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62|回复: 2

古玉的外来沁染——沁色

[复制链接]

12

主题

29

帖子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bc9ab559985e4254973676072a83f963.jpeg
“玉”虽然是一种硬度颇高的矿石,但其致密程度却并非无物可入。当部分外来物质因某种原因渗入玉质内部时,就可能使原本的玉质呈色发生变化。这种因外力或外物而改变玉质原有色泽的现象即被称为“外来沁染”,大致可分为沁色与染色两种。
“沁色”是指玉器被埋藏之后,受到周遭物质长期浸染而无意产生的颜色。从现有考古数据来看,这种沁色最普遍,主要可分为自然沁、铜沁与铁沁三者。
一、自然沁
自然沁是玉器入土后受到地下自然环境影响所产生的沁色。例如辽宁省建平县牛河梁第二地点一号冢四号墓出土的红山文化玉猪龙,整体玉质青黄,但背脊与身体却有红褐色,颜色与铁锈相近。其他发掘或收藏的红山玉器中也常见此类呈色,部分玉器表面还有若干褐色附着物。类似的沁色也出现于良渚文化,所不同的是良渚文化玉器沁痕多为点状。
由于红山文化与良渚文化迄今均未发现铁器生产遗迹,故而这一沁色的来源很难与铁器发生联系,但两文化遗址所处埋藏环境中均富含铁元素,因此这类沁色的成因,很可能是由土壤中天然铁元素沁入所致。
b1e46fb7050c46a49ae28ead4cee2d54.jpeg
a3d09cfd0c464fc59eb2c74c88439818.jpeg
红山文化 玉猪龙(局部自然沁)
二、铜沁
商代以后随着铜器的出现,玉器开始被镶嵌在铜器之上,当其产生锈蚀,铜绿便会沿结构较为疏松的部位沁入玉质内部,形成绿色的铜沁。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玉援铜内戈,“援”由灰黄色玉料雕琢,“内”以铜制作,因“铜内”产生锈蚀,铜绿渗入“玉援”之中,从而使“援”与“内”相交部的玉质转变成绿色,这种现象即是铜沁。
除镶嵌之外,玉器也可能因与随葬铜器相邻放置而产生铜沁。例如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一件由整块玉料琢制的玉角杯,即是由于与墓中铜质弩机等相邻放置,使得铜绿在附着于玉质表面同时沁入内部,产生绿色的铜沁。
a19332c2a329473d8fc580846b4d13b7.jpeg
05a334df991346718df65fbdfafd7dc6.jpeg
战国早期 玉璧(局部铜沁)
三、铁沁
铁沁的产生与铜沁原理一致,所不同的是其所产生的沁痕多为红褐色。例如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多节玉带钩残器以铁条贯穿玉器,入埋后铁条由于氧化膨胀绽裂玉带钩,铁锈便沿裂隙渗入玉质内部形成红褐色铁沁,而部分结构坚硬致密的玉质,铁锈无法渗入,仅附着于表面。同墓出土的玉质剑饰器因与铁剑镶嵌在一起,也具有红褐色铁沁,二者皆为典型的铁沁现象。
b6a6c2653f444660847aeb4cba1bd231.jpeg
汉代 玉剑璏(局部鐵沁)
为何古玉会受沁变色?在科学蒙昧的古代,或许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问题,但在考古学发达的今天,探讨古玉的呈色与受沁,则需仰赖科学的研究方法,除使用仪器检测之外,还原古玉的原生使用与入埋环境也至关重要,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客观正确的结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9

帖子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1: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玉上的血沁,真的是尸体上的血液沁入形成的吗
