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04|回复: 3

关于大洪水、甲骨文和远古人类共同记忆的历史构想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5

帖子

155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9-5-27 07:0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全世界二百五十四个主要民族,八十四种语言区域里,都发现洪水记载。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一百三十多个印第安种族中,每一个种族都有以大洪水为主题的神话。大洪水究竟发生于何处,究竟是什么原因使这个人类的远古记忆传遍世界?

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一些独到的思考,希望与大家分享和探讨。由于涉及的信息量比较大,一时难以面面俱到,希望大家理解。

为了解开这种人类共同的远古记忆,我们无法绕开许多本身就很艰难的历史问题,例如玛雅人与中国文化有何渊源关系,甲骨文究竟有没有古文字中的姐妹文字,中国的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等传说背后的历史事实等。这些问题在局部或有“定论”,但是放在全球人类演化史的版图中未必非常完美。我提出一些新的在全局上可以和世界历史结合,但是暂时会有所争议的看法。

在诸多问题当中,玛雅文化显然和中国文化含有某种追摸不透的脉络联系。玛雅人长相酷似东方人,都有着黑头发、黄皮肤,都使用着象形文字,都有着语言中某种特殊的修辞结构。玛雅人的文物中,更带着浓浓的东方神秘色彩。有传玛雅人是殷商贵族的后代,在商朝灭亡后,慷慨跋涉,远播美洲。也有说玛雅 Maya 的自称竟然和汉语的“磨牙”谐音。

玛雅的起源以及与中国的关系
先从一些遗传证据说起。玛雅人的Y染色体带着单倍群Q和C,这是东北亚常见的基因。C是蒙古人的基因,也见于澳大利亚土著人,其中的蒙古成分可以解释玛雅人的长相为何酷似东方人。由于玛雅人必然经过东北亚才能到达白令海峡进入美洲,这并不奇怪。然而,通过对单倍群Q的粗浅研究,我们发现了一些更有意思的情况。Q单倍群在蒙古人、维吾尔族、哈萨克、土库曼斯坦等民族中常见,也有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所称的匈奴部族群体中的贵族正是Q型。匈奴这个群体和中国上古文化,有一个有意思的结合点,就是甲骨文。这是一个和传统认知不太相同的新观点。所以让我们先看看古匈奴文字长什么样。以下就是匈奴人使用的字母。

v2-a4d94bfcad4edddfff9c06f389edd412_hd.jpg THE HUNGARIAN RUNES - A MAGYAR ROVÁSIRÁS
在网站 http://www.hunmagyar.org/tor/hunrun.htm 上,还有这样一段解释:The Ancient Hungarian Runic Script. Written from right to left, this script was used by
the Magyars, the Avars, the Huns and other Turanian peoples since pre-Christian times. These runes are derived from the even more ancient Sumerian cuneiform writing. The word rune itself originates from the Hungarian term "róni", meaning: to write. The Celtic and Germanic runes possibly share a common origin with the Hungarian runes.

这是一种从右往左写的文字,称古匈牙利卢恩字母,被 Magyar (马扎尔)、Avars 以及匈奴(Huns)使用。当然我们历史上所说的匈奴是多民族的群体,Huns很可能只是其中一支(无论如何这是目前对匈奴人种系的最大似然估计)。它还提到了这种文字与苏美尔楔形文字的关系。一切都很好。然而,我们注意到一个醒目的词语:Magyar!我们探索卢恩/匈奴字母和甲骨文的谜一般的关系时,怎么自动蹦出 Magyar 这个东西?它乍一看不就是“玛雅”吗?难道,玛雅人就是 Magyar?这倒是一个惊人的新发现!简直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它也许会颠覆我们的历史观。顺便提一下,Magyar 在我们的文献中并不是很常见的一个课题,它一般被写为“马扎尔”,而实际发音可能更接近“玛格雅“,我们暂且用“玛格雅“这个新译名。

首先让我们再确认一下,卢恩字母确实和殷商甲骨文有某种关系,然后再看看 Magyar 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惊喜。

卢恩字母和甲骨文的神似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表的研究论文“Eastern Huns“(东方匈奴人)一文中,作者对卢恩字母和数字和汉字做了如下对比:
v2-56635b61a9f89e814f1e41ab76c5388b_hd.jpg
具体读者可以查看这篇文章。我在独立的对甲骨文研究当中,也发现了甲骨文和卢恩字母的一些对应关系,甚至发现甲骨文可以从右往左按字母去解读,也能拼读出汉字的读音。这非常神奇。可以说甲骨文除了含有丰富的象形符号外,同时还是一种我们没有想到的拼音文字,以及音节表音文字。

