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88|回复: 1

楷体不改,死结无解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18-7-22 06: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楷体不改,死结无解
在今天信息化时代,汉字暴露出它很不适应现今时代的要求的4大缺点。这4大缺点,导致了汉字楷体系统,出现了4个无法解开的死结,使国家和个人每年枉费的财富总和达千、万亿元,也使汉语汉字在今天的世界语言、文字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4个死结,汉语汉字就会在世界语言文字的大竞争中被淘汰。
第一个死结:“性价比”世界最低。
所谓“性/价”比,是指商品的性能与其价格之间的比例。一种商品的“性/价比”越高,说明这一商品越是“物美价廉”;反之就说明这一商品“质劣价贵”。把字楷体系统的“性/价”比,与世界各国的文字的“性/价比 ”相比来看,字楷体系统的“性/价比”,是最低的。导致楷体汉字体系“性/价比”最低的原因有3个:
1、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汉语,决定了汉字体系必然存在着大量的同音异意字;“以字组字”的造字方式,决定了汉字体系,随着字数的扩大,必然在整体上失去“系统性”、在组字元件上失去“标准性”,在字的结构上失去“规律性”和“规范性”。没有这“四性”的汉字楷体,汉语系的人们学习起来,就没有规律可循,不能“学少知多”,就必须逐字死记硬背。所以,即使经过长期学习,也才能学会2千多个常用汉字,其他的不常用的大量的汉字,不查字典,是不会读写的。
2、“以字组字”的造字方式,决定了随着新造汉字的增加,构成一个新字的笔画数量就会增加,新字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有的字的笔画数已经达到50多了。这就使汉字的书写越来越难。
3、在最近300年的时间里,世界和中国社会,都出现了快速发展变化的状况,新生事物大量涌现,而汉字楷体系统,增加新字表示新生事物的步伐,走得极慢,人们只好用“假借”字的办法和造多音节词的办法,来勉强应对。由此,导致汉字楷体系统中出现了大量的“一字多意字”和“歧义词”。这就导
致字文章表达内容很不精确,从前以“言简意赅”著称的汉字文章不复存在了。
第二个死结:难学的汉字楷体系统,导致汉语很难对外传播。
汉语系的人们学习汉字楷体都如此困难,非汉语系的人们,要想学会汉字,那就比登珠穆朗玛峰还要困难了。汉语的特性,决定了必须汉字的支持,才能让非汉语系的人们学会汉语。所以,难学的汉字,成了汉语向世界各国的人民大众普及的极大障碍。汉语不能普及于世界各国的民众,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就反作用于中国,中国就必须全民普及英语。所以,在今天中国的经济势力遍布全球的情况下,不便于外国民众学会的汉语汉字,给中国造成的损失,比给外国人造成的损失,大上千万倍。
第三个死结:楷字信息就只能挂接在英文电脑信息系统上。
因为电脑是按人们既定的设计程序,死板地进行工作的,工作的过程只有规律性和标准性,没有灵活性。所以,它就要求它的加工对象,必须符合它的工作规律和特性标准,否则,就无法加工。汉字楷体,是没有规律性、没有标准性、没有规范性的文字,所以,楷字的构字元件就不能作为“人、机信息交换代码”。这样,电脑就不能如英文那样,用几十个构字元件,组建出无限个整字。所以,就只好仿照早先的汉字机械打字机的办法,采取“整字调取法”,来使用汉字。这样,电脑就不能用汉字作为指令,编制电脑的各种程序了。
早先的汉字机械打字机,备有几万个铅字模,把临时要用的字模都放在一个铅字“字盘”里,让人通过“机械手”从“字盘”里,逐个拾取单个铅字模,打在蜡纸上,形成字印,再把蜡纸盖在白纸上印字。
电脑把“铅字盘”换成了“汉字字模库”,用英文代码作指令,从“汉字字模库”里调取整个汉字。
这种整字调取法,是依靠英文信息系统来完成的。所以,汉字信息就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
第四个死:中国不能建立“独立之自主的汉字交换代码的电脑系统”。
因为楷字的构字元件就不能作为电脑的“人、机信息交换代码”。因此就不能建立起中国“独立自主的楷体汉字的的电脑信息系统”。中国就只好使用美国的英文代码的电脑。这样,楷体汉字信息,就只能通过英文代码才能被电脑处理,汉字就成了英文的附庸。所以,中国就成了美国的科技的“殖民地”。这种“科技殖民地”,比100年前的“土地殖民地”,对中国的控制与危害作用,要大上千百倍。在中国政府、军队、金融、水电等等领域都实行网络化的信息化时代,一个破坏中国电脑网络的病毒,比一个氢弹的威力还大。
今天,美国的电脑绞索,已经牢牢地套在中国的脖子上了。
    有人看到电脑能输入输出汉字了,就说:汉字已经突破电脑的难关了。事实上,即使仅就汉字的输入输出的情况来说,问题也没有完全解决。在美国的电脑上使用汉字,存在如下无法解决的问题:
1、不论采用“笔画输入法”、“拼音输入法”、“合成词输入法”、“语句联想输入法”等等,都不能避免“重码字、速度慢、打不出、差错多”等问题。
2、字库里没有的字,就打不出来了。有人会说,随时往字库里添加新字不就解决了吗?事实并不像在铅字盘里添加一个铅字那么简单。为什么?
