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46|回复: 8

钱穆驳中国文化西来说

[复制链接]

21

主题

122

帖子

10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5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22: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代對上古史之探索,可分兩種途述說:一、史前遺物之發掘。二、傳說神話之審定。

舊石器時代遺址之發現。
此事始於民國九年,在甘肅慶陽為首次。此後陸續發現甚多。
(一)早期舊石器時代
民國十八年在河北房山周口店發現古代猿人之完整頭骨,考古學者名之曰“北京人”。其年代距今約五十萬年,其時北京人已知用火,其他遺物,周口店發現亦甚豐。其後在陝西藍田陳家窩,發現藍天猿人,與北京猿人時期相同。又有山西芮城匼河與西侯度村等十三處。其中芮城兩址時代更早。後有廣東曲江馬壩村發現“馬壩人”,時代稍後於“北京人”與“藍田人”。則是在遠古時代,吾中華民族之祖先,殆已遍布華南、北。
(二)中期舊石器時代
在華北發現者,多在山西、陝、甘高原一帶。自汾水流域北至河套,南緣橫山山脈。甘肅慶陽所發現,亦屬此期。華南有湖北長陽出土“長陽人”。
(三)晚期舊石器時代
此期距今約不過一萬年。遺址發現,遍及南北。

新石器時代遺址之發現
(一)黃河中下游
一為民國十年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現,稱為“彩陶文化”。其分佈地區,以豫西、晉南及渭水中下游為中心,西至渭水上游,東至豫中,南至漢水中上游,北達河套。遺址發現,多在河流兩岸之臺地,分佈極稠密,已發現者約達千處以上。其中如西安半坡遺址最早,據測定,距今可達六千年。陝縣廟底溝早期遺址,距今亦逾五千年。其時已知經營原始鋤耕農業,兼事漁獵。
二為龍山“黑灰陶文化”。分佈地區較“仰韶文化”為廣。西起山西,東至海濱,東北至遼東半島,東南至江蘇,發現遺址三百餘處。此一期之文化,乃自仰韶文化發展進步而來。又可分較早“形成期”與較晚“典型期”之兩期。如河南陝縣廟底溝,即在仰韶文化之上層。安陽後岡殷墟之下層。此皆屬“龍山文化”之較早形成期。如山東歷城龍山鎮城子崖及日照西城鎮諸地,是為“龍山文化”之較後典型期。此時期之文化,鋤耕農業已甚進步。陶器開始採用輪製,並以精造黑色光薄的蛋殼陶為其特色。並已有城堡建築,以牛、羊、豬之肩胛骨為卜。

(二)長江中下游
有湖北京山縣屈家嶺之發現。其分佈範圍,為長江及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所環繞之江漢地區。其時期晚於仰韶,而早於龍山。其中如淅川遺址,據測定距今可達四千至五千年。此一地區之文化,已普種水稻。狩獵、紡織均相當發達,有豐富多彩的繪畫藝術。
(三)其他
如黃河上游,川、滇西南地區,東南沿海,塞北草原及東北地區,西北高原,青藏高原各處,皆有新石器時代遺址之發現。

由於此等發現,遂使國人古史觀念,漸漸脫離了三皇五帝之舊說,轉移到有物可稽之新研尋,此不可不謂是近六十年來吾國人古史知識上一大進步。
國人此六十年來之發掘考古工作,因於材料陸續發現,遂使因之而起之推論亦陸續改變。如仰韶、龍山兩期文化,以前認為其各自獨立發展,今已遭一致之否定。至西方學者早有中國民族與中國文化西來之臆測。民國十年發現仰韶彩陶上繪幾何花紋,西方學者仍認其與中亞、南歐一帶有關係,但今亦無人置信。據最近考古學家一般之意見,綜合舊石器、新時期兩時代遺址之發現,大體認為中國文化最早開始,應在山、陝一帶之黃土高原。東至太行山脈,南至秦嶺山脈,東南至河南西北山地,西北至河套地區。自此逐步向東南發展。及至新石器時代,當轉以渭水盆地及黃河大平原為中心。由仰韶彩陶文化向東發展,形成龍山文化。向西傳播,乃至黃河上游以抵西北高原。在此六十年之發現中,尚不見西北地區有舊石器時代之遺址,則中國民族中國文化西來之說,可以不攻而自破


参考文献:《國史大綱》钱穆著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22

帖子

10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5
 楼主| 发表于 2019-9-3 20: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 于 2019-9-7 13:44 编辑

