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61|回复: 1

信息化时代,汉字改革之议已然消歇?

[复制链接]

284

主题

766

帖子

433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333
 楼主| 发表于 2019-12-31 06: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信息化时代,汉字改革之议已然消歇?
2016年11月13日,有人就在《光明日报》发表了这样一篇文章-----“信息化时代的汉字”。全文如下:
 《 汉字(此文的作者所说的“汉字”,指的是楷体和楷体以前的各种体式的汉字)跟世界上其他文字一样,经历了手写、机械化和信息化三个时代。
  手写时代,重视字形规范。例如强秦的“书同文”,盛唐的《干禄字书》,新中国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都是这种意念的典型映现。
  19世纪70年代,打字机进入市场,开启了文字的机械化时代。使用拉丁字母的欧美人打起字来轻松快捷,西文印制步入家庭。而笨重的汉字打字机无法入户,拼音文字之便独领风骚。与此同时,方块字备受诟病,汉字改革呼声甚高。
  “忽如一夜春风来”,倏忽降临的文字信息化时代,彻底改换了汉字的呈现方式、阅读形态和存储、传输路径。
  几千年的右手运笔勾勒字形,换代为双手连续敲击编码(汉语拼音也可看作一种编码),且呈现即信息化。轻击键盘的操作使修改、删节易如反掌,再也不用涂成“花脸”誊清,省去烦琐劳动。但同时,随心所欲的改易,使作者往往填充过多句意,致使句子冗长滞涩,尤以议论文多见,宜加留意。
   汉字一千七百年的单一纸质文本阅读,在当代画上句号。“两种文本阅读”于今发轫。电子文本阅读量扶摇直上,强劲推动了流畅文风的盛行,势必在今后岁月中,牵动新闻、文学乃至公文语言的衍变。
   汉字文本不再仅存于抽屉箱柜,而是更多地储藏于电脑、U盘,节省了大量材质与空间。轻点鼠标,即可将汉字瞬间传至千里之外,比起昔日跑邮局,不知节约了多少时光。
   对汉字运用中的若干变化,当正面审视。譬如,年复一年的手指击键,导致对汉字的“详细记忆”嬗变为“轮廓记忆”。不宜将这种变化看作“问题”或“退步”。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就是诉诸视觉的,是“目治”的,它使汉语摆脱了“口耳相传”的原始状态。汉字是记录汉语的工具,供人用眼睛识别并读取信息,是汉字的根本功能。信息化时代可迅速显现、打印出清晰工整的字迹,极便视读、贮存、传输,是巨大改进,汉字功能顿获升华。再如,有人因“手写”变“打写”而忧虑汉字前途。一种文字的兴衰,取决于使用者的多寡。除十几亿中国人外,世界各地学习汉语汉字的,愈来愈多,汉字前程一片光明。
   信息化时代,人们由关注字形正误转为重视词形规范。《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乃此种之具象。辨析近义词、选择异形词已成编辑关注热点。
   汉字跟两种文化密切相关:一是汉字文化,二是中华传统文化。
   汉字文化的精髓在于象形性,但隶变后已大幅衰减。让青少年适当学点甲骨文、金文、小篆,可领略汉字奇妙的图形意涵,瞭望汉字浩瀚海洋的宏富与精彩,稔知寰球唯一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
   中华传统文化保藏于汉字书写的古代经典。当引导年轻人诵习文言名篇,领悟先贤高远深邃的哲思与诚挚仁厚的情怀,熟记名言佳句并可信手拈来自如运用,以继承灿烂的华夏文明。
   以为认识繁体字就能通晓这两种文化,不过是流行坊间多年,脱离实际、方枘圆凿的颟顸之语。
   近年九州兴起的书法热有两个效能:首先,练习者和观赏者不断细究字形,无形中实现了对汉字“详细记忆”的回归,有益于传承汉字文化;其次,流传千古的软笔书写技艺,得以活跃民间,宣纸上游云惊龙、桃花飘落的神来之笔,将欣赏者带入令人心醉的艺术境界,享受并薪传中华独有的“字的艺术”。
   弘扬汉字文化,还需给汉字一个“摊位”。半个世纪前,北京西单附近,有“中国文字改革文献资料陈列室”,陈列甲骨文、简化字、汉语拼音等资料,供大众免费参观。在新时代,也应在首都设立类似博物馆或陈列室,方便国内外游客探索神秘的汉字。
   信息化时代,汉字改革之议已然消歇。个别站在文字信息化时代讥讽文字机械化时代汉字改革(即“汉字拉丁化”的改革)的人,必被世人揶揄。
   回眸历史,三千多年前,当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在石碑上叮叮当当雕刻地球上最早的字母时,在东方,我们的祖先在乌龟壳上用青铜刀刻写着甲骨文。时下,西方人在电脑上敲出拉丁字母,中国人在电脑上打出汉字。中西文字前行的步履大体相同。
