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980|回复: 8

魔拼汉语

[复制链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6 21:0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魔拼汉语
【摘  要】
《汉语拼音方案》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时代的局限性,在基础教学及信息处理方面跟不上要求。汉语拼音拼写潜规则多,繁琐难记,少数字母拟定不够规范,系统性差,因而给汉语学习者带来逻辑上的混乱,对于口口相传的母语者还可勉为其难,而外族学习者觉得汉拼杂乱无章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更为严重的是,因汉拼韵腹标调方法的缺陷,直接造成了声调无法融入键盘输写中,导致声调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缺失,使得有着汉语声调辩义的优美韵律语言,却不能通过汉语编码或键盘输写其声调信息,声调被当成汉语的包袱而被淡化掉甚至抛弃掉,不得不说,这是人类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的一大缺憾。魔拼汉语研究以现有方案为基础,摆脱套用无调英语模式及乱序键盘布局认知思路的束缚,对现汉拼提出了科学、全面、规范、系统的修改意见,使得汉语注音、输写及汉字编码、检索达到高度统一、整齐对应之效果,有利于汉语基础教学及信息处理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了能使“声调依附元音”的拼音形式进入计算机键盘输写系统,希望再来一次全面的汉语拼音改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6 21: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879252729 于 2022-3-6 21:27 编辑

第1章  魔拼汉语结构
魔拼汉语音节的完整结构是“声母 + 韵首(介调)+ 韵末(或缺)”。该汉语音节结构的核心理念在于韵母有始(韵首)有终(韵末)的排序性及韵律节拍。普通话汉语是韵律节奏感很强的语言,其韵律节拍主要来源于汉语音节中绝大部分的二合韵母,是韵首与韵末的节拍与节奏;而且三合韵母读音也遵循并跟随二合韵母这一节拍的主旋律。因此,依据魔拼韵律节拍的排序规则,三合韵母与二合韵母同样一律切分为韵首、韵末两个组成部分(单韵母除外),韵首为单独的介调元音,所有声调都必须标注在韵首元音上;而韵末可以是单元音或单辅音,或者空缺,甚至还可以是韵末复音位组合a-(ae、ao、an、ang)。另外,声母是每个音节不可缺的,分词连写隔音以及音码检索分类都需要有声母(或者哑声母)。
魔拼汉语结构的核心理念在于韵母有始(韵首)有终(韵末)的排序性及韵律节拍。魔拼汉语结构对汉拼的声母、韵首、韵末进行严格有序排列,规则整齐,简短明了。魔拼汉语结构适用于所有的汉语音节,并支持汉语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概括性。魔拼汉语结构使汉语拼音、输写及汉字编码、检索达到高度统一、整齐对应之效果。


1.1  音节
(1)魔拼汉语音节的完整结构是:
声母 + 韵首(介调)+ 韵末(或缺)。
魔拼汉语音节结构具备完整性、稳定性和概括性。而且拼式简短明了。

(2)魔拼汉语少数字母重新拟定:
哑声母y为唯一零声母音节前加隔音符号。辅音ng改用w替代(供参考)。
前缀e为央元音。前缀o为哑元音。后缀e或单韵e读[e]。原来[ɤ]改为eo。
元音ü、io-改用字母v替代。尖团元音-i[ɿ][ʅ]改用尖团辅音-r[ɿ r ʅ]替代

3声母
声母是一个音节起头的辅音,同时也是分词连写的隔音符号,再就是依据声母编码检索的分类符号。如fangae【反盖】,否则fang-ae【妨碍】。正因为如此,魔拼汉语规则中的每一个音节都必须要有声母(或哑声母)。

(4)韵首。
韵首既是韵母的起首元音,又是韵母的标调元音。韵首介于声母与韵末之间,因此也可称为介元介调,既介元与声调的融合(高ˉ、低ˇ、升ˊ、降ˋ的四个声调依附韵母起首元音之上,)。如d-à-o【到】、d-ì-ao【调】。声调与介元的结合,方便汉语声调应用于计算机键盘输写系统。

(5)韵末。
韵末是韵母的末尾,也是整个音节的末尾。韵末可以是单元音或是单辅音,如ga-o【高】、ga-ng【刚】。也可以是空位,如gu-【固】。还可以是韵末a-组合(ae、ao、an、ang),如gu-ang【光】。其中,韵末组合是通过韵律节拍切分出来的以a为首的前响复合音位的整体单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6 21: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879252729 于 2022-3-6 21:49 编辑

1.2  声母

声母表 :
360截图16501104518187.png
声母表中,共有20个辅音字母构成了23个声母音素,其中zh、ch、sh三个为双字母结构。共分为清声母、浊声母和哑声母三大类别:

(1)清声母。
b、p、f;  d、t、l。  
g、k、h;  j、q、x。            
z、c、s;  zh、ch、sh。
清声母18个。清声母始终前缀在韵母的左边,清声母本身不发音,是韵母发音之前的口形舌状起步准备阶段,区分为突发音、爆发音、泄发音。

其中,声母f是理论系统上的双唇泄发音,但实际上习惯读唇齿泄发音,两者听感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辩义性。声母l是理论上的舌龈泄发音,是通过舌尖两边泄发送气,因而也可称其为清边音,并非浊边音,或轻微的浊,发音时快速地蜻蜓点水、一闪而过。否则持久的浊边音l很容易与浊鼻音n相互混淆。

(2)浊声母。
m、n、ng、r。
浊声母共4个。分别是三个鼻浊辅音和一个舌尖浊辅音。浊声母既是响音,也是久音,更是通音。浊声母具有双重功能,它们即可以是音节的起头声母,又可以兼职韵母的收尾。如 re【热】、er【儿】。mo【魔】、om【m呒】。

另外,魔拼汉语保留了后鼻声母ng,该声母很容易上口,在各方言中普遍应用。如ngeo【ŋɤ我】、ngeu【ŋәu藕】、ngae【ŋai爱】。浊鼻音ng是双字母结构,分词连写时极容易发生界限混淆,如dang’an【档案】,否则dan’gan【单干】。因此,为了避免符号隔音带来的干扰,将来可选用w字母替代ng。

(3)哑声母y。
魔拼汉语规则的哑声母只有1个y。零声母音节以韵首元音i、u、v、a、o、e起头的读音中,往往都含有紧缩或喉塞的辅音成分,而这些不起辨义作用的辅音成分都正好处在声母的位置上,从分布上看又是互补的,因此可以归纳成一个辅音音位——哑声母y[? j w ɥ]。称其为“声母”是因为其在声母位置上具有紧缩或喉塞的辅音成分;称其为“哑”是因为这种辅音成分是微不足道的,听觉上是可有可无的,语义性是重复多余的,因而其辅音的语音区别作用有限,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所有零声母音节类别、分词连写隔音的需要。