在收藏界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做“古玉挂红,价值连城”。其中的挂红,指的就是古玉中最为珍贵的沁色----血沁和朱砂沁。几千年来,人们对于血沁玉的热捧,在造就了一系列神话的同时,也演绎出了一个个令人啼笑皆非的谎话与谣言,这中间就包含着“血沁是尸体上的血液沁入古玉肌理后形成的血红色沁痕”,并言之灼灼的称“佩戴血沁古玉容易招惹阴邪”。
803fb3024acc4526a5539583d9ab45c5.jpeg
汉代鸡心佩
千百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千年血玉的形成是和尸体有关的,这和当时的丧葬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有厚葬之风,尤其是在汉代提倡“事死如事生”,在王公贵族的墓葬中会陪葬大量的玉器,其中又有各种口琀,如玉蝉、玉牛等被放入死者的口中。在湖北省博物馆展出的曾侯乙墓中的玉器中,就有在他口中发掘出来的21只牛、羊、猪、鱼等小动物型玉器。古人认为将玉强行塞入口中,如果人刚死,当时塞入的玉会随气落入咽喉,进入血管密布胸腔上端,在墓葬中经过了千年的变化后,入葬者的血液渗透入玉的肌理,血丝直达玉心,就会形成“千年血玉”。
那么古玉上的血沁,真的是尸体上的血液沁入形成的吗?要说清这件事,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26a6e24c20f54cb2be65644479f8b8d9.jpeg
上海龙山文化鹰摄人玉饰
第一就是死人的血液真的可以沁入到玉器里吗?有人说,当然可以啊,从宋代开始就有人用活的羊、狗、牛的身体来制造血玉。这些作伪者将已经雕琢好的仿古玉器烧热后,放入活的羊、狗、牛的腿部或臀部的肉内,然后将伤口缝合好,让玉器在羊、狗、牛的身体内吸收它们的血液,几年后再割开伤口将玉取出,就会发现这些玉器上布满了血丝一样的东西,颜色鲜艳,血丝清晰,这样的玉器每每可以冒充天然血玉卖出个极高的价格。如果说人的血液不能沁入到玉器内,那么这种作伪的方式又该怎么解释呢?既然羊、狗、牛的血液可以沁入到玉器内,那么人血为什么就不能够沁入呢?所以,这些人认为古玉上的血沁,一定是尸体内的血液沁入后形成的,也只有沁入了人血的古玉,吸收了人体的精血和灵气,才有可能具有那种美艳润泽的包浆,成为真正的通灵古玉。
古玉中血沁玉的稀少与珍贵,似乎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这个流传千年的传说,然而,这种说法在现代实验室环境下却无法得到科学的验证。解放后,随着我国考古学和文物学的快速发展,血沁玉是否是尸体内血液沁入的课题,也同样进入到了考古学家的验证范畴。他们在将玉器浸泡在猪血甚至是人类的血浆中后,发现这些血液很快就会干涸,并随着时间的流逝开始碳化。在模拟实验室环境中,这些在干涸甚至碳化的血液中的玉器,根本就无法被血液沁入其细腻致密的肌理,只能沾染到玉器的表皮,即便达到埋藏数千年的实验室环境中,玉器表面的血沁稍加擦拭就可以去除,始终无法形成色彩艳丽的血沁古玉。所以,从现代科学的角度上来看,血沁玉是尸体中血液沁入后形成的这一论断缺乏事实依据。
bc12e9178ccd476a97972f2e278ddb0f.jpeg
西汉蟠螭纹饰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既然你说尸体中的血液没有办法沁入到玉器中,那么被埋入到羊、狗、牛身体里的玉器,为什么会形成鲜艳的血丝呢?这难道不是血液沁入到了玉器里吗?否则这种血丝怎么可能盘玩不掉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考古学家通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也给出了符合科学的答案。这些被称为羊玉、狗玉、牛玉的所谓血玉,它们的红色呈现血丝状,而传统意义的血沁玉则呈现出大面积的片状或夹杂着黑色或褐色的其它沁色。这种仿血沁的羊玉、牛玉上的血丝状沁痕,不过是玉器在埋藏在动物的体内后,与体内的血肉长达数年的日夜摩擦形成的结果,可以理解为是在一种特殊环境中盘玩的结果,并不是血液沁入形成的。
既然血液没有办法沁入到玉器内,那么这种被称为血沁的古玉又是怎么形成的呢?人都说古玉通灵,佩戴这样的古玉会不会有阴邪的事情出现呢?