   展望未来,汉字电脑输入方式仍有改进空间。就效力而言,全拼不如双拼,因为双拼更适合汉语“声母+韵母”的音节结构特点。或许将来会出现简便易学的双拼录入法并投入使用。
   俯察身边,灵敏高效、让人啧啧惊叹的语音输入手段,已翩然飞入寻常百姓家,汉字信息化演进之速,常常超出我们的想象。
   可以说,此文的作者,既不懂汉语、汉字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也不懂电脑的工作原理。所以,仅仅凭汉字可以在美国的ASCII码的电脑上编辑汉字文章,就说“楷体汉字系统”适应“机械化、的信息化时代”了。
为了澄清此文作者的错误观点,有必要简述一下电脑使用英文的方式和使用汉字的方式,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人们用“0”和“1”二进制编码作为指令,来指挥电脑运行的,电脑也是用“0”和“1”二进制编码,来表示文字、图标、图画、文章等等运行结果的。
例如,如果用“二进制四位编码”来表示“0、1、2、3、4、5、6、7、8、9”,其编码就是: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
编码在电脑上,是怎样实现的呢?是靠晶体管的通电状态和断电状态来实现的。
设定晶体二极管通电为0,断电为1。那么,上述十组“二进制四位编码”,就可以用四个晶体二极管的通、断状态来实现:
0000、     0001、    0010、   0011、     0100、  0101、    0110、   0111、    1000、
通通通通、通通通断、通通断通、通通断断、通断通通、通断通断、通断断通、通断断断、断通通通、
1001
断通通断。
在电子电脑发明初期,人们在编制电脑应用程序时,是用“0”、“1”组成的二进制编码,来作为电脑指令的。人与电脑的关系是:人---“0”、“1”编码。多位“0”、“1”编码,对于99%的广大普通民众来说,是很难掌握的,所以,使用“0”、“1”编码作指令的电脑,是不能普及于广大民众的。 为了让电脑普及于广大普通民众,就在“人”与“0”、“1”编码之间,夹上一个过渡“桥梁”-----“人、机信息交换代码”。最适宜作这种“桥梁”的,就是人们日常熟悉的“文字”。方法是:如果让某组“0”、“1”编码,表示一个组成文字的基本元件,例如,让二进制16位编码“0010011000101010”代表英文字母K ,人们按下英文键盘的K按钮,就能使用“0010011000101010”编码了。
于是,电脑的设计者,就把“文字的基本构字元件”,作为“人、机信息交换代码”了。这样,就把早先的“人---0、1编码”关系,改成“人---文字--- 0、1编码”关系了。
“0、1”编码,相对“代码”来说,被称为“源码”
“源码”的电脑升级为“代码”的电脑后,普通大众就可以用一种文字的有限的“基本构字元件”作为“键盘代码”,在电脑上组建出无限的文字,再用文字组成电脑的指令,组成电脑的各种“软件”,来操作电脑。从此,文字就成为设计制造电脑的硬件和软件的一个要素了。
人们人发明了“代码”编程方法以后,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 ,ANSI ),为了解决各个编程专业部门使用代码不一致的问题,在1961年,就制定了“美国标准信息交换代码(ASCII码)”。它是标准的单字节字符编码方案,用于基于英文文本的数据。它最初是美国国家标准,供不同电脑在相互通信时用作共同遵守的西文字符编码标准,在1967年定案。后来又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定为国际标准,称为ISO 646标准。
“ASCII”码,既是设计电脑芯片的一个依据,也是编制电脑“程序”的基础。美国设计的电脑CPU(电脑中央处理器)芯片架构MIPS、Alpha等等,都以ASCII码为基础的,并且只支持“ASCII”。
但是,不是任何文字都可作为“源码”的“代码”的。能够成为“源码”的“代码”的文字,必须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以便适合电脑的工作的特性-----“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 否则,电脑就不能用这种文字的几十个基本组字元件,作为“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这样,就不能用这种文字的组字元件,在电脑上组建出无限的文字;也不能用这种文字作为指令,编制电脑的操作程序和应用程序。