设立一个共用哑声母y去前加所有零声母音节,其主要目的在于音码输入或字表检索依据声母分类编码所需。其次在于分词连写时明确其音节之间的界限,如tiyan【提案】否则tian【天】。再如fangyae【妨碍】否则fan-gae【反盖】。再就是提示零声母音节以韵首元音开头的读音具有紧缩或喉塞的辅音成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6 22: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879252729 于 2022-3-6 22:29 编辑

1.3  韵母
1)韵母表
360截图165406076610083.png
韵母表格中共集合了50个适合普通话语言读音习惯的所有韵母,与声母结合可达2500多个音节,在四声调范围内几乎能拼得出世界上所有的语音。系统化韵母表格有利于人们在学习汉语拼音中,通过韵母之间的相互比较,系统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

韵母拼读规则:除了前缀e为央元音[ә],前缀o为哑元音[ ]外,其他一律严格按拼音要求直接读取其字母本身指定的标音(音素制),基本上能保持符号和音值之间的一对一关系。

另外,在韵母表中新增加了两个非常重要的韵母e[e]和ea[ɐ]:
增加韵母e[e],使得E【e鄂】、e【e呃】、ze【tse则】、ce【tsʻe测】、se【se色】的汉字读音回归正道,其中韵母是[e]非[ɤ]。而原来单韵母e[ɤ]改为复韵母eo[әo]表示,如eo【ɤ饿】、zheo【tʂʻɤ哲】、cheo【tʂʻɤ车】、sheo【ʂɤ社】、geo【kɤ歌】、keo【kʻɤ科】、heo【xɤ喝】。

增加韵母ea[ɐ],使得原来阿a、吗ma、嘛ma、吧ba、了le等所谓的“轻声”助词,分别回归ēa【ɐ阿】、mēa【mɐ吗】、mèa【mɐ嘛】、bèa【pɐ吧】、lèa【lɐ了】的正常有调汉语读音中,并且明显区别ā【a啊】、mā【ma妈】、mà【ma骂】、bà【pa爸】、là【la辣】的汉字读音。其中韵母ea[ɐ]一般只应用于助词中的有调音节,避免助词中普遍的“轻声化”现象。

50韵母表
360截图16470412304665.png
2)韵母音素。
构建韵母的音素共有12个,分别是8个元音和4个辅音。如:
元音:i、u、v、e、o、a。另外e-[ә](央元音)、o-[ ] (哑元音)。
辅音:n、ng、m、r[ɿ r ʅ]。
QQ截图20210129110213.png
     图一,舌面元音位置图

舌位图中,共有六个具有名称音资格的元音i、u、v(ü)、e、o、a。另有两个音位变体前缀央元音e-[ә]和前缀哑元音o-[ ]。

韵母中,央元音e-[ә]与前元音-e[e],分别为韵母前缀与后缀互补关系,因此,两者可以合并成一个音位/e/。前缀时央化为e-[ә],如er【әr儿】、en【әn恩】、gei【kәi给】、geu【kәu勾】。单韵或后缀时读[e](名称音),如e【E鄂】、se【se色】、ce【tsʻe册】、ae【ae爱】、jie【tɕie结】。

韵母中,哑元音o-[ ]与后元音-o[o],分别为韵母前缀与后缀互补关系,因此,两者可以合并成一个音位/o/。前缀时为哑元音o-[ ],音标空位,只适用于浊辅音的前置,如óm【m呒】、ōng【ŋ嗯】、zòr【ts ɿ字】、zhór【tʂ ʅ值】,哑元音的存在彻底改变了浊辅音自成音节无元音无声调的现状。单韵或后缀时都读[o],如ō【o噢】、mó【mo魔】、gúo【kuo国】、zhao【tʂao找】。

另外、元音ü或io改用字母v替代,如nv【女】、yve【月】、xvng【雄】。

儿尾音r[r]与舌尖音r[ɿ]、r[ʅ]都具有舌尖、高、不圆、响音、久音的特点,而且都是舌尖与龈或腭的缝隙对气流形成阻碍时发出挤压的浊辅音,并且与日声母r[ʐ]都具有相似同源互补的关系。因此,四者完全可以合并成一个音位/r/,统称为尖团辅音,如zhór【tʂ ʅ值】、zòr【ts ɿ字】、ròr【ʐ ʅ日】、ěr【әr耳】。除日声母r[ʐ]外,舌尖前[-ɿ、央[-r]、后[]三者的互补是被动性质的,其出现的条件主要是受前置音位的同化规律支配所发生的音变现象。

(3)韵律排序。
依据魔拼汉语音节韵律节拍的排序理念,无论二合韵母或三合韵母一律切分为韵首、韵末两个组成部分。如:
韵首:i、u、v(ü)、e、o、a。(介调元音)
韵末:i、u、v、e、o、a、ae、ao、an、ang、m、n、ng、r。

韵首是韵母的起首元音,由标调元音独立担当。首先是介元,介于声母与韵末之间;其次是介调,既介元与声调的结合,高(ˉ)、低(ˇ)、升(ˊ)、降(ˋ)的四个声调固定在韵首介元字母上,并且融为一个编码检索的整体,如d-ì-ao【调】、g-ū-i【规】。“固定韵首元音标调技术”方便键盘集中排列布局24个有调元音字母,有利于声调依附元音的拼音形式进入键盘输写系统。

韵末是复合韵母的末尾。韵末可以是单元音ga-e【该】,单辅音ga-ng【刚】;或者是空位gu-【固】;还可以是前响复音位a-(ae、ao、an、ang)的整体,如gu-ae【怪】,gu-ang【光】。通过韵律节拍分析出来的韵末复音位整体,不但致使韵母拼读更加精准,而且使所有韵母的编码检索长度限制在两码以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10: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879252729 于 2022-3-7 10:16 编辑

第2章  魔拼汉语修正                                                                                      《汉语拼音方案》产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受时代的局限性,在基础教学及信息处理方面跟不上要求。汉语拼音拼写潜规则多,繁琐难记,少数字母拟定不够规范,系统性差,因而给汉语学习者带来逻辑上的混乱,对于口口相传的母语者还可勉为其难,而外族学习者觉得汉拼杂乱无章失去信心,甚至半途而废。更为严重的是,因汉拼韵腹核心理论的结构性缺陷,导致汉语音节缺头少尾,里出外进,参差不齐,支离破碎;而把声调标注在韵腹核心元音之上更是错上加错,并直接造成了声调无法融入键盘输入中,导致声调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缺失,使得有着汉语声调辩义的优美韵律语言,却不能通过汉语编码或键盘拼写其声调信息,声调被当成包袱慢慢淡出人们的视线,没有声调的汉语应用已成为常态或者习惯,不得不说,这是人类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文字的一大缺憾。
因此,为了配合汉语基础教学及编码输入,需要对汉语拼音进行全面系统的修正和规范。并且“通过对汉语特点的研究,既能回答汉语整体上的问题,又能涵盖和解释各组成部分的现象”。

