术停止发展,逐渐落后于“资本私有制国家”。所以,1960年前后,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不少的国家,实行“资本国有制”,但是,这些“国有制资本”维持到1970年前后,最终不得不改为“私有制资本”了。
  总之, 在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阶段,商品所有权的“私有属性”和商品生产的“社会属性”,是一对矛盾。“私有属性”,是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始动力源,也是商品价值规律和商品市场竞争规律的驱动力。因为,构成商品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生产要素:生产机器、原料、辅助材料、人工、包装、运输、交换渠道、资金等等,构成一个广大社会关系网,链接这个网的是经济利益。而利益的分割,主要是由“商品市场的竞争规律”决定的。但是,自然“市场竞争规律”有时会被一些人或社会团体严重干扰,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导致国家利益遭受损失。这时,国家就必须出手来进行宏观调控,出台一些宏观规划或调控政策、法规,来保证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正常运行。这样,就使商品生产,出现了社会的属性。这种“社会属性”,就为把“私有商品生产企业”转变成“国家公有企业”提供了“理由”。
但是,国家政府的本职是行政的,主要是为本国的人民提供一个安全、和谐、舒适的生活、生产的条件的。如果派遣政府官员直接插手管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甚至建立官办的“国营企业”,就必然会干扰价值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的正常作用,引起官员的腐败,严重浪费社会资财,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消弱国家力量,导致国家在世界竞争中落败。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根据世界各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国家的长期经验来看,比较适当的办法就是,实行“民营股份制”加必要的国家宏观调控。
人类社会运动的轨迹.rar (290.13 KB, 下载次数: 6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71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484
发表于 2022-5-27 12: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文写的不少,主要还是在为资本主义制度做辩护。既然是辩护,那一定是有大问题存在,才需要辩护。是什么大问题呢?


    如果只是不定时的“感冒”,人们可以自然地“扛过去”,未必要去医院。但是,得了大病,就不能硬抗,就得进医院,否则,有性命之忧。


    资本主义的大问题,就是会要社会的“命”,要人类的“命”。必须治好它,而不能轻描淡写地搞点不痛不痒的“红药水”来糊弄人。


    前面文章说农业社会也会发生土地集中,搞到最后会让农民活不下去,会造成社会危机。但文章却有两点不肯讲,或者是看不到,讲不出来,那就是:1、私有制下,才会发生土地的集中。公有制下,有国家和集体的力量在维护土地的公有性质,想集中,得经过人民的同意。你同意这点吗?2、即便在私有制下,土地集中也是一个相当缓慢的过程,比起大工业高速运转下的周期,那是慢得太多了。这意味着,农民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也许是几代人的时间,才会普遍地面临严重危机。这两种危机是很不同的。大工业的危机,也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那是制度内生的必然,是制度的bug;农耕社会的危机,更多是政治危机的一部分,是官员、统治阶层腐败后果的一部分,既存在自我调节的可能,比如历代都有通过变法,达到部分恢复平衡的情况,也存在通过底层的反抗,迫使上层做出一定让步的可能,从而缓和阶级矛盾,其爆发危机的必然性并不如资本条件下那么“刚性”。所以,上文作者,想把土地集中说成农耕社会的bug,那是在浑水摸鱼。


    相反,资本主义的大问题(即bug),那就是快速达到垄断及快速发生危机,且通过危机加速垄断,于是资本主义都会在几十年的时间达到帝国主义阶段。帝国主义意味着什么,还用我们强调吗?看看我们今天的世界,还不明白吗?真不明白?还是太傻,或是装傻?


    如果不是因为有核武器导致的恐怖“平衡”,这个世界早已是战火连天了。即便现在没有爆发大规模热战,那病毒战争就很好受吗?经济战、金融战就很舒服吗?舆论战争呢?文化战争呢?如果你的孩子被文化战给洗脑了,不好好学习,跑到街头去“搞民主、自由”,你高兴吗?


    所以,不要谈什么抽象的“经济规律”,那都是忽悠人的假药。任何“经济规律”都不是科学,而是“人学”,是特定的社会、制度、人与人的关系的产物,即便存在局部的“规律”,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当做“天条”。你去问问西方那些经济学家,中国几十年快速发展的现象,他们能用他们的“理论”解释清楚吗?如果能,哪里还有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说呢!


    自己被西方的假药“理论”给“忽悠瘸”了,就要及时醒悟,而不要再去给别人开药方了。那样,就不仅仅是傻了,而是脑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59

主题

71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484
发表于 2022-5-28 01: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明考察报告之六——工业文明如焰火、如浪花


作者:愚夫老戎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





    经过数百年西方工业文明的洗礼,我们已经奉这样的价值模式为标准:不停地收获价值才是科学和高效的状态,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落下风,将迎接失败和崩溃。而这,已经落入“收益强迫症”的范畴了,其不可持续性将葬送所有人的未来。


   中国的农耕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极好样本,正好可以与工业文明做个对照。


    农民与自然,在价值循环中,轮流做主角和配角,才是价值永续的常态:从耕种到收获,农民是主角;秋收后到春耕前,大自然是主角,休养生息,积攒地力;同时,农民也在积肥,伺候土地,以利来年的收获。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其实还少不了一份对自然和土地的尊重与爱护。

    然而,进入工业时代,价值运转的节奏陡然加快了许多倍。人可以休息、睡觉,但机器不休、工厂不休、市场不休、资本不休、金钱不休。价值的吸吮管一刻不停地从各个角落攫取营养,滋润资本的贪婪胃口,保持整套“资本机器”体系各个环节的顺畅衔接、配合、不许卡壳。


    但是,环境的价值积累与禀赋是有限的,其自然蕴蓄的速度是一定的、和缓的,远远不能满足机器一刻不停的索取需要。当“吸吮管”里的输入不足乃至断流时,“机器”的运转就难以为继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危机,就降临了。


    正所谓:“你看他起高楼,你看他宴宾客,你看他楼塌了。”这是这套模式自然的周期率,恰如焰火、恰如浪花。其实就是四个字:不可持续。这其实就类似大号的“庞氏骗局”,而且是全社会集体自己骗自己,可谓文明的悲哀。


    工业文明应该学习、回归生态文明的模式,归根结底就是围绕人的自然的满足来运作,而非围绕资本的贪婪来运行。后一种模式注定是反文明,并必将反人类的。


    传统中国人的价值运行,以二十四节气、一年大大小小诸多节日为节奏来规划,而且,在过年时还要安排“全域休假”,以体现对天地、祖先和自己的尊重。这是包含着最深刻洞察的智慧和文明思想的。现代人以所谓科学和先进来鄙视传统智慧,可谓是“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焰火是美丽的,但它需要积攒足够的能量,才能成就一瞬的爆发;浪花是活跃的,却也需要大海的宽容与风的有限提携。非常离不开正常,且总要回归正常,正如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


    以资本为中心的工业文明,终究是历史的过客,只有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有持久的未来。只有以人民的需要为目标和计划,才有不竭的发展动力,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2 20:40 , Processed in 0.041892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