c71ef132cfee492884877ffa351d5dcf.jpeg
春秋玉柄型器上的朱砂沁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涉及到我们上学时学到的化学反应了。古玉入土后,和墓葬中的其它物质相互融合在一起,通常包括棺内的尸骨、陪葬品腐化之后的色液、衣服上的颜料、防腐用的石灰,以及红漆、木料、土壤中的各种微量元素等等。由于玉器长时间埋藏在底下,玉质在各种液体、元素和地火的作用下,玉质会变得疏松,容易被其他的物质沁入。这时玉器如果和青铜器接触较近,就会形成绿色沁痕;如果和水银等物质接触,就会形成黑色沁痕。如果和陪葬品中的铁器接触,就会形成红色或褐色的沁痕。此外,陪葬的铁器腐蚀后会进入到墓葬周边的土壤内,和土内原有的铁元素一起,对玉器造成侵蚀后,可将玉器沁成猩红色、枣皮红、酱紫斑等色。不过,要形成枣皮红和酱紫斑得需要700年以上的时间,而通常情况下,大家认为要形成鲜艳的血沁痕,一般要经过一两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至于颜色的深浅浓淡,和土壤中铁离子存在的状态和含铁量的多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除了在铁离子作用下形成的红色铁沁、血沁外,还有一种同样鲜红的玉沁种类,叫朱砂沁。古人认为朱砂有防腐的作用,因此在高等级墓葬中会有大量的朱砂放置在尸体的周围,这些朱砂沁入玉里的速度很慢,大都附在玉器的纹饰处、镂空等凹陷和粗糙处,将附近的玉皮染红。若将白玉的玉肌沁成淡棕红色,得要1800年左右的时间,如果要形成更鲜艳的血红色,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看到这里,相信诸位已经明白了血沁的形成原理,它的主要致色因子是土壤或墓葬中的铁元素,其次是极其昂贵的朱砂,而认为古玉中的血沁是由尸体中的血液浸入的显然是以讹传讹,望文生义的结果,而血沁玉会有阴邪不宜佩戴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29

帖子

17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7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8 21: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藏版:古玉鉴定,简单方便的密招 2018-09-08 06:37

虽然中华民族收藏玉器有几千年的历史,
国家真正重视玉器研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民间知玉器芳龄者也比较少。
加上玉器几乎历代都有仿品,
特别是近几年,仿品之多、仿术之高,为历代所不能及。
2bc786e5181e46628c4a8035fe593eca.jpeg
作为收藏爱好者,对古玉器断代,
主要是通过眼睛能看到的玉料、器形、纹饰、刀工、钻孔、沁色、冰裂、蚀斑、抛光、包浆,摸到的打磨抛光,
嗅到的玉器散发的气味来判定,
很难做到每件玉器都通过先进的仪器,进行理化分析后来判定。
df0ee0d982954303b5b3dad26eb8fb46.jpeg
宏观看年代
我们要想知道一件古玉器是什么年代的或一件仿古玉器是仿的什么年代的,
主要是根据玉料、器形、纹饰、刀工、沁色的时代特征来判定,称之为“宏观看年代”。
新石器时代以前,以实用工具为主的玉器,普遍使用地方玉料。
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玉料使用的地域特点也比较明显。
以红山玉器为代表的辽河流域,以岫岩为主;
以良褚玉器为代表的太湖地区,以阳起石、蛇纹石为主;
以齐家玉器为代表的西域地区,以新疆玉、和田玉为主,蓝田玉亦常见。
夏代玉器以南阳独山为主;商代和田玉大量使用,青玉多见;
西周多用和田玉、新疆玉,重大礼器多用青玉琢制;
春秋战国以和田青白玉为主,以青玉为尊,
较大的器皿以青白水苍料为主要原料,
且水苍料到汉代为什么突然销声匿迹,至今还是专家学者研究的一个迷;
汉代及以后和田白玉多见,以羊脂玉为贵。
可见,西周以后中华民族历代都追捧和田玉,一直延续到今日。
ca09f2b6e8b04c3dbfd68528d358d955.jpeg
红山文化 鸟兽纹玉佩
6eefdb38488745448670ab3acd35693c.jpeg
商代 松石蝉