2.1  汉拼韵腹核心理论与魔拼韵首韵末排序理念
目前汉语音节的完整结构是“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其中韵腹是开口最大、声音最响的那个元音,是整个音节的主要元音,居于整个音节的核心地位。汉拼音节结构的理论是,以一个元音为中心的多个音素组合体,可以没有声母,也可以没有韵头或韵尾,但唯一不可缺的是韵腹(主要元音)。而且汉拼还规定,所有声调都要标注在韵腹元音上。

汉拼韵腹核心理论是导致汉语音节结构支离破碎的根源。如下面表格左边,汉语音节结构在汉拼韵腹核心理论环境下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可见,汉拼韵腹核心理论使汉语音节结构缺头少尾,里出外进,参差不齐,支离破碎,如se【se色】和bo【po波】中既没有韵头也没有韵尾;再如chun【tʂʻuən春】中怎么没有了韵腹,不是说韵腹核心不可缺吗?另外,“烟”的拼式是i-an[ian],还是ie-n[ien],汉拼也一直纠缠不清,就是因为其韵腹核心的错误理念导致汉语拼音规则漏洞百出,因而给汉语学习者带来逻辑上的混乱。

汉拼韵腹核心理论使汉语声调无法应用于计算机输入系统。用于标调的韵腹元音的位置不具备稳定性和规律性,如gua【瓜】韵腹在后,guang【光】韵腹在中间,gang【刚】韵腹在前。由于韵腹标调元音的无序,直接造成了声调无法融入到键盘输入中,导致声调在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缺失。

汉拼韵腹核心理论使汉语拼式过长。通过核心“点”的切分,使得韵母结构过于分裂,并导致音节拼式过长,如三合韵母g-u-ā-ng【光】和x-i-ó-ng【熊】,其韵母被韵腹元音ā或ó从中切分成三个部分,再加上声母实际被分成四个部分(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因此就需要四个音码来输入或检索其汉字,无形中増加了汉语拼式及音码的长度,使得汉语教学及信息处理水平效率低下。

汉拼韵腹核心理论不能慨括所有音节。如自成音节的m【呒】、ng【嗯】、hm【噷】,音节中没有元音,哪来的韵腹。再如,省写韵腹的qiu【秋】、shui【税】,其中韵腹元音o和e都被弱化到无踪无影。还有,复合元音的eo【әo鹅】,其中哪个是韵腹的核心?该“双核”结构在汉语中是实际存在的,但汉拼并不认可,原因在于该“双核”结构严重违背了汉拼只有一个韵腹核心的理论,因此,汉拼就不得不把原本属于正常的复元音eo[әo]改成单元音e[ɤ],最终导致元音e[e]的名称音资格被剥夺,也导致元音/e/的音位变体泛滥和复杂化。

如下表格:汉拼与魔拼音节结构性能比较。
360截图16610724727490.png
(魔拼结构中,哑声母y为唯一零声母音节前加隔音符号。前缀e为央元音,前缀o为哑元音。元音ü或io-改用元音v。尖团元音-i改成尖团辅音or。)

魔拼汉语音节的完整结构是“声母+韵首+韵末”。该结构核心理念在于韵母有始(韵首)有终(韵末)的排序性及韵律节拍。普通话汉语是韵律节奏感很强的语言,其韵律节拍主要来源于汉语音节中绝大部分的二合韵母,是韵首与韵末的节拍与节奏,并且三合韵母的读音也遵循并跟随二合韵母这一节拍的主旋律。因此,依据魔拼韵律节拍的排序规则,三合韵母与二合韵母同样一律切分为韵首、韵末两个组成部分(单韵母除外)。韵首为单独介调元音,所有声调都必须依附在韵首元音上;而韵末可以是单元音或单辅音,或者空缺,甚至还可以是韵末组合a-(ae、ao、an、ang)。另外,声母是每个汉语音节不可缺的,分词连写隔音与音码检索分类都需要有声母(或哑声母)。

魔拼韵首、韵末排序理念支持汉语音节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如上面表格右边,魔拼汉语的每个音节基本上都是声母、韵首(介调)、韵末的三拼结构模式,且达到最高的三位一体、排列有序、整齐对应的良好效果,克服了原汉拼缺头少尾,里出外进,参差不齐之虞,再者,固定韵首标调技术方便有调汉语应用于电脑键盘输写系统以及汉语信息编码系统(在后面部分有详细说明)。在魔拼的声母、韵首、韵末排序理念环境下,汉语音节保持着其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并使汉拼音节结构规则整齐,简短明了。

如前面提到“烟”的拼式是i-an还是ie-n?魔拼汉语在此给予明确答复。三合韵母中的韵末组合a-(ae、ao、an、ang)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如韵母i-an【烟】和i-en【因】表面上都是三合韵母,但它们实际上都是由韵首与韵末两个部分构成的,既i和an或i和en的结合,其中复音位组合an或en都被作为整体单位对待。如果把它们的韵母都读成一个节拍时,那么构成韵母的韵首元音i单独为前半个节拍;而韵末组合an或en为后半个节拍,只有这样才能构成汉语音节正确节拍的读音,否则就是错误节拍的读音。

如此,1/2i【衣】+1/2an【安】=i-an【烟】是正确读音的韵律节拍。
否则,1/2ia【呀】+1/2n【嗯】=ia-n【秧】是错误读音的韵律节拍。
同理,1/2i【衣】+1/2en【恩】=i-en【因】是正确读音的韵律节拍。
否则,1/2ie【耶】+1/2n【嗯】=ie-n【烟】是错误读音的韵律节拍。

同样都是读“烟”,其中i-an读“烟”是正确的。而ie-n貌似可以读“烟”,但其结构违背了汉拼韵律节拍的切分规律,因此,其读音很难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就证明在汉拼中,三合韵母中的韵末组合an或en是被韵律节拍压缩与捆绑的整体认读组合,是不可分离的,否则,放任韵律自由切分组合就有可能使汉拼韵母的韵律节拍发生改变,产生错误的读音。可想而知,因错误韵律节拍的切分同样还会使原本正确的u-ai【歪】,否则被读成错误的ua-i【哇一】。

