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08|回复: 0

人类社会运动的轨迹-----续文 5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2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7: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  农业经济时期的主流文化思想
人们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形态,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为了服务于自身生理、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二是为了服务于外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而产生的。这样,人们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形态,就出现了两种类型:一类是通用于一切历史阶段的;另一类是只适用于特定历史阶段和自然环境的。来自自身生理、生活需求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形态,一般都通用于一切历史阶段;产自外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般只适用于特定历史阶段和特定的自然环境。有些“学者”分不清这两种类型,把适用于领主社会条件下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和文化形态,拿到“今天的大工业商品经济社会”里来用,结果是“刻舟求剑”。
自从人类发展到具有语言和绘画能力以后,人类就用语言或者图画、文字制作出各种虚拟的幻想“世界”。自从人们幻想出“鬼神”以后,人们就陷入了自我恐吓和自我安慰的精神世界里。在现实的世界里找不到答案或者不能实现的问题,就挪到虚拟的世界里去”实现”了,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
远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由于处于蒙昧状态,对于很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事物变化、灾害生死、幻想梦境等都没有科学的认识,人们出于对自然灾害现象的敬畏,便想象其中是有一种无所不能的神仙在操纵着的。于是,又想象出世界上一切死的东西,都有神灵,都会兴妖作怪;一切活的东西,都有灵魂,并且,体形可死,而灵魂不灭。到了部落民族时期,各个部落都树立了自己的保护神,有的把自己部落的先祖奉为保护神,有的把本部落的图腾奉为保护神,有的把自己认为比较特殊的东西如一块山石、一棵大树、一种动物等奉为保护神。人们又想象这些神都住在天上,所以又想象有一个总的天神在支配着人类世界上的一切,请求天神可以得到保护。国家出现以后,各个国家也都建立了国家的保护神,有的相信地神,有的相信天神。人们既然相信有保护神,也就会相信还有灾害神、凶神、恶神、福神、好神、善神等等种神了。并且相信恶神和善神会互相斗争。社会出现阶级以后,人们的这种蒙昧的信仰,便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了。
    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之间的关系是以人类的天然的本性互相协调着的,武力强制只是偶然的现象。自从人类社会出现有组织的战争以后,社会武化现象占了主导地位,以男性为主的武力强制现象,存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人与人之间以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成为主要关系了。这种强制关系在阶级关系上、民族关系上、家庭关系上、男女关系上、统治阶级内部关系上等一切社会关系上,都表现出来了;到了封建领主统治的阶级社会时期,就更加突出地显示出来了。这种强制关系,在社会生产关系上和劳动果实的分配上及社会地位上都产生了不平等现象。由此出现了社会人员之间的等级差别,出现了高低贵贱之分,由此造成了人们之间生活的贫富差别:有的可以长年享乐,有的却终生受苦。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这种差别和利益的对立,必然在他们之间产生互相对立的思想观念。被压迫被剥削者出于生存的需要,对统治压迫剥削他们的人们必然起来斗争。这些斗争,除劳动怠工、武力  抗拒外,也有思想斗争。被统治阶级对统治阶级违反人类自然平等本性的压迫行为,理所当然地提出质问。统治阶级无法按人类自然形成的平等的观念作出回答,而又想名正言顺地坚持他们侵占别人劳动成果的作法,便只好编造出一些理由来蒙骗人们。于是,一种统治思想便出现了。这种思想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目的出发编造出来的,它为统治阶级服务,力图使被统治被压迫的人们在思想上接受他们造成的统治、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