但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又都有大量地方玉料的使用,
如岫岩玉、独山玉、密山玉、玛瑙、绿松石、天河石、水晶等玉料,
几乎历代都有使用,品种繁多,且事过境迁,
单从玉料断定玉器年代还是比较困难的。
不过,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用料特点和习惯,结合器形、纹饰的特征,对玉器断代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f4cab678f69f4fed84bd6cf611c883c8.jpeg
西周至商 玉牙璧
通过器形看年代
玉器的器形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断代依据之一。
玉猪龙、C形龙是红山时期的玉器,如是仿品也是仿制的红山玉器;
玉琮在良褚、齐家时期盛行,但良褚玉琮多带纹饰,齐家玉琮多素面;
玉圭始于夏商,兴于西周;“六器、六瑞”形成于西周;
26efe90e62a749d7aca6d887532723c9.jpeg
红山文化 玉兽形玦
片状龙、虎、兽佩兴于春秋;谷纹璧始于战国;辟邪出自汉代;
飞天始于魏晋,兴于唐朝;
玉山子始于宋代,兴于明清。
因此,给玉器断代,不同时代的玉器器形是最重要的依据。
1fd5cfa8f3934f3d9d6bb04479703b88.jpeg
玉圭 西汉 延陵神道遗址出土(同样是玉圭,用料亦有差异)
通过纹饰看年代
玉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纹饰,时代特征最为明显,是判断玉器所处时代的最有力佐证。
红山文饰和造型两者合而为一,玉件的结构既是结构又是纹饰,
如玉猪龙、虫身琥等,刀状边、瓦构纹、牛鼻孔是红山玉器最明显的纹饰特征;
良褚的神人兽面纹、耳朵形眼眶纹;
夏商的臣字眼、方格纹、方折叠纹;
西周由一面坡宽阴线或虺纹刻画出龙凤纹;
f5bc15d0800c4f029101a1374b6ee4bb.jpeg
新石器时代 玉神人面饰 山西曲沃羊舌墓地出土
春秋龙首纹、饕餮纹。
战国谷纹、蒲纹、螭琥纹,双首双尾龙纹;
汉代的四灵神纹;
唐宋的植物花鸟纹;
辽金的秋山春水纹;
明清的蝙蝠纹、龙凤呈祥纹等。
69d9d5cc7de74fc6b194442ff6a30bcd.jpeg
西汉 S形玉龙(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读懂和掌握玉器不同时代的纹饰特征,是对玉器进行考究、断代的首要前提。
通过加工痕看年代
由于加工玉器的工具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不断发展,所以不同时代的玉器加工痕有所不同。
人类制造玉器的方法,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三个阶段:
1、石制玉器时期
以石、木、骨等较坚硬的物体为工具打、磨制玉器,
用树皮、皮革、纺织物加砂子对玉器磨平或抛光。
夏代以前的玉器加工痕多为磨痕,钻孔错位,钻痕不明显,平滑不起锋。
0c416643c96f4e61b7fc8575944739a0.jpeg
玉鹰攫人首佩 玉器--新石器时代
2、铁制玉器时期
人类掌握了冶炼技术后,铜、铁等工具的发明,使制玉器进入切割、雕琢玉器,皮革、纺织物加砂子对玉器磨平或抛光阶段。
这阶段的玉器切割、雕琢、刮削、刻画痕迹明显。
如阴刻线多呈V字形,U字形较少,且由多刀刻划而成。
铁制钻具钻痕清晰可见,但由于硬度不够,转速不高,钻痕留锋较钝且排列不够规律。
05d3352129ed4993b59af20fd8fd154d.jpeg
明代 灰玉鹰熊纹带饰
3、现代高速机械工具加工玉器阶段
合金钢锯开料,固定砣机、手持砣机雕琢,合金钢钻打孔,机械砂轮打磨,高速布轮抛光。
现代仿古玉器高速机械工具加工痕迹明显,如阴刻线多成U字形,两边多见崩茬,沟底无多刀划痕现象。
钻孔有喇叭口也有垂直打孔,孔口多有崩茬,孔内钻痕细密,留锋锐利,排列规律。
现代仿古玉器多呈现此类加工痕。
单凭玉器加工痕判断玉器年代是比较困难的。
6e305f0071e4450a83ba00aeeb8f9ead.jpeg
不过,熟练掌握玉器不同时代的加工痕特点,
结合玉器的器形、纹饰等其他特征,会大大提高对古玉器断代的准确性。
通过沁色看年代
玉器的沁色是最为复杂的。
天然沁色是玉器所处环境中的有色元素长时间对玉石纹理结构沁入、渗透形成的,
沁色沿纹理结构线由表及里,由近到远,由深到浅,过渡自然。