三合韵母i-an【烟】中的韵腹a是所谓最响的主要元音,但因其被韵末组合的捆绑与束缚而丧失了独立性,也因其空间被韵末组合的挤压而缩短了音长及节拍,使其韵腹核心地位被弱化到过渡性元音。同样,三合韵母i-en【因】中的韵腹e也是所谓最响的主要元音,也是因其被韵末组合的束缚和挤压,使得原本就弱小的韵腹元音e变得可有可无,如i-en【因】与i-n【因】读音相同就是例证。再就是,韵母有始有终的两端读音才是最重要的,中间元音a或e至多不过是韵末读音的衬托而已;就好比里程的重心在于始发地通往目的地,而中间路过的地方只不过是通往目的地的一个波折。再次证明,在三合韵母结构中,所谓的韵腹元音a并不是重要元音,其音长及节拍都明显缩短了,充其量都是被弱化了的过渡性元音符号,韵腹核心徒有虚名。出于韵律节拍分析的需要,三合韵母的韵末组合a-(ae、ao、an、ang),即是整体认读的组合,也是整体编码的组合。无论是音码输入或字表检索,其韵末组合都是不可分离的整体。

汉拼韵腹核心理论是谬论,是伪命题,而且不切合中国传统音韵理论的实际,它片面地放大韵腹元音的中心论、音峰论,过于强调突出韵腹核心的“点”,而忽略了整段音节的“节”,也忽略了韵母有始(韵首)有终(韵末)的排序性、整体性及韵律节拍。使汉语音节结构的理论陷入了混乱与困境之中,并造成了汉拼规则的混乱局面。事实证明,汉拼的韵腹核心理论是错误的。

魔拼结构核心理念在于韵母有始(韵首)有终(韵末)的排位顺序及韵律节拍。并对汉拼的声母、韵首、韵末进行严格有序排列,规则整齐,简短明了。魔拼结构适用于所有的汉语音节,并支持汉语结构的完整性、稳定性和唯一性。并使汉语注音、输写与汉字编码、检索达到高度统一、整齐对应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7 10:29:56 | 显示全部楼层
2.2  汉拼的韵腹标调与魔拼的韵首标调
自成音节的m【呒】、ng【嗯】、hm【噷】。hng【哼】。只有响辅音而没有元音,没有元音哪来的韵腹,没有韵腹元音也就无法标调。
三合韵母iou【优】、uei【微】、uen【温】、ueng【翁】,其中的元音o和e是整个音节中最响亮、最重要韵腹元音,按理是不可缺的。但是,在与声母结合中,所产生的音节jiù【就】、shuǐ【水】、chūn【春】、húng【红】的韵腹元音o和e都被弱化掉了无踪无影,其声调也失去了韵腹元音的标调位置,都只能标注在次要元音位置上。


再如三合韵母i-ao【要】、i-an【烟】、u-ang【汪】、ü-an【圆】中,其所谓的韵腹a是最响的元音,但在魔拼汉语韵律排序结构理念中,因其元音a的空间被韵律节拍挤压而缩短了音长与节拍,使其核心地位被弱化而失去韵腹标调的理由。也因其元音a被韵末组合的捆绑与束缚而丧失了独立性,因此也就失去了其韵腹元音单独标调的条件。


韵腹核心理论是谬论,是伪命题,而把声调标注在所谓的韵腹元音上,更是错上加错。这是因为汉拼韵腹标调位置具有不确定性,给有调拼音的键盘输写带来困难,如hái【孩】、jiān【间】、běn【本】、guò【过】都是韵腹标调,其中hái【孩】和běn【本】是第二键输入带调元音,而jiān【间】和guò【过】是第三键输入带调元音,由于输入有调元音的顺序不同且分散,使得声调与键盘兼容性较差,不方便键盘集中排列布局24个有调元音字母,因而造成了声调无法应用于计算机的键盘输写系统。


无可奈何之下,人们不得不放弃声调主要依附元音起辨义作用却不单独占用语音时段这一原理上的好处,不得已将声调从元音矩阵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音位”,并采用字母兼职其声调。字母兼调法看似简单,只有四个调位,从理论上确实能解决键盘输写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带来很多弊端。首先,采用字母兼调不直观,容易混淆音素字母,并且延长音节的拼式长度,使音节拼写形式复杂化。再就是,字母兼调用于键盘输写以及音码输入中,不但与教科书或字典上“声调依附元音”的拼音形式背道而驰,而且每个音节往往都需要多付出一个击键量的代价而失去高效性。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声调是依附元音发音的,如果脱离元音单独输入兼调字母,就等于二次拼读过程,并形成二次记忆包袱,很容易引起思维分裂,难以建立起快速的条件反射,因而就会降低键盘输写有调汉语的效果。由于字母兼调的弊端,在过去虽然多次被提起,但最终都是不了了之,行不通的。因此,人们把声调当成包袱不得不弃之,声调也正在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没有声调的汉语应用已成为常态或者习惯,不得不说,这是人类使用人数最多语言文字的一大缺憾。


魔拼汉语音节的完整结构是:声母+韵首(介调)+韵末。魔拼汉语是固定韵首元音标调(介调)技术,所有声调都必须依附韵首元音字母上,如:hái【孩】、jīan【间】、běn【本】、gùo【过】、jìu【就】、shŭi【水】,声母后便是韵首的介调元音。其优点就在于,韵首全部为清一色的单元音,并且全部是第二顺序的介元介调。而韵末却是个大杂烩,如韵末的单元音zhū-a【抓】,或韵末单辅音zhū-ng【中】,或韵末a-组合zhù-ang【状】,或韵末空缺zhú-【竹】,因此,繁杂的韵末不适合用来标调,只有韵首元音才是汉拼有序标调字母的唯一选择。其固定韵首介调顺序输入声调语言文字的好处在于,可以建立起快速的条件反射,并保持正常思维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声调的固序或有序还可产生最优化的有调汉语键盘布局排序系统。魔拼汉语输写键盘如下:
360截图16630429237069.png
键盘分布特点:共30个键位。6基本元音(绿色)及元音组合(蓝色)安排在键盘中间。标调元音(黄色)安排在键盘两端。声母辅音(红色)安排在键盘两端英文字母键位上,韵末辅音及组合(蓝色)安排在标点符号键位上。

键盘输入顺序:声母+韵首+韵末。第一码声母(红色。其中单键双击或单键与-h键组合输出zh、ch、sh)。第二码韵首(黄色介调元音或绿色无调元音)。第三码韵末(绿色元音或蓝色辅音或蓝色组合或缺)。