    统治阶级利用人们相信鬼神的心理,就宣传一种神仙决定人类社会一切的理论。说人类社会的一切不平等现象是由这种神仙有意安排的;从国王到大臣到平民到奴隶,都是神仙早已安排定的;每个人享福或是受苦的命运也是由这种神仙在你生前注定的,你想改变也是徒劳的并且是违犯神的意志而犯天条的。又说人和动物皆有灵魂,天地山河等物皆有神鬼看守。鬼神灵魂不灭,可以轮回托生万物。他们仿照贵族统治的社会现实情况,说神仙都住在天上,神仙的总头是上帝,他有无限的神通和权力,他管理着所有的神鬼及天地万物;鬼在地上,鬼有好鬼恶鬼之分。统治者都是天上的神仙受上帝的差遣下到人间托生的。所以是贵人;被统治者都是地上的鬼托生的,所以是平民或奴隶。贵人是代表神的意志专门来统治平民和奴隶的,平民和奴隶如果反抗贵人,就是违背了上帝的意志,将受到贵族代表上帝的严厉惩罚,死后鬼魂将被上帝打入地狱,今后将永远受苦,永不得托生;如果顺从贵人,死后将受到上帝的褒奖,会叫他上天成仙享福等等。他们极力夸大国家在人们社会关系方面的作用,宣扬如果没有他们贵族统治,社会将会出现混乱,人们将无法正常生存下去,他们是天使,是救世主,是他们养活了平民和奴隶。同时,他们把地上的人类现实社会的统治关系和人际关系推想到”神界”,把”神界”也分为高低贵贱各种等级,再返过来证明人间等级制度的”合理”性。这样一来,人间的一切违背自然的、违背人性的不合理的事情,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了;现实的人间世界,变成了”神话”世界了。
   贵族统治阶级从维护自己的根本利益出发,定出是非好恶标准,把符合他们阶级利益的事定为好的、对的;把损害他们阶级利益的事定为坏的、错的,再以此为基础订立奖励和惩罚标准,并附会成神的意志,以恫吓人们。使人们从对神的迷信延伸到对统治者的迷信,从而为统治者树立起不可侵犯的权威。
    人们既然相信有神,自然便相信人的命运了,相信命运是无法改变的,就只好安于现状了。从而使被压迫者在思想上解除了对压迫者的反抗;不但不应反抗,而且应当无限地忠诚、尊敬和服从他们。这样,在思想领域里,就建立了那种阶级压迫和剥削的一套理论,即”王权神授”的理论,从而达到维护他们统治阶级利益的目的。
   既然相信神,便相信可以用一些办法勾通人神之间的通讯。于是,一些敬神驱鬼、乞祷祭祀的作法和仪式便被人们编造出来了。一些神职人员也相应地出现了,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巫师、神甫等,国家也设置了祭祀机构和人员,进行宣传和实行。这就是把泥土做成“菩萨”泥像的工匠,又顶礼膜拜“泥像”的原因。
   人们既然迷信神,便想请求神的帮助。于是卜筮成风,敬神成风,凡事都要求神问卜。开始,人们以食物牲畜祭神,后来,为了表示对神的无限的虔诚,便杀人祭神,让人的”灵魂”去为神效劳,更有人迷信灵魂不死,甘愿让神职人员将自己杀死(所谓献身),好让自己的灵魂去神仙那里享福。统治者们在活着的时候,奴仆成群,享尽了吃喝玩乐之福,死后还想让很多鬼魂侍奉着他继续过那种奢侈的生活。于是,便活埋一些奴仆为他们陪葬。在发生战争时,统治者以”灵魂不死”来哄骗士兵,鼓动士兵为他们拼命。
    到了领主统治社会的后期,在青铜器得到普遍的使用以后,社会劳动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人口也比从前稠密了,在比较发达的国家里,出现了万人以上的城邑;贵族垄断文化的制度也被打破了,出现了很多民办教馆,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比从前有了较大提高;人们的交际面也宽广了,人们的眼界也比从前开阔了。在这种情况下,被压迫的阶级平民、农奴、奴隶等各阶层,也逐步觉醒了。人们要求平等自由的情绪逐步高涨起来了。被压迫阶级反抗领主阶级的斗争浪潮连绵不断,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奴隶和平民的武装起义。使领主国家社会动荡不安。不少国家乘邻国出现社会危机时,发动侵略战争,致使国家民族之间的战争也连绵不断。这使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人们都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在这种情况下,多数的人们都感到从前的各种神教思想,不能自圆其说,不能令人信服了。人们不满于社会现实,要求社会变革,消除阶级矛盾和国家矛盾,实现平等、和平、社会安定。
    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些受压迫和遭受社会动荡苦难的人,一心想改变自己的不好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但是,要改变不好的社会环境,只靠自己一个人的单独奋斗是不行的,必须动员很多的人们和自己一起来进行改造现实社会的活动。于是,他们首先组织了一些互助互济的社会小团体。为了统一小团体内部人们的思想,就必须有一种与当前统治阶级所支持的思想不同的新的思想,否则,如果没有新意,对人们没有好处,是不会被人们接受的。而在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鬼神的情况下,各种新的思想观点也必须附托于神,才能被人们所接受。所以,就只能以新神说的观点来取代旧神说的观点了。由此出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新的神教学说和新的宗教派别。其中,有一些宗教学说,因为只对普通民众有益,对统治阶级无益,或者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完全对立,便遭到统治阶级的压制、取缔或镇压,逐步在社会上消失了;但也有一些宗教学说与当时的统治阶级的统治思想,虽然表面上不同,而在实质上是相同的或者是可以互相容纳的,这种宗教学说和它的宗教派别就保留下来了。例如中国的”道教”,它的核心虽然也是神仙支配人类的,但里边有”随时俱变”的辩证思想,与既得利益者希望”万古不变”的想法不合拍,统治阶级就不怎么喜欢,虽然没被消灭,但也得不到大力支持和推广。所以不但传不到外国去,连在中国也被外来的佛教排挤到次要地位了。而另有一些神教宣传者,对从前的一些神学思想,联系当时的社会实际矛盾问题,加以新的解释,补充上一些为统治阶级服务更能蒙骗被统治阶级的内容,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创立了具有系统性的神学理论,并组织起了教徒集团,达到有组织地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目的。