33fa1264c9e147f7b1a26713f4a55b69.jpeg
大多纹理结构清晰可见,展现出玉器玉石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精美图案。
但是由于玉质不同,特别是所处的环境化学成分不同,同地区的玉器沁色差距很大,不同地区差距更大。
出土玉器由于土壤所含的铁、硫、酸、铜等化学成分不同,沁色差距非常大。
954c3dc84ca74d53ae990a8420a1acd5.jpeg
沁色:海蓝
9c18beb249b14850a5ec3d3a72f922d3.jpeg
沁色:玫瑰红
c4791ccb22d04057a2223e4bda629ab6.jpeg
沁色:五彩
0689764ca4d94a4cbaebb719a5f8f652.jpeg
沁色:铁锈红
0bd7e37ea9dd4b42b355a1939f4b518a.jpeg
而人工做沁是通过火烧、水煮或化学染色做沁,一般浮在表面,
既是沿纹理结构有所沁入,也无往两边的天然过渡。
化工染色的仿古玉器,闻起来会有轻重不同的化工材料气味。
带有人工做沁的玉器为仿品,无收藏价值。
通过蚀斑断真假
玉器蚀斑的形成一般需要上千年的时间,
这就是蚀斑多出现在唐代以前的玉器上、宋代以后的玉器蚀斑很少见的原因。
携带蚀斑的玉器是古玉器的象征,
但并不是所有带蚀斑的玉器都是真的古玉器。
2c5c5557c6d04309938e1c381bb42056.jpeg
f7b83b740182446b9dc2995ac222a7a5.jpeg
首先要区分是天然蚀斑还是人为仿造蚀斑。
天然蚀斑是玉器或玉石长时间受环境的腐蚀发生溃烂并受微生物侵蚀后形成的自然斑点或溃洞。
50倍放大镜下看,斑点收口自然、不规则,边沿有过渡,斑点底部高突不平,亏蚀自然,溃洞一般口小内洞大,
洞内如天然溶洞留有熔岩状,环境干净的溃洞内如冰川,有雪花状晶体,微观世界精美天然。
e64e12644e784cb6a6cb9cabf72a415e.jpeg
人为仿造的蚀斑,一般为强酸或其他化工材料短时间腐蚀而成,
斑点收口较规则且断然无过渡,斑点底部平整,
溃洞口大内洞小,成碗或杯状,洞内较平滑,无熔岩或冰川状物质。
73e7c37a61de4d11af0dbb015a402d4e.jpeg
尖锐硬物敲出孔洞,冒充蛀孔
带有人为仿造蚀斑的玉器是仿古玉器,其次是要区分玉器是先有雕工后有蚀斑,还是先有蚀斑后有雕工。
先工后癍的为真古玉,50倍放大镜下看蚀斑收口自然无创伤,溃洞内形成自然结构也无伤损。
cce1bb6e2fb34f23ade450013f145a1a.jpeg
23451a44937541708233477cf20871f3.jpeg
灰皮是毛笔蘸氢氟酸咬的
先癍后工的是老料新作,为仿品,50倍放大镜下看斑口有创伤,
溃洞内形成的天然结构仔细看会有损伤,有时还留有后加工的新鲜碎玉沫。
通过冰裂断真假
玉器自然冰裂的形成主要是长时间受所处环境压力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导致玉石内结构发生裂变的现象,
一般需要2000年左右时间才能形成。
自然冰裂在汉代以前的玉器上多见。
近几年来仿古玉者仿造玉器冰裂的技术也已出现。
1e4e2530903f49f1aa4cd170bebb21b4.jpeg
自然冰裂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玉器玉石内部出现冰裂纹图案,
用50倍放大镜侧观折射光,玉石表面并无裂纹现象,
出现这样冰裂的玉器是古玉器,因为这样的冰裂现在人为还无法仿造。
7483abbed77b42d79833c95b90af2f86.jpeg
汉代凝脂白玉秋葵黄地冰裂纹浮雕狩猎图谷璧(局部)
一种是玉器玉石表里都出现冰裂纹的现象,包括天然冰裂和人为仿造冰裂两种情况。
古玉器的天然冰裂纹,用50倍放大镜可以清楚地看到,
沿裂纹有轻重不同的沁色,裂纹处沁色深,往两边沁色逐渐变浅,过渡自然,带有这样冰裂的玉器也是真古玉器。
4286b9df5a574811ad53944c673e22cc.jpeg
汉代凝脂白玉秋葵黄地冰裂纹浮雕狩猎图谷璧(局部)
人为仿造的古玉器冰裂纹,是在短期内,通过对玉石的多次急升降温出现的冷炸现象。
形成的冰裂纹,一般裂纹较大较深,且人工通过高压着色做沁,
用50倍放大镜可见沁色只在裂纹缝隙之中,无沁色由深到浅往两边自然过渡的现象。
带人为仿造冰裂的玉器为现代仿品,是假古玉器。
ffe33d3bbaf243428d97f6b6ad6e5625.jpeg
通过热胀冷缩做出冰裂纹,只可惜肉质太年轻,包浆没有,就像在小伙子脸上画很多皱纹一样滑稽!