甲骨文可以拼读
近年来,悬赏10万人民币解读一个甲骨文的消息轰动了全国。然而,尚未解读的数千个甲骨文却无人能够解读。我们在这里郑重的公开一种新的方式,可以此解读甲骨文,并且对这种解读方式请求版权和法权保护。任何他人不得以此谋利,包括申请甲骨文解读奖金。

新的甲骨文解读方式:部分甲骨文可以依照卢恩字母(以及其中国本土化的字母变体),拼读出读音。这种解读不是以汉字从左到右的顺序,而是以从右到左的顺序,读出字母,并且拼读出音节。部分字母组合有缩写。部分单独字母可以按照其音节化的读音来读。我们在这里给出三个例子:“日”、“内”与“合”(价值30万RMB)。
v2-5c10593cbb1dcabec6966e8a80b1ed02_hd.png
卢恩字母D(读NY),甲骨文“日”字的起源

这个字母的外形,加上中间一短横,就成了甲骨文的“日”字(如下图)。加一横的作用可能是装饰,或者把字母D(ny)和音节D(nyi)区分开,或者形成字母合体(ligature)。这个字“日”读作nyi,取其字母 D 和元音“一”,拼读而成。而“nyi”正是古汉语“日”的读音。同时也是藏语太阳“尼玛“的第一个音节。也许这个”日“字在上古作为词的时候,就读作“尼玛”,作为音节符号时,读“nyi”。这里我们暂时不再展开。
v2-b15ea8044ea0a54c68ff059c386fcd28_hd.jpg
第二个我们要以新的方式解读的甲骨文是“内”。这个内字,包含着两个字母“N” 和 “A”。它代表着内的古音,中古汉语拟音为noài,奴對切。今音转为nèi, nà,更符合原来的拼写。另外可见甲骨文在拼写词语时,也许并不书写全部音素,是一种整体表音和表意的非全音素文字,在表音和表意中,稍微偏向于表音,因此同音通假字是被允许的(这点我们在解读甲骨文时已经注意到,只是未从表音文字的角度来看待它的另一方面的合理性)。对汉字的构成法来说,它的构字方式不局限于六书,属于音素构字法。玛雅文字也有这种情况。也许更多的汉字也符合这种构字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v2-ba5bb19cb8f53e4160c21361d94ce4b0_hd.png
v2-4f8f163175de0203d69d61f46a9f9816_hd.jpg
甲骨文“内”字构字法的新解读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通过“合”字领略甲骨文的音素构字法。下图是“合“字的甲骨文以及演变。首先,“合”的中古音是gap(古沓切)和 ḣap(侯閤切)(注:这里的字母ḣ代表浊音h)。
v2-5795a908b41e082b03f815d48344ec2c_hd.png
在合字的上半部,我们看到了字母G!难道甲骨文真的不仅仅是象形文字,还是拼音文字?
v2-a098800d56a8365e04f6f293eb762a24_hd.png
下半部分ㅂ是上面引用的卢恩字母表中没有的符号,不过我们可以推测它在这个字里的读音是ap。由于它还在其它字中大量出现,我们怀疑这就是甲骨文字母A的书写方式,这点和上述卢恩字母有了区别,说明了我们本民族的字母文字的诞生。

好,除了承诺的三个字外,我再加上几个字(奖金增加到了50万RMB?小激动)。让我们看看这个“舌”字(如下图),古音是ḣuaat(下刮切)和ẋiet(食列切)(注:字母ẋ标示浊音x/浊音“西”,也就是颚化的sh)。好,高频的辅音s族终于出现了,这是最关键的音素,如果s能对上,就敲定了甲骨文的表音体系,历史从此就改写了。

v2-2e7ca842e3180f3a445125e2298971f4_hd.png
我们来看这个顶上开衩的甲骨文部件Y。这个符号特征在卢恩字母中,见于字母C,ZS和S。
v2-e7689f9ec9836900918f27604e5ac724_hd.jpg
它怎么读呢?这里需要借助一点语言学家的想象力,我们可以推测Y和叠Y大概也是前擦音s、sh和x一族,那就读s或x吧。那么舌“ẋiet“中间的i介音怎么体现呢?也许这就是长辅音,在颚化音x后表现为i。除了把 i 显式的拼出来,即加上“一”(如上图第二个甲骨文),也可以把它记作双写Y(如上图第一个甲骨文)。另外,还可以把这个“i”与字母ㅂ(即A)中的一横合并起来(如上图第三个甲骨文)。哇,甲骨文的三种写法竟然被完全的被解读出来了!综合起来,“舌”的甲骨文可以看作ssia这几个字母拼成,读作xia(t),和中古拟音是高度符合的。