这类教义首先继续坚持了”王权神授”的观点,使之符合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和统治秩序的需要;其次,也迎合了很多处在被压迫境况下或遭受困难的人们的幻想心理要求,在人们对自己的现实命运不能把握的情况下,当自己的希望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实现的时候,总是幻想在现实之外找到一个精神依托的地方,这些神教学说,能够把世界上一切违背自然规律的、违背人性的“怪事”,”解释”成”正常的”“合理的”“令人安慰的”“命运决定的、人为无用的”事,正迎合了普通民众的这种幻想心理要求和统治阶级的利益需要。所以,为很多普通的民众所接受,更为历代统治阶级所支持。至今仍存在着的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就是这种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至今仍然继续为世界各国的统治阶级服务。
   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然导致社会制度发生质的变革。这种质的变革,不会由国家的现有的统治阶级自愿主动的进行的,都是从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斗争开始的。因此,这种反抗斗争,就会引起国家的分裂。一个国家分裂成几股统治势力和地盘,各自”圈地为王”。各王之间又必然互相进行兼并战争。在这种情况下,各方都想尽一切办法来赢得胜利,于是,各方的人们都在努力动脑筋,探索社会和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以图得到合理的解释和巧妙有效的办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加强自己的国力,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就出现了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是,一旦国家统一了,新统一的国家统治阶级,为了巩固政权而统一法规和统一思想和文化,就立即消除这种局面,而实行”一花独放”“一家独鸣”了。例如,在从分封领主制社会向地主中央集权制社会变革时期,就成了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一次最大的各种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那时的各种思想,一直对今天还有影响。到了秦始皇结束了这种分裂的局面,统一了中国以后,立即就实行”焚书坑儒”,禁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了。不过,秦始皇禁止人们”乱议朝政”,要求以“国法”为准来统一人们的言行,却没有用什么样的统一思想来填补“焚书坑儒”后的思想空白。只用了硬的----国法约束,没有用软的----思想教育。所以,人民只知“畏法”,不知“是非”。因此,12年就被全国的各种反抗势力联合起来推翻了。秦朝以后的西汉王朝初期,并没有吸取秦朝的这一教训,所以,国家动乱不断;而汉武帝就吸取了秦朝和西汉初期的这一教训,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加上“削藩”加强中央集权制等政策,使社会出现了100多年的稳定局面。
   统治者知道人们“信什么就必为什么所治”的规律,所以,取得政权的统治统治阶级,都要创建一种能够统一人们思想的“理论”或者借用、改造一种“理论”,作为“国法”的辅助工具,来统治人民。于是“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儒教”,就成了各国各时代的统治阶级最恰当的统治工具了。因此,在一些国家里,有的宗教被国王定为国教;在有的国家还出现了政教合一的统治局面。
    这种以“王权神授”为核心的神教学说,是整个农业经济时期各国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贯穿于领主统治社会和地主统治社会的主要制度,就是等级制度。这种制度产生的客观原因被”王权神授”的神话所掩盖了。这种等级制度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使人们形成了一种等级意识:“官员高高在上,压迫平民”,“平民绝对服从官员的命令”是“理所当然”的。统治阶级对这种等级意识用“王权神授”加以解释,以便让人们形成适合他们利益需要的等级思想。这种等级思想的核心,就是“贵”、“贱”不平等,“上”、“下”不错位,下级绝对服从上级,错了也不准反对;以劳动为耻,鄙视劳动人民。这种等级思想和等级制度,被统治阶级定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和基本制度。
    一个人的立场和思想意识,主要不是由家庭出身决定的,而是由他的所处的社会地位和自己的利益取向决定的。所以,农民家庭出身的州官,他是不会向着农民的。
由于家庭是生活生产的基本单位,家族、民族既有血统关系又有共同的生活习俗和地区观念。所以人们的家庭、家族、民族观念特别强烈。在这一点上,所有的人们,不分阶级,都有共同的观点。由此产生的伦理道德标准也是共同的。统治阶级出于维护国家秩序和抵御外国入侵的目的,大力提倡大民族思想和家族、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因为这些思想是与贵族家天下的统治方式是一致的。他们把人类长期自然形成的地域意识,赋于国家观念的内容。当着遭受外国侵略或其他危及他们的根本利益时,需要利用百姓来保卫他们的利益时,统治者们就谎说国家是全体百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提出爱国与忠于国王是同一的,每个人都必须爱国,为了国家,应当奉献出个人的一切。当着没有外患时,他们就实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是国王自己的了。