世界上,一些国家的文字,也具用“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人机信息交换代码”。但是,由于美国极力垄断电脑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大多数国家没有独创电脑芯片的技术能力,所以,这些国家就只好使用美国的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了。
因为英文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所以,英文字母就可以作为“人、机信息交换代码”。
美国的电脑,使用了“ASCII”码后,中学生都可以用26个英文字母,在电脑上随机组建出无限的英文单词编辑文章;用英文指令,编制各种程序。
中国研制电脑的专家,也知道中国人使用的电脑,应该用汉字的构字元件作为电脑的“人机信息交换代码”,也看到了正在使用的“汉字楷体系统”,因为没有“规律性、标准性和规范性”,所以,其构字元件,不能作为电脑的“代码”使用。但是掌握中国语言文字问题发言权的“权威”、“专家”们,不允许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更新成适合作电脑代码的“新体汉字系统”。因为这些“权威”、“专家”们,不是属于“汉字保守派”就是属于“汉字拉丁派”。“汉字保守派”,坚决反对把汉字楷体系统作任何改变;“汉字拉丁派”坚决反对把楷体系统进行“非拉丁化”的任何改变。而拉丁化的“汉字”,根本不能区分汉语中的大量的“同音异义词”,所以没有实用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电脑研制专家,就不得不借用美国的“ASCII”码,作为中国自制的电脑的代码了。这样一来,就使中国制造的电脑,不论在硬件上、软件上和在功能上,都与美国制造的机算计相同,而在制造成本上,却远高于美国的电脑。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美国的先进廉价的电子产品大量涌向了中国市场。于是,主持电脑制造的决策者,不看中国自主研制电脑的长远战略意义,只看眼前的经济利益,就认为“中国自造电脑不如购买美国的电脑合算”。所以,就在1983年,把自主研制电脑的项目,与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研发一起停掉了。这些科研队伍解散后,除了出国的以外,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回高校教书,更有甚者竟然被调去看机房。这样,中国就彻底废止电脑的研制工程。中国的独立自主的电脑产业体系就中途夭折了。
从20世纪70年代起,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发达国家的政府、企业等部门,都看到了一种崭新的战略发展机遇,纷纷增加对电子、电脑产品研发经费的投入,使电子、电脑等新兴产业崛起,世界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而中国却在这一关键时刻,放弃了在电脑和微电子电路制造方面的自主创新。这样,中国从1984年开始,电脑和半导体电子器件工业的发展模式从过去的“创新为主,引进为辅”,转变为单纯地引进。从此,只能跟在在美国、日本屁股后边爬了。从此,国产电脑、通信设备、手机、家电、网络服务器、凡是用电脑控制的一切民用、军用机器设备,全都没有了“中国芯”。
中国在自阉电脑核心部件(CPU)制造能力以后,电脑底层软件的编制的权力也自然随之丢失了。中国再没有了独立自主的电脑产业体系。由此,使中国失去了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最佳机会,使中国比美国落后一个“信息化时代”。 “电脑芯片”,是电脑、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舰船、飞机、大炮、导弹、卫星等等所有机器的“大脑”,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
  中国的电脑核心硬件和核心底层软件领域,就完全让美国占据了,中国在“信息领域”的自主权,完全丧失了。中国的电脑厂,全是美国的零件组装厂。中国每年付给美国日本的电脑软件、硬件的专利费和购买零件的费用,多达千亿美元,比中国进口石油的费用还多。汉字信息,只能挂接在美国的电脑信息系统上,成为英文信息的附庸,随时遭到美国的监控和破坏。
汉字信息,是怎样“挂接”在美国的电脑信息系统上的呢?