标调元音记忆:每排中间分配两个基本元音(绿色),上排i-u,中排a-v,下排o-e。标调元音(黄色)按高(ˉ)、低(ˇ)、升(ˊ)、降(ˋ)顺序安排在基本元音左旁或右旁。记忆口诀为“按高低升降排序,从基本元音左右”。由于标调元音记忆非常简单,通常作隐形脱落处理,不需要刻印在键帽上。

魔拼汉语键盘是一款具备汉语声调语言特征的计算机操作平台。该键盘保存了与世界文化接轨的全套26个拉丁字母的重新排列,不但可用于英语输入,还可用于有调或无调汉语拼音拼写,同时还是一款全能混合型的汉语文字全息拼音输入法。采用全拼与简拼的混合、有调与无调的混合、以及笔画辅助并使用同一个键盘的混合编码技术。该键盘布局具备汉语言特征的规律性映射,易记易学易用,是输入法界重大创新的顶级优秀方案,有望结束输入法界的万码奔腾现象,并成为国家永久的标准。具体详见《魔拼汉语》中的编码部分。

声调具有辩义功能,使语音更加精细化。声调是普通话重要的语音信息,是汉语拼音的基础,是汉语信息完整编码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而当前汉语拼音在社会应用中出现了拼写与注音的无调现象,如商标、招牌、地名、人名的汉语拼音拼写中很难看到声调的存在,而这些都是由于《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韵腹标调系统存在缺陷以及英式键盘布局的无序性,直接造成了汉语声调无法融入键盘输入系统中,妨碍了声调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所导致,并有着不可推缷的责任。可见未来,只有把汉拼韵腹标调法改用魔拼韵首标调技术,并摆脱套用无调英语模式及乱序键盘布局认知思路的束缚,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汉语拼音拼写以及汉字音码输入的无调现象。同时也希望为了使汉语声调能进入计算机键盘输写系统再来一次全面的汉语拼音改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20: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879252729 于 2022-3-9 12:36 编辑

2.3  哑声母y[? j w ɥ]
魔拼汉语规则的哑声母只有1个y。零声母音节以韵首元音i、u、v、a、o、e起头的读音中,往往都含有紧缩或喉塞的辅音成分,而这些不起辨义作用的辅音成分都正好处在声母的位置上,从分布上看又是互补的,因此可以归纳成一个辅音音位——哑声母y[? j w ɥ]。称其为“声母”是因为其在声母位置上具有紧缩或喉塞的辅音成分;称其为“哑”是因为这种辅音成分是微不足道的,听觉上是可有可无的,语义性是重复多余的,因而其辅音的语音区别作用有限,它的存在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所有零声母音节类别、分词连写隔音的需要。

普通话汉语是声韵的节奏,声母在前,韵母在后,几乎每个音节都是如此。声母是辅音性的,发音时气流在口腔中往往受到某种阻碍的缘故。而零声母是指声母位置上的空缺,由纯元音起头的汉字读音称为零声母音节。其实不然,零声母音节起首元音的前头也往往带有辅音成分。以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起首元音
i、uü的读音,都有各自元音本身在起音上升阶段发生短暂紧缩的摩擦成分(有阻),后阶段持久通畅(无阻);就好比滑冰中,前期短暂克服阻力的加速,往往会带来后面匀速滑行的舒畅。至于开口呼起首元音[a]、[o]、[e](或[ə])的读音,在起音前为了积蓄气流,咽喉肌肉紧张形成的喉塞成分,是元音实际发音前的过渡音,是真正的辅音。常态下,韵母起首元音能发出没有阻碍的乐音,那是因为前头有声母在克服阻力时带来的结果,否则其阻力就会转嫁到零声母音节的起首元音上。这说明,普通话里的零声母音节汉字读音并不是以纯元音起头的,其前头通常都有辅音(声母)成分,且发生在韵母四呼(开、齐、合、撮)起首元音之前,按四呼顺序分别是[?]、[ j]、[w]、[ɥ],四者呈互补分布,因而可归纳到一个哑声母音位中,用/y/表示。但是,哑声母y的辅音性是短暂轻微的,不具备元音持久响亮的特点,也不具有音位区别特征的独立性,因而哑声母y不可替代元音的作用,只许“加头”:yian【烟】,wuai【外】是正确的。否则“改头”:yan【呀嗯】,wai【哇一】是错误的。或者说,哑声母y只能前加所有的零声母音节,与韵母四呼(开、齐、合、撮)起首元音构成共同体,如哑声母y与韵母起首元音构成的开口呼ya[?a]、yo[?o]、ye[?e],齐齿呼yi[ ji],合口呼yu[wu],撮口呼yv[ɥy]。

与哑声母y理念不同的是,汉拼认为零声母音节以高元音
、[y]起首的读音或多或少都带有摩擦成分,表示摩擦从头到尾贯彻整个起首元音的发音过程,而不是先发辅音然后转为元音。因此,汉拼就把零声母音节起首的高元音i、u、ü[y]直接分别改成具有辅音功能的元音y[j]、w[w]、yu[ɥ],并称其为半元音,介于辅音和元音之间,如ian改成yan【言】,uai改成wai【外】。

介于辅音和元音之间的“半元音”存在吗?音位分析中的音素一般分为两大类,辅音和元音;而兼具辅音性和元音性两方面特征的“半元音”理论上是不存在的。辅音[ j]、[w]、[ɥ]短暂轻微,元音
i、uü持久响亮,由于音长相比元音短的多,辅音不具有从头到尾贯彻整个元音发音过程的长度条件,因而两者不可能结合为一个音位体。而真实发音过程是,零声母音节起音阶段属于辅音性,起步时气流通过口腔短暂受阻,但又非常快速地滑向后面的元音。先辅音后元音,是明显两个音段结合的发音过程,何谈“从头到尾贯彻”。以此证明,具有辅音功能的“半元音”是不存在的,那是因汉拼规则需要而虚设的音位,或者是有些人给“半元音”存在寻找的客观标准。

汉拼中的y、w代表什么,是辅音,还是元音?前面已证明具有辅音功能的“半元音”是不存在的,汉语中的y、w要么是辅音,要么是元音,两者不可兼具。对比如下:

QQ截图20210112104647.png

从“言”和“外”的汉字标音中发现,当y、w代表元音、时,韵母四呼系统及韵律节拍保持正常不变,因而产生yan[ian]【言】和wai[uai]【外】的读音是正确的。如果y、w代表辅音性声母[ j]、[w]时,就会使得原本齐齿呼[ian]、合口呼[uai]韵母变为开口呼韵母[an]和[ai],韵律节拍也随着发生改变,并导致元音a的读音延长,因而产生yan[jan]【呀嗯】和wai[wai]【哇一】的读音是错误的。所以说,汉拼中的y、w实际代表的是元音i、u,并非辅音性声母[ j]、[w],否则造成读音错误。从本质上讲,替代元音i、u的另一种书写形式的变体y、w,主要是为了分词连写时起到隔音字母作用,因而只能称其为“隔元音”。