与生俱来的“地域观念”,是十分牢固的,不到万不得已,人们是不会下决心迁移的。如果一个国家在平常时期,有很多人像逃出樊笼的鸽子一样纷纷移民,就说明这个国家变糟了。古往今来的历史事实一再证明,爱国是有条件的,任何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爱国”。如果这个国家没有他生存依赖的条件,他就不会爱这个国,他会想方设法赶快迁移。所以,把移民者,都看作不爱国的人,一定是这个国家的既得利益者。
   到了地主阶级国家时期,国家的性质,在本质上与领主国家是一样的,国家仍然是国王自己的,国家权力仍然是世袭的,实行国王独裁政治。不过,地主阶级把国家的社会公共职能,极力加以神秘化和夸大化,说国王是受上帝的使命来治理国家的,是为所有的人造福的。没有国王就没有国家,没有国家就没有了社会的一切,人们都必须听国王的话。地主阶级的国家统治集团中不单有国王本家族的成员,也有大量的外族外姓人员和平民出身的人员。这就从外表上给人们一种国王是公正地为全国所有人谋福的形像。国家以社会各阶级公正者的面貌出现,凌驾于社会之上。各级官吏都以社会所有的人的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实行者名义出现。地主阶级在思想宣传上,说谁授命于天,谁”有道(即符合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之道)”,国家就应当由谁来执政。这是在地主阶级的王朝不断更换的过程中,新夺得政权的国王为自己的夺权行为找的一个借口。从“王权神授”的理论出发,提出了“忠君(他们把‘有道’的国王称作国君)爱国”的政治信念,把尽忠报国作为一种高尚的节操加以大力提倡。其实,爱国思想既是人们的地域性、排他性等本性的反应,也是由敌国的劫掠、杀戮和迫害促成的。当人们保家卫国而不保君时,国王是不会允许的。他们说国家利益就是百姓利益,就是公家利益,为了公家利益应当牺牲私人利益。他们已认识到了私利与公利的矛盾,但是,统治者们始终不能处理好这一矛盾。他们当官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得到名利,为了公利而失去了私利,从本意上是不会干的,但如果完全都为个人私利而干,不干公事,使百姓的利益损失太大,百姓就会起来推翻他们,所以他们也不得不为百姓做一些有益的事。但做得多了,他们自己得到的私利就会少了。所以,他们始终处在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矛盾状态中。在这种利益矛盾和思想矛盾的状态下,他们的政策和作法带有很大的虚伪性。往往就出现了反复无常,朝令夕改,互相矛盾现象,使人们感到是非曲直无定论,功过好坏难区分。他们极力提倡的”为公”,主要是来愚弄人民的,他们自己是不会认真去做的。
在漫长的人类生活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地域观念和一些调节人们关系以利保持社会正常秩序的伦理道德,如孝敬父母、兄弟和睦、知恩图报、互助互爱、讲究信义、礼貌待人、等观念,都被地主阶级的思想家们用”王权神授”、”忠君爱国”和等级制度的观点,加以新的解释,填入了适于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内容。他们只承认社会存在着等级,但不承认社会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他们把社会比作一个家庭,家庭有老少长幼之分,社会有君臣官民之别。所以,统治者们把自己比作被统治者的父母,把被统治者称作子民。家庭中小忤老是大逆不道,社会中只允许他们压迫和剥削子民,绝不允许子民稍示不满。
    由于土地是主要生产资料,谁据有了土地,谁就据有了得到财富的基础,因此,人们自然形成了重视农业的思想。国家一般也有重农轻艺的倾向,把农业视作为本,把农业以外的行业都认为是末,鄙视所有的体力劳动,宣传当官是一切事情中最荣耀的事情。只注重治人治国之道,不注重制物增财之法。人们的智慧得不到全面发展。
国家和社会活动是男人的独占领地,所以,在思想领域内,宣传男尊女卑,歧视压迫妇女的理论被大力提倡。
地主阶级在思想领域内,抓住人们相信什么思想就会成为什么思想的奴隶的特点,极力在不可调和的阶级利益矛盾中,编造出一套调和的理论,建立起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统治思想体系。并说这种思想体系是超阶级的,适用于社会全体人员的万古不变的教条。
这种教条,是从“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中衍生出来的。它以人为中心,编制了思想的、文化的、言行的、风俗的条文、准则、制度和法律等等。其实,这种“理念”是错误的。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有多种意愿和需求,各个人的意愿和需求又是不同的或者是互相矛盾的。“以人为本”,以哪些人的要求和愿望为准?有人说“以多数人的利益和愿望为准”,这是不切合实际的空话。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多数人的认识都是错误的,少数人的认识却是对的;同时,在任何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都是少数,被统治阶级都是多数。如果少数的统治阶级以多数的被统治阶的利益和愿望为本,还有他们的统治阶级的利益吗?在国家存在的社会里,人们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是绝对不能一律平等的,统治阶级是不会与被统治阶级平等的。所以,“以人为本”,实际上就是以统治阶级的人的利益为本,来订立制度和法律,处理国事。“以人为本”处理国事不对,“以人为本”处理其他事务也是错误的。只有依据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才是正确的。如果不顾客观规律,仅仅根据对事物的表面现象的认识,制定一些“治人”的或“诱人”的制度,虽然这类制度也能起一定的暂时的作用,但是,只起了对客观规律的干扰作用,这种干扰作用,最终是要被反作用冲销的。就如洪水被暂时堵住了一样,早晚它是要冲决堤坝回归大海的。其实,人的思想和行为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冬天到了,天气冷了,不用“长官”下什么命令,人们自然就知道穿上棉衣的。所以,作为国家政府的官员,只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就能管理好国家。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想的“办法”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民就越遭殃。