通过包浆断真假
玉器的包浆是判定真假古玉器的重要依据。
之前有文章描述过古玩的皮壳包浆是怎样形成的?
所有把玩过玉器的爱好者,都会发现玉器的变化是比较快的。
玉天然包浆摸着温润,手感好,光线晶亮柔和而不耀眼,
用水煮几小时或用喷焰式火机烧5~10秒钟,不褪色不走光。
06c45d3dace14ed980dae4e51f616b17.jpeg
838ed1c2b94c4e5496a37864b50ddcce.jpeg
古玉包浆
而人为仿造的包浆,是在做好的玉器上直接涂上一层胶状物质或采取化工表面结晶的办法来仿造包浆,
人造包浆不够温润,手感不好,光线要么不够晶亮,要么贼光耀眼,
用水煮几小时或用喷焰式火机烧5~10秒钟后,有褪色走光的现象。
8b2f0f28e5834064bf7d82b93643a3e9.jpeg
雕工是现代的、玉质是生的、包浆是没有的、沁色是染的
历代玉器玉人鉴定歌谣
商人面凹颧骨高,臣字眼形额窄小。
西周眼梢过眼眶,身多弧纹直线少。
东周纹饰小蛇形,细阴刻线示发型。
汉代舞人袖盖顶,翁仲个个像鸡笼。
宋代童子脑壳大,两耳贴腮鼻似葱。
元人猴脸眼有珠,颈部断刀托起头。
明代玉人鼻如蒜,嘴巴刻成短弧线。
清人五官一把抓,上下唇凸高颧骨。
玉雕人物纹饰多,其他也应细琢磨
1f2c0b15fac243c4ba1d0e89f4cd71a2.jpeg
红山文化 玉人
77db9f400d074b36aeaae7fbd99f3076.jpeg
战国妇女玉人
04411e93ffd84c91b782d2de1a703e08.jpeg
宋代玉人
历代玉器龙纹鉴定歌谣
商龙有角阴刻线,臣眼有足尾勾卷。
周龙无足身细长,脊齿长眼多弧线。
战国龙体形弯曲,角耳区分不明显。
汉龙马首杏核眼,眼梢加长游丝线。
唐龙尾秃身体粗,腿关节处山羊胡。
宋龙唇翘后腿长,两根细角卷上方。
元龙双眼位一侧,发向后飘颈断折。
明龙脖细虾米眼,鬃发上扬或前翻。
清龙乱发锯齿眉,头部偏短角距宽。
龙纹演变几千年,鉴别且勿看一点。
68b7314d33444cba9827416cc41af478.jpeg
2ea1a39d33174c989cee63359ecf2dac.jpeg
94840bb7f38a45d28d3018e21a03554a.jpeg
8dd92e387cc343a0a5d7d5c8db31c7f9.jpeg
历代玉器凤鸟纹鉴定歌谣
西周凤鸟弧线多,阴线均有一面坡。
汉凤嘴尖头高昂,颈曲腹挺尾垂长。
唐凤冠似鸡冠花,眼长尾长欲飞翔。
宋元双翅平飞状,颈弯冠似花朵样。
明清顶为如意冠,形似孔雀眼细长。
凤鸟纹饰多变化,别样特征也记下。
8ae1dd3c22e9456bac0659e3fd32cc83.jpeg
6cd9454f3d704ece8509d1631e505375.jpeg
bec39b55912e4dc789f0e09241509aaf.jpeg
924e7edd65ed4b6e8c0ba0680b6f72f0.jpeg
4950d29777ab4734a278e564535dd1f5.jpeg
历代玉器螭( chi )纹鉴定歌谣
战国螭有枝角纹,尾巴与身不大分。
汉螭面短腮外凸,单阴脊线游丝纹。
宋螭尾叉向内卷,元螭发向两边分。
明螭首为方斗形,清螭独角发后伸。
螭纹特征仅一斑,持玉赏鉴须细心。
0970d03d4261495488800e676e2e9121.jpeg
9b87fd2d81b548fb9fafacc995045e72.jpeg
cc9dc011373c4f9f8702f97867755ed6.jpeg
83bffd8675894910afc48f819013c891.jpe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5-3 10:25 , Processed in 0.062845 second(s), 3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