      因为,自从“汉字字模库”,被用在电脑上以后,汉字的任何的一种变动,都会牵扯到很多方面使用汉字的一致性问题。所以,中国就制订了一个强制标准,名字叫做《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即“汉字编码字模库”,称为“汉字中国标准”。要在这个“字模库”里添加一个字,就牵扯到各种字体库,各种字典、教材、许多人名和地名都要修改,当今数以亿万台的电脑、打印机、手机、扫描仪汉字库芯片以及与汉字相关的操作系统、输入法、数据库、办公软件等等,都要做修改。由于贸易的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很多市场上与汉字处理相关的国外电子产品,都要遇到这样的一致性问题。单是一个小小的汉字库芯片结构修改和更换,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就大到不可计算。如果不做统一修改,电子设备和系统将失去起码的一致性。为了国际上使用方便,又制订了一种《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如果一个新的汉字不在“国际标准”里,就不能让世界上任何一台“美国制式”的电脑使用,人们也不承认这个字。所以,中国的“汉字国家标准”就被“汉字国际标准”替代了。
由于汉字“字模”被戴上了“国际标准”的枷锁:中国要在汉字库里添加一个汉字,就必须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汉字工作组ISO/IEC/JTC1/SC2/WG2/IRG ,提交申请,然后IRG接受中国《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未编码汉字的编码请求,并给定一个编码位置,并报告WG2,然后再逐步进入SC2-- JTC1-- IEC—ISO审批、重新制作一套程序。新的一套程序做成以后,如何迅速推行并非易事。因为实行新的一套程序,以前的各种字体字库、各种字典教材都要作废,许多人名和地名都要修改,数以亿万台的电脑、打印机、手机、扫描仪以及与汉字相关的操作系统、输入法、数据库、办公软件等都要修改。再加上贸易的全球化,很多市场上与汉字处理相关的国外电子产品也都遇到这样的一致性问题。所以,这一添字过程,不是简单地、轻易地就可完成的,而是很麻烦的,而且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的。
正因为改动汉字字模库如此复杂,就使中国的广大民众,失去了创建新汉字的权利。这必然导致汉字不能及时随着社会的需要而及时创建新字和及时进行体式升级更新。这就严重地限制了中国民众应事随时创造新字的自由,汉字楷体字的扩展被限制了。这种“国际标准”,就成为汉字发展的巨大障碍了。
     40年来,人们都想在保持楷体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电脑的硬件或软件来解开这些“死结”,但是,“万码奔腾”了40年,至今连一个“重码字”问题都没有解决。有人说,等到电脑发展到一定高度,就可以解决了。这种观点,显然是不能成立的。因为,电脑不论发展到什么程度,还是只会按固定程序工作的,面对灵活多变的,没有构造规律的加工对象楷体字,是无法用楷体字的元件构建无限的不重码的楷体字的。这就如用竹篮盛水一样,工具不适合作用对象,不论什么竹篮,都是不能盛水的。所以,这个途径也是走不通的。
因为,中国必须依靠美国的电脑,楷字信息也只能挂接在英文电脑信息系统上,这样,中国人目前所使用的1亿多台美国电脑,和一切电脑网上的信息,就如晒在日光下的鱼一样,暴露无遗了;并且,中国的一切用电脑控制的军用、民用机器和电脑管理系统,随时都可能遭到美国“遥控信息炸弹”的袭击。从而使中国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
第三和第四个“死结”,是加工工具(电脑)与加工对象(汉字楷体)之间不匹配所导致的死结。
所以,一些信息产业方面的“专家”,对于汉字楷体在电脑上的使用现状和造成的危害,很是担忧。他们说:语言文字界与信息技术界,不能成为两条道上跑的车。在信息化普及的今天,希望汉字在这个过程中要与时俱进,要科学改革和演化,要站在信息社会发展和国际化的视角看待汉字改革的问题。对于汉字的任何改动都应经过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国家的协调一致才能进行,不能闭门造车,从自己的领域单一的考虑问题。
如何才能解开这4个“死结”呢?
