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98|回复: 0

文明考察报告系列之一——导言

[复制链接]

2559

主题

71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484
 楼主| 发表于 2022-5-9 17: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明考察报告系列之一——导言



作者:愚夫老戎





    之前,我们这个文章系列一直名曰:“取经”,现在改了,叫“考察报告”。有什么不同呢?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处境不同。


    取经都是走在陌生、未经探索之地,可以说,都是荒野、荒地,处处荆棘、坎坷。哪怕有人烟,也是陌生人、陌生事(语言、思想、文化、文明都陌生),等于荒地。遇事要如何应对,能否应对,都不可预知,只能随机应变,自然,风险就不可测。


    “考察”则大为不同:考察的全程基本都自主、可控,而且标准以我为主,风险可控,成果实用。


    其次,目的和功能不同。


    取经就是探险,意在对未知域做全域发现,以及发现诸多未知事与物,以求掌握新空间,找到新事物,研究、开发,找出规律,总结新理论,指导新实践。


    考察则主要评估、研究特定领域、对象纳入已有成熟体系的可能、效益、途径和策略等,面向实用,重在可用,是取经成功后的升级表现。


    那么,我们的成功在什么地方?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发现,或者说确认了——这个世界运行的根本规律是道,而它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可呈现为“球形逻辑”。


    说实在的,“球形逻辑”这四个字,每个字都是有问题的,所以,看着总感觉别扭。但,这是探险的性质决定的:探险发现了野人,就得报告是野人,而不能说是美人。这叫实在,不搞花架子。象什么“超维逻辑”、“万维逻辑”的叫法,就有点像花架子,其实只是听着顺耳一点,没什么大用。


    咱们先说“逻辑”有什么问题。


    “逻辑”本身就与“球形”是有冲突的,这是“球形逻辑”这个词最大的bug,或者叫缺陷。为啥是冲突的?


    严格地说,逻辑源于形式逻辑,本质上都是开放结构,即从甲(A)(推导)到乙(B),又从乙(B)到丙(C)……即便最终能回到甲(A),它还是开放结构,只是侥幸凑成了闭环。所以,闭环不属于逻辑,而逻辑可从属于闭环。


    不过,“闭环逻辑”这样的叫法似乎并不违和,而“球形逻辑”则完全不通。原因在于:前者只在一维与二维层面,其间的差距与冲突,在习惯三维空间和立体事物的我们觉来,并不严重:一维转360°就成了闭环(二维),貌似并不困难(实际难度不小)。但一维存在,无论怎么颠倒、变换,也弄不出球形来,这才是真正的bug(大件事)。当然,你可以拿个毛线球来堵我的嘴,但你能指明这根毛线在这个球里的每一段走向和位置吗?


    所以,“球形逻辑”这个概念,等于把三维的对象归属于一维的事物(即逻辑),相当于要把地球塞进老鼠洞——纯粹是瞎搞。


    可能有不少人还没完全理解这个bug为什么是bug。那么,我们需要进一步来解读“球形”的含义。


    “球形”有什么问题?


    球形的真正含义是指一个完全闭合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一定非得是球形的。所以,即便要顺着人们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惯,称之为逻辑,也得叫“空间闭合逻辑”。怎么样?这样一改,听起来是不是立马就有了“高大上”的学术范儿了?两相比较,就能看出“球形逻辑”四个字,每个字都是毛病。


    不过,这么改完了,新的问题也就立马如影随形地“拍马”赶到了,真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是啥问题呢?


    空间闭合逻辑是管什么用的?


    第一,我们心里一定要非常清楚,称其为逻辑是不正确的。正确的称呼,其实只有一个字:道。道,最起码在形式上,也比逻辑高两个维度。当然,这个“高”的上限是不存在的。所以,才有“道可道,非常道。”——所有“可道”所表述的都是一维逻辑的组合,即便组合得再完全,也抵不上立体闭合空间的丰富和完满。


    第二,任何稳定的现实世界都是闭合空间。有一句话叫: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合理性就在于其在空间上一定是闭合的。打个比方,一个国家必须确保自己的国土安全——要做好国土防御:陆地、领空、领海,乃至地下、太空,还有网络安全,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独立自主,文明成熟、健全。如此,方可称为完全闭合。闭合不是封闭,而是自成一体,与周遭环境相区分,而不是混沌一团,不分彼此。