让我们再看一个拼读的例子“可”,甲骨文如下:
v2-00e883996a363247ff4f667c04ed7ddc_hd.png
以上面得出的ㅂ即“A”的观点,以上“可”字可以看作左边是A,右边是ㄱ。“ㄱ”这个字母读什么呢?可不一定是韩文的k。还是让我们在卢恩字母中寻找它的踪影。在上文版本的字母表中,似乎没有这个k音,但是在其它版本的卢恩字母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字母 ᚲ (kauna)。

v2-8a2f0e6c7cfc94a8790e7f529f800e3f_hd.png
卢恩字母 ᚲ (kauna)
左边一个ㅂ(a) 右边ᚲ (k) 再在顶上用横线连起来,就形成了,和甲骨文的“可”非常接近了。因为卢恩字母是从右往左读的,这个甲骨文的两个字母ak,就读作ka,也就是“可”的古音ká(上声)。在多个例子中,我们都看到ㅂ读a音,那么上面第一个例子“内”字中的字母ᚫ,具体读音应该是a的变体,我们不妨参考其它使用卢恩字母的语言暂定为/æ/。“内”字按照甲骨文读 /næ/,也为后来转变为nèi 打下了基础。

综上,我们用全新的字母拼读法,去解读甲骨文,竟然得到了高度系统性、一致性的结果。也许这种解读方法,真的不容忽视,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

Magyar(玛格雅)真是一言难尽
这篇文章带来的信息量还不止于甲骨文的解读。还带来了一个关于大洪水发生地点的高度自洽理论。
Magyar 给我们带来的另一个惊喜是这个词也被用来形容匈牙利的另一个古代民族。这个民族生活在哪里?让我们看看Magyar tribes(部落)的分布区域。
v2-7add9d17b39b68e39f34aba0f51b341f_hd.jpg

这是哪里?怎么水道崎岖而稠密?还是人脑形、难道还是人类的大脑发源地?历史给我们的暗示太多了。让我们冷静一下。这里是潘诺尼亚平原(Pannonian Basin),是欧洲一大平原,分属匈牙利、奥地利、克罗地亚、捷克、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周边地区包括斯洛文尼亚和波斯尼亚。地理位置请看下图:
v2-be8e86599dd8a3facab447d15901ff46_hd.jpg

v2-ce104f358acdad6fb240d44c95fcf29a_hd.jpg
这个地方在上新世时为浅海,称潘诺尼亚海(Pannonian Sea),沉积物达3~4千米。可见这个地区面积之大、地势之低以及土质肥沃。在冰河时期,实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之地。它周围的地势更是惊人,被巨大的常年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脉、喀尔巴阡山脉、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紧紧环绕。
v2-352849844caa4ca33939c965da9608fd_hd.jpg
在冰河时期结束时,四周万年冰川消融,这里大水汹涌泛滥,数月乃至数年不退,一切生灵万劫不复。诺亚方舟和大洪水的传说,极有可能在此诞生。它的名字就是Pan-no-nia(泛-诺-亚)。也许我们又解答一个千年的谜团!大洪水发生后,这里的居民,四散逃去,带着人类当时文明的最高结晶,奔向西方、中亚、东方。因此,全人类各大文明均共同拥有着这个远古的大洪水的记忆。
而古文明当中隐隐包含着的共同点,也可溯源于此。它就是玛雅人、华夏人、古印度人、中亚人、犹太人、欧洲人的共同故乡。
v2-796e6d12b031d88a9d547e7ab90ffe36_hd.jpg
阿尔卑斯山

