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法师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禅宗南宗创始人,佛教史上尊其为禅宗六祖。慧能法师的著作《六祖坛经》,是慧能口述,弟子法海集录,是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逄先知回忆:毛泽东读过很多佛教的经典,如《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以及一些相关的研究著作,他都读过。“对于禅宗学说,特别是它的第六世唐朝高僧慧能的思想,毛泽东更注意一些。”
毛泽东为什么格外“注意”六祖慧能的思想和学说呢?或许,这与慧能对佛教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创新,使其“中国化”有关。当然,毛泽东在谈慧能时,首先还是从批驳其“唯心论”为出发点的,但也褒扬其当时的“进步性”。1958年8月21日,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谈到慧能,说了很长一段话,基本也反映出毛泽东对于慧能的态度,他是这么说的:唐代佛教《六祖坛经》记载,慧能和尚,河北人,不识字,很有学问。在广东传经,主张一切皆空,是彻底的唯心论,但是他突出了主观能动性,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大跃进。慧能敢于否定一切,有人问他:死后是否一定升西天?他说不一定,都升西天,西方人怎么办?他是唐太宗时的人,他的学说盛行于武则天时期,唐朝末年乱世,人民思想无所寄托,大为流行。
从这一段话,不难看出,毛泽东对于慧能法师在佛教中突出“主观能动性”的赞赏。慧能法师著名的四句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典型的唯心观点。 但慧能法师也认为,“佛性”是人心本有的,人们在选择“成佛” 道路时,要有坚定的主观信仰,相信自己的内心,这样就可以解脱苦难。
对于慧能与神秀的悟菩提之争,毛泽东在和身边工作人员林克交谈时,说了这么一番话:慧能皈依佛门后,一直是舂米的下等僧。后来,禅宗五祖弘忍寻觅新传人,要众僧作法偈,以观各人修行。其上座弟子神秀做了一首,深得众僧推崇,可弘忍并不满意。慧能反神秀之意,另作一首,却得到弘忍赏识,授法衣,为禅宗六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一首是慧能所作,指出世间本无任何事务,故无尘埃可染;佛性本是清净的,怎么会染上尘埃?这与佛教大乘空宗一切皆空,万法皆空的宗旨最契合,胜神秀一筹。
慧能主张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说,一方面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一方面使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因此,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亦是真正的中国佛教的始祖。在他的影响下,印度佛教在中国至高无上的的地位动摇了,甚至可以“喝佛骂祖”。
《六祖坛经》
毛泽东在读佛教著作时,常常是站在哲学史的高度对佛教的典故进行评价。1963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对中共中央1963年12月30日转发中央外事小组、 中央宣传部关于加强研究外国工作的报告的指示稿的批语中写道:“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 “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现代佛学》不是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文章水平也很低。其他刊物上,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基于此,毛泽东对哲学家任继愈写的《汉唐佛教思想论集》给予积极评价,认为他的佛学研究文章(从哲学高度)“已如凤毛麟角”。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时说:研究哲学不出入佛道,不对。有佛道,不管它怎么行?他认为“柳宗元出入佛老,唯物主义”。
毛泽东对于慧能和禅宗的另一个看法就是认同其“大众化”的特点,认为慧能的《六祖坛经》是“老百姓的”佛经。1959年10月22日,毛泽东与班禅额尔德尼谈话时,这样说到:从前释迦牟尼是个王子,他王子不做,就去出家,和老百姓混在一块,做了群众领袖。你们晓不晓得鸠摩罗什?他在后秦时出生在西域龟兹国,后来到长安,住了十二年,死在长安。中国大乘佛教的传播,他有功劳。西藏过去有无《金刚经》?这个经的汉译本就是鸠摩罗什和他的弟子们翻译的。我不大懂佛经,但佛经也是有区别的,有上层人的佛教,也有劳动人民的佛经。如唐代六祖的《六祖坛经》就是劳动人民的。
以此可见,毛泽东谈及六祖慧能,对其功绩的评价就是将佛教“中国化”和“大众化”。这符合毛泽东一向实事求是的风格,对待任何思想或是思潮,都应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那些从国外传到中国的东西,都应该经过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最终真正能让老百姓接受,进而达到“大众化”的目的。
来源:庆之说今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