是通过“ASCII码”从汉字库里调出的,不是像英文那样用组字元件随机组建的。
具体方法是:
第一步,把每个汉字做成一个“小图片”。
第二步,给每一个汉字赋予一个唯一的“汉字字模库”的区位码(例如:灯---2138,登---2139,等---2140
邓---2141,凳---2142,瞪---2143  。。。。。。。)然后存入“汉字字模库”里。
第三步,编制一种从字库里调取“汉字”整体的“汉字输入程序”。
第四步,把 “汉字字模库”的使用方法程序,嵌入到“ASCII码”的电脑操作系统(Windows)内。
第五步,在电脑操作系统的管理下,通过“汉字输入程序”,把英文键盘代码(又叫“输入码”),与汉字字模库里的汉字区位码(又叫“汉字内码”)关联起来 ,把汉字从“汉字字模库”里调出。
在英文代码的电脑上,“汉字输入程序”,最基本的有两种:
第一种、汉语拼音输入法。
这种输入法,适合“见字会读音”的人们使用。这种输入法的制作思路是:首先,给每一个楷体汉字,赋予表示这个字的汉语读音的“键盘代码”。在英文键盘上,就设定用“英文字母”来表示“汉语拼音字母”,然后用“英文键盘代码”,来拼写每个汉字的读音。这样,表示一个汉字读音的“键盘代码”,就作为这个汉字的“命名”。然后编一个《汉字拼音输入程序》,把每一个字的“命名”与这个字在字库里的区位码关联起来。例如:楷体字“灯、登、等、邓、凳、瞪。。。。。。”,这些同音字的汉语拼音都是“德鞥(没有含‘声调’)”。在英文键盘上,用英文键盘代码“d”取代声母“德”,用“eng”三个键盘代码取代“鞥”。
“灯、登、等、邓、凳、瞪。。。。。。”在汉字字库的区位码,分别设定为“2138, 2139, 2140,2141, 2142, 2143  。。。。。。。”。《汉字拼音输入程序》把英文键盘代码“deng”与“2138, 2139, 2140,2141, 2142, 2143  。。。。。。。”都关联起来。当打开《汉字拼音输入程序》时,要调出“登”字,就在英文键盘上连续按下“d、e、n、g”键钮,就把汉字库里凡是与键盘代码组“deng ”相关联的汉字“灯、登、等、邓、凳、瞪。。。。。。”,都调出在列表中了。打字者可以从这个列表中选取所需用的汉字“登”。
第二种、汉字笔画输入法。
这种输入法,适合见字不会读音的人们使用。《五笔字输入法》就是“笔画输入法”。这种输入法的制作思路是:
首先对楷体汉字的结构,进行分解,例如“登”字,可以分解为“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gif”。这些被分解的零件,称作“字根”。
然后给每个“字根”赋予一个英文键盘代码。例如:“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的代码为弯w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3.gif” 的代码为g ,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gif” 的代码为K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5.gif”的键盘代码为u。这样,“登”字的英文键盘代码命名就是“wgku ”。
再编一个“汉字笔画输入法程序”,把“登”字的“wgku ”命名与“登”字在汉字字模库中的区位码“2139”关联起来。
要调出这个字时,只要输入键盘命名“wgku ”,就把汉字库里凡是与键盘代码组“wgku ”相关联的汉字,都调出在列表中了。打字者可以从这个列表中选取所需用的汉字“登”。
由于汉字楷体字数很多,字根数量远远超过26个英文键盘的英文字母代码,所以,每个英文键盘按钮代码,就只能表示几个字根了。
《五笔输入法》,就是按这种思路编制的。下图就展示了构字部件与键盘代码的对应关系:
五笔输入法键盘示意图.GIF
这种处理汉字的方法,与英文处理方法,有着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如下:
在美国的以“ASCII”码为基础的电脑上,使用英文字母组建英文单词的;汉字是用“ASCII”
码,从汉字库里调取整字的。所以,在美国设计制造的电脑上,可以用26个英文字母,组建出无限的英文单词,单词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而使用楷体汉字,不能在电脑上组建汉字;就必须先建立一个汉字库,然后在编一个从汉字字库里调取汉字的程序----例如“五笔输入法”或“拼音输入法”。