在楷体系统的基础上,不论采取什么办法,都是不能解开的。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遵循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更新为“楷体笔画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才能完全彻底地解开上述4个死结。
    因为楷体系统出现上述4个死结的根本原因是“以字构字”的造字方式造成的。“楷体笔画的意音双表新体汉字系统”抛弃了“以字构字”的造字方式,改为“以元件构字”的方式,就完全彻底地克服了汉字楷体系统的一切缺点和问题。由此导致的四个死结也就自然解开了。
   从汉语与汉字的关系和发展规律上看,“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汉语,最终必然导致最佳汉字体式系统出现。最佳的汉字体式系统,就是“意、音双表的汉字体系”。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意、音结合字”,早在“甲骨文”系统中就有了:
甲骨文中的形声字 矢、又、木.GIF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上,把此类字,成为“形声字”, 随着汉字的增多,这类字所占比例迅速提高,至今,这类字占了楷体字总数的80%以上。这就说明,“形声字”的思路,代表了汉字向着“理想文字”发展的正确方向,证明了“意、音双表”是汉字发展的必然趋势。
汉字体式,历史上已经更新过6次了,因为当时还没有发现汉语拼音原理,只能采取“以字构字”的方式来这种直接表意、简接表音的“形声字”。
而在汉语拼音原理发明后的今天,为了克服汉字楷体系统的诸多缺点和问题,意适应中国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应该抛弃以往的“以字构字”的方式,改为“以元件组字”的方式,来构建“意、音直接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来更新“汉字楷体系统”。
楷体以前的各种体式的汉字系统,因为才用了“以字构字”的方式,导致系统没有“规律性、、标准性、规范性”。而“意、音新体汉字体系”,是以“组字元件”按一种组字规则构建起来的,它就具有了“规律性、、标准性、规范性”;既能如汉语同样易学,也能如英文一样方便机器组字;在笔画数量上永远不会超过29画,在字数上没有极限,所以永远不会有“蛇蜕皮”现象。是一种永远稳定的汉字体系,是一种永远与汉语匹配的汉字体系,是一种科学、理想的汉字体系。真正实现了中国人长期一直追求的“科学、理想的汉字体系”的目标。
历史事实一再证明,任何一种社会通用工具,都是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其缺点会越来越显得更大,其优点会相对地缩小。当优点相对地缩小到一定程度时,它就由促进社会发展的工具,变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工具了。例如,古代的挖土工具“耒”是木头做的,后来社会发展了,发明了铜,“耒”被更新为“铲”、“锄”、“镢头”;后来社会又发展了,发明了铁,铜铲、铜锄、铜镢更新为铁铲、铁锨、铁锄、铁镢;到了近代,人类社会发明了机器,就更新为挖土机、推土机、钻洞机等等。
再如, 马车,它在小农业经济的社会里,是一种先进的工具,但是,到了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它就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了,相对火车、汽车来说,它的优点就微不足道了,它的缺点就很大了。这时,如果有人还死守着只准用马车、不准用火车,那就会严重地阻碍中国的运输业发展了。所以,如果工具不与时俱进,社会生产就会停滞不前。
从“文字”这一工具的角度上看,汉字楷体系统,在今天凸显出4大缺点,证明了今天的中国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关系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这一“课题”不解决,中国的发展就多了一份阻力;这一“课题”解决了,中国的发展就多了一份动力。作为表示汉语单词的汉字,历来也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的。
汉字体式更新到楷体,就相当于“耒”更新到“铁锨”的阶段。近代虽然进入机器时代了,可是打字机和电脑在使用汉字楷体时,却像在“挖土机”上装了一把“铁锨”一样,完全不配套。现代化、信息化时代的人们在使用楷体时,就如使用“耒”来挖土一样,效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尽早更新汉字楷体呢?