    但这个比方并不理想,还是容易给人空间隔断的印象。那样不是真正的闭合空间。以地球来举例。人站在地球上看到的是,地是平的,往各个方向伸展过去,都是连贯相通的,最后又能回到原地(或经过原地),而且,必须回到原地(或经过原地),而不是到了月球上、太阳上。这就是空间闭合的意思。这样的空间其实是没有明确边界的,它处处连通,却总也走不到尽头,也走不出去。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与如来打赌要飞到天边,这是必输的赌局。因为,孙悟空不懂得闭合空间的奇妙特性:那就是,他永远也飞不出如来的手掌心。如来的手掌就是对闭合空间的隐喻(当然,这不是吴承恩的本意,而是我们的拓展)。


    那么,为什么只有闭合才能稳定?假设一个空间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一切都能随时进入,随时离开,这怎么可能稳定呢?就好像一个国家不设防一样。那样,外部侵略和内部颠覆随时可能降临,自然是国将不国,何谈稳定、安宁?


    第三,空间如何自发闭合?任何闭合空间必定存身于一个开放接纳它的更大空间中,或者说,起始于一个开放空间中。那么,它是怎么把一部分空间“据为己有”的?观察宇宙中恒星、行星发育、形成的过程,可以给我们带来启示,即它始于最初微小的核心(在微观规模上已经闭合)。这种“微闭合”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一”:太极——阴阳纠缠均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这个微小的核心,如同星火燎原,滚雪球一般,逐步发育成地球、太阳。所以,闭合空间始于微小的核心、“一”。这个核心、一,就是开放与闭合的连接处、过渡区。打个比方说,地球公转轨道是一个闭合的圆环,这个圆闭合的原因,就是位于圆心处的太阳的存在。假如拿掉这个圆心、太阳,地球(的运动)就不会被封闭在这个轨道上,而要变成“流浪地球”了。


    类比地说,一个成熟的人能自成一体,也首在于内心有成熟完善、自成一体的思想价值观,才能建立完善的能力,维持外在的社会关系网络、资源支撑体系。一个完整的国家,则要有一个完备的信仰价值观体系,一个能切实、有效贯彻这个体系的领导人和领导集体,才能令这个国家持久稳定运转。这些就是一个国家的核心。


    而这个世界上,拥有这样自发闭合的信仰价值观体系的国家或文明,并不多。目前看来,中国是一个,而西方不是。为什么这么说?


    闭合的信仰价值观体系同时意味着其文明生存模式能持久循环运行,没有内在的卡点、断点。中国历来是个农耕文明社会,有近万年的历史;二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也自证了内生的稳定性。


    反观西方“文明”,本质上是强盗(海盗)以劫掠手段谋生计,必须强行寄生在其他成熟自发稳定运行(即自发闭合)的文明身上,恰如美元寄生于石油(的全球消费)上,继而寄生于中国强大的实物制造业上,它本身是不能自发闭合、自循环的:劫掠都是一次性的,不能自循环。没听说过被劫掠对象与抢劫犯合作成就持久的抢劫闭环的。过去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美元侥幸成功抢劫了几轮,但每次抢劫的对象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存在抢劫的物理循环(闭环)。但如今,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搞的是抢劫,大家都在提防被抢,或者干脆摆烂,让你抢无可抢(比如一些所谓“失败国家”)。但凡有不甘心失败的国家,就要先谋划如何防抢,再谋发展、建设。于是,象中国这样内生文明、内生循环,且强大的实体,就是这些国家必然希望依傍的“保护伞”。中国如果愿意向他们开放保护,如所罗门群岛,就能逐步在一个抢劫成性的丛林世界中营造出一片独立的文明空间,并冲破抢劫之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而这,就是我们这篇“文明考察报告”的“导言”部分的一个重要结论。


    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一个成熟的闭合空间,起初的微小核心是最关键且须持之以恒、一以贯之的部分。离开这个核心,闭合就变成开放,稳定就变成不定。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对于任何个人、组织或国家而言,一个正确、合理的信仰、理想,就是让一切成立的、最初的那个微小核心——初心。守住初心,就能持久安定,化困难、挑战为机遇,扩展自身、强健自身;而迷失了初心,就必然“多心”,就必然内生冲突,敞开危机之门、不安定之门,生出混乱,自我颠覆。正所谓:“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中国先人领悟宇宙天地大道,为我们定下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初心,几千年来维系了中华文明长久不坠。今日,我们更是即将迎来伟大复兴,就更要永葆初心,赓续前进,为人类做出较大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2-22 13:43 , Processed in 0.039469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