这两种方法,都是“整字调取法”,不是“元件组字法”。这种处理汉字的方式,就是早先的汉字机械打字机的处理方式。只是把铅字盘换成了字模库,拾字机械手换成“英文指令”,印字蜡纸换成显示屏,选字还得靠人工。机械打字机存在的那些缺点,在电脑打字中依然存在;并且,如果没有英文信息系统的支持,采用整字调取法,在电脑上也实现不了。
在使用楷体汉字的情况下,汉人与机器的关系是:“人---汉语拼音符号(或五笔画)----ASCII码--- 0、1编码----汉字”关系
在英文代码的电脑上使用的汉字只可以显示出来,是不能当作电脑指令,用来汉字来编制电脑程序的。
因此,没有汉字代码的电脑,就没有中国独立自主的电脑信息系统和电脑产业体系,中文信息,只能通过英文来调取使用,只能成为英文信息系统的附庸;中国的电脑产业,也只能作为美国电脑产业的附庸。
汉字信息必须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由此造成如下恶劣后果:
1、在美国电脑上,不能用汉字的构字元件来随机构建出无限的汉字,只能让电脑带上几万个整体汉字的“汉字字模库”,然后通过英文代码,编制调取整体汉字的程序,从汉字库里调取整体字。这样,汉字信息,就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只能成为英文信息系统的附庸,受制于英文信息系统。并且,因为采用从字库里调取正字方法,而汉字数量是无限的,永远收集不全,所以,有些需要的汉字,当字库里没有存入时,就用不上了。调字时,还不可避免地出现“重码字”,从而降低了人工选字的速度,也容易选错字。
2、采用整字调取的“汉字输入法”,不能像“元件组字法”那样,可以实现“汉字怎么写,键盘就怎么打”。 调字时,还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重码字”,从而降低了人工选字的速度,也容易选错字。
3、虽然必须揹负庞大的汉字库,但是,由于汉字数量无限,永远收集不全,所以,有些社会上需要的汉字,当字库里没有预存上时,就调不出来了。
40多年来,一些中国人企图解决上述问题,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办法,出现了“万码奔腾”的局面,却一个问题也没有解决。
4、自从中国使用了美国电脑和加入美国的世界互联网后,电脑的“汉字字模库”里的任何一个汉字的变动,都会影响汉字库的使用统一性。于是,中国就制订了一个强制标准,名字叫做《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即“汉字编码字模库”,称为“汉字中国标准”。为了统一国际上的使用,美国牵头,又制订了一种《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国际标准》。如果一个新的汉字不在“国际标准”里,就不能让世界上任何一台“美国制式”的电脑使用,人们也不承认这个字。所以,中国的“汉字国家标准”就被“汉字国际标准”替代了。
在这个“国际标准的”控制下,中国人的“汉字库”,中国人说了不算了。中国人要在汉字库里添加一个新造汉字,就必须先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汉字工作组ISO/IEC/JTC1/SC2/WG2/IRG ,提交申请,然后IRG接受中国《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未编码汉字的编码请求,并给定一个编码位置,并报告WG2,然后再逐步进入SC2-- JTC1-- IEC—ISO审批、重新制作一套程序。新的一套程序做成以后,如何迅速推行并非易事。因为实行新的一套程序,以前的各种字体字库、各种字典教材都要作废,许多人名和地名都要修改,数以亿万台的电脑、打印机、手机、扫描仪以及与汉字相关的操作系统、输入法、数据库、办公软件等都要修改。再加上贸易的全球化,很多市场上与汉字处理相关的国外电子产品也都遇到这样的统一性问题。所以,这一添字过程,不是简单地、轻易地就可完成的,而是很麻烦的,而且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的。
