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
发表于 2022-4-17 20:15:19
这更大的闭环在微观上有一个特征:评价中心(即闭环的轴心)与个体的动机(之心)是分离的,在几何上,就体现为(圆周的)离心运动。(这其中的真实意义,将在下节:“再议”中解析)。这对个人而言,就如同意识与潜意识是分离的——思想不知道内心: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哭,就是很感动;(车夫)我知道对老妇人负责,会造成自己的利益损失(尽快逃走才是保全自己的“上策”),但我就是不忍心看人受苦,不愿意苟且做人。
正是这种分隔、分离,使个体不会仅仅服从私心、私义,而能听从更大的闭环(之轴心)、听从道(义)的召唤而行动。与此相反,自私则是评价中心与动机(之心)高度重合。这是高度理性和自主的。正是西方文化中“理性人”的真相。
理性不好吗?
理性很好,但理性一定得是外来的评定,而非自封的。
理性必须是谦卑的,而不是傲慢的。
比如,一个好医生一定是听从病人的召唤和病人的评价的。当然,他同时应保持对自身专业的信心;而一个自私的医生则只听信自己的评价,不在意外来的(如病人的)评价(除非都是说自己好的)。一旦出了问题,受到指摘,他的内心独白往往是这样的:我是真心想治好病人的病,但我的医术可能还不够理想。你可以批评我的医术,但不可以批评我本人。如果你的批评有任何不准确(不到位)之处,我就要据理力争,捍卫我“好医生”的形象。这样一个在意自己比在意病人更多的人,能是什么样的“好医生”?
《唐人街探案2》里那个邪恶的医生不正是这样自说自话的傲慢家伙吗?他的私义:我杀人,可以救我的命;我是医生,能救更多人的命。所以,我杀人是正义的。这所谓的“正义”理直气壮地凌驾于一切公义之上,以至于他最后也凭此自我裁决。这是由线性逻辑形而上学化造就的偏执狂、偏执怪!
老农
发表于 2022-4-17 20:41:06
偏执的人是缺乏安全感的,他把安全感建立在片面、“纯粹”的逻辑上,以对抗复杂的、令人不安的现实世界。他不相信真实的世界,只相信合乎其逻辑的理想世界,并以理想对抗现实,以此建立所谓“自信”。他越“自信”,就越自我,越是不肯听信他人的评价,越不容许他人评价,而要独自包办所有评价。
西方世界对全球舆论的掌控,不正是这样神经病式的表现吗?正常人是没法与神经病一般见识的,真的做不到(那样的病态)啊!我们的信念是:做人要谦虚,戒骄戒躁,“满招损,谦受益”,“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千秋功罪,留与后人评说”。
自信并非只信自己,而是信任自己与环境建立的正常和谐的关系。换言之,最自信的人是和解者。和解者不用为自己辩护,万物皆备于“我”,“我”也备于万物。时间和历史都会站在他这一边的,他也总是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所以,我们总是能对愚蠢、偏执的自私家伙说:笨蛋!世界不是平的,而是个球体!
老农
发表于 2022-4-17 20:42:25
同时,中国特色正是以球形逻辑超越了笨拙、失真的线性逻辑,而历久弥坚,历久弥新。阴阳五行理论是对于中国特色的浅层表述,而中国文化则是包罗万象又能对每一事都实事求是的“圆满逻辑”。我想,这或许就是中国特色的理论自信。
老农
发表于 2022-4-20 00:51:22
球形逻辑应用再议
可能,“球形逻辑”这个词,怎么看都让人会有突兀的感觉,可这恰恰就是它的核心特质带来的:一个超维的体系,在喜好二维或三维秩序的我们这里,总是有些怪怪的存在,就像一个球放在桌上或地板上,我们总担心它会滚来滚去、不安分,要拿个什么东西把它拘束住或是挡住。这大约就相当于替它降维或限维了。
我们常会讲这样一句话: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试问,这种信心的依据是什么?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球形逻辑,这样强大的思想武器、一个超维工具。只要充分开发其潜力,总能对问题发动“降维打击”,有效解决之。这正是球形逻辑的妙处所在、威力所在。
相反,相信线性逻辑、形而上学的西方人则凡事都要依靠标准、规范,对超出范围的问题、情况,他们就习惯性地两手一摊,一耸肩:很遗憾,这事已经超出科学的范畴了,我无能为力,爱莫能助。劝你也放弃吧。这种情形在东西方科学、经济、政治、文化,乃至战争的交流、往来历史中,一次次发生。而许多次,中国人最终都能创造奇迹,打碎西方的傲慢与偏见,让他们惊掉的下巴,落个满地。
就如战争中、战场上,我们的军队、军人、战士,总是能发挥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实干加巧干,粉碎面前的敌人,赢得胜利。而西方军队(比如美军),往往会在面临困境后以符合操典或规范为由,堂而皇之地投降(或撤退)了事。原因无他,他们的信心不是建在心上的,而是建立在线性逻辑和形而上学神话之上的。而这些东西,在现实面前,常常就是脆弱而不堪一击的。
可能有人会担心,你这不是暴露了我们的秘密了吗?其实不必担心,超维逻辑唯有在和解者手里,才能发挥效力。我们倒希望人人都是和解者,人人都的尧舜呢(让和解来得更猛烈些吧),那样,共产主义就实现了,全世界都亲如一家,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担心何来呀?