    代表这一时期的地主阶级统治思想的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它按地主阶级的利益标准,以“治国齐家”为宗旨,定出了个人与国家、个人与家庭、人与人之间的言行规则,形成一种民族、家庭、伦理、道德为内容的一种较完整的思想体系。这一思想体系的提纲就是“忠、孝、仁、义、礼、智、信”。儒教的起始人是孔丘,他是处在中国分封领主制度崩溃,中央集权制和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的社会变革时期的人。他是坚持维护分封制度的保守派人物。他坚持领主统治下的等级制度、伦理道德,希望社会制度永远不变。这种思想,在当时是违反社会发展潮流的,是行不通的,遭到多数人的反对。到了集权制地主国家时期,由于地主阶级的国家统治是从领主阶级的国家制度演变而来的,基本性质一样,当其统治地位基本巩固以后,就趋向保守了。这时,领主阶级的那些思想道德,便适合他们的需要了。于是,孔丘的思想被地主阶级的统治者们重新翻腾出来,并按照地主阶级的统治需要重新加以注释,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成为地主阶级可以利用的思想了。后来,又经过历代地主阶级王朝的不断演义扩展、宣传拔高,就成为中国的一种”国教”了。这一思想,也适合世界上的其它国家的地主统治阶级的需要。于是,便向世界其它国家传播开了。但这种思想体系主要是用来束缚被统治者的,而统治者们是不会认真实行的。例如,“儒教”的核心是”仁”,也是皇帝们最鼓吹的东西。我们且来看看皇帝是怎么实践这个”仁”的。他们把成千的妙龄美女关到皇宫里,为皇帝一个人使用。这些本来具有美丽人生的女子,被剥夺了应有的爱情生活和成家生子的权利。又把成千的完美健康的男子生殖器割掉而当太监,供皇帝在皇宫内役使,剥夺了这些男子的最起码的人格权利。这就是历代皇帝的”仁爱”实践。其实,他们在争权夺利的过程中,都耍尽了阴谋诡计,达到六亲不认的地步,那有什么”仁爱”“仁政”可言。在阶级社会里,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主要方面是互相对立的,阶级斗争从不会停止,斗争的双方哪有仁爱和诚信可言。这一思想的中心目的就是抑制人们的真实欲望,让人们牺牲自己的实际需求去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在这种社会里,实际上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为了私利,却说人应当为道义牺牲自己的一切,要为公不为私;国家的根本政策在实际上是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是压迫剥削农民阶级的,但在官方文件和舆论宣传上都是打着”奉天承运”、”解民之困”的旗号;等等。这种言行矛盾,是地主阶级既要压迫人民又怕人民起来反抗的表现。
被统治阶级从自己的利益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始终坚持朴素唯物主义和人生平等的思想。提出无神论和人人平,平分地权的政治主张。对于忠、孝、仁、义、爱国、等观点,也有不同于统治阶级的解释。有时以这些观点为基础,编造一种新神,来与统治阶级宣传的旧神相对抗,以此动员人民群众起来反对统治阶级的压迫。因此,这些思想被地主阶级严厉禁止。
从整个小农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由原始的氏族集体劳动,发展到国家集体劳动,再发展到私人家庭劳动。人们的生活用品有自然提供的部分逐渐减少,由人为制造的部分逐渐增多。所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逐渐科学,因此,”神”的观念也逐渐出现破绽。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地位,就针对人们的认识变化,也不断对”神”进行新的解释。
所以,”神”的观念虽然贯穿整个农业经济的社会,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中国的”儒教”思想,它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原始思想是分封领主制的统治思想,本来是同地主阶级思想格格不入的,所以,他在当时的变革时期就到处碰壁,没有人愿意使用他的思想。而到了东汉时,地主阶级已经彻底战胜了领主阶级,稳住了根基。为了确立自己阶级的统治思想,就对孔子的原始思想进行了一番新的解释,来了个偷梁换柱、借尸换魂。完成这一任务的就是懂仲书,继承这一工作的就是宋朝的朱熹。
总之,整个农业经济时期的主流文化思想,就是”封建帝王文化思想”,这种思想的特性就是”虚妄加虚伪”。它通过“神化”的或“虚拟因果(即玄学)”的手段,来压制被统治阶级的正常的合情合理的生存欲望和求知欲望,最大限度地满足统治阶级的一切私欲。这种荒唐的文化思想,首先是在最发达的农业经济的民族里形成的,它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使农业文明古国长期停滞不前,世界上“四大农业文明古国”,后来全部沦为大工业商品经济国家的殖民地,根源就是被这种荒唐的思想文化束缚得太紧了。而受这种思想影响较浅的牧业民族,他们思想开放,看重实际,相信技术的作用,注重开发改变人们生活的技术力量,逐步将游牧状态改为定牧状态,逐步将原来不适宜农业种植的地方,改为可以种植的地方,世界工业革命就是从这类民族中首先开始的,成为后来居上的民族。