根据钱穆先生的观点,试断石器时代中华文化的期间年代,有没有明确标准不得而知。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300万年至30万年,代表为山西芮城的西侯度人遗存,诸如元谋人、蓝田人等遗存;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30万年至4.5万年,代表为湖北长阳人遗存,诸如丁村人、马壩人、薩拉烏蘇人等遗存;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5万年至1.5万年,代表为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诸如峙峪人、小南海人等遗存;


四、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期,距今约1.5万年至1万年,代表为河北阳原的于家沟,诸如十八站、扎赉诺尔等遗存;


五、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约1万年至7千年,代表为河南新郑的磁山文化,诸如彭头山、贾湖、后李、跨湖橋等遗存;


六、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7千年至5千年,代表为河南渑池的仰韶文化,诸如红山、屈家岭、半坡、坡脚、新开流等遗存;


七、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千年至3.5千年,代表为中原的龙山文化,诸如陶寺、良渚、齐家、新乐、大溪、小河沿、凌家滩等遗存;


八、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约3.5千年至2.5千年,代表为河南郑州的二里岗文化,诸如寺洼山、白金宝、莺歌岭、周原等遗存。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22

帖子

10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5
 楼主| 发表于 2019-9-8 05: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 于 2019-9-8 05:40 编辑

云南禄丰古猿


谁是现代人类的祖先,学术界现今较为主流的观点:人类的进化是“走出非洲”,即生活于非洲大陆的南方古猿,距今约500万年-150万年前。

在云南大地却有着一条比南方古猿更早且较为完整的古猿进化链条,业界将它命名为“禄丰古猿”。即禄丰古猿开远种(1400万年-1200万年前)、禄丰古猿禄丰种(约800万年前)、禄丰古猿保山种(约500万年前)、禄丰古猿元谋种(约400万年前)。
当前国际学术界对禄丰古猿持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禄丰古猿与现代人类没有关系,仅仅是现代猿类的祖先,但另一种观点认为,禄丰古猿是比南方古猿更早的人科成员,是人类的老祖宗。倘若更多的证据支持禄丰古猿就是比南方古猿还要早的人科成员,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是地球上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22

帖子

10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 20:3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angming 于 2019-10-17 14:00 编辑

新石器時代早期即中原仰韶文化之前,在中原地区之外已经存在有多种文化类型:

中原地区的文化有裴李岗文化,山东地区有後李文化,内蒙古地区有兴隆洼文化,

甘肃地区有大地湾文化,湖南地区有彭头山文化,淮河地区有贾湖文化,長江下游地区有跨湖桥文化。

文化的多样性最後归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其中可能有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残酷性和偶然性。

司马迁是在大一统的历史背景下撰著《史记》,为中原王朝撰述充满大一统思想的史学著作,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他将周边民族的始祖几乎无一例外地追溯到了中国古代的圣王贤君,或是辅佐圣王贤君一类的人。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22

帖子

10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 15: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无锡鸿山七房桥——怀海义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6

帖子

24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26
发表于 2020-11-28 20: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黄河流域文化从丝绸之路,长江流域文化从青藏高原找不到“西来说”的明显证据,不妨将目光投向草原文化,从草原丝绸之路找找“西来说”的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9

帖子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1
发表于 2020-12-14 00: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否可以真的否定西来,首先得搞清楚西来是什么。这些近年才有眉目,反驳以前没搞清楚时的观点,已经没有意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6

帖子

242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426
发表于 2020-12-15 17: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hz001 于 2020-12-15 21:21 编辑