话说回来,超维逻辑交到形而上学信徒手上,多半也被玩成线性逻辑,变成僵化的、教条的东西。西方邪恶势力真正仰仗的,还是他们的技术优势。那才是带给他们超维力量,向对手发动降维打击的资本。此外,除了技术装备,他们还有一样致命“法宝”,那就是“邪恶”本身,这对于善良也算是某种“超维”之力。俄乌战场上,我们已经亲见了这两样“法宝”给俄军制造的困局和创痛,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然而,邪恶终究算不得超维的东西。当善良的人们下定决心,决不信邪,那就有他们好看的了。比恶,谁怕谁!谁还没个血性!这世上,难的是比仁义,而不是比恶。善良的人们只是不屑为恶,但绝不怵恶。送恶鬼下地狱,我们会很高兴,也有的是办法:要体面,有体面;要不体面,对不起,我们还是帮你体面。咱是体面人,缺的就不是体面,就是见不得不体面。呵呵!
总之, 球形逻辑不是本人发明的,我在这里只是对祖先的“大招”做了粗浅的归纳和提炼而已。叫它超维逻辑或是万维逻辑也是可以的,最准确的当然是叫球形逻辑,其他的叫法,可能会更顺耳一些。
古人不操心给它起名字,只想着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古人也很质朴,在他们口中是这样的表述:“一物降一物”(降维),或“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超维),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升维),这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就有了一个个相对有些离散的妙招。比如,兵家告诉我们:兵者,诡道也。而在人文领域,就有了“道、德、仁、义、礼”的五维体系,可以称为五维逻辑。
这五维逻辑是用来支撑和塑造人心的,当然,也可以借以观察、评估人心。而我们今天的逻辑则更符合新的五维即“德、仁、义、礼、利”,道则居于中心,统摄全局,又无所不在。
道是宇宙的根本,心是人的根本(原则)。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后一个“道”其实指的是“心”(即人的根本原则)。一个理想的(或者至少是合格的)人,其心与宇宙之道大致相合,即合乎善。但人心十分复杂,上面已经提示:至少可以梳理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可以算作一个闭环(不闭合的人也有,如儿童、不甚成熟者,就是各种不靠谱,先不去考虑)。每一个闭合的层次,就是理性的。一个人以此闭环之轴心为心,可以视为理性之人,讲道理之人。但在他未闭合的层次上,他就不是理性的。而我们常常不知道一个人的心在某时刻是由哪个层次在统领。所以,他靠不靠谱,外人不易明了。所以,我们常常要凭所谓“信用”来评估人——至少他曾经证明了他在某层次上是靠谱的(或相反)。以上就是观察人心的基本思路。
这样来看人心,则——道有道心,德有德心,仁有仁心,礼有礼心、利有利心。
最初现成的人心,没有什么五维,是个混沌的球体,其核心只有一个:“利”字。为了利,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起始时,其手段也极为有限,比如,婴儿基本就只有“哭”这一种手段),也无所谓善恶。但这个混沌体却是个实体、主体、真正的存在,并将在未来努力去成为他自己,证实他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其在实际和实践中的展开,自然就有好有坏。为了保留好的,去掉坏的,人们制定了规则,建立起秩序,也就开始打破混沌,建设文明。
文明从哪里开始,自然是从对利益的合理安排开始。
一个人每天一睁开眼,就要吃饭、饮水,出行、谋生等种种需要要满足,这满足就是利益。要获得利益,心就要向外敞开,这是无法避免的。婴儿的哭声就是他的敞开手段、通道和界面。而通过手段、通道、界面,人们就会逐步形成逻辑性的概念:只要-就,必须-才可以,因为-所以,等等。而这些具体逻辑,看似是线性的存在,但其实只是利益实现闭环上被显示出来的局部,是居于(内外交互)界面上的部分。因为可见,而被看见,被当做操作的原理,成了指导合理行为的依据、样板,被视为利益实现行动的主要部分。