事实上,驱动社会各阶级的人们行为的,不是什么高明的“思想”,而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历来的统治者们,首先用“利益”收买一部分人,使这部分人成为自己的“圈内人”,然后让“圈内人”采用武力加“思想愚化”的办法,驱使“圈外人”无偿为“圈内人”服务。   
所以,历来的统治阶级所倡导的所谓“经典思想、普世思想”之类的“思想大棒”,都是打“圈外人”的;“圈内人”如果信仰这些,他们就“作茧自缚”了,所以,他们是不相信也不执行。虽然被统治、被压迫的人们反抗,一般都先从怀疑、反对统治阶级所鼓吹的“思想、制度”开始的,反抗他们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思想”上的矛盾,而是利益上的矛盾。真正驱动反抗者行动的是“利益”。所以,没有利益做基础的“思想动员”,讲得再好听,也是不能把人们发动起来的。“思想理论”,仅仅是为得到利益所找的“理由”罢了。
     中国为什么没有统一的“信仰”?这是困惑很多研究中国思想学者的一个问题。其实,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中国人的思想素质,而在于中国的每一届政权腐败得太快,导致更朝换代频率太高,也导致外敌入侵和统治频率太高和国家分裂与统一的变换频率太高。大多数的新的王朝,都对前朝的统治思想和教门,作一次清算或推翻,并重新推行一种新的统治思想和教门。这个朝代崇尚祖宗灵魂,那个朝代崇尚图腾鬼神,又有一个朝代崇尚日月鬼神,还有一个朝代崇尚天帝神灵,再有一个朝代崇尚道教(玄学),再有一个朝代崇尚儒教,又一个朝代崇尚佛教,外族统治中国时期,又推行另一种教门。。。。。。中国分裂的时期与统一的时期长短差不多,两种情况不断更替,分裂时期中,各个小国推行的教门又各有不同;统一后往往对各种教门还没有整合,国家又分裂了。这就造成了直到今天,中国人也没有“统一信仰”的局面。
领主阶级国家和地主阶级国家,各有各的客观的运动规律。治理国家,根本的方法就是按照不同国体和政体的国家的客观运动规律办事,就能因势利导地把国家治理好。但是,统治者往往被私利遮住了眼睛,看不到国家运动的客观规律或者即使看到了也不愿意按客观规律办事,只从“治人”的策略上打主意。搞愚民的“思想教育”和镇压式的“刑法”。这样做的结果,虽然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国力,还是跳不出“三世而衰,五世而亡”的兴亡循环圈。
21      人类语言、文字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是世界上的高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在语言还没出现之前,是以肢体动作为主,并以喉叫信号为辅的。也就是说,主要用肢体发送信息,用眼睛接收信息。所以,眼睛和肢体是当时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传送和接收的东西是一闪即逝的动作景象。嘴巴和耳朵是发送和接收喉叫信号的辅助通道,传送的东西是声音(声波),也是一闪即逝的。
在人类的呼叫信号发展成语言以后,嘴巴和耳朵就成为发送和接收语言的主要通道了。语言也是一闪即逝的声波。人类语言具有以下三点基本特性:
1.语言是一种人们约定成俗的表示思想的有规律的语音变化系统,并不是杂烂无章的声音堆积。不要把一般的口音信号(例如口哨、咳声等音)混同于语言,因为口哨之类的声音,只是一种人们约定含义可听的符号,不能算是“语言”。
2.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发音方式和语法都具有统一性、规律性和规范性。所以是不可缺损的,也是不可掺杂的,否则,就不能被大众理解。所以,任何两种语言,是不能互相混合使用的,只能二择其一。在两种语言发生矛盾时,只能出现一胜一败的结果。胜方虽然可以吸收败方的一些词汇,但是,胜方对这些词汇全都是按自己的发音方式说出的,用自己的语法组织使用的。这叫做语言的排它性或无兼容性。这就是一些语言被另一些语言取代而消失的原因。所以,说“语言融合”是不符合实际的。
   3.语言是通过表示思想而间接表示客观事物的。因为客观事物经过人脑的反映和思维加工以后,形成一种概念和思想,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不会语言的或不可用语言传达到时,可以通过手势、旗语或其他动作、标志物等等表示出来)。所以,语言是间接表示客观事物的。既然经过了人脑的加工,在加工时就必然受到人的主观认识水平和感情意识的影响,所以,加工后的思想,就不会完全同客观事物相同,甚至是局部的、错误的。
世界上各民族的语言系统虽然千差万别,但是,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语句。而语句是由“语音(包括元音、辅音和声调)”、“语意”、“语法”、“语气”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其中“语音”和“语意”构成语言的单词。其中,“语气”由说话时的感情决定;语音、语意、语法三者都必须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形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语音是语言的可听成分,没有它,语意就无法传递;语意是语言信息的实体,没有它,语音、语法就没有任何作用了;语法是语音、语意的组织规则,没有它,听者就不懂得说者所云。只有语言的说(发)、听(收)双方用同一标准理解“语法”和“语意”时,才能实现语言交流。否则,听者就觉得对方的语音是杂烂无章的声音堆积,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不同语言的区别点,就在于表示同一语意的语音和语法的不同。语音、语意构成语言的单词,单词按语法排列构成语句,来表示人们的思想。
