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8|回复: 0

紫虬:毛主席说“衣服太大”批评的是什么错误?

[复制链接]

2559

主题

712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7483
 楼主| 发表于 2022-6-9 16:3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紫虬:毛主席说“衣服太大”批评的是什么错误?




作者:紫虬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  发布时间:2022-06-08 09:32:34



善用比喻说明复杂道理,是中华文化大道至简的一种表现,也是非表意文字民族时常惊异、赞美之处。对其,毛主席特别擅长,往往信手拈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在中国时空条件下革命胜利的必然性;“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带给无产阶级政党的生命活力……凭这一绝世功夫,在八成文盲、四分之一人类的人口大国,短短28年,就“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换了人间”。


翻开《毛泽东年谱》到1963年6月3日,透过历史,我们仿佛听到毛主席用浓重的韶山话打了一个比方:“八大提的什么是主要矛盾,举了手发现不对了。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什么意思呢?是说妈妈给儿子做了一套三十岁穿的衣服,太大了,二十五岁以前都不能穿”。


这里,毛主席批评的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种提法。


2012年金秋,人民大会堂里,经过人们一番等待,我们新当选的领头人在万众瞩目中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简练通俗,上承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


原来马克思主义的复杂政纲居然可以这么简练,新时代新班子亮相,开宗明义抓住了人心。


从建国后的八大到十九大,从来没有离开提高人民生活幸福的主线。“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在进入世界大同之前,任何时期都存在。


《共产党宣言》提出:“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俄国在十月革命后,列宁认为,为了人人平等,消灭阶级,“必须大大发展生产力”。


既然如此,毛主席为何要批评“大衣服”?难道贫穷问题解决了?难道毛主席安贫乐道?人们往往会有如此疑问。其实,承认生产力落后而发奋发展生产力是一回事,怎样发展生产力是又一回事。但有的观点往往将其混淆为一体,例如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理解为“只要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思维方式上有人们往往不易察觉的偷梁换柱。


例如,用解决贫穷问题的紧迫性,否认社会生产的性质差异,回避生产中的人与人关系变化,成为一种强大的思维定式,这也是从斯大林苏联时期至今的一个长久思想误区。它是武断的:把生产力强调得无以复加,赚钱为上,若兼顾人与人关系、国家安全,就一定是忽视生产力。托洛茨基主张把不赚钱的重工业租赁给帝国主义,经济学家雅罗申柯主张生产关系是生产力下属的无足轻重的一部分。在中国,孤立静止地规定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于是人们只需关注生产力即可,至于生产中的人与人关系会发生如何演变,用什么手段赚钱,均可置之不理。这就是毛主席批评的“大衣服”。


今天已经具备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的条件了——只要不带偏见,不得不承认毛主席的批评具有前瞻性。不说苏联解体,仅说中国,在公有制主体条件下,忽视人与人关系,必然孽生特权官僚主义,废弃工人的主体地位,质变同志关系,乃至全盘纳入雇佣劳动制度,从制度上客观培育新生资产阶级和新生无产阶级。在一些人那里,资本主义补课、复辟演变为必然。


列宁在过渡时期提出保护商业,斯大林和毛泽东都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否定劳动力商品化。毛泽东早在建军第二年就提出公买公卖的建军纪律。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开始,他着重反复纠正干部队伍中不讲价值规律的倾向,几年后回顾,不受重视,“等于放屁,因为我们各级干部中许多人不懂得社会主义是什么东西,什么叫按劳分配,什么叫等价交换”。


毛泽东强调价值规律,实际上是用简单商品经济中的等价交换平等,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在干群关系、上下级关系上保护群众和下级的合理利益,防止战时共产主义的自然经济在建设时期出现官僚主义特权,阻碍生产力。毛泽东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价值规律在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是作用不同的,这是在《资本论》阐述的原理指导下对中国建设的思考。


强调价值法则是个大学校,保护下级和群众的合理利益,又说劳动力不是商品,形式上看似矛盾,实际上恰恰保护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十三大提出劳务市场,在流通领域,“这个领域确实是天赋人权的真正乐园,那里占统治地位的只是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劳动力的买者和卖者,只取决于自己的自由意志”,确定了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有效手段,这是毛泽东观点的深入实践。马克思肯定了这个环节的公平,但因为剩余价值即将出现,马克思也讥讽了这个形式公平。果然,从苏俄到中国,在具有产生剩余价值可能性的生产环节,产生了两个分支:一是按照毛泽东主张,必须公有制主体,在公有制中必须活劳动主体,利润归人民或集体所有;第二个分支是认为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没有根本矛盾,开启了没有底线的大门,放纵私人资本盲目孽生,超越了列宁和毛泽东肯定并审慎探索的私有经济必要补充占比。资本扩张和集中,最终鸠占鹊巢,公私所有生产资料占比彻底翻转。但唯生产力论纵养的资本怪兽并没有停止步伐,凭借市场决定,谋求垄断,资本去实向虚,要挟国家,渗透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甚至提出永久保护私人土地产权,开放党禁报禁的政治主张。


俄中都是在落后的农业国爆发的革命。在帝国主义列强包围下,急需发展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具有在资本关系下绝对发展生产力的趋势,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掠夺财富的速度更快。它们发展的生产力和俄中两国要发展的生产力,在生产关系上是两个性质。可以说,马恩列斯毛毕生都在探索这个趋势与区别。从苏联托洛茨基、布哈林、雅罗申科到中国的一些思潮,唯生产力论代表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不同主张,毛主席的观点,对这类人一是团结,二是批评,不同于斯大林,只要认错,从不同意肉体消灭。


为了人民大多数,毛主席并没有停留在批评“大衣服”上。正如马克思发现“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都得由“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个基础来解释,做什么样的解释?生产资料公有后,能否把眼花缭乱的资本主义生产力照搬过来,列宁在去世前一年有了重大反思,“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从前我们是把重心放在而且也应该放在政治斗争、革命、夺取政权等等方面,而现在重心改变了,转到和平的“文化”组织工作上去了……只就国内经济关系来说,那么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的确在于文化主义。毛泽东在治国实践中对于列宁的这一感悟产生了强烈共鸣。毛泽东运用整个国家机器深化了实践,无论是正确还是错误,有认识决议,也存在尖锐分歧,需要结合苏联解体做出系统思考。例如人们当下关注儿童教科书,也有当年中美合编的“最大最毒的成人教科书”,自然可以再一次做出历史的联系:不同的经济阶级,有自发的文化解释,有自发的政治主张。


今天小学教科书暴露性器官的漫画,日寇替代雷锋背老大娘的PS伪照片等,对我们孩童的毒害数年如一日,令人震惊,而中美合编的“成人教科书”对老一辈革命家、革命英烈的评价,对阶级、阶级斗争等中国近代史当代史词条的系统性矫改,无异于文化还乡团,不过不是胡汉三,而是早已别了的司徒雷登,代表了由资改派引导的生产方式公私占比紊乱在文化上的反映。对于这些问题,新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反映了艰巨的针对性和巨大的时代风险。


风起于清苹之末,这一切,起源于毛主席慧眼批评的“大衣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语言文字论坛

GMT+8, 2024-11-22 05:11 , Processed in 0.040896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