目前汉拼用隔音字母y、w分离i、u、ü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而用隔音符号(’)分离a、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基于两种情况,其一,是因为数据统计,分词连写时发生界限混淆的多音节词语中,前者约占总数的95%,后者只占总数的5%。很显然,这种重数据轻音韵理论的作法不具有科学的严谨性。况且,这还不仅是隔音问题,另外还涉及到所有零声母音节领音的需要(yiwu【义务】,其中y是领音,w是隔音),如双拼输入法,是声韵排序的节奏,从声母开始,至韵母结束,包括零声母音节在内的每个音节都是如此;以a、o、e开头的音节没有声母的,大部分双拼方案为了避免隔音符号(’)输入干扰,基本上都选择字母o领音去填补声母留下的空缺,如oo【噢】、oou【欧】、oe【饿】、oan【安】。以此证明,所有零声母音节更需要“领音或隔音字母”,而非“隔音符号”。其二,套用英语结构模式,y、w的应用要尽可能“从英语习惯”,“与国际接轨”。本可用一个字母(哑声母y)前加并且100%隔离所有的零声母音节,而汉拼却宁可牺牲本民族语言这一简单实用上的好处,盲目去迁就y、w应用的所谓国际惯例,因而造成近乎繁琐隔音规则的混乱局面。况且,英语中的y[ j]、w[w]是辅音性(短暂轻微),汉语中的y、w是元音性(持久响亮),两者完全不同语言属性的音位体系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性,因而是不可混淆和替代的,何来“习惯”与“接轨”。

为什么说汉拼中的y、w是导致隔音规则近乎繁琐的混乱局面?就汉语音节结构来说,声母即隔音字母,隔音字母即声母,或者说,声母与隔音字母浑然一体,声母中包含着隔音功能,起到分隔音节的作用,隔音是声母的本能与责任,不可脱离声母另立门户。但也有例外,汉拼中的y、w也是起隔音作用的,但却被证明不是声母而是元音(隔元音)。如y、w起头音节yan【言】和wai【外】,与i、u起头韵母ian【言】和uai【外】的对比就会发现,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同一个汉字读音,y、w分别与i、u读音完全相同,同属元音。其中y、w是音节的起头元音,而i、u是韵母的起头元音。y、w替代元音i、u的变体并没有形成语音上的对立,主要是为了分词连写时起到分隔音节的作用,例如geyan【格言】、qiwai【其外】,否则geian【给俺】、qiuai【求爱】。但问题是,人们普遍把具有隔音功能的元音y、w当做声母称呼、使用和教学,理由是“领音功能”、“隔音功能”、“国际惯例”、“异于元音”,却忽略了“元音事实”。因而造成了y、w是声母还是元音这个纠缠不清的问题,并引起许多概念上的混乱。再就是,隔音方法五花八门,有的“加头”,有的“改头”,还有“留腹”,甚至“加符”,因而导致近乎繁琐的隔音规则的混乱局面,并使原本开齐合撮四呼相配、系统整齐的格局被破坏得支离破碎、不成体统。

如下面表格,“魔拼哑声母音节”中的哑声母y前加所有的零声母音节,而且只许加头,不许改头,并保持其韵母四呼的完整性、稳定性以及系统整齐的格局,从而避免了“汉拼隔元音音节”中的隔元音y、w是声母还是元音这个纠缠不清的问题,以及近乎繁琐的隔音规则的混乱局面,更为严重的是打乱了韵母四呼的系统性以及跟隔元音y、w的配合关系,给学习者带来很多负担。

QQ截图20210112104725.png

哑声母y的概括性、唯一性、实用性和全面性。前面已证明,普通话里的零声母音节汉字读音并不是以纯元音起头的,其前头通常都有辅音成分,分别是[?]、[ j]、[w]、[ɥ]。但是,这些不起辩义作用的辅音成分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其辅音的语音区别作用有限。因而,近乎“零成分”的辅音不应作细致确切描写和分化,更不必使其音位分析复杂化,可通过互补原则将其概括性地归纳到唯一哑声母y的音位中。哑声母y相比隔元音y、w及隔音符号(’)的集合更具有简单的实用性,其存在主要是为了满足所有零声母音节类别、分词连写隔音的需要。或者说,哑声母y的存在具有全面性:一是辅音性的声母符号,二是零声母音节的类别符号,三是分词连写的隔音符号,四是音码输入(双拼)中的领音符号。

哑声母y相比隔音符号(’)更加醒目。目前汉拼用隔音字母y、w分离i、u、ü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却没有多余的字母来分离a、o、e开头的音节,当发生界限混淆时,就只能用符号(’)隔音,如pi’ao【皮袄】,否则piao【飘】。隔音符号(’)是音位分析以外的概念,不包含任何音值,把它掺杂在由音位构成的词组中是不妥当的。或者说,隔音原本是声母的责任范围,就应该由辅音字母担当而不是隔音符号。再者,汉语是声调语言,几乎每个音节都含有声调,当汉语拼写一旦实行标调化后,分词连写中的隔音符号就会与声调符号混淆,甚至模糊不清,非常不美观,如pí’ăo【皮袄】,jī’è【饥饿】。显然,只有采用哑声母y引领并隔离包括以a、o、e开头的所有零声母音节,才会使分词连写的拼音形式更加醒目,如píyăo【皮袄】,jī yèo【饥饿】。

哑声母y替换隔元音y、w节省拉丁字母用量。原汉拼y、w属于元音的范畴,并且具有隔音功能,但其只能是以元音i、u、ü为开头的零声母音节的隔离。一个y或w只配套一个“单元”,是效率极低的一加一算法。汉拼用了y、w两个拉丁字母,却不能覆盖包括以元音a、o、e开头的所有零声母音节,不能全面的去解决所有零声母音节隔音字母的缺失,浪费了有限的拉丁字母资源,并导致隔音规则的混乱局面,也破坏了隔音是声母本能和责任的定律。既如此,还不如放弃零声母音节一加一的前加或前改,所有的零声母音节只需设立一个共用的零声母音节前加隔音字母就够了。而这个零声母音节的前加隔音字母可在y、w两个拉丁字母中选出其中之一的y担当,用唯一全能的哑声母y(辅音性)去前加并引领所有零声母音节,再将节省出来的w用于鼻辅音ng的替换。鼻辅音ng[ŋ]是独立的音素,本该使用单字母表示其音位,但汉拼却用了双字母ng结构,因而导致分词连写时其界限混淆,不得不用符号(’)隔离开,如fang’ai【妨碍】,否则fan’gai【翻盖】。或者,ng用于未来声母作用时,如ba’ngou【pa拔ŋeu藕】,否则ban’gou【斑狗】。这些都是后鼻辅音双字母ng结构所面临的隔音问题,唯一解决办法就是换成单字母w[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20: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13879252729 于 2022-3-8 20:25 编辑