人类的语言,是由喉音信号发展起来的,语言与普通的喉音信号虽然都是传达一定信息的,但是,两者有本质的不同。语言是人类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产生的。随着大脑和身体的进化,喉头发音的大小、高低、长短变化的种类逐渐增多,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对喉音的调控技能逐渐精巧,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支配能力同时提高,使人类发出的声音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情况,再加上人们必须交流的信息内容的大量增多。只在此时,语言才能形成。人类的语言,既是人类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物,也是一种传送工具。语言形成以后,语言就成为人类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了,而肢体动作就降为辅助的了。从此,耳朵成了人类的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眼睛降为辅助通道了。用肢体动作和自然标记作信息源的交流方式,可以称为视觉通道(眼睛)方式;用语言交流信息的方式,可以称为听觉通道(耳朵)方式。当然,听觉通道的开辟,是以发音器官----喉咙、口腔和大脑(信息产生和发送器官)的进化为前提的。在人类发音器官进化的同时,听觉(信息接收和辨析器官)也一起进化。语言成为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既是生理进化的结果,也是发音技能提高的结果。人类的喉音是天生的,而语言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习和锻炼出来的。全人类的喉音都是相同的,因此全球不论什么人种,哭声和笑声都是相同的。因为人在哭和笑时用的是纯喉音。口内的各个器官对喉音进行调控变换,是一种发音和变音的技能,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语言的扩展,最佳的途径是增加语言的构成要素(元音、辅音、音调、单词)和改进对要素的组织规则(语法、词法)。而新的元音、辅音、音调的创造,主要就是由这种发音和变音技能的提高得以实现的。如果把喉咙比作一个笛子,口腔内的各器官就好比吹笛人的手指。手指的动作不同,笛子发出的曲调是不同的。这种通过学习后才形成的语言技能,是人类的语言多样化的一个生理原因;人类语言多样化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人类分成很多独立的群体。随着人类数量的逐渐增多,因生存的需要,逐步散向世界各地,形成了很多群落,很多群落之间相距很远,时间久远,交通不便,相距遥远的群落之间就失去了联系。这样,他们之间的语言就没有交流的机会,那就各自按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发展变化了。于是就出现了群落语言的差别。到后来群落合并为民族后,语言也跟着混合,形成民族语言,各民族语言也是有差别的。由于语言是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对喉音的调控的结果,因为口腔、舌头、牙齿、嘴唇的运动具有长久的习惯性,所以,一个人从小学会的一种母语的发音习惯,就很难改变。
语言既然是人类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时才产生的,而人类的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是永不停止的,所以,人类的语言也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也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进程。
从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上看,到目前为止,人类语言的发展,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我们把部落酋长国出现以前,处于渔、猎部落社会状态,又没有文字的语言阶段,视为人类语言的初期阶段或第一阶段;进入部落酋长国时期之后,一些发展比较先进的民族的语言就进入第二阶段了或由第二阶段发展到第三阶段了,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民族的语言都处在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汉语是处于第三阶段的最先进的语言之一。第一阶段(或称原始阶段)特征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音不同语意就不同),第二阶段特征是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单载的(语音不同语意就不同),第三阶段的特征是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音多载的(语音相同语意不一定相同,可以一音多意)。这三个阶段的语言,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能力。目前,汉语处在第三阶段,其他语言处在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