比方说,年轻的母亲以为,只要喂奶,孩子就不会哭了,却忽略了哭声所表达的不同需求,而未能合理照顾婴儿。随着经验的丰富,年轻母亲渐渐掌握更多的不同哭声的含义,能做更有针对性的合理照顾。这个发展过程的结果通常就是母亲的知识、能力体系的形成与完善,并能合理满足婴儿并兼顾自己的各种利益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母亲展开并一步步证实她作为母亲的本质与力量,成为一个母亲;同时,也培育了一个婴儿和他各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展开并逐步证实自己的本质。
但很明显,母亲的知识、能力体系,并不是她的本质,只是帮助她实现自身本质的凭借(或通道)。她的本质始终与她成功生育并养育婴儿成长的结果紧密相连。换言之,孩子(及其成长)才是决定她本质的关键部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常用的一个形容孩子的词:“出息”,这个似乎带有投资、做生意意味的词,却充分体现出人们对母亲(但又不限于母亲)与孩子关系的深刻洞察,即个体(也就是孩子)的本质的良好实现与旁人对相关个体(如父母)和集体(家族,民族、国家等)的本质的评价息息相关。附带说一句,“出息”这个词很能体现古老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把因人际关系而形成的身份、地位视为人的本质的重大部分。
与此不同的是西方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它会认为个体的知识、能力体系才是个体本质的重要的、甚至是核心的部分。这才是西方文化迷失的核心所在。如果一个人有知识、有能力了,他的本质就变了,那么,一个穷人、一个残疾人、一个因种族原因被边缘化的人,他们的能力多半会处于劣势地位,他们的本质也就此变“劣质”了吗?如果是的话,我们就能明白西方人无法摆脱种族歧视、各种歧视、鄙视链的根本原因了。这样,在他们是永远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人平等,实现天下大同的。
原因首先就在于共产主义承认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的首要任务,并实现财富的按需分配,而不是按能力分配。这些需要包括个体基本的利益需要,个体自然的发展需要,以及群体的需要等。其内在的依据便是相信人的本质力量,能够在充分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和发展需要之后,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和实现。这也就意味着社会的最大的发展和进步。这不正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目标吗?(比如奥运会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
因此,共产主义对人的本质的认定,既不同于古代中国的认识,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认识,但相对来说,因同样基于集体主义,自然更接近中国的价值观。只不过,必须把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降低,提升社会关系的权重。人际关系,局限于个人的周遭,容易变成小圈子文化,最终撕裂社会的整体性与团结(导致周期律的吞噬)。而社会关系则是全方位的,容易走向良性进步的动态平衡。马克思说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其深刻的意义,是需要我们予以深刻的认识的。
缺乏对此的正确认识,正是如今许多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停“鸡娃”内卷的最根本原因, 即家长们差不多就是无意识地认同了人的本质就是他的挣钱能力,盲目走到了西方价值观的大坑中了!这真是国家进步的大冤案!新中国建设了七十年,我们的思想反而误入歧途,努力把人培养成文化退化的样子,要去接受一个发展程度远低于自身文明程度的外来文明,理由仅仅是因为,自家古老的传统需要改进,却不知道要如何改进。不知道的确容易瞎闯、瞎试,不试试如何知道行不行呢?现在知道这不行,就该及时改弦更张,选择正确的方向,重新出发。
老农
发表于 2022-4-21 01:17:23
选择正确的方向,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