现在,由于中国才步入现代经济社会不久,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等领域的体制还没有彻底打破垄断,“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的良好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多数人的市场竞争意识不强,没有认识到,汉语汉字已经被卷入了世界语言文字竞争的大潮中来了,汉语汉字已经在国内被英语英文竞争败了,汉语汉字,已经在中国的关键地方被英语英文占领了;同时,由于多数人缺乏正确的语言、文字的理论知识,接受了错误的语言文字理论的误导,所以,对于汉字楷体系统的4大缺点,没有认识;对于改进升级汉字楷体的必要性没有认识,更没有迫切感。所以,有些人对于更新汉字楷体的做法,就说:“汉字楷体用了1000多年了,古人都没有改变过,现在我们有必要改它吗?”
其实,任何工具,使用的时间长短,并不是决定它是否需要更新换代的理由。马车从周朝一直用到现在,汽车只用了200年,谁能说汽车不应该取代马车?谁能说,为了保护马车这一“历史文化”,就不应当使用汽车而必须使用马车?世界上没有用了一千年还不改进的工具,如果有哪个民族,至今还在用中国汉朝时期的“二牛抬杠”方式耕地,就说明这个民族的整体智力和社会状况,还停止在汉朝时期的落后水平上。
汉字体式的发展变化和体式的更新,是汉字保持生命的“自我调节机制”正常发挥作用的结果,基本上是与社会的发展同步的。“甲骨文”字数大约4480个,到东汉许慎编写《说文解字》时,这期间出现了“甲骨文”被“籀文”取代、“籀文”被“隶体”取代的不断更新现象。许慎收集的“隶体字”是9353个,字数比甲骨文时期增加了两倍。从隶体9353个字到宋朝《广韵》26194个字。字数增加了三倍。这期间出现了小篆到隶体,隶体到章草,章草到今草、章草到真书,真书到宋体的几次更新。
融字体式.GIF
   明朝中期以后,中国的地主阶级王朝开始走下坡路,社会发展越来越慢,到清朝后期,就基本上停止不前了。社会发展逐渐停止,新事物也就逐渐停止出现,那么,表示新事物的新字也就逐渐地少了。与此对应的汉字体系,也就逐渐停止其发展了,汉字的体式也就没有再更新换代了。
从1011年宋朝的《广韵》(26194个字),到明朝1615年成书的《字彙》(33078个字)。期间是604年,共增加了6985个新字,平均每年约增加12个字。从《字彙》到1716年清朝《康熙字典》(47035个字),期间是101年,共增加了13856个新字,平均每年约增加137个字。从《康熙字典》到1915年成书的《中华大字典》(48200个字),期间是199年,平均每年增加新字约5个。有人说:“明、清朝没有书法家”。这是必然的。
明朝以来,基本上停止了创建新字,来表示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大多数的新事物,借用现有的常用字来表达,1958年以来,又出现了一些错误的做法-----随意砍掉三个“尖音”和多个“音型”、合并同音异字,引进“音译”外来词,等等,由此使原来字意单载的常用字,有70%的变成了多意字,这完全违反了“字形单载的规律”。本来汉字体系,因为多种造字规则并行存在,已经使它失去规律性了;近代以来的各种错误做法,更使楷体的系统成了一个完全没有规律性的符号堆了,成了世界上最难学会和使用的文字了。
汉字的每一种新的体式系统,都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每一种旧的体式系统,都是因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淘汰的。每一种新的体式出现以后,在一段时期内,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个适应时期内,它表现不出不可容忍的缺点,所以人们也就不会去改进它,它就保持着稳定的状态。由于古代社会发展很缓慢,所以,象形文,如果从夏朝开始算起,到周朝为止,至少使用了1000多年。如果籀字(大篆)从商朝开始,到秦朝改为隶体字、小篆体为止,使用了1400年。到了战国时期,有些诸侯国的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文化也在较快的发展,文字也在较快地改进。所以,当时分裂的各国,就出现了不同的被改进的文字。中国的社会,从秦国商鞅变法起,就开始了由诸侯分治的分封领主阶级国家制度向中央集权的地主阶级国家制度的转变。秦始皇完成了这一转变,但是没有稳定住。汉承秦制,到汉武帝时,才最终稳定了这种制度。这种新制度,是比原先的分封制先进的制度,它适应土地私有制的生产关系,较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加速了社会的发展。
社会的这种发展和转变,导致出现了大量的必须文字记录和传递的重要事情。用“大篆”书写的速度,赶不上需要了。所以,例如,秦国最先就把籀文(大篆)改进简化为“小篆”,作为官用文书文字。“隶体”,是在书写工具毛笔发明并普遍使用后,民间文人对于甲骨文的一种简化,早于“小篆”。秦国统一诸侯各国以后,开始把“小篆”作为作为官用文书文字,后来又把“隶体”就成为官方通用文书文字。隶体通行于秦朝和西汉,大约到了东汉、魏、晋时期,就被改进成书写更快的“章草”和“行书”了。之后是200多年的分裂的南北朝时期和短暂统一的隋朝,由于国家分裂,战争不断,社会发展停滞,汉字也就没有什么改进发展了。之后到了唐朝,中国的地主阶级王朝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了当时领先世界的农业文明强国。为适应社会更快发展的需要,唐朝大力提倡使用了比“章草”书写更快的、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代表的“今草”字。之后进一步规范为“真书”字。