与人类语言的三个阶段所对应的文字系统,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可以设计出来的。因为,文字是用来表示语言单词的书面形式,所以,每种语言究竟用什么样的文字形式与之最匹配,是由语言的特性决定的。人们只能根据语言的特性来设计文字形式。就如根据人体设计衣服一样,而不是相反。
这三个阶段的语言,各自的性质是不同的,与之对应的相匹配的文字也就不可能相同。与语音单载的语言对应的文字,其最佳的形式就是表音为主的拼音字母文字;与语音多载的语言对应的文字,其最佳的文字形式是意、音双表的方块文字。
文字是为记录语言单词才出现的,它是记录语言单词的一种工具。而记录语言单词的需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才产生的,所以,文字是依语言而产生的;它又是社会的产物,具有很强的社会特性。文字的发展变化,不单受语言的巨大影响,也受社会的巨大影响;当然,文字对语言和社会也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文字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图画表事阶段,图符表事阶段,符号表词阶段,符号表音阶段,符号意、音双表阶段。
文字属于“符号”的范畴,但又不是一般的符号,而是具有直接针对性的表示特定语言单词(有的也附带语法)的特定符号系统。它以语言为基础,单个文字只有用其对应的语言的语法组织起来,才能表示语言。因此,世界上各国的语言,只要其性质不同(语音单载的性质或语音多载的性质),文字就必然不同。没有特定语言对应的文字(例如世界文字),是不会被任何民族的大众所使用的。所以,不与任何语言对应的符号,可以表示人们约定的客观事物,可以超越语言壁垒,成为全人类通用的符号,但是不能成为任何语言的文字系统。例如“数学符号”、“交通符号”、“化学符号”等等。
文字是用来表示语言词意(有的附带语法)的另一种外表形式,即可视形式。所以,它就必须具有字形、字意、字音三要素(有的也附带语法要素)。它的发送器官是手,接受器官是眼。所以,它必须有“形”,没有“形”,眼就不能接收;字形是字意的外表(可视形式),字意是字的内容,没有它,字形就失去了意义(跑空车)。字音是字意的第二个外表形式,没有它,就不能使它与语音联系起来,不能通过语音传递到别人的耳朵里。
语音单载的语言,因为语音与词意是同一的,所以,文字不论“以形表意”,还是“以形表音”,都可以被人们当作思想交流的工具使用。在拼音原理没有发现之前,符号文字的功用,只能在“表音”和“表意”二者之间,选择其一。由此就出现了“表音”和“表意”的两种文字。
语音单载的语言,因为语音和语意是统一的,所以,人们只约定字的“读音”,就等于同时约定了“字义”。所以,它可以使用纯“表音”文字。“表音”文字具有语音的提示功能,所以,较容易学会。
而“表意”的文字,人们除约定其“字义”外,还必须约定其“读音(读音靠口传)”。由于字义与读音没有直接联系,没有语音提示功能,所以不容易学会。
   所以,语音单载的语言,就必然选择了“表音文字”。表音文字,最初为“音节文字”,当拼音原理发现以后,“音节文字”就发展成“拼音字母文字”了。
    语音多载的语言,有很多“同音异义词”,因此,不能使用纯表音文字,不能使用“音节文字”;所以,语音多载的语言,只能使用“表意”文字。汉字就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在汉语拼音原理发现以后,目前汉字楷体系统的发展方向,必然是“意、音直接双表的新体汉字系统”。
    所有的文字都是由“字形、字音、字义”三要素构成的。义,代表的是词意。
目前,世界上所有正在使用的文字,只有”表音”和”表意”的两种;据说墨西哥的古代土著的玛雅族的文字具有意、音双表的功能。
拼音字母文字,仅仅适合表示语音单载的语言,是不适合表示语音多载的语言的。与语音多载的语言对应的文字的最佳形式,是意、音双表的方块文字。几千年来,虽然中国与西方交往很多,互相都从对方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中国却不能用拼音字母文字取代汉字,西方也不能用汉字来取代拼音字母文字。原因就是语言种类不同,特性不同,文字自然就不能相同。
不同阶段的语言,会导致不同性质的与之匹配的最佳文字产生出来。在今天来看,任何语言所对应的文字,都必须具备如下特性,才是“科学的理想的文字系统”。
1、具有单一的整体系统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学少知多”性。
2、与对应的语言体系的单词系统完全匹配,即能正确地直接地表示出语言单词的词音、词
   意,具有无限扩展性,同语言同步发展。
3、同语言一样易学,儿童在家里,在其父母教会语言的同时就可以教会文字,所以,这种
   文字可以成为”无文盲文字”。
4、 笔画、结构简单,字体清晰美观,最容易辨认和书写。
5、符合字形单载的规律,即”一字一音,一字一意,意异形异”
6、 其体式、功能和优点都具有永久的稳定性,不会因为字数的无限增加而退化。
7、只表示语言单词的词音、词意,不附加语法等别的成分。
8、电脑处理十分方便,只用很少的组字元件和很简单的输入程序,就能组建出无限多的单字;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也便于手写输入和语音输入,始终适应现代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需要,能以组字元件建立起最简单快捷的、独立自主的文字信息系统。
这8条,是衡量世界上一切文字孬、好的科学标准;也是目前世界上一切文字的发展方向。目前,世界上的现存文字,还没有完全符合上述标准的。
以第一、第二阶段的语言为基础的文字,是发展不成完全符合以上8条标准的、科学理想的文字系统的。
只有在人类语言的第三阶段的基础上才能最终发展成完全符合以上8条标准的、科学理想的文字系统。
22          大工业商品经济的产生和资产阶级革命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1-24 06:12 , Processed in 0.05685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