v2-af43733f538d49dfdc700f57b47049e5_hd.png
潘诺尼亚(诺亚)大平原
附录
此附录中将登出更多以字母法解读甲骨文的例子,以期系统化的解读更多尚未解读的甲骨文,有助于中国历史研究的进行。如按照10万/字的奖金额,总奖金高达100万RMB。请勿侵权,违者必究。
【草】字,甲骨文为“屮”(如下)。这是卢恩字母的ᛣ(ZS),读音正是“草”的声母。我们对此字的理解是,它表示“草”之意时,读作“草”的古音triet,当作为另一个字的部件时,读声母ZS(音 /z/)或C(音 /tsʰ/)。另有资料表明ᛣ的音素在匈奴字母中是C而不是ZS。它的发音和“草”是高度吻合的。这个音与脚踏在草丛里发出的声音类似,可看为象声字(兼象形)。
v2-123411a369be6afbf980cc887f00c566_hd.png v2-1a7cea8b22ae5cbe584db7b3df4029f5_hd.png 卢恩字母ᛣ(ZS)
【黹】字,音zhǐ,甲骨文写法类似于拉丁字母“Z”,但是对应的卢恩字母不是Z而是如下字母,读音dr,即中古知母。
v2-e5b5f4582c03192409a5518c3a0a1cab_hd.jpg
这个非常能体现甲骨文的表音特性,甲骨文字型是一个Z字,是抽象的字母(非象形)。有时被加上的装饰笔(见下图第二个甲骨文)。金文在装饰后的甲骨文上进一步汉化,逐渐演变为现在的样子。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根据金文解读汉字时,这个字的字源是无法正确认知的。“黹”字表示的仅仅是Z这个音,和现代音“zhǐ”是惊人的符合的。可见部分甲骨文由字母演化而成,并且具有拼音文字特性,是基本可以确认的。
v2-5e5a35fa9d8e367c13087545f05c86ee_hd.png
【名】字,甲骨文如下:
v2-dc8204c723ebe87ee3983d33518d3526_hd.png
甲骨文的“名”字,左边为ㅂ(读a),右边为D(读NY)。
v2-086c9d09eef4e026ac806ffb6b512c87_hd.jpg 卢恩字母NY
从右往左读,“名”的甲骨文为 nya 音。这个音与日语的“名”(な/na)非常接近,和现在的míng音不同。这个现象可以用古代不同民族和部落对同一个汉字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读音的情况来解释,虽然读音不同,但是可以互相用汉字进行沟通。秦末开始书同文,进入汉朝后,汉字的读音也逐渐统一了。“名”字也逐渐从先秦北方民族主导的nya音转变为长江中下游民族主导的míng音。最后,让我们看看从右往左拼读甲骨文的正确性。在金文中,我们看到甲骨文的“ㅂD”转变为上下结构的上“D“下“ㅂ”,因为上下结构的顺序必然是从上到下,因此先D后ㅂ的甲骨文从右往左拼读的顺序再次被印证是正确的。
【晉】字,两个“至”,一个“日”。两个“至”(中古音jì,脂利切),可以看作某种音变,如紧音,而“日”符我们从以上讨论知道,读nyi。合在一起“晉“的中古音zìn(即刃切),语音上和这种解读是符合的,z可以看作j的紧音音变,而日/nyi在末尾可以看作韵尾in或者-n。而现有甲骨文解说是:“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众人俯首跪拜。曰,说。“ 合在一起表示赞颂众人俯首跪拜。这个说法与《说文》:“晉,進也。日出萬物進”不一致。简单看作表音则可以避免把字母部件做象形解的牵强。
v2-bd62bf8eaf24b37cc31417a816046ef5_hd.jpg
让我们再继续探索“日”这个可能代表-n韵尾的符号。以下含“日”的字,均有-n的韵尾,如【昏】、【旬】等。这两个字都可以看作一个前音符号,加韵尾“日/-n”组成。“旬”字当中的前置符号就是我们上面看到过的“屮”。旬的中古音ṡun中的声母ṡ是浊音s,即[z],和以上的讨论也是符合的。同时,我们可以得出甲骨文“昏”上部分的符号的读音是ho。这个假设可以在进一步研究中验证。
v2-b7c176643203158c6419b21440852c81_hd.png “昏”字的甲骨文以及演变,中古音为hoɿn(呼昆切) v2-772f65d0ecff3dd3e21d3fb3e76c5214_hd.png “旬”字的甲骨文以及演变,中古音为ṡun(詳遵切)
最后,再让我们看几个比较复杂的疑似表音的甲骨文:“膏”(中古音gao,古勞切)、“高”(中古音gao,古勞切)和“京”(中古音gieng,舉卿切)。从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判定甲骨文的表音说的正确性,并且根据这两个字包含的比较丰富的语音信息,去进一步探究使用甲骨文的古文,所说的真正语言是什么。因为上古中国书不同文、语不同音,甲骨文当中蕴含的语音对历史研究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先引用一段目前对甲骨文的解释: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楼宇,庙堂。膏,甲骨文(高,庙堂)+(夕,即“肉”,代表动物油脂)。造字本义:名词,庙堂中敬神的油脂。古人认为在动物身上包裹内脏的肥细脂膜,是食物中的精华,遂常用于庙堂敬神。
这个解释似乎认定古人在造字时采用某种宗教和迷信的方式,把无关的一个符号“夕”加到“高”的整体字型当中。从表音说来解释,则是“膏”只是在中间比“高”多一个“字母”,就如bet和best,后者只是比前者多一个s音素而已,不需要编写任何牵强附会的故事去解释。上文引用的这段目前属于标准的甲骨文解释,除了感觉牵强外,也无法给出“古人认为在动物身上包裹内脏的肥细脂膜”、“用膏来敬神”的证明。甚至可以怀疑解读者误用了近代传入中国的圣经故事、加上天马行空的想象去解释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v2-f6feaa3b98a63af8880bb4365d2a3ae7_hd.png “膏”的甲骨文字型及演变
v2-3a0296e4a778660b1546c2880465309d_hd.png “高”的甲骨文字型及演变
v2-7da4b8167abb7e3a743b35f48cf1e571_hd.jpg “京”的甲骨文字型及演变