“真书”字在宋朝发展到了比较完善的程度,但是,它同样又因社会上发明了新的文字处理技术----刻板印刷术,而出现了不适应刻板印刷的缺点。为了适应新的社会需要,楷体又被改进成“宋体”。“宋体”适用于刻板印刷,“楷体”适用手写。这样,两种字体就被并行地使用了。到了明朝,人们把“真书”称为“正楷”。从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地主国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慢,到了明朝后期和清朝,社会基本上是停滞不前了。所以,近一千来,汉字就一直保持在“正楷、宋体”的状态不变了。                                                      
现在一些人把汉字楷体因社会停滞不前导致的千年不变的状态,曲解为是因“汉字已经发展到了顶峰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字”“已经完美无缺了”,“不可发展了”“不必改进了”。完全颠倒了是非。篆体也被使用了一千多年,能说它比隶体优越?
楷体字千年不变,其真正的原因是中国的小农经济社会和地主阶级的国家制度千年没有改变,一家一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小农经济的社会没有变。在这种停滞落后的社会里,农业劳动和手工劳动的工具十分简单,绝大多数的劳动技术含量很低,劳动生产效率很低,广大劳动人民一直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有时连简单再生产都不能继续下去了,哪有时间去学习识字?汉字难学的缺点,更拉大了他们与汉字的距离。他们连文字都不认识,怎么能去改进文字呢?只有少数统治者或想挤进统治者阶层的人,才有时间和经济能力去识字读书。但是,他们都是脱离生产劳动,并且鄙视劳动人民的。所以,他们的智慧是不会用于为广大劳动人民造福的,而是用于统治和剥削广大劳动人民的。楷字难学的缺点,正适合他们垄断政治权力和愚民政策的需要,他们感到这是汉字的最大优点,怎么会去改变汉字呢?这种社会环境,使中国的文盲率达到99%以上。由于主要生产工具简单,技术含量很低,所以,即使文盲率达到99%以上,也并没有导致在社会整体上,简单再生产不能继续进行。但是,导致了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结构一直停滞在千年不变的状态。文字形态,也就自然停滞不变了。
而在中国停滞不前的时期,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在改进。很多国家已经由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发展成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了,国家制度也发生了质的变革,由地主阶级的国家制度改进到资产阶级的国家制度了。相形之下,长期停滞和封闭的古代文明的中国,被世界现代文明的先进国家远远地甩到了后边。由领先世界的地主阶级强国,变成了落后、愚昧、贫穷的弱国了。世界列强国家,用大炮轰开了封闭的中国的大门,警醒了一些盲目自大的中国人,也激奋了广大的中国民众。因此出现了人民革命高潮,并取得了胜利。从此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今天,中国已经从40年前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小农业经济的社会阶段,步入了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阶段了。
今天的世界形势也不同于40年以前了,已经进入全球经济网络化的信息时代了。世界各国都被卷入大工业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来了。在这个世界性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的社会里,一切都受商品市场竞争规律和商品价值规律的支配。一切都追求最高的质量、最高的效率,最满意的结果,总之,只有保持“第一”才能保持不衰;一切都被卷入了世界范围的竞争大潮中了,一切都面临着优胜劣汰考验。语言、文字自然也不能例外,中国的语言文字,也在这个竞争潮流中,面临着“优胜劣汰”的考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主题

264

帖子

87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874
发表于 2018-7-23 05:36: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孙先生将长篇缩写,发到文改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3 17:46 , Processed in 0.091526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