2.4  哑元音o[ ]
普通话汉语中,浊辅音既可以是声母,也可以是韵尾,甚至在没有元音结合时也能通过声带颤动发出持久响声而自成音节,如ňg【嗯】、hǹg【哼】、【呒】。如此没有元音结合的音节中,把声调标注在浊辅音上是无可奈何之举;而要改变这种现状的唯一办法是:配备介调哑元音。

汉语中的ng【嗯】、hng【哼】、m【呒】、hm【噷】、zhr【知】、chr【持】、shr【使】、r【日】、zr【资】、cr【词】、sr【思】,这些都是浊辅音的自成音节,即使没有元音配合时,也能独自发出持久的响音。但是,浊辅音自成音节导致辅音字母出现连写局面(辅音群),不但无法标调,也破坏了每个汉语音节必有元音的规则。如果要改变辅音自成音节无元音无声调的现状,就需要在“辅音群”中配备介调元音,使其音节结构达到元音化、标调化的规则,可见用于浊辅音自成音节的介调元音必须是无声的,而目前也只有元音o可以胜任并兼顾其无声的介调元音,名为哑元音,音标空位[ ]。理由如下:


o首韵母基本空白。目前汉拼中,o首韵母只有ou和ong两个,分别来源于系统的eu[əu]和ung[uŋ]韵母的变体。原因是,汉拼认为u与n容易混淆,会导致韵母eu与en也会混淆,同时还会导致韵母ung拼写不够醒目,于是分别把它们改造成ou或ong韵母。只是为了“易于区别”和“阅读醒目”,而宁可“牺牲音韵理论规则”的作法是不妥的,应该将其纠正过来并还原于eu和ung的韵母,如eu【欧】、geu【勾】、ung【嗡】、gung【公】。如此一来,o首韵母基本空白,刚好可借来用于浊辅音自成音节的介调哑元音。


元音o与数字0相似。如01=1,0在1左边是无效的,只有0在1右边才等于10。同样的道理,元音o在辅音左边也可以设定为无声的介调元音字母,而在右边是有声的[o],如:om【m呒】,或mo【mo魔】,合乎逻辑。


因此,自成音节的浊辅音前置哑元音o后,其拼写形成如下:óng【嗯】、hòng【哼】、òm【呒】、hom【噷】、zhōr【知】、chór【持】、shŏr【使】、ròr【日】、zōr【资】、cór【词】、sōr【思】。哑元音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浊辅音自成音节无元音无声调的现状。既方便系统化学习和应用,也方便排序检索以及音码输入,同时还可提高元音o的利用率。


再者,哑元音o-[ ]与后/园元音-o[o],是韵母前缀与后缀位置互补关系,因此,两者可以合并成一个音位/o/。前缀时为介调哑元音,如óm【m呒】、ōng【ŋ嗯】、zòr【ts ɿ字】、zhór【tʂ ʅ值】。后缀或单韵时读[o],如ō【o噢】、mó【mo魔】、gúo【kuo国】、zhao【tʂao找】。


哑元音o只适用于四个响辅音m、n、ng、r的前置,而自成音节的响辅音也需要哑元音o[ ]的配套,如om[m]、on[n]、ong[ŋ]、or[ɿ][ʅ]。其中r称为尖团辅音,是辅音尾舌尖前[ɿ]、央[r]、后[ʅ]三者的互补。


哑元音o的出现带给尖团辅音r实至名归。舌尖辅音r与鼻辅音m、n、ng是汉拼中为数不多的四个浊辅音,浊辅音即是久音、也是通音、更是响音,这是因为浊辅音与元音同样都是通过声带颤动发出持久的响声,只不过受阻的浊辅音不如元音清晰响亮而已,在韵母的结构中处于辅助地位,即使没有元音配合也能自成音节,如zhr【知】、chr【持】、shr【使】、rr【日】、zr【资】、cr【词】、sr【思】。但由于尖团辅音r在与声母结合时导致辅音字母连用出现“辅音群”,如zhrshr【知识】或【主人生日】,致使全拼与简拼相互混淆,破坏了汉语一声一韵的音节构架。再者,“辅音群”结构违背了汉拼每个音节都必有元音的规则,没有元音也就无法标调。正因为如此,汉拼为了达到元音标调的目的,否定【知】【资】舌尖韵母[ʅ][ɿ]的辅音性,称其为“舌尖元音”或“尖团音”,并根据元音同源、互补原则,把尖团音[ɿ][ʅ]合并到元音
一起,用同一字母/i/代表,如zhī【知】、chí【持】、shĭ【使】、rì【日】、zī【资】、cí【词】、sī【思】。其实不然,发舌尖团音[ɿ][ʅ]时,舌尖与龈或腭的缝隙对气流形成阻碍时,发出挤压的声音实际是尖团辅音r,而非尖团元音-i。汉拼出于无奈,把辅音当成元音互补是不明智的,造成了舌尖团音[ɿ][ʅ]是辅音还是元音这个纠缠不清的问题,并混淆了辅音与元音的界限。因此,要纠正汉拼这一错误,首先要确定舌尖团音r[ɿ ʅ]的辅音属性,再通过引入哑元音o的概念融入到“辅音群”的拼式中,只有这样才能带给尖团辅音r实至名归,如zhōr【知】、chór【持】、shŏr【使】、ròr【日】、zōr【资】、cór【词】、sōr【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6

帖子

3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320
 楼主| 发表于 2022-3-8 20: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2.5  尖团辅音r[ɿ r ʅ]
汉拼中的zhi、chi、shi、ri、zi、ci、si是整体认读的自成音节,其中韵母-i并不是舌面元音
,而是舌尖音[ɿ]和[ʅ]两者的互补。然而,汉拼还认为舌尖音也是元音,并称其为舌尖元音或尖团元音。并且根据元音同源、互补的原则,汉拼把、[ɿ]、[ʅ]三者合并成一个音位,用一个字母i代表。但问题来了,尖团音真的是元音吗?三者能互补合并成一个音位吗?
元音:首先声带颤动,并且气流经过由舌面形成的各种口腔时,不受阻碍所发出的声音,称为元音,或舌面元音。
辅音:气流通过口腔某一部位形成闭塞或缝隙的障碍时,所发出突破或挤压的声音,称为辅音。且浊辅音伴有声带颤动。