我们可以观察到“膏”和“高”的甲骨文上部都是一个形如“介”的部件。这个部件,我认为代表的是G这个音素。它在“京”(中古音gieng,舉卿切)中也出现了,而这三个字都是G音起头,这未必只是巧合。综合几个字的甲骨文和中古音,我给出的“上古”甲骨文读音是:膏=gysao,高=gyao,京=gyeng。这里ao表示/ɒ/这个后元音,后来转变为拼音的ao音。而“膏”的意思我认为可能是热喷泉,如下图。热喷泉周围的含硫泥膏可以外敷治病,所以geyser这个音就是药膏的“膏”。甲骨文的“膏”就读作gysao。

v2-7e25249df1f7f37b9b0d01a47f05c6b5_hd.png
近来,在读到郑章尚芳先生的博客中提到“石”字的其中一个读音dàn属于古代汉语的“训读”,便查了这个字在《广韵》中的中古音,发现只有 ȷ̈iek 这个音(常隻切)。朋友们提出还有别的读音,例如“拓”中读 tuò、tà、zhí(对应的中古音为tak、jiek)。tak为何分化成tuo和ta两个音稍后我们再看。先看看甲骨文怎么写:
v2-19d8545e58f0787403cbac08d8e798f3_hd.png
因为从小便把“石”字当作象形字来学习,去质疑它一时还有些不习惯,有种背叛自己的感觉。但是,这个字的甲骨文还真的不怎么象形。按照我们的解读方法,当中的韵母“ㅂ“是 a,严格说是后元音[ɒ]。那么这个直角符号𠃍中带小对角线的字母是什么呢?根据“拓”的读音,应该是字母T。我们再看看卢恩字母表这个T字母写作什么?
卢恩字母T
非常精彩,这个字母𐲦(U+10CA6)就是甲骨文“石”中的右上部声母,区别仅仅在于甲骨文上加了一横。于是,我们又破译了一个甲骨文常用字母T!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拓“从中古音tak分化成了tuò和tà呢?这可以从我们分析的精确的音位 /ɒ/ 得出,这是甲骨文中两个 a 音之一,属于后元音,听感介于 a 和 o 之间,后来/a/和/ɒ/音位合并,这个字就分化为uo和a两个音了。原来甲骨文还能帮助我们研究中古汉语,这不是表音文字是什么呢?
请持续关注后继更新和破译。
作者:谢文山 2019.1.4
转载请注明出处(此文为草稿,如有错误敬请原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8

帖子

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28
发表于 2020-6-24 15: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发表于 2020-6-28 05: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传说的大洪水,不是地球变暖造成的。因为地球变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冰川的融化的水,也不是一下子就倾泻下来的。最可能的原因是,有一个巨大的天外冰球,奔向地球造成的。
看看,全世界各大洲被大海隔开万里远,但是,其草木动物却都一样。就证明原先的地球是陆地面积远多于海洋,陆地都是连在一块的或想个不远的。自从天外冰球来袭后,才使海洋面积成今天这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6

帖子

244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48
发表于 2020-7-10 16: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极洲覆盖的冰层类似于一个天外冰球,冰川融化的水也能造成一次古代传说中的大洪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4 16:36 , Processed in 0.058668 second(s), 3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