因为向汉字字模库添加一个新字如此复杂,就导致中国的普通民众,不能随着社会上不断出现的新的汉语单词,及时创建一个新汉字来表示之。当引进一个外语单词时,也不能随时创建一个新字来表示外来单词的词意。要想为适应社会的新需要而升级更新整个汉字楷体系统,就更难办了。这就使汉字陷入了于僵化状态。所以,近来,对于外来词汇,当没有相应的汉字词汇或语句进行“意译”,又不能当即造个新的“楷体汉字”来表示时,就只好用现有的汉字进行“音译(近似的)”或者直接使用英文单词,不会英文的网民,还自创了“黑话”般的“网络语言”。而“音译”外语单词的汉字,就把“表意的汉字”变质成了“音节符号”。这些只起“音节符号”作用的汉字,就使汉字出现了“歧义”,也严重地破坏了汉字楷系统的统一性,从而使中国的汉字文章,越来越不精确,汉字文章,成了中外文字大杂烩。使广大普通民众,连普通报纸、杂志上的一些文字也看不懂了。中国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的高低,不被大学看重了,出现了有些大学招生,英语必考,中文免考的现象。这些情况,将促使汉字、汉语逐渐走向僵化、退化、变质、消亡的深渊。哪有什么“一片光明的前程”?
5、人类制造动力机器,实现工业化革命,是为了延伸体力;制造电脑,实现信息化革命,是为了延伸脑力。所以,电脑是“智力工具”,它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解决人脑很难解决的问题的,写文章或作统计,仅仅是电脑的次要功能。英文代码的电脑,使美国的小学生都会编制应用程序,来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
由于中国今天不能制造出“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代码的电脑”,只能使用美国的电脑,所以,绝大多数的不精通英文的汉语人,在英文代码的电脑上,就不会用英文编制电脑程序,随时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难题了。这样,中国的绝大多数的普通大众,在美国的ASCII代码的电脑上,既得不到电脑的根本的好处,也发挥不了应有的编程才能。阻碍了中国大众创新潜力的发挥。相当于买了一匹千里马,不会骑,只能当毛驴用了。
6、中国为了适应美国ASCII代码的电脑信息的特性,不得不进行全民普及英语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进行英语教育。这样,中国的学生头上有增添了一座“英语大山”。
这就使中国的少年儿童的头上同时压着汉字和英文两座大山,成了世界上最累的孩子,快乐的童年变成了辛苦的童年。
中国的出口产品的包装、说明书,不得不附写英文。
中国卖给外国的机器说明书和操作显示屏,不得不使用英文。
中国购买外国的先进的机器、仪器和军事装备,不得不重新改装,以便把外文信息转换成汉字信息。
中国不得不每年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外国开办“孔子学院”,来教外国人学习汉字和汉语文化。中国人在国际上发表文章,不得不用英文。
自1995年以来,在贸易全球化和电脑信息全球化的发展潮流的冲击下,中国人出于对实际利益追求的需要,重视英语、轻视汉语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青年人的汉语文水平,急剧下降。
7、中国成为美国的电脑信息产业的附庸,绝对不是如一些人说的那样,“与国际接轨”,搭上了美国发展的便车。而是套上了美国的“绞索”。
中国的电脑、手机、通讯设备、自动控制设备、测试仪器等等的“制造厂”,都成了利用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零件的“组装厂”,遭受人家的制约和任意宰割。每年仅仅芯片进口的总金额,就超过进口原油的总金额。在软件方面,全部都是用英文代码编制的,软件的专利费,也是一个不小的数额。中国的楷体汉字信息,就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成为英文信息的附庸,以美国ASCII码为基础的信息机器设备,中国使用得越多越广,美国套在中国脖子上的绞索就越牢越紧。
从1983年以来,中国的各种用电脑控制的机器设备和通信设备、大小电脑网络等等的操作和应用程序,全是美国的(ASCII码)。所以,中国的最关键的第5国防空间(信息空间),被美国占领了,中国成了美国的“网中之鱼”。今天,电脑信息问题,成了中国安全的短板。