人工栽培水稻起源于中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而人工栽培的小麦则西来自中亚地区。
摘自《科技日报》2019年5月10日 记者唐婷
    今年4月,在日本奈良举行的“小米在欧亚大陆的起源和传播”学术会议上,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了与会学者关注和讨论的焦点。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赵志军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中国有关小米起源研究的进展。
    现代社会中,小米属于小杂粮,不是主流谷物,国内外学界对其起源及传播的研究相对较少。“考古学证据表明,起源于中国的小米,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赵志军9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赵志军看来,以小麦从西亚传入中国和小米从中国传往西亚乃至欧洲为代表的史前农作物传播,是古代文明交流互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的传播,对人们的农耕方式、饮食习惯、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向东传播的小麦
    世界有4个农业起源中心区,即西亚、中国、非洲北部和中南美洲,西亚是小麦的故乡。最初被驯化的栽培小麦有两个品种,即“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
    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后,“二粒小麦”向东传播到伊朗高原北部与里海东南部之间的河谷地区,与当地自然生长的粗山羊草杂交,形成了一个新的栽培品种,即现今广泛种植和食用的六倍体小麦,也被称为普通小麦或面包小麦。
    考古发现显示,早在距今7000年前后,小麦已经传播到了中亚地区的西南部,但迟至数千年后才继续向东进入了东亚地区。那么,小麦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其传入和扩散的路径是怎样的?
    赵志军介绍,目前国内有关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发现多达数十例,这些新发现的考古证据显示,至迟在距今4000年以前小麦已经传入到中国境内,而且很有可能早至距今4500年。
    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发现的小麦遗存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例。考古学者在发掘赵家庄遗址过程中,浮选出土了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从中发现了小麦遗存。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这批小麦遗存年代为距今4450年左右。
    通过对国内出土早期小麦遗存的考古遗址分布状况进行分析,赵志军认为,小麦传入中国至少有两个途径,即欧亚草原通道和绿洲通道。草原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中亚—欧亚草原诸青铜文化—中国北方文化区—黄河中下游地区。绿洲通道的传播路线是:西亚—中亚—帕米尔高原—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绿洲—河西走廊—黄土高原地区。
    “传入中国的小麦,逐步取代了粟和黍两种小米,成为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主体农作物,形成了现今中国‘南稻北麦’的农业生产格局。”赵志军说。
    向西扩散的小米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来不是单向的。小麦自西亚而来,起源于中国的小米也在逐步向外扩散。
    考古学者在距今约1万年前的北京东胡林遗址发现了比较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发现了粟和黍的籽粒。
    “这是国内目前发现最早的小米遗存,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最早的。中国小米的栽培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1万年前。”赵志军指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欧美和日本学者参与到对小米起源及传播的研究中来。赵志军介绍,新的考古学证据表明,大约在距今4000年前后,小米已经从河西走廊地区向北进入欧亚草原地带,向西到达了天山西段,然后继续向西传播,逐步成为分布在欧洲中部的史前文化的重要农作物之一。
    植物遗存是有机物质,只有在埋藏前被炭化的植物遗存才能在考古遗址中长期保存。通常,在考古遗址中,通过浮选法获取的炭化植物遗存数量都不会很多。相对于可遇不可求的植物遗存来说,遗址里出土的大量陶器为研究小米传播路径提供了新的线索。
    “陶器中有不少是用作炊具的。有学者通过对遗址出土的陶器或陶片上残留物的化学分析,找到了属于小米的特有化学成分,进而分析勾勒出了小米在欧亚大陆传播的时间和路径。”赵志军说。
    在赵志军看来,农作物的传播和其他商品的传播不一样,还涉及到栽培技术、食物加工、饮食习惯等一系列系统性知识的传播,是通过分布在传播路线上的古代文化群体不断接力的漫长过程。针对小米起源,国内学者开展了很多的研究,对于小米传播扩散路径的研究还只是刚刚开始,期待有更多的发现。(科技日报北京5月9日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22

帖子

1025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25
 楼主| 发表于 2021-1-3 15:5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天大师 发表于 2020-12-14 00:53
是否可以真的否定西来,首先得搞清楚西来是什么。这些近年才有眉目,反驳以前没搞清楚时的观点,已经没有意 ...

“中国文明西来说”起源于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
1914年,北洋政府聘任安特生为农商部矿政司顾问,他先后进入了塔里木河、北京周口店、河南新安县和渑池县,开始了远东的探险考察之旅。
1921年,安特生首次组织对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了仰韶文化,他将出土的仰韶陶器与古代西方陶器进行比较後,1923年发表《An Early Chinese Culture》报告,提出彩陶为代表的仰韶文化西来假说:
仰韶陶器中,尚有一部分与西方文化具有关系者。近与俄属土耳其斯坦相通,远或与欧洲相关。施采色而磨光之陶器,即其要证。
与其相似之陶器,欧洲新石器時代或其末期亦有之。如意大利西西里岛之启龙尼亚,俄属土耳其斯坦安诺地方,皆曾发现。各处之器,各有特点。然与河南仰韶古器之器工花纹,皆又极大相似之点。
以河南距安诺之器相较,其图形相似之点,既多且切,实令吾人不能不起同出一源之感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4-26 07:15 , Processed in 0.063115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