通过元音与辅音的发音原理比较发现,发尖团音时,舌尖与龈或腭的缝隙对气流形成阻碍时发出挤压的声音实际上是尖团辅音,而不是尖团元音。元音与辅音的发音方法是迥然不同的,前者是通过声带发出没有阻碍的乐音;而后者是通过口腔各部位形成阻碍时发出的噪音。挤压摩擦的舌尖音并不具备舌面元音清晰响亮的乐音特点,而元音中也不存在特殊的舌尖音。舌尖与舌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舌尖音不具备舌面乐音的特点,何谈元音。


很显然,[ɿ]和[ʅ]是舌尖辅音,与舌面元音不具备相似同源的关系,既是分布上的互补也都不能成为它们合并一个音位的理由。况且,舌尖辅音[ɿ][ ʅ]与舌面元音的所谓互补具有局限性,并不是音系理论上的真互补,如zi、ci、si,原本是zi【tsi济】、ci【tsʻi妻】、si【si西】,因历史演变或者人为干扰,形成现在zi【tsɿ资】、ci【tsʻɿ雌】、si【sɿ思】。这就是说,舌尖音[ɿ]和舌面音理论上是对立的并非真互补,从音系理论上分析,应该区分为两个音位。


魔拼汉语把舌尖音[ɿ]和[ʅ]都归并到辅音中,称其为舌尖辅音或尖团辅音,而且与“日”声母[ʐ]以及“儿”尾音[r]都具有相似、同源、互补的关系,因此可以合并成同一音位,用字母符号r代表,如:


尖前音-r[-ɿ]:舌尖、前、高、不圆唇浊辅音。如sor【sɿ 思】。
尖后音-r[-ʅ]:舌尖、后、高、不圆唇浊辅音。如shor【ʂʅ 诗】。
日声母r-[ʐ-]:舌尖、后、高、不圆唇浊辅音。如re【ʐә 热】。
儿尾音-r[-r]:舌尖、央、高、不圆唇浊辅音。如er【әr儿】。


通过上述比较发现,它们唯一区别在于舌尖前后位置发生变化,但这都不足以改变它们同属舌尖辅音的性质以及它们的同源关系。再者,它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浊辅音。舌尖辅音r与鼻辅音m、n、ng是汉拼中为数不多的四个浊辅音,浊辅音即是久音、也是通音、更是响音,这是因为浊辅音与元音同样都是通过声带颤动发出持久的响声,只不过受阻的浊辅音不如元音清晰响亮而已,在韵母的结构中处于辅助地位。无论是元音还是辅音,只要具有“持久”的“浊音”特征,都可以是韵母的组成部分,甚至还可自成音节。


汉拼中的浊辅音还有个明显的特点,其尖浊辅音r与鼻浊辅音m、n、ng同样符合浊辅音具有前后贯通的特征,具备双重功能,既可以是音节的声母,又可以是韵母的收尾。如:


具备声母发音的特性:me【么】、ne【讷】、nge【鹅】、re【热】。
具备韵母收音的特性:em【呣】、en【恩】、eng【鞥】、er【儿】。


舌尖辅音r作为韵母的结构单位是多方面存在的,具有普遍性,通常处理为“儿”韵母和“日”韵母两个体系。


“儿”韵母体系。其结构是er[әr],既央元音[ә]与尖尾音[r]的结合体,可称其为儿韵,通常为零声母音节,如ér【儿】、ěr【尔】、èr【二】。然而,汉拼始终不承认“儿”韵母结构中尖尾音r的独立性,把er处理为一个整体自成音节的特殊音位,当成特殊的单韵母对待,并伴随有“卷舌”动态的过程,称其为“卷舌元音”。而恰恰相反,魔拼汉语认为尖尾音r在韵母结构中是独立存在的并具有普遍性,把er处理为两个音位的正常组合,当作复韵母看待,既央元音[ә]与尖尾音[r]的组合。一般来说,常态下的音位是指在时间序列上的某个位置单独存在的稳态音素成分,不具有动态的持续变化过程。可见,其儿韵所谓“卷舌”的动态实际上是产生于央元音[ә]与尖尾音[r]两个稳态音素的组合过程中。儿韵er也并非是整体的自成音节,而是央元音e与尖尾音r两个音位组合的结果。


“日”韵母体系:其结构是or,既哑元音o[ ]与尖尾音r[ɿ ʅ]的结合体,可称其为日韵或尖韵。其尖尾音r包含有尖前r[ɿ]和尖后r[ʅ]两个音位变体的互补,通常只与声母zh、ch、sh、r、z、c、s构成音节,但其结合体的中间部位必须要有标调哑元音o的介入(韵母前缀o为哑元音),如zhōr【知】、chór【持】、shǒr【使】、ròr【日】、zōr【资】、cór【词】、sòr【四】。但是,汉拼并不认可尖团辅音r的存在,这是因为目前汉拼还没有哑元音o的概念所导致,由于尖团辅音r在与声母结合时出现“辅音群”,既没有元音,也无法标调,使其结构违背了汉拼每个音节都必有元音的规则。出于无奈,汉拼只能违规地通过尖团元音-i来冒充尖团辅音r,以此混淆元音与辅音的界限,来达到其韵母结构所谓的元音互补,变相的使其音节结构元音化、标调化。


“知”韵母[ʅ]和“资”韵母[ɿ]以及“儿”尾音[-r]三者发音特点相似,都是舌尖、高、不圆唇浊辅音,而且都出现在韵尾的不同环境中,具有互补性。因此,根据相似、同源、互补的原则,三者可以合并成一个音位/r/,统称为舌尖音、或尖尾音、或尖团辅音等。尖团辅音实际是舌尖前[-ɿ]、央[-r]、后[-ʅ]三者的互补与合并。


再者,舌尖前[-ɿ]、央[-r]、后[-ʅ]三者的互补是被动性质的,其出现的条件主要是受前置音位的同化规律支配所发生的被动音变互补现象。或者说,尖团辅音不由自主地跟随声母zh、ch、sh、r、z、c、s或韵首e[ә]的舌位变化而改变,不具有自主辩义性。因此,人们并不需要刻意去区分舌尖音的前后位置及变体联系,甚至还可以把他们当作被动音变处理。


依据“浊”辅音前后通音的特征,把舌尖辅音-r[ɿ、r、ʅ]跟鼻辅音-m、-n、-ng三者一样当作辅音韵尾看待,这样有助于系统地解析汉语普通话音系,符合当代汉语普通话音韵理论的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5-1-5 15:39 , Processed in 0.070695 second(s), 4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