美国在20年前,就成立了“网军司令部”,组建了几万人的“电脑网络作战部队”。中国所有使用美国电脑的领域和部门,都会随时遭到美国網军的监控和“遥控信息炸弹(遥控电脑病毒)”的攻击,这种攻击,在今天中国在一切领域和部门都使用电脑网络的情况下,其破坏力远大于“氢弹”。
  中国一些语言文字“学者”、“权威”们,出于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的需要,极其忌讳人们谈论汉字楷体系统的任何缺点和楷体系统的升级改进问题。所以就采取一切办法包括舆论的、政策的、法规的、法律的等等,压制人们议论汉字问题和改进升级汉字楷体的做法。由此造成了“汉字改革之议已然消歇”的“万马齐喑”的局面。
  此文的作者,闭口不谈中国人在美国的ASCII码的电脑上所遇到的上述诸多问题,却把汉字仅仅可以在美国制造的电脑上,模仿原先的“汉字机械打字机”的调取汉字字模的方式,来显示和编辑汉字文件和“汉字改革之议已然消歇”的表面现象,就断言“ 信息化时代,汉字改革之议已然消歇。个别站在文字信息化时代讥讽文字机械化时代汉字改革(即“汉字拉丁化”的改革)的人,必被世人揶揄。”。
事实上,不论楷字保守派和汉字拉丁派怎么打压,都掩盖不了汉字楷体系统不适用于“今天信息化时代”要求的4大缺点和9大问题及其损害,都消灭不了人们对于如何解决汉字楷体系统的缺点和问题的渴望和议论,都阻止不了人们更新升级汉字楷体系统的做法。
“汉字拉丁派”仍然在公开继续地搞“汉字拉丁化”的改革,并且还在2001年推动国家出台了一个以汉字拉丁化为目标的《语言文字法》,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加强执行。也在2012年正式出版发行了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该字典在“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一节里,列入了239个英文词或英汉混合词,例如:a lizi  AA制  CDC  e化  CPI PPI PM2.5  FTA ECFA。。。。。。
为此,导致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和北京语言大学等高校的140位专家、学者联名向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提交“陈情书”,针对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收录“NBA”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进行“讨伐”。要求立即撤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一节。
 由此可见,“汉字改革之议已然消歇”的说辞也是臆造的。
在此,顺便说一下,有人说“Linuxd 电脑操作程序的源码是公开的,中国人可以用它的源码编制中国自己的汉字代码程序”。其实这是做不到的。为什么?因为Linuxd仍然是以美国的ASCII码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电脑硬件芯片只支持ASCII码。程序的代码语言仍然必须是英语。因为,其它国家的语言的语法与英语的语法不同,单词结构和单词含义,也不会都与英文单词一一对应,所以,即使购买了美国的电脑芯片和知道程序的源码,也不能用本国的文字元件来取代美国的ASCII码,从而建立起本国文字的电脑信息体系。
中国的红旗电脑操作系统,就是用Linux源码做成的,但是汉字不是代码,而是ASCII码的“涂漆”:源码---英文代码----汉字。仍然是英文信息系统的附庸。因为,Linuxd系统,仍然是建立在ASCII码基础上的。
实际上,只要使用美国的电脑,不单楷体汉字必须通过英文信息系统才能使用,凡是没有相应的电脑芯片支持的其他任何文字和符号,都必须通过英文信息系统作为“桥梁”,才能使用。这样,除了英文以外,凡是通过英文信息系统才可使用的文字和符号,都是英文的“面具”,都是假“茅台酒”的外包装。英文代码编制的电脑操作程序Windows、linux ,应用程序Word、office、网页、等等,都可以涂上汉字、日文、蒙文、阿拉伯文、俄文、法文等等文字“漆层”。但是,英文代码的“编程工具”软件(例如C++、 FoxPro 等等)却不能涂上外文“涂层”。因为,“编程工具”中的指令,必须是可当直接指令的文字;以美国的ASCII码为基础建立的电脑,是不能用英文之外的文字,直接作为指令的。
