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王义然

唐诗中的i—u混读方音特征

[复制链接]

89

主题

140

帖子

20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8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3 19: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王义然 于 2021-3-13 20:01 编辑

入声调不仅在地域上覆盖范围不大,对各韵摄的覆盖也仅限于i、u、a、o(e)四个韵摄。ai、ei、ao、ou、an、en、ang、eng等韵摄的字都没有入声调。等韵图上这些韵摄的入声字都是从四个有入声的韵摄借用的。借用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些没有入声字的韵摄也能对照等韵图进行平、上、去、入四声调的呼读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7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4
发表于 2021-3-13 22:5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这些我不懂。但是,入声字在古典诗词中应用如此广泛,单纯押入声韵的诗词也屡见不鲜,您说地域上覆盖范围不大的说法,让人非常地觉得不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40

帖子

20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8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4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入声方言在吴语、粤语中比较典型。整个北方都没有入声语音。
平上去入四声调的提出源自沈约的的四声八病之说。他是站在吴方言的语音环境中观察汉语声调现象而做出的归纳。后来国人把四声调确定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就是因为多数地区都没有入声语音。
民国时期兴起的构拟中古音的风潮,起因于当时一些中外学者对等韵图上入声字的编排的不理解,而对入声字古代读音所做出的各种推测。p、t、k三种入声韵尾就是这样土洋并举、中西结合添加上去的。这些做法给入声字穿上了本来不存在的神秘外衣,把一个短促入的声调演绎成阴入、阳入、和中入三类。简单问题就这样被复杂化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47

帖子

154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54
发表于 2021-3-15 12: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奇怪您竟然会认为整个北方都没有入声语音。

如我在其他帖子里讲的,上江(西南),下江(江淮),中原,河东(晋方言),都是有入声的。而且还有尖团。

就拿京剧来说,也是分尖团有入声的。

更不要说清末废科举之前,所有的科举考试里边写诗填词做文章,都是要用到入声的。就算近现代的毛主席的诗词里,也是要用到入声的。

所以完全不认同您的说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140

帖子

208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08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5 1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京剧是徽班进京后形成的剧种,不少曲牌源自昆曲。所以唱词中的语音,不是北方语音。北京的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绝不会按照京剧戏词中的语音说话。
毛泽东讲话是浓重的湖南口音,不属北方方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4-26 20:41 , Processed in 0.051509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