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见到道家的理论很先进,决定也照方抓药搞出自己的一套理论来。但觉得道家的理论属于“高配版”,一般人成不了事。便决定搞个“低配版”,但看上去却相当的“高大上”。这便是《大学》。
《大学》提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止于至善”,就意味着“闭合”。闭合于圣人(境界)。于是,性质完全失真,重新落入困境和陷阱之中,无法自拔。因此,儒家终于也只是一条歧路。
《庄子·庚桑楚》中就明确指出了儒家的根本错误在于标榜好坏、善恶、贤愚,并有所取舍,实际相当于自我封闭于所谓好、善、贤、圣之中,也必然引发相应的困境和陷阱。所以,文中明确预言:“大乱之本,必生于尧、舜之间,其末存乎千世之后。千世之后,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
后世儒家为救济自身理论的缺陷,援佛入儒,最后,干脆来个儒释道三教合一,终究改变不了其割裂整体的“胎里病”,这是其理论和思想基因,也是方法论上的缺陷:唯心主义加形而上学。佛教的问题在于唯心主义加虚无主义。现代西方号称有科学站台,但实际未能免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痼疾,科学不过是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婢女”角色。
道家的问题在于唯心主义,但方法论上秉持整体观,却能极大弥补其缺陷,故而产生了实事求是的致思方法,并有诸多如中医、兵家、历法、农艺及各种手艺等这样相对成熟、务实的实践领域,维系了中华文明之脉,绵延不绝。
因此,自我的进击的唯一路径就是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就是不割裂整体,对一切一视同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