所以,凡是使用不以自己的文字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的电脑、而是使用美国“ASCII”码的电脑的国家,不论其文字是否为线性拼音字母文字还是方块文字,都必须通过“ASCII”码,调用文字;其文字信息,都必须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
在1992年,美国对ASCII码中的“字符码”,进行了扩充,使它包括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字的“构建元件”和符号。其中《康熙字典》中的汉字义符224个,CJL表意符号(包括汉字)20926个。由此称为“国际标准代码Unicode”。
由于“国际标准代码Unicode”只扩充了“字符码”,没有扩充“控制码”。所以,以Unicode为代码建立的电脑,虽然可以调取和显示各国的“文字”,但是,不能使用英文字母以外的文字来编制程序。
这样,在“ASCII”码和“Unicode”码为基础的电脑上,就不能建立“英文以外的文字的信息系统”了。所以,在“ASCII”码和“Unicode”码为基础的美国的电脑上,汉字信息、俄文信息、日文信息、希腊文信息。。。。。。。。,都只能挂接在英文信息系统上了。

凡是以美国的“ASCII”码或“国际标准代码Unicode”为基础制造的电脑,都是用英文作为“人、机对话”的第一“桥梁”的。(人---英文键盘代碼---源码---显示屏)。其它文字,只能再通过英文,间接地实现“人、机对话”。(人---英文键盘代码---源码---其他文---显示屏)那么,其他的文字,就是第二级“桥梁”了。显然,第二桥梁的文字是依靠第一桥梁的文字才能被电脑使用的。目前,汉字就是汉语人使用美国电脑的“第二桥梁”。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楷体汉字能当作“英文”的“涂漆层”,不是楷体汉字“适应了”英文代码电脑,而是英文代码的电脑,本来就具有“被涂漆”的功能。这种“漆层”,是绝对取代不了“英文代码”的功能的。所以,美国电脑的“英文指令的编程工具软件”,无论如何,也改不成“楷体汉字的编程工具软件”。
由此可见,中国要想建立“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代码的电脑信息系统和电脑产业体系”, 没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汉字楷体系统,是一个关键的障碍。
只有把“汉字楷体系统”升级更新成具有“规律性、规范性和标准性”的新体汉字系统,然后用这种新体汉字系统的基本构字元件,建立“人机信息交换标准代码”,再以这一“标准代码”为对象,独立自主地设计出电脑CPU架构,再按此种架构制造出支持新体汉字指令的各类芯片和编制出各类电脑软件,才能建立“独立自主的纯汉字代码的电脑信息系统和电脑产业体系”。
否则,在仿制美国架构的电脑芯片的状况下,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逃不出做美国附庸的地位。


登k.gif
登k.jpg
登u.gif
登u.jpg
登w.gif
登1.gif
登1.jpg
登g.gif
登g.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44

帖子

29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7
发表于 2019-12-31 20: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正确,电脑不仅仅可以用 ASCII 编码的拉丁字母、Windows 预装的中文字体,还可以有新创字体、新创输入法等,Linux 是开放的,只要有新的文字需要,马上就可以反映在电脑上,通过互联网传播到世界各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3 13:29 , Processed in 0.059605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